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摄氧量是有氧耐力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和标准,而有氧代谢能力又是身体素质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使单位肌肉的毛细血管数增加,线粒体数量和体积增加,氧化酶活性增加,等等。
另外,研究还发现,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很明显地增加人类的脂肪代谢能力。脂代谢能力主要指人类合成与分解脂肪的能力。简单来说,脂代谢能力越强,减脂能力就越强。
有数据表明,相比普通人,耐力运动员的脂代谢能力要强得多,而且这种差异在跑步等运动项目中更加明显。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规律运动的训练者,运动中的最大脂肪氧化率(燃脂能力)比不运动者高了近一倍。也就是说,经常做有氧运动,可以使身体的脂肪供能比例更高。
顺带说一句,脂肪供能比例提高,糖代谢的比例就会相应降低,从而能更好地减少乳酸堆积的情况,让你燃脂更多,运动起来也更轻松!
除了增加运动中的脂代谢能力,有氧运动还可以帮助骨骼肌增加脂肪酸的氧化能力。能让你的身体更好地代谢脂肪,在平日里也不容易发胖哦。
所以为了身材与健康,我们既需要力量训练来提高身体瘦体重,也需要有氧运动来增强心肺功能和脂代谢能力。综合来说,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二者缺一不可。
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怎么安排才最好呢?是一起练,还是分开练?分开练又该隔多久才好?
综合最佳搭配
首先,综合来看,最佳的方式是将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分配到两天来做。这样无论是力量训练对肌肉的增长,还是有氧训练对心肺功能的增强,都有很好的效果。
从下图中可以看到,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间隔 24 小时,对肌肉力量也有很明显的提升。
另外,肌肉中肌糖原的恢复速度在 24 小时以上,大肌群的恢复则在 48~72
小时,所以想让每次的训练效果都足够好,两次大肌群间隔一天做有氧训练,这样对肌群的恢复也比较好。而第二天做有氧训练,正好还能缓解肌肉酸痛和疲劳。
更减脂搭配
如果你想减脂效果更好,则可以考虑在力量训练后,立刻进行有氧训练。
我们就已经说过了,如果对比同等强度的有氧训练和力量训练,单纯做有氧训练的减脂效果并不比力量训练更佳。
而研究发现,力量训练后立即做有氧训练,脂肪消耗可以提高
110%之多。这可能是由于力量训练过程中,本身就消耗了很大一部分糖原,之后再做有氧训练,可使身体的糖原浓度明显变低,所以就会动用更多脂肪水解来产生热量,消耗的脂肪自然也更多了。
另外,如果想要更好的燃脂减脂效果,那么力量训练后的有氧运动采用高强度间歇的
HIIT,可以刺激更多生长激素分泌,使减脂效果更好,运动后的持续燃脂水平也会更高哦!
更增肌搭配
当然,也有不少瘦人或者男性,追求的是极限增肌训练。而研究发现,如果力量训练后进行有氧训练,是会影响到力量的增长效果的。单纯以增肌和更大重量为目的的健身者,不建议力量训练后继续进行有氧训练。
也就是说,如果你比较瘦,或者你健身的目的就是以壮硕的身材和最大力量的增加为主,那么为避免降低力量训练的效果,不建议你在力量训练后继续进行有氧训练。
事实上,在大多数健身健美选手或者举重运动员的训练项目中,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也是分开的。很多专业选手在冬季甚至完全不做有氧训练,只为了极限增肌。而到了夏天,每天再额外进行一个有氧训练,来进行减脂。
所以,对于有明确目的,只想极限增肌和增长肌肉力量的同学来说,力量训练后不做有氧训练,效果可能会更好。
知道了该练哪儿、练几次、休多久,那么在一堆训练动作中,我们又该选择哪些动作组成我们的训练安排,并且合理地安排它们之间的动作顺序呢?
