存在了两千多年的都江堰,堪称华夏文明史上「百利而无一害」的伟大工程!
你以为,它只是用来抗洪的,其实它还能用来抗战!
一、此地无坝,日军恨恨而去
「报告,都江堰无坝。」
「不可能!」
听到了侦察兵的汇报,日军空军长官恨恨不平,他不信。
这个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为抗日力量提供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若不是靠了这个都江堰,四川怎么能有这么丰饶
都江堰无坝,怎么可能?
只要炸毁都江堰大坝,就能切断四川的生命供给,四川唾手可得,进而切断整个中国的生命线,拿下中国指日可待,中国必须投降!
「那个大坝,一定有!」
他骂骂咧咧的,懒得听下属的解释,脖子上的青筋暴起,说什么都要毁掉那个坝!
几日后,于是他一声令下,指挥最优秀的日本空军飞行员出动,几十台轰炸机很快盘旋在成都上空,巨大的轰隆声如声声惊雷,覆盖原野。
百姓们纷纷躲避,孩童哭嚎,大人们则望着天空的轰炸机几乎陷入绝望。
日军的轰炸已经不是一两次了,像是喝了血的魔鬼一样,恨不得榨干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肉,目的就一个:让中国人投降。
中国空军现在驻在成都,中国的后援力量在成都,中国源源不断的补给也在成都,成都是抗战胜利不能失掉的后方,也成了日军日夜不能安寝的心中刺和眼中钉。
「无差别轰炸!不管是军用还是民用!毁灭一切!都江堰必须炸掉!」
指挥官嘶吼着下达了命令,血腥的眼睛暴凸着,他暗自发誓一定要拿下都江堰!
十几分钟之后,轰战机已经盘旋到都江堰上空。
「报告,已经达到指定位置,并没有发现堤坝。鱼嘴处目标太小,我军飞机只能携带 80 公斤级炸弹,即便是命中也毫无意义!」
「报告!没有发现堤坝!」
「报告!没有发现拦江堤坝!」
一个又一个飞行员汇报如出一辙,这位日军空军指挥官几乎疯狂。
「再找!一定有!」
他再次下了命令,在命令之下,轰炸机再次多角度盘旋、搜索,最后结果还是一样的。
这位日军长官的坚持一点点消退了。
他怎么都不信,都江堰居然没有大坝。
轰炸机盘旋已久,无奈之下,投了一些炸弹到岷江水中,除了溅起数量不多的白色水花,一无所获。
所谓「摧毁都江堰」,成了一厢情愿的空谈和笑话。
这次执行任务的飞行员和轰炸机,不得不带着遗憾,盘旋数周,愤愤而去。
而这个炸不掉的堤坝,就是位于四川成都西北边缘,岷江出山口处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日军不知道的是,「无坝引水」的都江堰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水利奇迹,难怪他们无功而返。
二、李冰——得蜀则得楚,须凿穿玉垒山
2300 年前的一天,一位男子负手站在岷江河畔,望着湍急的水患,眉头紧促,忧心忡忡。
蜀中是一块苦难之地,一年当中半年干旱,半年洪灾。
逢汛期,水患蔓延千里,百姓毫无遮挡,洪水过处家毁人亡,百姓苦不堪言。
逢干旱,守着这片辽阔的水源,百姓却滴水不可得,田地庄稼干枯,如同火烧。
「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
他昂头望着苍天,秦王的命令实际上想是让他把蜀中建设成为秦王统一天下的粮仓,这当中的关键就是根治岷江水患。
然而,谈何容易啊……他感叹一声,却始终想不出治水方法。
儿子缓缓站在身后,不动声响,唯恐惊扰了父亲。他望着眼前的玉垒山,也陷入了深思。
蜀中,有好几条大河直通长江,其中流量最大的一条叫做岷江,每年平均水量比黄河还要大。
岷江最靠近青藏高原,洪水一冲下来,就到了蜀中。幸好有一座玉垒山遮挡,由于玉垒山山体坚硬,硬生生挡住了岷江,让它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向南流入长江。
但玉垒山并不是严丝合缝的,当汛期岷江暴涨,洪水还是能从各个方向冲过去,把蜀中的良田淹没,而干旱水少的时候,江水冲不过玉垒山,只能拐弯向西南,远离蜀中,百姓就此缺水。半年干旱,半年洪水,蜀中的百姓,愣是被岷江祸害得不能种粮食。
那么,到底怎么办呢?
思来想去,一个大胆的想法,从李冰的脑海中诞生了!
要把玉垒山凿出一条水道出来。这样可以控制岷江流速,并且把江水进行分流。既能确保有一些江水顺利流入东边的成都平原,用于灌溉良田,又能让多余的水从西边流走,避免江水泛滥。
好办法!但是问题来了,一座偌大的山脉人力如何能为?
