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神贴】说说我身边三十年未破的悬案

说说我身边三十年未破的悬案

老虎不是猫 007

这件事情是楼主的同学和楼主讲的。她的父亲是事发单位保卫处的处长。所以基本上全程参与了整个事件。那时我们晚上宿舍熄灯听她讲这件事情的经过,吓得彻夜做恶梦。现在想想,30年了,应该已经过了法律规定的有效期了,很好奇那个凶手是谁,也许某天在街头和我们擦肩而过的就是他吧。最近重温南大碎尸案,也想说说这个案子。

事情发生在遥远的 1985年年初,刚过元旦。地点是一个单位的宿舍楼里。也就是我同学父亲上班的单位宿舍。那个单位是个国家级的研究所,员工加在一起有 3000多人,是个大型的研究机构。单位本身占地面积就很大,再加上后面一大片职工宿舍楼,到他们那边的公交车有一站的站名就叫“研究所”。可见单位之大了。

事情发生的那天是个周六,那时还没有双休,周六就是意义上的周末了。一月的北方天气格外寒冷。单位的午休时间是中午十一点半到一点半。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单位离家不远,所以都是到单位食堂打饭带回家,自己热一下吃了休息一会再去上班。我同学的父亲也是这样,和他一起同行的就是案发事情的主人公之一,单位办公室的主任。

人的母亲,父亲是这个研究所的副所长。在单位这两口子基本上是实权派,巴结他们的人很多。两个人都是 50出头,家里有一儿一女,女儿已经结婚走了,儿子上大四,也就是说如果不出意外,1985年的夏天就大学毕业了。而且分配单位也已经落实,这个年轻人在学校还有个女朋友,双方父母也见过面,准备明年结婚,房子嘛,这位副所长在单位就是主抓分房的,所以儿子的房子早就准备好了,这

在单位也不是什么秘密。

由于天气太冷,我同学的父亲就和这位办公室主任几乎一路小跑进了楼栋,副所长住在 3楼,我同学父亲住在 5楼。到了三楼,道个别,同学父亲继续上楼,刚走了没两步,就听见主任有些着急的说:“我这门怎么推不开,”一边说着,一边敲门,喊她儿子的小名:“维维,维维,你在吗?开门呀!”那个主任是个南方人,身材瘦小,又是个女的,推了半天,那门也推不开。我同学父亲立刻放下手中的饭盒,过去帮忙。男的终究力气大,但是门刚被推开一道缝,一股子很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再使劲让门开得更大一些,同学父亲看见地上一片殷红的颜色,他毕竟干保卫这些年了,脑子里立刻警觉了起来,但是那个主任可不是,顺着门缝进了屋,立刻一声尖叫,整个人也倒在了血泊之中。中午楼里家里都的基本上都是单位里的领导或者高级研究员,在 85年电话还是身份地位标志的年代,这个楼栋里的住户基本上家家都有电话。

同学父亲也不敢进去,只得先让对门的那家打电话报警,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反正同学父亲觉得比一年的时间还要长,警车终于来了。现场除了那位主任是后进去的,基本上没有别人再进入了。剩下的就是勘察现场,了解情况。我同学父亲是保卫处长,对单位人员很熟悉,他带着几个警察去入户走访。到了转天的下午,公安局在研究所的会议室开了案情通报会。当时市里很重视这个案件,一方面就要过年了,发生重大杀人事件不利于稳定,另外一方面,这个研究所是国家级的,他的所长的级别和市长的级别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副部级。公安局成立了专案组,我同学的父亲就算是专案组的外围成员吧。在会上,对于案件的定性是故意杀人。基于现场勘查,副所长家是个三室一厅的房子,而凶手活动区域仅限于客厅和洗手间,那三间房子根本没去,家里也没有丢失任何钱财,就连卧室放的 300元现金,当时 300元可是笔数目不小的钱了。那钱就放在桌子明面上,也根本没动。所以,来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杀人。

但是,在现场,并没有提取到有价值的线索,比如脚印,

场唯一有点线索的东西就是两盒点心还有一个果筐里的苹果。因为经过家属辨认,点心早上出门之前没有,果筐是家里的,但苹果以前是没有的。所以,推测凶手借着送礼敲开了门,进门先是把点心盒子放在进门的桌子上,而后让男孩找个果筐把他带来的苹果倒进去,趁着男孩低头倒苹果的时候动手,虽然法医的鉴定结果没出来,但刑警的多年经验一看就是钝器击打造成的。副所长的儿子身高也就 172,也不是那种很魁梧的,所以,凶手的力气很大,也就是在第一下击打,男孩就已经没知觉了。周围人也没有听到有人呼救或者任何其他异样的响动。要知道,副所长对门家里有两位老人,如果有声音,他们肯定会听到的。而且,刑警分析,凶手是将苹果放在一个很大的兜子里,杀完人后,将被血弄脏的衣服换了下来,连同凶器放在兜子里带走了。

过了几天,下去走访的民警终于搜集到了一条有点价值的线索。案发当天上午,对面楼的一个老太太好像是看到凶手了。那个老太太家的阳台正对着案发的楼门,上午老太太在阳台上收拾东西,无意中抬头看外面,由于那天格外寒冷,楼下面一个人也没有,这时有个穿着蓝色棉袄,头戴雷锋帽的一个人出现在视野中,关键是他左手拿着两盒点心,右手拎着很大的一个布袋子,而且老太太记得很准确的时间,是音机正好准点报时。因为对面是住着主抓分房的副所长,经常会看到来送礼的人,所以那个老太太还心里嘀咕了一句:这么冷的天都来送礼。因为老太太很肯定的说那个男的是走着来的,所以民警就去到经过这里的公交车走访,另一路去点心的生产和销售地方调查。但是,事情还是有些疑问的地方,如果说男孩当时就死了,那怎么解释他最后的姿势是脑袋顶着门,那样凶手自己也出不去呀?所以也有一种意见就是男孩当时并没有死,凶手走了以后,男孩试图自救,因为他倒下的地方离大门很近,所以他想爬到门口打开门呼救,但是还是体力不支,最终没能成功,这样,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最后他用脑袋顶着门。