这就要从动作本身的特点说起了。
健身训练的动作顺序会显著影响力量增长效果和运动的疲劳程度。
恰当的训练顺序是训练效果的保证,而如果你的动作顺序安排不当,那么很可能达不到最好的训练效果,还更容易疲劳、受伤。
一般来讲,我们推荐的运动顺序是:力量训练前先热身,然后先做大重量综合动作,再做小重量针对动作,最后训练核心。如果想减脂,可以在核心训练后加入有氧训练或
HIIT 训练,然后则是系统的拉伸。
热身:激活目标肌群,预防受伤。
大重量综合动作:综合刺激,有助肌群增长(多关节、自由重量、中高负荷的动作,比如深蹲、俯卧撑等)。
小重量针对动作:针对刺激,更好地雕塑细节(单关节、中小负荷动作,比如弹力带夹胸等)。
核心训练:强化核心。
有氧训练和 HIIT 训练:超强减脂。
拉伸:更好地促进肌肉生长。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热身,不言而喻,是帮助我们活动开关节、防止受伤、激活目标部位,让之后的训练更有效的关键。
而最后针对目标肌群的拉伸,也是让训练效果更好的保障之一。
所以,下面我们重点说一下力量训练的动作安排。
首先,在大多数训练里,一个部位的训练动作都可以按照其动作特点、相关关节的活动角度,被分为多关节的综合动作和单关节的针对动作。
多关节综合动作,以自重重量、大重量、多关节活动为主,如深蹲、硬拉、卧推、引体向上等,都算是综合动作。综合动作被认为有着最好的增长力量的效果。
由于这些综合动作刺激目标肌群增长是最为有力的,所以也被叫作基础动作。
这些动作有更多的相关肌群参与其中,能做起的重量更大。正是由于参与的肌群过多,需要调配这些肌群活动的神经功能也相当复杂,所以训练过程中更容易导致神经功能和附带小肌群的疲劳。
而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大家应该听过木桶原理吧,最短的那个木板,决定着木桶的存水量。多关节综合训练也是一样的道理。虽然像臀、腿、胸这样的大肌群非常有力气,耐力也不错,但是在综合动作中,如果你相关的小肌群或者神经已经出现疲劳了,即使大肌群还有力气,你也不能完成标准动作,达到好的训练效果,弄不好还容易受伤。
举个例子,比如在深蹲中,你的臀腿等大肌群很有力气。但核心的一些小肌群已经疲劳了,就很容易掌握不好平衡导致受伤。而如果在胸部卧推时,胸肌还很有力气,但是胳膊一不小心没撑住,也很容易受伤。
所以综合动作的训练,建议在全身状态最好的时候进行,这时候相关的小肌群和神经功能还没有疲劳,状态最好,可以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也更不容易受伤。
其次,在健身房训练的同学,健身房还有一类器械,其动作特点从本质上看和基础动作相类似,也是多关节、大重量训练,但是器械提供了固定发力点,所以相对更稳定,也更安全,我们管它们叫安全动作。
固定器械的安全动作,可以通过固定点限制具有协同作用的关节运动,专注于目标肌群的发力和动作,既可以减少协同肌群和相关神经不必要的疲劳,又可以冲击一下目标肌群的大重量。所以适合在基础动作后,进一步、深层次地锻炼你想训练的肌群。
比如一开始,你已经做过杠铃卧推了,一些参与的小肌群比如前锯肌已经力竭。这时你可以采用固定器械卧推,由于固定器械比较稳定,不会上下晃动,你的前锯肌不用参与控制平衡,你可以放心地让胸部承受大重量,而不必担心砸到自己。
在居家训练中,虽然没有固定器械的参与,但是选择的原理是相同的。你可以在训练的一开始使用大重量或者爆发力进行少次数的训练,这些动作会更多地消耗神经和力量。接下来使用中等重量多次数的训练,一样能保证你的训练效果最优。
最后,当小肌群已经力竭,大肌群也已训练充分,就可以采取一些针对性、单关节,只训练目标部位的动作了。
做针对动作时,其他相关肌群和神经都已经彻底疲惫,只有目标肌群可以做最后一点训练,所以训练重量不宜过大。
针对动作的目的,除了最大化地实现为增肌减脂的外部负荷积累(也就是要做多一些次数),还有提高机体对高浓度乳酸的耐受和有益激素的分泌。
我们在明星小明的训练中提到过,肌肉围度的训练其实是肌肉无氧耐力的训练。因为在无氧耐力训练时,身体里的乳酸堆积更有利于促进增肌减脂的生长激素的分泌。
最后这一组的训练特点,也通常都是采用中小负荷、单关节、多次数。可以让乳酸强烈地燃烧在目标肌群,达到更好的、更有针对性的增肌减脂目的(让肉长到它该长的地方去)。
目标大肌群的训练结束后,就是核心的训练啦。因为核心肌群的特点在于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所以在一开始的综合基础动作中,可能就已经被很好地训练和刺激到了。
比如深蹲、硬拉、哑铃划船等大肌群训练,本身就会很好地刺激到腹肌和核心,而且腹直肌生长潜力也不大,所以为雕塑细节,训练最后来几组针对性地强化一下就可以了。
训练热身有助于激活目标部位,防止受伤。个人建议训练前的热身运动,可以跑步或进行有氧器械,以及相关肌群的小重量运动,以提高全身温度,激活肌肉募集度为主。
Tips
正确热身的好处
1.提升体温,降低肌肉黏度,预防肌肉拉伤。
2.提高肌肉的激活程度和募集能力。
为什么要在训练前进行热身活动?