此时的他,看到了岩石上有两只公鸡,一只红毛高冠,一直黑羽长尾,两只鸡正在岩石上争斗啄食谷粒,吃着吃着两只鸡就开始打架。
原来是有一些谷粒掉落在岩石中,谁也吃不到,两只鸡打斗了几个回合之后,黑鸡灰溜溜地败退飞走,而那红毛公鸡还在很执着地一下一下啄着岩石,不一会儿功夫岩石裂开,它终于吃到了石缝中的谷粒。
男子茅塞顿开,一只鸡的嘴都可以劈开岩石,难道人做不到吗?
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凿穿玉垒山,定要把蜀中水患排除在外。
谁也不知道,这一举动影响了后世近 2300 年,玉垒山凿开后,建设成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直到今天还在服役。这个男子,便是当时的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他的一个决定,改写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
三、都江堰是怎么开凿出来的?
1. 开山泄洪——古人的碎石技术
提到了玉垒山,可不是寻常的土石,它全是有坚硬的子母岩构成。
当时没有火药,也没有什么挖掘机之类的现代化工具,单纯靠着人工开凿的话,就算是三十年也难以凿出一个洞来。
刚开始,农民用斧子凿,用利器戳,都不见有什么成效,这石头太坚硬了,往往几十个人干上一天,那巨石才豁开了一个小小的缝隙。
这样下去,得干到猴年马月啊?
李冰再次陷入沉思,他请教很多当地的老人,又进行了大量勘测,终于得到一个方法。
这个方法,让李冰父子仅仅用了八年时间,就把玉垒山凿出来一个 20 米宽 40 米深,80 米长的一个洞来,当时命名叫做宝瓶口。
当年的李冰等人,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北方的朋友们都知道,冬天水管会因为天寒地冻,水管破裂的情况,水因为变成了冰,体积变大,撑爆了水管。这叫热胀冷缩。
而咱们李郡守也是用了这个原理,开凿的玉垒山。
原来,李郡守派人拿树枝在岩石附近燃起来大火,等到岩石烧的滚烫,火焰熄灭的时候就立刻派人把冷水泼在石头上。
石头骤热骤冷,热胀冷缩,崩开无数个裂纹,这个时候百姓们用斧头开凿就容易多了。因此八年时间,就完成了宝瓶口的开凿,在当时也算是奇迹了。
2.鱼嘴引水——岷江一分为二
开凿了玉垒山之后,虽然宝瓶口已经起到了分流以及灌溉的作用,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到来。
李冰发现,江东地势较高,江水很难流进宝瓶口。
大家都知道,水向低处流。地势太高的宝瓶口,如果没水进来,那开凿了八年的宝瓶口就等于是个摆设。
眼看着八年的辛苦毁于一旦,李冰再次愁云不展。
这一日,他站在岷江之畔,思索如何将水引入宝瓶口。
除非在上游完成江水分流,让上游的水提前被迫流入宝瓶口。
「必须在上游建成分水堰!」
于是,李冰又带人,在玉垒山不远处的岷江上游,开始着手建造分水堰。
可是,分水堰也不是那么容易建的。
刚开始,李冰命人把大块大石头抛到了江水中央,然而湍急的水流,让刚刚抛下去的石块都一股脑的被河水冲跑了,如果这样下去,就是这样干上一年也未必有沉下来的石块,而分水堰的设想就更无法支撑了。
李冰和其子二郎连续在江边奋战了数天的时间,眼看着石头一块一块的投下去飘走,却一点办法也没有。汗水和泥浆把衣服已经湿透,附在身上粘腻不堪,属下们纷纷劝说李冰换身衣服,再来督导。
李冰听从下属的意见,把脏衣服脱下来给了儿子拿去江边洗,自己则在不远处凝神思索建设分水堰的方法。
只见不远处有一个妇人,提着竹篮子也在江边浣洗衣服,那竹篮中大大小小的衣物堆积的满满的,只见那妇人将竹篮放在江水中,竹篮上方用一根草绳栓在一棵树上,而那江水滚滚而来,江水穿越竹篮,而篮子本身因为重力作用,反而在江水中岿然不动。
李冰凝视着那竹篮,茅塞顿开。
若是用竹子编制成巨大的竹笼,加入卵石,再放入江中,一层一层累积起来,不就可以铸成江坝了吗?