去公交公司的一路民警什么也没查到,无论是司机还是售票员都没有印象,而且那天天气很冷,出门的人很少,车上的人也少,如果有这样一个大包小包的人,是会有印象的,但是,没有。去了点心的销售地方的民警也是空手而归,快过年了,买点心的人本来就多,再说,凶手也未必会自己亲自去买,所以什么都没打听到。而且,对于凶手的样子,也是基于那个老太太的描述,身高很一般,大概 172-176的样子,偏瘦,其他的就一无所知了。于是,凭着这些模糊的信息,民警找到我同学父亲了解研究所内部的情况。从案发的害人的父亲又是主抓分房的副所长,意图就是报复杀人。看看研究所内部有没有和凶手外部特征很明显相同的人,有没有作案动机。专案组特意有几个人进驻研究所,和保卫处的人分析案情。

主要是保卫处的人提供一些可疑人员的名单,民警再逐个

分析排除。当然和这个副所长吵过嘴、打过架的人是重点

怀疑对象。后来,还真发现了一个有重点嫌疑的人。

这个人姓王,是他们研究所后勤搞卫生的,就是负责研究所内部大楼办公室清洁的。40来岁,有两个孩子,家里没房,一直住在单位一间 12平米的小房子里,而且他是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 15、6岁,住在一起不方便,按理说应该给他房子,但是按理的事情多了,有几个是按理办的。这个人外形和凶手很接近,他曾经找过副所长吵过架,甚至还动手打了副所长,后来被人劝开了,有作案动机,而且搞清洁工作基本上在上午 9点以后就结束了,他可以回家换上衣服,拎上东西去作案,而后再回来,1个小时的时间足够。公安局的人决定要正面接触这个老王。老王也承认自己非常恨这个副所长,自己在单位 20年了,一直没分到房,还不是欺负他是个外单位调进来的。案发时间,老王说自己搞完清洁工作就在他们后勤办公室睡觉去了,证人没有,但是他不承认杀人,偿命的,他死了,那他家里的老婆孩子怎么办?虽然他说的有道理,但由于没有时间证人,还是把他列入重点怀疑对象。

这里也得说说这个副所长和他那个做办公室主任的老婆。之前说过,这两个人是研究所的实权派。巴结的人很多。但是,研究所里人际关系很复杂,一个所长,4个副所长。其中,所长和这个死了儿子的副所长及其不和,但是表面上还是你好我好的样子,可私底下经常互相拆台,各自也都有一帮底下人去冲锋陷阵的,这个副所长和他老婆也不是什么良人,对他有用的,分房或者别的福利肯定优先考虑,没用的,理都不理你。所以,在单位的口碑不是很好。巴结的人多,自然恨你的人也多。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5-12-22 14:20

楼主吃完

饭回来了,继续把这个案子说完啊。

之前的那个嫌疑人,就是做卫生的老王,虽然嫌疑大,但没有直接证据,动机有,但有动机不一定就会诉诸行动,这时,专案组又找出一个嫌疑人,是研究所一个绘图员,男性,身高 174,偏瘦。这个人是从外地考到本市的中专毕业生,分配到研究所工作,今年 33岁,之所以怀疑他也是因为房子问题。他是外地的,住的是单位的集体宿舍,后来交了个女朋友,最后因为没有分到房吹了,后来辗转几个女朋友,都是的脑袋。而且怀疑他还有一个特别奇葩的理由,现场不是有苹果吗?这个人的老家就出产苹果,而且他以前还曾经给这个副所长送过苹果,所以,有动机:由于分不到房子,导致单身至今;有时间:上午曾经消失了一段时间,自己说是拉肚子去厕所了,但缺乏证人;有条件:曾经去过副所长家,容易骗开门。这个人又被警察正面接触,但了解了一段后发现,他的确是拉肚子,还曾经到单位医务室开过药,请假去医院看过病,而且拉肚子这件事他们办公室的人都知道,消失的时间只有半个小时,半小时出门杀个人实在是来不及,于是,这个人就被排除了。乍一看,有嫌疑的人一大堆,但是真认真起来,又一个都没有。这时,专案组又有人提出可能侦查方向有误,光盯着副所长这条线了,或许是这个被害人在学校有什么仇家,年轻人嘛,感情问题什么的,于是,又到被害人的学校去深入了解,但是结果让人很失望。这个男孩性格很开朗,但没什么仇家,都是年轻人,拌几句嘴的事情有,而且临近毕业,都忙着落实工作事情,谁有闲心干这个。女朋友那边也没什么问题。一时间,专案组也没了侦查方向了,这时,也过年了。案子就先放下了。不过对于住在哪个楼里的人来说,这个年过得的确不好,副所长一家出事以后就被单位安排到了别的地方,他家门上还贴着公安局

三楼其他两户吓得晚上睡觉都睡不好,尤其是案子没破,心里委实不踏实。

过完年,专案组也撤出研究所了。但是还是会经常和我同学的父亲电话沟通。这次刑警们又怀疑死者的姐姐了,理由是父母重男轻女,姐姐在这个家里没地位,这也是警察暗访时听别人说的,群众说的也不假,但好歹也是亲姐姐,再说,一个女的也不可能杀的了一个男的,于是又怀疑姐夫,可姐夫没有作案时间。姐姐倒是不上班,但这么说又解释不通。

这个案子就这么搁着了,副所长和夫人遭此打击,一下子像换了个人。女的提前办了退休,男的虽然没退,但基本上不在一线了,上不上班,反正正常发工资,待遇不变。后来两口子一起回了南方的老家。