首先,我们要知道,肌肉和肌腱本身是有黏弹性的,也就是黏性和弹性。什么是黏弹性呢?你可以想象一下一辆自行车车轴上分别涂满 502 胶水和润滑油的感觉。
日常情况下,肌肉就像是涂满 502 胶水的车轴一样,是僵硬和阻塞的。因此,如果不热身,一上来就进行大重量、高强度训练,那么运动过程中会有肌肉拉伤的风险。
但当你进行热身后,就可以大大降低肌肉拉伤的可能性。因为热身活动使得肌肉的温度升高,降低了肌肉的黏滞性,就像是给车轴涂满了润滑油一样,此时肌肉的断裂长度明显增加,也就是说,肌肉在运动拉长过程中,更不容易产生断裂。
所以最为推荐的热身方式包括两个步骤,全身的温度提高以及目标部位的针对热身。
全身温度的提高,可以以快走、慢速跑等强度较低的全身性活动来实现。目前国际上主流的热身标准是按照体温来算的。只要准备活动后腋下温度在 37.8~38.8
摄氏度,心率调整到最大心率的 70%~80%,就能达到很好的热身效果。
有研究表明,温度对肌肉黏滞性有很大影响。39 摄氏度与 35 摄氏度的肌肉相比,前者的断裂长度明显增加。
其次,就是运动肌群的针对激活,目的是让受训肌群能得到有效的活动。具体怎么做呢?比如,你大重量深蹲前,先做小重量的自重蹲起,或者在引体向上之前,先做几组小重量的哑铃划船。
不过,千万不要运动过度。要知道,疲劳的肌肉更容易在之后的训练中拉伤。
另外请注意,千万不要在训练前将拉伸运动作为热身,这可能不仅不能帮你减少受伤概率,还会削弱你的运动能力。
训前拉伸,效果更差!
说到训练热身,很多人会把它和拉伸混为一谈,觉得拉伸也是一种热身方式。
想想小时候第一次上体育课,体育老师也是这么教的,先跑两圈,然后开始各种拉伸运动,比如扩胸、转体、弓箭步、站姿直腿体前屈、压腿等等,完事后再开始正经的运动项目,最后是自由活动,爱做什么做什么,我一般就去打球啦。
长大后,到健身房训练,或者是自己想在家练,然后搜网上相关的健身方法和知识时,发现无论是私教还是网上的帖子也都告诉我们:运动前先拉伸,再做运动,这样更不容易受伤。甚至一些体育院校的教科书也是这样写的(这里顺带一说,知识是与时俱进的,但其实现在的很多教科书内容都比较老了)。
我们要说的是,训前拉伸不等于训练热身。热身重点在于肌肉温度的提高,目的是增加肌肉初长度和降低肌肉黏滞性,让身体能尽快适应运动。
而拉伸则是牵拉肌纤维,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拉伸也能提高温度,但它们的本质并不一样。而且用拉伸来热身,是我非常不推荐的,因为在训练前就拉伸,更容易让你受伤,训练效果更差!
Tips
最新的《ACSM 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明确表示,柔韧性拉伸应该放在运动后进行,因为训练前拉伸会导致受伤概率增加和运动表现降低。
训前拉伸,更容易受伤!