于是,李冰兴冲冲地让百姓用竹条编制出一个个巨大的竹笼,然后用石块把竹笼填满,之后沉入江中,果然水流穿过竹笼的缝隙,第一个载满石头的竹笼稳稳当当的沉在了江底,然后是第二个、第三个……
百姓们争先恐后的,把各种大竹笼装满卵石,纷纷投入江中,一层层石头慢慢累积下来,堆成了一个鱼嘴一样的小岛。
期间有人手被磨出了茧子,有人被石头砸伤,有人肩膀被磨出血痕,可没有一个人放弃,他们知道,这是在建造一条生命线。
终于在他们的坚持下,分水堰建造成了,百姓们欢呼雀跃。
当汹涌的岷奔腾而来的时候,这个鱼嘴一样的小岛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两部分。
分水堰建成之后,李冰父子十分欣慰。百姓也是纷纷惊叹:这分水堰太妙了!
它究竟妙在何处呢?
1)外江用来泄洪
当水流比较湍急,而且是汛期的时候,外江分走了大部分的江水,保护了成都平原百姓们田地不会被洪水肆虐。
2)内江用来灌溉
内江由宝瓶口引入水源,灌溉了成都平原。
当旱季到来的时候,内江又可以用来引入水源灌溉,使得百姓的田地不会因为干旱而减少收成。
由于内江和外江的取水宽度和地势高低不同,他们的分水比例也在巧妙地变化着。在冬天和春天的枯水季节,岷江水量小,河流主线靠近凹岸,约六成江水流入内江,保证了农田的灌溉,而在夏秋季节,岷江水位升高,河流主线相对顺治,有六成的江水被排入外江,剩下四成流入内江,也就避免了成都平原洪水的发生,这就是著名的四六分水。
3.控沙——「飞沙堰」
自古以来治洪必定要控沙,都江堰同样也面临着这个问题。
但依靠宝瓶口远远不足以达到控沙的目的。
岷江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它们顺内江而下,经常堵塞宝瓶口和灌区,给人民的生活中造成不少的影响。
所以,为了实现更好的控沙,李冰父子带人很快修建了「飞沙堰」。
那么,飞沙堰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
1)弯道水流规律
当大量的水流经过的时候,泥沙在鱼嘴处实现了二八分沙,内江处于凹岸,外江处于凸岸,狭长的弯道的作用下,根据弯道的水流规律,表层水流向凹岸,底层水流向凸岸。
也正是因为这个道理,都江堰当中 80% 的泥沙会随着底层水流入外江。
2)漩涡离心率
当内江的水流到了宝瓶口,由于水道迅速变窄,再加上宝瓶口附近离堆的作用,让水流在此处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这个漩涡由于离心率的作用,把江水中的泥沙,甩出去一部分,到了飞沙堰,跟随水流排到外江。而另外一部分比较清澈的水,则进入了宝瓶口。
3)飞沙堰的泄洪口
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的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可以通过飞沙堰自行溢出,汇入外江。
其次呢,当江水直冲水底崖壁,会产生的巨大的漩流冲力,在这种冲力之下,其中江水中 15% 的泥沙从飞沙堰排出,从而保证内江的水流顺畅。
都江堰的三个重要组成:宝瓶口、鱼嘴和飞沙堰,三者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实现了分水、排沙、泄洪等重要作用。
蜀中后来逐渐发展为天府之国,其中都江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也正是因为这个水利工程,让秦王有源源不断的粮草,为后来秦国征战提供了坚定而强大的粮草后盾。
余秋雨在游览都江堰后感触颇深。
他通过亲身游览都江堰的经历,从人与水相辅相成的关系表达了自己对道的感想,他写道:
「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只有这样,才能天人合一,无我无私,长生不老。这便是道。」
为了观测与控制内江的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在水中,并以它们为依据来确定水位的高低,也同时作为最小水量时的清淤标准。
在李冰逝世 400 年后,也许是 3 个石人损缺,汉代水官重造高及 3 米的「三神石人」,用于测量水位。这「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雕像。
成都人也许做梦都没有想过,全国人民都羡慕的巴适得板的生活,靠的其实并不是大熊猫,也不是随处可见的漂亮川妹子,而是这个影响了成都平原 2300 来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蜀中盆地之所以沃野千里,得益于都江堰千百年的庇护。
四、都江堰建设成的意义
1. 造就天府之国
李冰当年把都江堰建成之后,原来的水患泽国变成了天府之地。靠着蜀地源源不断的粮草,秦军扫灭六国,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诞生了,一举奠定了华夏大地统一的基调。不得不说,都江堰竟然是中华一统的基础和保障。
这里,必须给智慧的祖先点个赞。
2.水利应用天人合一
都江堰的存在,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它以自然为前提,实现人、地、水的高度和谐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
汉武帝时期,司马迁也曾经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了李冰创建都江堰的功绩。