事情好像也就这样了。不过,在大家都已经渐渐忘记这个案子的时候,也就是快 1998年了,我同学的父亲有一次在街上竟然意外碰到当年参与案件的一个老刑警,那个人已经退休好多年了,两个人见面感觉很亲切,就一起吃了饭,席间两个人都喝了不少酒,那个人对我同学的父亲说,也就是在案子过去快 10年的时候,那时他快退休了,被单位找去了解情况,事情的起因是局里接到一封举报信,是说 1985年这个案子的,信里说这个案子的幕后真凶就是当时研究所的所长,也就是单位当时一个不起眼的电工。凶手是小舅子负责联系并且安排的,局里也想把这个陈年旧案给了了,就找这个老刑警一方面了解情况,看看举报信可不可信,如果可信就让他带几个年轻人去了解一下,但他们去暗地里调查了那个所长的小舅子,是个老实人,不像能认识杀手的。所长已经去世了,那个副所长在南方老家也不知道音讯,最后,那个刑警说,从他了解这个案子看,那个无辜的男孩很可能是死于研究所内部派系斗争,只是,真的是一点线索和证据都没有。只能这样了。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5-12-23 15:32

今天上班有点闲,接着说一个听来的真实案件,不是悬案,但很诡异。

事情发生的年代是更为遥远的 1971年,地点是在山西中条山脉某个山坳里的一家国家级的兵工厂。那时的兵工厂都是建在大山里头,主要是为了隐蔽和安全。虽然当时还是文革时期,但工厂处在大山里面,信息也相对闭塞,再加上军工企业管理很严格,所以单位还是很平静的。

只是,快到秋天的时候,单位某个车间的一个工人失踪了。军工厂失踪一个人不是小事,一开始是发动全厂职工找,没找到,那个工人是石家庄人,打电话到他所在街道了解情象。没办法,只得上报。也就在这个时候,单位里食堂的烟道堵了,这个食堂是兵工厂三座食堂中最大的一个,烟囱有几十米高,在清理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具尸体,男性,全身多处骨折,当时也没有什么 DNA技术,只是凭借身高、衣服和戴的手表判断就是失踪的那个工人。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个死亡事件如何定性。自杀?工人很年轻,只有 19岁,是单位的文艺积极分子,平时唱歌样板戏什么的很拿手,性格也很开朗,宿舍里的人也反应,失踪前表现很正常,没有什么情绪低落之类的反常表现,至于情感方面,这个年轻人还没谈恋爱呢,用现在的话说,是一张白纸;那么他杀?首先动机是什么?他只是一个普通工人,不涉及权力争斗,也不涉及情感方面,再说,这个死法也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法医结论是高空坠落,也就是说,他是从烟囱上掉下去的。如果说凶手先把他杀了,背着他爬上几十米高的烟囱,把他的尸体从烟囱口扔下去,且不说杀人的第一现场,只说凶手是怎么背着一个死人爬上烟囱顶端的?当地公安局还做了一个实验,找了一个全工厂最壮实的男的,背着一个身高体重和死者差不多的人,结果连 5个梯子都没走完,就不行了。更何况,你扛着活人,他可以借你点劲,死人只会越来越沉;如果说凶手是蒙骗死者和他一起爬梯子,爬到上面再使劲一推所以爬到上面一定是一个人在前面,一个人在后面,如果后面那个人想把前面的人推下去,是不可能的,你不好使力。再者说,军工厂地处大山深处,随便找个山洼处一扔,没人发现,何必扔在烟囱里,而且早晚会堵,会被发现。那么,这个人既不是自杀,也不是他杀,但是就是从烟囱口掉下去的,如何解释这个事情呢?这个工人的家属也赶来了,他们是不认可自杀的,坚持认为是他杀,自杀和他杀都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最后,公安局的结论是意外。可以理解为这个年轻人自己好奇,想爬到烟囱顶上去玩,结果掉了下去。只能这么解释。那时候的人也很老实,家里人也接受了结果,把他的遗物收拾了就回去了。我听完这个事情,偶尔路过很高的烟囱,总会看两眼,想象在某个夜晚,一个年轻人独自爬上高高的烟囱,也许他只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吧。还是真的被什么阴险的人骗上去的呢?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5-12-25 11:25

以前看过不少精彩、也很悬疑的真实案件。有机会好好整理一下,也算是《积骨寻踪》吧。今天说个案子,不是悬案、不是疑案,很简单的案件。但很有意思。

现在是个粉丝经济的年代,每个明星都在比拼自家粉丝数量。明星之间有什么恩怨也会导致双方粉丝掀起骂战。

代初,国家刚刚从文革中渐渐恢复到正常秩序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文艺的繁荣,那时虽然不叫明星,但街边上已经有些人悄悄兜售明星的照片,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

当时在中国男排,有个主攻手,人长得超级帅,男排嘛,用现在的话说,也是大长腿。球技也棒,所以一旦有国内的比赛,女观众比男观众要多的多,不过,那时的女粉丝还是很含蓄的,最多就是自己内心激动一下下而已,不像现在的,恨不得推到才“解恨”。

在当时的上海,有个女粉丝很喜欢这个主攻手,但是,可

能觉得自身的条件确实也配不上人家,但又确实喜欢。当

时的上海不是有上海电影制片厂吗。而那时中国最红的女

演员就是那个厂子的,于是,这个女粉丝也不知道怎么想

的,自己在街边买了一张这个女演员的明星照片,而且那

期间的《大众电影》封面也是这个女演员,这个女粉丝就

顶着这个女演员的名字给男排的主攻手写了一封信,连同

《大众电影》杂志和街边买的照片一同寄了过去。80年代

的通讯主要就是靠信件,那个男排的主攻手收到信以后,

竟然相信了,可能那时的人也比较单纯吧,虽然女演员的

信并没有用到什么爱呀字眼,但是字里行间还是可以感受

到对主攻手的欣赏,于是,这个主攻手也回了一封信,两

己单位的电话告诉了对方,但那个女的是借用了女演员的名号,只得说自己总是在外景地拍戏,联系最好还是书信,如果有机会到北京,可以和主攻手见一面。这个单纯的运动员就一心想着和女演员见面,后来这件事情被运动员的领导知道了,不过,领导还是很支持双方的交往,特意给上影厂的领导打了电话,也就是这个电话,让事情败露了。上影厂的领导表示这个女演员结婚都快一年了,怎么可能给运动员写情书,还特意找来女演员了解情况,最终证实运动员是上当了。不过这个案件很好破案,因为每次写信都是寄到一个邮箱(不是网络邮箱啊),那时个人可以凭借单位证明到邮局租一个邮箱,每个月收很少的费用。警察很容易的就找到那个女粉丝了,很年轻,大概 20出头吧,在工厂做工。她跟单位说自己正在学习,需要从外地寄学习材料,所以开出证明租了邮箱。事情真相大白。这件事情放在现在,顶多也就是粉丝的一个恶作剧,但那是在 80年代初,而且,这个主攻手还给她寄过从国外比赛带回来的礼物,价值在当时也不是小数,所以最后以诈骗罪入刑,好像我记得是判了 4年。天涯上的牛人多,大家知道那个男排的主攻手和女演员是谁吗?而且,后来在北京的一次聚会上,两个人碰到了,不过双方都略显尴尬。运动员后