目前主流运动科学界并不认为拉伸能够降低运动中受伤的风险。相反,运动前进行拉伸,受伤的风险可能会更高。
上面这张图是一些关于训练前拉伸对受伤概率影响的研究总览。竖线右侧的实验是发现拉伸会使受伤概率相对增加的;竖线左侧,则是发现拉伸可以相对降低受伤概率的。
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发现拉伸会增加受伤概率的实验非常多。还有很多研究则是认为,拉伸对受伤概率的影响并不明朗。认为拉伸有益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而且从针对拉伸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大多数认为拉伸有益的研究都添加了比较多的附加条件和限制,比如只能进行某种方式的拉伸,或者只能从事某类运动之类的。而认为拉伸有害或拉伸好处不明朗的研究,则是实际应用性比较强的,相对而言,对我们日常训练的指导意义也更大。
Tips
从研究限制而言,目前去判断一项运动是否会增加人的受伤概率是比较难的。因为将人置于一个容易受伤的情景,本身就违反伦理道德。目前的研究大多数都是调查类研究,也就是发现拉伸者的受伤概率相对更大,或者发现受伤者训练前大多数都有拉伸的经历,不过也不能算是定论。
为什么训前拉伸反而更容易受伤?
要知道,我们的肌肉本身是具有自我保护机制的,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当肌肉受到被动的、不自然的牵拉时,感受器官会立刻促使肌肉收缩,保护自身。
但是当你在训练前进行了拉伸,再进行训练或运动时,这些器官由于习惯了肌肉被拉伸,再遭遇什么不正常的牵拉时,它们的防卫作用就无法正常启动,于是就可能更容易受伤。
这正像《狼来了》的故事,如果你一直喊狼来了,当狼真的来了,就没有人救你了。肌肉也是一样,你一直逗人家肌肉的防卫功能玩,当真的遇到危险要受伤时,防卫功能就没用了!
而且我们前面也说了,很多实验中,拉伸和热身其实是被混为一谈的。
关于热身,我们知道,训练前无论做什么运动,都能相对提升体温,比如你跑跑步,或者拉伸一下,都会感觉身体发热。而体温的升高,本身就能够降低肌肉肌腱组织的黏滞性,从而降低受伤概率。拉伸也可以作为热身的一种来增高体温,所以这个好处并没有从拉伸的整体中剔除。
但是换句话说,拉伸的坏处很可能要远远多于其好处。而在一些实验中,之所以认为训练前拉伸导致的受伤概率变化不明显,我猜测主要是因为热身的好处抵消了一部分拉伸的坏处。
也许有人说了,既然热身的好处可以抵消一部分训前拉伸对于受伤的影响,那我以前训前都做拉伸,已经做习惯了,不改应该也没关系吧。
可惜啊,比起可能导致受伤,训前拉伸还存在实实在在的坏处,对你的训练效果影响更大!
简单说,训前拉伸会让你的最大力量和各种相关运动表现降低。
很多实验都研究了训练前的拉伸对力量表现的影响,大多数的研究结果显示,训前拉伸可能会明显降低你的肌肉力量。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有小部分的实验显示拉伸对肌肉力量没有影响,但大多数实验的结果都表明,训练前拉伸会比较明显地降低你的肌肉力量。
有人可能觉得肌肉力量的下降幅度并不明显。的确,在大多数实验中,此类下降幅度集中在 7%~30%之间(忽略无明显变化的和下降了
109%的特殊情况),看起来确实也不算多。
不过我们想象一下,假设你平时做深蹲训练的最大重量是 50 公斤,某天你辛辛苦苦地在训练前进行一番拉伸,之后深蹲的最大重量反而只剩 35~45
公斤了,你觉得训练效果比不拉伸时好吗?你觉得选择训前拉伸对你是有好处还是有坏处呢?
除了力量训练外,很多研究也证明拉伸会使综合的运动表现降低,就拿常见的跳跃来做例子吧。
一项实验对比了几种热身方式对跳跃高度的影响(对照组不热身,跑步热身,拉伸热身,跑步+拉伸热身,跑步+拉伸+跳跃热身)。
研究发现,无论是主动发力的跳跃,还是超等长跳跃(也就是落地后迅速起跳),拉伸都会明显降低跳跃高度。甚至单纯拉伸组的跳跃高度,还不如不热身直接上场的对照组。
也就是说,训练前拉伸既没被证明能降低你的受伤概率,又有不少证据表明它会降低你的训练表现。那么,聪明如你,为什么要做它?