从历史的长河中来看,都江堰独树一帜,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建成后到现在已使用了近 2300 年,而维护成本几乎为零,至今还在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亩良田。
时至今日,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灌溉渠面积已经超过了 1000 万亩,是我国三个大型的灌溉区之一。2018 年都江堰获得「灌溉工程界的诺贝尔」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3.治水 14 字令的理论贡献
李冰父子治水,训水的 14 字令,是当今人类各国的水利专家都在使用并遵循的至理名言,即「深陶滩,低作堰,逢正抽心,遇弯截角」。
如果你去到了都江堰,在二王廟大门口就能看到这 14 字令。
1)深淘滩,低作堰
「深淘滩」中的「滩」,指的是凤栖窝下的一段内江河道,每年洪水过后会有沙石淤积,必须岁岁勤修。
「深淘滩」就是指每年岁修的时候,河床淘沙要淘到一定深度,淘得过深,宝瓶口进水量偏大,会造成涝灾;但是如果淘得过浅,宝瓶口就会进水量水量不足,难以保证灌溉。
所以,相传李冰才在河床下埋石马,明代起改埋卧铁,作为深淘标志,每次岁修的时候淘到看到石马为止。
「低作堰」是指飞沙堰在修筑时,堰顶宜低作,便于排洪排沙,起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作用。切忌用高作堰的方式在枯水季节增加宝瓶口的进水,那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在洪水季节会造成严重淤积,使工程逐渐废弃。
2)遇湾截角,逢正抽心
「遇湾截角」指河道有拐弯的地方,一定要把直角修改成为弧度的样子。就是岁修时遇河流弯道,在凸岸截去锐角,减缓冲势,使其顺直一些,减轻主流对河岸的冲刷。
「逢正抽心」指在主河道的中心,一定要深挖,让江水按照一定的轨道流淌。就是遇到顺直的河段或河道叉沟很多时,应当把河床中间部位淘深一些,达到主流集中的目的,便江水'安流顺轨,避免泛流毁岸、淹毁农田。
「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对联出自二王庙,这副对联的「心」字被抹白了,其他的字体都是黑色的,寓意心不能黑,不论水利还是做人。
3)治堰准则在后世的应用
李冰留下「深淘滩,低作堰」的治堰准则,是都江堰长生不衰的主要「诀窍」。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远远超出了治水本身。
「深淘滩,低作堰」这种管理智慧被后世广泛运用到很多地方。
其中,华为任正非将其引入到公司管理中,他将深淘滩比喻为不断地挖掘内部潜力,降低运作成本。
其中,他就把人均效率比喻为李冰父子预埋的「卧铁」,「岁修淘滩要淘到卧铁为止」。要求华为持续地提升人均效率,就是深淘滩。而低作堰喻为「让利」,就是节制贪欲,为自己留存的利润低一些,多一些让利给客户,以及善待上游供应商。
五、都江堰和长江三峡的区别
说到水利工程,有人提到了和长江三峡。和长江三峡相比,两者有什么优势和区别呢?
1.功能不同
都江堰是一个集灌溉,防洪,提供用水为一体的水利工程,使得岷江的水资源得到充分的运用。
而长江三峡的主要功能就是防洪和发电。
长江三峡工程位于湖北宜昌,是由拦江大坝,水力发电厂、和通航船闸组成,全长 2.39 公里,高度 181 米,有 23 个泄洪孔,每秒的水流总量为 10 万方。
迄今为止,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它于 1994 年开工,直到 2006 年五月才全部修建完成,耗时 11 年 6 个月之久。
三峡工程投入运行后,先后经历了几次大洪水以及特大洪水。
洪水通过三峡水库统筹安排的「拦、分、蓄、滞、排」等措施,实现拦洪、削峰、错峰,有效地避免了上游洪水与中下游洪水的洪峰叠加给人民造成的灾难,三峡水库的防洪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证明。
2.生态影响不同
从生态上来说,蓄水以来,长江三峡对于长江鱼类生存繁衍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然而对于人民和国家都是有利的,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长江三峡乃是人定胜天的智慧结晶,生生的把洪水变害为宝,而都江堰则是人和自然生态的天人合一,生态更健康。
回想当年,祖国经历的创伤历历在目。
而今世界,祖国的发展乃是如日中天。
当年的日本人怎么也想不到,神奇的都江堰,其实是中国古人智慧与大自然的完美融合,
「无坝引水」创造了治洪灌溉的奇迹,那一场无功而返的轰炸,保护了四川,也保护祖国的抗日后援力量,同时也捍卫了中国的尊严。
当下的我们,虽已在盛世,没有了当年的惊恐,然而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将铭记那一份沉重的历史。
承千年中华智慧,祖国必定崛起,若华夏有犯,每个中华儿女定会义无反顾——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备案号:YXA1e6lDBei62ANyQate5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