人在当时人的眼里还是很般配的,可惜,没缘分。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5-12-25 16:09

解释一下,女粉丝是因为诈骗罪被判刑 4年,那个运动员

和女演员见到之所以有些尴尬,是因为运动员当年还是很喜欢女演员的,不然就不会回信了。算是一厢情愿吧。之所以可惜,是因为女演员后来和丈夫离婚了,就一直单身。形象上,觉得两个人很般配。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5-12-26 10:20

天涯果然牛人多,一下子就猜到是汪嘉伟了,潘虹那时的确也很红,不过女演员是张瑜,就是《庐山恋》的女主角,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5-12-26 11:29

最后说一个悬案吧。之所以放在最后,是因为这是楼主小学时候,同学家里发生的案件。那时楼主年纪小,有些事情记不太清楚了。但是,在我知道的几个悬案中,这是唯

一一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

事件的被害人是楼主同学的姑姑。出事的时候 30出头吧。楼主同学的姑姑是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的是财务。分配到一家中型的国企做会计。23岁大学毕业,不到 30岁就被任命做了这家国企的财务科科长。同学家里其他人不是初中毕业就是技校毕业,都是做工人的,所以,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这那时我同学偶尔会把他姑姑出差回来给他买的东西带学校来,大家都很羡慕。

他姑姑出事的时间是个冬天的深夜,因为是财务科科长,所以家里装了电话。他姑姑也结婚了,姑父把孩子哄着了,自己也睡了,他姑姑习惯每天晚上看会书再睡,姑父是被家里的电话铃声吵醒的,迷迷糊糊间就听见自己媳妇说了两个“好,好”。而后进卧室对他说,单位有些急事,要现在去一下,当时的时间是夜里 11点多,不到十一点半,姑父就说要不要送她,单位离家并不远,走路 20分钟。主要是冬天外面很黑,一个单身女子会不安全。但姑姑说不用,单位有车来接她。于是穿好衣服出门了,而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

转天,姑父上班。姑父和姑姑是一个单位的。财务科的人

就来找姑父,说你媳妇怎么没来上班,姑父就很惊讶,说

昨天晚上不是就把她叫走了吗?说是有急事。可单位从领

导到财务人员都说没打过电话。姑父说还是被单位的车接

走的,可问了办公室和司机班,昨天单位的车都在库里,

值班人员可以证明。那这个人哪去了呢?

单位最后报的案。一开始,公安的怀疑姑父,因为他是最后见到姑姑的人,所有的话缺乏对证。楼主同学的姑姑的婚姻有些不一样,之前说过他姑姑是重点大学毕业,可是他姑的姑姑虽然有才华,人却长得很难看,我见过几次,具体相貌想不起来了,但当时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一个字“干”,缺乏女人的滋润,好像所有身体的胶原蛋白都提前流失没了。而他这个姑父虽然文化不高,但人长得很帅,仪表堂堂。公安怀疑是不是姑父外头有人,把姑姑给杀了。但是调查以后,发现姑父这个人虽然长得不错,也有些花心,但多数都是有贼心没贼胆,而且在厂里还是姑姑想法子把他从车间调到了供销科,这个人也没什么上进心,小富即安的那种人,没了姑姑,在这个单位都不知道该怎么混下去。所以,他的嫌疑到没那么大。线索就是查那个打过来的电话,那时虽然没有来电显示,但公安局可以从电话局内部查到,而电话的确是从单位打出来的。于是又和单位晚间值班人员询问,但这些人表示下班以后,没有人进过单位,更何况是单位的办公楼,晚上一片漆黑,拨电话也是要开灯的。那时路上也不像现在有监控,而且冬天的夜里 11点钟,外面也没有人,姑姑曾说单位会派车来接,这就说明她不会走出很远,那么是谁在深夜给她打电话,能让她出来,又把她带到哪里去了呢?人一直没有找到。单位家里也调查了一圈,没什么人有嫌疑,或者有嫌疑的最后被证明没有动机或时间。案发后的一个月,有个单位保卫科的人到公安局反应情况,这大概是案件发生

术,大家也没想起来找他了解情况。据他说,在同学的姑姑失踪大概几天以前,一个晚上八点来钟,姑姑一个人到单位来,他正好在门卫,姑姑说自己的东西落在办公室了,取一下。后来这个人没事就在厂区里来回巡逻,突然发现姑姑一个人有些鬼鬼祟祟的到了单位办公楼后面的一个小凉亭里,还不时左右看看,这个人心生好奇,就躲在暗处观察,看见姑姑从包里拿出了一堆纸,然后开始点火烧,纸并不多,所以一会就烧完了,姑姑还用脚把灰烬踢飞了,然后转身离去。那个人后来也到凉亭那看了一下,已经烧得只剩灰烬了,什么也没看到。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这个人也没报告,现在有人失踪了,他才决定说出来。由于失踪的是财务科科长,又有这个情况,单位的上级部门于是开始查账,但一圈下来,账上也没什么不对的地方,小错当然有,但那是正常的。案子就这样被无限期的挂起来了。直到我们高中毕业了,他姑姑依旧失踪,也不知道到底是去哪了,还是真的被掩埋了。谁在哪个冬夜用单位的电话把她叫出来,而她所烧的又是什么?都是未解之谜了。事情最后的结局就是同学的姑父到公安局开的证明,然后办理了死亡证。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5-12-26 16:54