当然,即使是这些结论,在当今学术的研究限制下,也都是「很可能」,而不是「必定」的。但是没有好处只有坏处的事情,谁愿意去当「免费小白鼠」呢?
而且我们前面也说了,热身能覆盖大多数训前拉伸的好处,并且少有坏处,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不先好好进行可能无害的热身,放弃可能有害的训前拉伸,然后等着有个确切的结论后再说呢?
我个人认为,你大可不必冒着增加受伤概率、降低训练效果的风险来进行训前拉伸。
有人讲了,那你斌卡的意思,就是拉伸很不好,我们就不要拉伸了吗?
错了!拉伸等柔韧性训练在运动中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增加你的力量和柔韧性,同时还能提升你的训练效果。只不过,拉伸要在运动后!
拉伸放在运动后,让你的训练效果加倍!
抛开运动前拉伸受伤不说,拉伸本身其实是一项很好的肌肉运动,甚至日常生活中,即使你只进行单纯的拉伸,不做任何其他运动,你的肌肉也会增长。
事实上,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人们就发现拉伸(或被动牵张)会明显导致骨骼肌的增长和肌肉围度的增加。
当然,一开始这些发现并不是在运动生理学领域,而是在广义的组织形态学当中,研究的对象通常为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人们发现,哺乳动物和鸟类遭遇到被动牵拉后,即使不运动,肌肉也会增长。
研究还表明,甚至你不主动拉伸,只是单纯地「被牵拉」,你的肌肉也可能会增长(考虑到主动拉伸还包含了肌肉的一点发力)。
曾有研究将大白鼠以拉伸的姿态固定了 7
天(大白鼠真他妈惨),结果显示,其肌蛋白的合成显著增加。这类研究数不胜数,其结论基本已经算是组织形态学的常识了。
这也是瑜伽、普拉提等柔韧性训练对身体有益的主要原因之一。某种程度上,瑜伽这类以拉伸动作为主的训练,也算是针对肌力和肌肉的训练。它们能够增加人的瘦体重,从而提升健康程度与新陈代谢。
当然,拉伸的强度毕竟不大,想单靠拉伸来实现肌肉的增长和健康增益,是远远不够的。另外,过度拉伸还可能会导致肌肉生长抑制素增多,造成肌肉增长停滞。
不过,力量训练后搭配拉伸,却如信用卡的双倍积分,或者暗黑破坏神的双倍经验神殿一样,对你的健身效果更有益哦。
研究表明,在力量训练后进行拉伸,确实能够有效地促进肌肉增长。
一项研究,让两组相同的健美爱好者进行同样的力量训练项目,吃基本相同的东西。唯一的差别在于,一组训练后针对目标肌群进行拉伸,另一组则不进行拉伸。8
周后,发现两组被试的训练者肌肉增长效果有很大差异。
从上图可以看到,无论是大臂围度还是大腿肌肉生长,拉伸组都明显比不拉伸组要好。
那么运动后的拉伸为什么能够有效促进肌肉增长呢?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两种假设:
1.拉伸促进肌肉增长,其可能的神经学适应机制
有观点认为,当肌肉进行过拉伸,肌力虽然会在短时间内有所下降,但是该肌群的整体协同性会增强。而当肌肉的协同性增强时,肌肉增长的能力就会增强。
2.拉伸促进肌肉增长,其可能的激素适应机制
近二十年的研究发现,大鼠在经过肌肉拉伸后,其 IGF-1(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的 RNA 水平提高。
IGF-1 被认为可以促进肌蛋白合成与肌肉围度增长,也就是说拉伸能够促进一些对运动增肌有益的激素的分泌,从而更好地促进肌肉增长。
除了肌肉围度的增长,还有很多研究表明,拉伸有利于目标肌群的力量增长。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假设我们把肌肉想象成一根皮筋,皮筋拉得越长,收缩时反弹的力量自然也就越大。拉伸提升肌肉力量也是一样的道理。由于拉伸可以提高肌肉的柔韧性,柔韧性的增加可以提升该肌群的运动初长度,所以肌肉收缩力量也更大,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相关肌群的总力量。