是有人打赌吧,出了事情也不敢说明了,就糊里糊涂的了结了。任何时代都有付出生命却只为了很小的一件事情的年轻人。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5-12-27 09:13

再说一个,不是悬案,但有点意思。不过我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的了。案件很简单,有个女的背着自己丈夫找了个情人,某天,丈夫出差走了,女的就把情人叫来了,结果两个人因为什么事情打起来,情人失手把女的杀了,结果情人就把女的藏在这家一个很久不用的木箱子里。后来,丈夫回来了,媳妇不在家,以为是回娘家去了,在屋里该吃吃,该睡睡,全然不知那个木箱子里有具尸体,还是两天以后邻居找来,说他们家有股怪味,大家帮忙查找怪味的源头,最后终于发现了木箱子里的尸体。负责现场勘查的一个法医跟刑警简单介绍尸体状况的时候说,由于是初冬,尸体还没有高度腐败,但已经开始肿胀,尤其是胳膊,尸斑的出现导致皮肤颜色呈深褐色,手一碰,就开始流水,就跟那刚出锅的蜜汁藕似得,案件一般都是以报案日期或发案地点来命名,结果这个案子的代号就叫”蜜汁藕”,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办案的刑警们很长时间看见蜜汁藕就想吐。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5-12-28 17:29

案件和我同学姑姑那个案子,基本上都是为利。我同学的父亲在单位是保卫处,他这个人处事比较圆滑,即便如此,无帮无派的在研究所能保住目前的位置也是很不容易的。研究所文化人居多,越是文化越高的人,越不会直接开撕,而是暗地里给你下套,有时为了布一个局会花很长时间。所以,我同学的父亲从公安局的情况通报,隐约觉得这个不是报复杀人那么简单,这个凶手的背后其实是一派势力,可能在单位内部夺权斗争中一直处于下风,急红眼使出了最后一个狠招,他们清楚副所长夫妇有多珍惜这个儿子,借此打击你。不过也成功了,所以,他父亲一直怀疑的是接替副所长的那个人,但也只是怀疑,你没有证据。

我同学的姑姑,可能是知道了谁的秘密了吧,那是年纪小,觉得害怕,毕竟是自己见过的人失踪了。后来慢慢长大了,看电视里也说知道别人太多秘密其实不好。他姑姑这个人有才华,只是长得不好看,所以即使做到财务科长,单位里也没人对她说三道四,类似现在“潜规则”之类的事情从来没人往哪方面想过。但是人有时精明过了头,也会给自己找来杀身之祸。后来,我同学说,他姑姑的单位破产,地也卖了,做房地产开发。偶然路过,看见正在拆厂房,他忽然控制不起码也能让自己的亲人入土为安,可惜,什么也没发生。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5-12-29 12:55

跟大家说一个类似灵异事件的事情,不是悬案。最后真相大白后,发现是个很可乐的事。这是我同事的父亲,事情发生在更为遥远的 50年代。他的父亲在工厂上班,是个很优秀的车工。50年代工厂总爱搞些技术革新之类的,他父亲是技术工人,所以技术革新也需要他。这天清晨父亲去上班,出门时告诉自己老婆回来要晚些,大概到家也要 8点多钟,不要等他吃饭。他们家住在胡同的最里面,这是条死胡同。同事父亲骑车出来时发现胡同中间一户人家的老太太去世了,外面摆着花圈,那个老太太大家都认识,所以同事的父亲还琢磨要随礼,红白喜事嘛。

晚上加完班,同事的父亲骑车回家,结果半路自行车的车胎爆了,没办法,只好推车走着回家。那时正是秋初,天气也不是很凉,慢慢走着大概到胡同口九点钟。就在进胡同口的一刹那,同事的父亲突然看见那个去世的老太太就坐在路灯下面,静静的摇着蒲扇。那时电压也不稳,昏黄的路灯忽明忽暗的,老太太的身影也是时隐时现。同事的父亲登时觉得头皮发麻,腿就开始发软,赶紧转身推车走开,胡同口外面是一条小河,同事的父亲就坐在河边抽了两颗烟,定了定重新推上车回家,这次,走到胡同口,他把车先立在旁边,悄悄探头看,结果,那个死了的老太太竟然还在那,而这次,老太太竟然扭头看见他,还伸出扇子朝他挥舞,同事的父亲大叫一声跑了。同事的母亲看看已经夜里 11点了,丈夫还没回来,有些不放心,那时通讯业很落后,就出来到胡同口看看,发现自己丈夫的车在那,人却没了踪迹,结果在不远的河边发现丈夫独自跪在河边,嘴里念念有词,可也听不清说的什么,同事的父亲看见自己老婆,立刻一把抓住她说:“你出来时看见什么没有,胡同里有人吗?”老婆说:“都这么晚了,没人啊。”同事的父亲立刻起身拉着媳妇就走,进胡同时连自行车都不顾了,那时自行车是值钱的东西,老婆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得自己推车跟在丈夫后面。回到家,同事的父亲往床上一躺就起不来了,一五一十的把刚才看见的跟媳妇说了,他说那个老太太的魂魄找自己来了,原因是一年前他和老太太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同事自己说他父亲缺点是有点小心眼。凡事爱计较。现在,老太太死了也不放过他,不然,自己的自行车出单位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半路莫名其妙就爆胎了,这是老太太的魂魄在作祟。尽管是初秋,天气不凉,他父亲盖着棉被还是说冷。第二天一早晨,同事的母亲去邻居那送丧事的份子钱,还不停的和人的母亲把丈夫昨晚遭遇说了一遍以后,猛的一拍大腿,说:“弟妹,真对不住,我母亲有个孪生妹妹,那天来了就怕出来吓着大伙,所以晚上九点以后觉得外面没人了,出去坐会,结果让大兄弟看见了,老太太回来跟我说,好像是胡同口有个人在那探头探脑的,她一招呼,那人就跑了,还说别是真吓着谁,倒不好。原来是您家那位,赶紧回去说一声吧。”结果,同事的母亲回去一说,刚才还起不来床的父亲立刻爬了起来,什么事没有。不过,这件事情后来常常被同事的母亲闲来嘲笑父亲胆小的谈资。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5-12-30 11:23

说一个我小学时代的事情吧,这件事当时传的很是吓人,不过现在看来更像是个谣言。那时上小学四年级,都是就近入学。我们家和学校之间的路上有个公交总站,所谓“红衣女鬼”的事情就是从这个公交总站传出来的。

冬天,这趟公交车是末班车。从终点发车时上面除了司机、售票员,还有一个老大爷。这个老大爷是从终点到终点。去一个单位值夜班。因为每天都坐末班车,所以大家都认识,不过大爷不太爱说话,打个招呼就自己坐在汽车后面。冬天本来人就少,又是末班车,从终点站出来每个站台都是无人上车,售票员就站在前面和司机聊天。其中有一站站名是某一下手中的月票,就坐在和大爷相对的座位上。公交车一般不都有那种倒座嘛,正好和大爷脸对脸。不过大爷一直看着外面,也没太注意。上车的女的穿了一件大红的棉袄,头上裹着围巾,也是红色的。冬天包裹的严实也没什么奇怪的。后面几站地依旧无人上车,车子也开得飞快,到了终点,售票员照例要说终点站到了,但是就在售票员回头看车厢的时候,惊讶的发现车上除了司机、售票员和老大爷,那个红衣女子不见了。因为中途只有这一个女人上车,售票员记得很清楚,而且后面没人下车,那女的哪里去了?大爷说自己一直看着外面,也没注意,加上车厢里没开灯,也很黑。司机这时把车厢灯打开,三个人同时走到女子坐过的位置前面,人是不见了,但地上有一摊红色的液体。事情过程就是这样,传言说那个女的不是在医院那站上车吗,其实这个女的是个将死之人,上车的不是人,而是这个女子的魂魄,她是想出去找个替死鬼,方法是要替死之人和她对视几秒,那个人就莫名其妙的死了,她的魂魄带着那个人的阳寿回到自己的本体,就可以接着活下去了。本来,红衣女子是想找那个大爷做自己的替死鬼,可惜大爷没看她,而且她的魂魄时间也不够了,最后只能化作一滩鲜血了。随后,就开始有人说,那天医院里接了一个女的,很年轻,被人杀了,送到医院也没

售票员看到的不是红色衣服,是白色衣服被血浸透了。那时,我们上下学都要路过那个公交站,总觉得有个红衣女子站在那,怪吓人的。路上看见穿红衣服的女子,几个小伙伴就嘀嘀咕咕的说:别看她,别看她。”结果,有一天我们教数学的老师居然穿了件红色的衣服,大家就都不看她,老师就急了:“看我,看我,不然怎么学得会呢,你们要是考不好,我就变成鬼半夜敲你家门去。”我们那时考试是全区统考,成绩要大排名,老师是很在意的。结果,大家没办法,都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情看着老师听课,现在想想,很怀念那个萌蠢萌蠢的年纪啊!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5-12-31 13:16

所谓悬案,无外乎局限于一是技术手段,二是责任心。案件最后成为了悬案,我更倾向于后者。古代技术手段更落后,但还是有很多案件侦破了。案发现场除了不能告诉你凶手的样貌,其他的都可以从现场提取到。楼主上学时代看过一部德国电视剧,就是刑侦的,现在德国电视剧已经很少见到了,这个电视剧拍摄手法很独特,我们看过的像国产《重案六组》、《CSI》都是头 10分钟交代如何发现犯罪现场,在15-33分钟,会发现很多嫌疑人,但最终被排除,真凶一般在 35分钟出现,一番较量后,在 42分钟交代实情,剩下的几分钟是用是,开头就说了案发整个过程,所以,观众知道凶手是谁,就看侦探如何破案。

其中有个案子印象很深。丈夫要杀死妻子,某天,妻子在浴室泡澡,躺在浴缸里,旁边还摆着一瓶红酒和一个酒杯,一边喝酒一边享受泡澡的舒适,全然不知道危险已在眼前。丈夫带着手套悄悄进了浴室,走到浴缸的一端,正对着妻子的双脚,把带着手套的双手靠近妻子的双脚脚裸的地方,猛地向后一拽,妻子瞬间滑进浴缸,一开口喊,水就灌进去,没一会就不动了。男的这时开始伪造现场,装成妻子是醉酒自己滑进浴缸溺毙的。由于妻子有酗酒史,所以一开始真的是当成意外处理,但法医提出不同意见,就是死者脚裸处有两个红色的环状印记,好像是被什么东西用力按住造成的。而且,死者体内的酒精含量并不高,说醉酒溺毙缺乏证据支持。后来,查到丈夫外面欠了一大笔债,而且妻子准备和他离婚,开始怀疑丈夫了,于是警察找到花样游泳的运动员帮忙做一个实验,就是运动员穿着游泳衣躺在同样规格的浴缸里,有两个医生在旁边监测身体数据,然后找个人拽住脚裸部分,发现人很快就容易失去知觉,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证据,最终这个丈夫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亲的关爱,长大以后就憎恨女性,于是总是在深夜跟踪单身女子然后杀害。其中有一个女的还是这个男的同事的女儿,他在后面跟踪时,那女孩害怕的跑起来,结果还是被他追上了,女孩认识他是自己父亲的同事,一开始还长舒了一口气,可看见男子的眼神就瞬间明白了,结果,这个男的把人家女儿杀了,事后还像模像样的安慰女孩的父亲。男的一共跟踪了 9个女的,只有一个女的逃脱了,男的没追上,后来这女的成了警方很关键的目击者,为什么只有这个女的没追上,因为这个女的是运动员,是当时国内 5000米记录保持者。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6-01-01 15:12

以前看过一部美国电影,据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也是一桩悬案,不过后来真相大白,但实情却让人唏嘘不已。我还特意上网搜过,但信息量太少,没有结果。电影拍的很不错,就是整体格调有些阴暗,而且看完让人心里不好受。