所以,无论你是为了好身材,还是为了身体的综合素质,都应该在运动后好好地拉伸。
拉伸何时做才最好呢?一般认为,在所有的运动结束后进行拉伸是比较常规的方式。
运动结束后再拉伸,主要是因为接下来已经没有需要大肌肉参与的力量训练,也没有比较危险的肌肉活动方式了。而身体在经过运动后也得到了充分的热身,肌肉与韧带已经增加了一定的柔韧性,此时拉伸可以更好地达到目的。
不过近几年也有一些比较前沿的训练者认为,拉伸训练可以放到健身中的最后一组,与力量训练同时进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身体的肌肉力量,增强增肌减脂的效果。
此外,由于将拉伸融入健身的最后一组动作,还可以附加相对较大的力量,比起传统只用自重的拉伸,境界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我们先介绍将拉伸结合到力量训练中的最具代表性的训练方法 FST-7,肌肉筋膜拉伸-7
训练法。十年内八九次获得奥林匹亚先生头衔的菲尔·西斯与乔卡特,据说用的就是这种将拉伸训练放到最后一组的训练方式。
FST-7 训练模式,由两届奥林匹亚先生得主哈尼·雷蒙博德独创,是指在所有的肌肉训练后增加 7 组所谓肌肉筋膜拉伸训练组。
在这个训练组中,你要选择非常孤立、能拉伸训练肌肉的中低重量动作。在动作的一开始,就努力拉伸,然后对抗这个拉伸的外力,主动收缩目标肌肉,完成动作。
单关节的针对训练动作,可以将重量有效地施加在目标肌群上,针对目标肌群,让你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另外,做时要快收慢放,念动合一,保持肌肉的关注度和泵感。
由于训练已经进行到最后一组,又要进行拉伸,这时你的肌肉、韧带和神经控制能力都面临着一次不小的考验,稍有闪失就会受伤。所以建议有条件在健身房训练的同学,一定要选择安全器械以便在你支撑不住的时候起到保护作用。
将拉伸融入力量训练的方式,建议有一定训练经验的朋友,在增大肌肉围度的训练日(比如练胸、臀、背等)采用。但是最好不要每天都用,因为会对身体造成比较重的负担。
而对于大多数普通训练者,在训练后进行单独的拉伸也有很好的效果,一般建议针对训练当日的大肌群,进行 10 分钟的专项拉伸,比如你今天练了胸部,那么运动后就进行
10 分钟左右的胸部拉伸专项训练,如果练了臀部,那就进行 10 分钟拉伸专项训练臀部。
另外,训练后的拉伸形式,也可以根据动作特点,分为静力拉伸、弹振拉伸和效果更好的 PNF 拉伸。
静力拉伸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拉伸方式,是缓慢地将肌肉、肌腱、韧带拉伸开,直到产生一定的酸胀痛感,然后拉伸到最大的位置维持 30~60 秒,每块肌肉重复拉伸
3~4
次,动态弹振拉伸,即快速拉伸肌肉。是用较快的速度,在拉到极致后肌肉本身产生回弹,然后继续拉伸的方式。最典型的是我们上体育课时做的扩胸运动。一个肌肉部位可以如此弹振
1~2 分钟,重复 2~3 次。
PNF
拉伸法,也叫本体感受神经促进技术拉伸法,简单来讲,就是在静力拉伸训练之后,增加主动收缩的训练。目前看是拉伸效果最显著(柔韧性更强、受伤概率更低)的一种拉伸方式。
PNF 拉伸分三步:
1.找一个外力,拉伸目标肌肉,直至有轻微酸痛感,持续 10 秒钟。如手推墙、蹬腿转腰等,提供一个外力拉伸胸大肌。
2.对抗外力,被拉伸部位主动发力,主动收缩缓缓归位。如手推墙、蹬腿转腰拉伸胸大肌,胸肌对抗这个拉伸,缓缓转腰回来。
3.放松目标肌群,继续由外力拉伸。也就是重复第一步。
整个过程重复 4~5 次,让目标肌群得到充分拉伸。
最后,拉伸训练不仅可以提升身体的柔韧性,降低以后在运动中受伤的风险,而且运动后的正确拉伸,还可以帮助你增强本次运动的训练效果,让你拥有更强的肌肉力量、更好的肌肉围度和肌肉长度。所以力量训练后,一定要好好拉伸!
最后给两个表,你学会自己制订计划了吗?
备案号:YXA1w6ndxNOc2z9LmbofwMp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