故事时间是美国的 70年代末,地点是一个小镇上。一户人家男主人是个木匠,女主人做家庭妇女,偶尔也做点零工补贴家用。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看上去是个虽然不富裕,但很幸福的家庭。某一天,男主人突然失踪了,报了警,也发动邻居帮忙找,但依旧没有结果,就这样人间蒸发了,女儿那时 11岁,她很伤心,因为父亲与她的感情很好。而且女给外人看的,她年纪虽然小,但觉得母亲的表现并不正常。母女之间不时爆发争吵,隔阂很深。70年代的美国小镇上,风气还是很保守,女孩高中快毕业的时候,和几个同学去湖边野营,由于都是女孩,其中一个据说和男朋友有了实质性的身体接触,于是几个女的晚上坐在湖边想听些刺激的,但哪个女的表示自己只是见识了男朋友的那玩意儿,也只是用手和嘴帮了男朋友,实质性的接触还在探索中。一群人哈哈大笑,但女孩听了却彻底惊呆了,因为这些她帮自己的父亲做过。女孩 9岁的时候,到父亲工作的木屋送咖啡,父亲对女儿说自己身体不好,但是为了这个家还有孩子们也得撑着。女孩就希望自己也可以帮父亲做些什么,于是父亲就说,其实他的病女孩就可以帮他,只不过开始会有一些难度,但他可以慢慢教会她。于是,在工作的木屋里,父亲把自己亲生女儿的手放进裤裆里,要女儿帮自己按摩,如果女儿做得好,父亲会偷偷给他一点零花钱,如果做的不好,父亲也不生气,还会“鼓励”她下次做好些,时间长了,父亲又开始说自己病要好得快,用嘴做是最好的,每次做完都会叮嘱女儿这是他们之间的秘密,不要告诉母亲和弟弟。现在,女孩终于明白了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事情是什么,精神一下子崩溃了,女孩的母亲在照顾女儿的时候告诉她,其实这件事情她是偶很保守,一旦被外人知晓,女儿只有死路一条,但换来的是丈夫的一顿毒打。没办法,母亲只能眼睁睁看着女儿去木屋所谓的帮父亲“治病”。慢慢,女儿长大开始发育,母亲发现丈夫看女儿的眼神越发不对了,让她最担心的事情随时都会发生。终于,在丈夫熟睡的时候,妻子用绳子把丈夫勒死了。尸体被她在深夜运到一个枯井里掩埋了。

为了帮助女儿尽快恢复,母亲决定全家搬离小镇,找个地方重新开始。影片的结尾有些耐人寻味,女孩坐在车里,透过车窗看这即将离开的屋子,突然,父亲的脸出现在工作的木屋窗户上,正在看着她,冲女儿诡异的微笑。女孩吓得扑进母亲怀里。似乎在说,女孩心灵的创伤愈合需要很长的时间。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6-01-06 15:39

@brian80 2016-01-01 22:38:31太好看了!

不过爬烟井那个故事有个 bug,就是……万一,后来做实验的那个强壮的小伙子本来可以背人上去,但是为了麻痹警察,假装力不从心,因为他就是那个凶手……

所以换我会多指派两个人进行尝试,当然,从常理来说,自己爬上去概率是最大的,就像那个美国的兰可儿水箱溺毙……

蓝可儿那个我也看了视频,我更倾向于这姑娘嗑药了。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6-01-06 16:15

说道悬案,大家有没有看去年《今日说法》提到的一个案件。应该是为了配合刑法修订案吧,最后犯罪嫌疑人因为证据不足被无罪释放了。一开始,我觉得肯定是那种屈打成招的冤案,但是,看到最后,和死者家属的观点一致了:一点没冤枉他。

如果倒退 20年,这个人就是“呼格案”第二。但是,一是赶上现在新刑法、二是这个犯罪嫌疑人身份特殊,不是呼格那种一介小布衣的草民。所以,他活了下来。

犯罪嫌疑人是云南省航空管理局的综合计划处处长,同时还是局长助理。叫老陈吧,45岁,离异,身边有个上初中的女儿,因为在单位负责一些迎来送往的事情,和在酒店做销售工作的四川女子小蒋认识,小蒋 30岁,也是离异,身边有个还在上幼儿园的儿子。两个人婚姻经历颇为相似,慢慢有了感情,后来就开始同居,因为工作时间长,且收入不高,后来小蒋索性就辞职专心照顾家庭。

某一天,早晨老陈如往常一般出门上班。中午手机接到小蒋的一个短信,说自己在街上碰到了熟人,要晚回去一会,让老陈帮忙接孩子。但是,从这个短信以后,小蒋就失踪了。几个朋友开始找,最后找到老陈在昆明郊区的一处别墅,时值冬天,昆明虽然暖和,但郊外的草木有些凋敝,哥哥发现别墅不远处的一处土堆像是新的,这时距离小蒋失踪也有几天了,哥哥于是报警,最后警察挖出了一具女尸,穿着睡衣,口鼻、双手、双脚都被胶带裹住,哥哥认出这是自己的妹妹。警方的调查最后证据都指向老陈。首先,是老陈手机接到的短信,调查显示这个短信发送的基站和老陈所在单位的基站是同一个,老陈的单位是航空管理局,单位本身就有一个基站,或者可以理解为死者要么是中午在老陈单位给他发了短信,或者是两部手机都在老陈手里,自己给自己发了短信,而且,短信中还出现了“麻烦你”三个字,作为同居三年的情侣,这样的字眼未免有些过于生分了,人为的痕迹更重;其次是老陈中午回了家一趟,公安认为他是去搬运尸体,而且在去郊区的高速公路探头中也拍到了老陈驾车的镜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在捆绑死者的胶带上发现了老陈的大拇指指纹,而且是带血的指纹,杀人动机则是老陈虽然与小蒋同居三年,却没有结婚的打算,主要是小蒋和老陈女儿的关系不好,总是打架。小蒋的母亲说女儿打算和老陈分开,但想要一笔补偿费,如果不给,她就揭发老陈的贪腐行为,这

才引杀身之祸。比如那个基站,中国移动出示了基站覆盖图纸,除了航空管理局,还有他旁边的几条街道,小蒋也可能会在这几条街道发出短信,虽然并没有证据证明小蒋到过那几条街道。至于在高速路被拍到,那是老陈去找小蒋的,搬运尸体,缺乏目击证人,只有血指纹律师也没办法解释,但血指纹只能说明老陈动过尸体,不能证明他杀了人,最后,还是被放出来了。看完这个案子,第一直觉就是老陈是凶手。动机太明显了。作为一个省级公务员,他是不会和一个从农村出来,没学历、没工作还带个孩子的女人结婚的。但女的就不同了,如果找一个局长助理,不仅有面子,而且她和孩子的户口都会转成城市的,所以,女的是不同意分手的,即使分手,肯定也是狮子大开口,老陈觉得留着终究是个祸患,最后,下了杀手。不然,怎么解释女的是穿着睡衣被杀的,总不可能穿着睡衣逛街碰到熟人吧。而且,没有证据表明有第二个人有杀这个女的动机和时间,只有老陈有。但最后,还是以缺乏主要证据,比如凶器在哪?怎么抛尸?目击证人没有,最后,还是放了老陈。

呼格的案子最后定性,主要依据是呼格指甲缝里有死者的血迹,这其实只能证明呼格碰了尸体,不能说明人是他杀的。法制进程,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6-01-06 16:16

说道悬案,大家有没有看去年《今日说法》提到的一个案件。应该是为了配合刑法修订案吧,最后犯罪嫌疑人因为证据不足被无罪释放了。一开始,我觉得肯定是那种屈打成招的冤案,但是,看到最后,和死者家属的观点一致了:一点没冤枉他。

如果倒退 20年,这个人就是“呼格案”第二。但是,一是

赶上现在新刑法、二是这个犯罪嫌疑人身份特殊,不是呼

格那种一介小布衣的草民。所以,他活了下来。

犯罪嫌疑人是云南省航空管理局的综合计划处处长,同时还是局长助理。叫老陈吧,45岁,离异,身边有个上初中的女儿,因为在单位负责一些迎来送往的事情,和在酒店做销售工作的四川女子小蒋认识,小蒋 30岁,也是离异,身边有个还在上幼儿园的儿子。两个人婚姻经历颇为相似,慢慢有了感情,后来就开始同居,因为工作时间长,且收入不高,后来小蒋索性就辞职专心照顾家庭。

某一天,早晨老陈如往常一般出门上班。中午手机接到小蒋的一个短信,说自己在街上碰到了熟人,要晚回去一会,让老陈帮忙接孩子。但是,从这个短信以后,小蒋就失踪了。几个朋友开始找,最后找到老陈在昆明郊区的一处别墅,时值冬天,昆明虽然暖和,但郊外的草木有些凋敝,哥哥发现别墅不远处的一处土堆像是新的,这时距离小蒋失踪也有几天了,哥哥于是报警,最后警察挖出了一具女尸,穿着睡衣,口鼻、双手、双脚都被胶带裹住,哥哥认出这是自己的妹妹。

警方的调查最后证据都指向老陈。首先,是老陈手机接到的短信,调查显示这个短信发送的基站和老陈所在单位的基站是同一个,老陈的单位是航空管理局,单位本身就有一个基站,或者可以理解为死者要么是中午在老陈单位给他发了短信,或者是两部手机都在老陈手里,自己给自己发了短信,而且,短信中还出现了“麻烦你”三个字,作为同居三年的情侣,这样的字眼未免有些过于生分了,人为的痕迹更重;其次是老陈中午回了家一趟,公安认为他是去搬运尸体,而且在去郊区的高速公路探头中也拍到了老陈驾车的镜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在捆绑死者的胶带上发现了老陈的大拇指指纹,而且是带血的指纹,杀人动机则是老陈虽然与小蒋同居三年,却没有结婚的打算,主要是小蒋和老陈女儿的关系不好,总是打架。小蒋的母亲说女儿打算和老陈分开,但想要一笔补偿费,如果不给,她就揭发老陈的贪腐行为,这

才引杀身之祸。

老陈的律师不是一般人。找到了很多证据证明警方的偏颇,比如那个基站,中国移动出示了基站覆盖图纸,除了航空管理局,还有他旁边的几条街道,小蒋也可能会在这几条街道发出短信,虽然并没有证据证明小蒋到过那几条街道。至于在高速路被拍到,那是老陈去找小蒋的,搬运尸体,缺乏目击证人,只有血指纹律师也没办法解释,但血指纹只能说明老陈动过尸体,不能证明他杀了人,最后,还是被放出来了。

看完这个案子,第一直觉就是老陈是凶手。动机太明显了。作为一个省级公务员,他是不会和一个从农村出来,没学历、没工作还带个孩子的女人结婚的。但女的就不同了,如果找一个局长助理,不仅有面子,而且她和孩子的户口都会转成城市的,所以,女的是不同意分手的,即使分手,肯定也是狮子大开口,老陈觉得留着终究是个祸患,最后,下了杀手。不然,怎么解释女的是穿着睡衣被杀的,总不可能穿着睡衣逛街碰到熟人吧。而且,没有证据表明有第二个人有杀这个女的动机和时间,只有老陈有。但最后,还是以缺乏主要证据,比如凶器在哪?怎么抛尸?目击证人没有,最后,还是放了老陈。

呼格的案子最后定性,主要依据是呼格指甲缝里有死者的

血迹,这其实只能证明呼格碰了尸体,不能说明人是他杀的。

法制进程,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6-01-10 13:21

想起写这个帖子是在 2015年的年末。每到一年新旧交替之际,大家都会有很多对新年的憧憬或者希望。许个新年的愿望是很多人的习惯。以前,自己也常常在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许愿,但是 2015年是很特别的一年。从跨年上海的踩踏事件,8月天津的大爆炸、再到年底深圳的滑坡,突然觉得生命很无常,走着走着说不定就掉进了路面塌陷的热水井里、睡在家里,就被外面爆炸气浪推到楼下,好好工作着,就那么被土掩埋了。生命是坚强的,也是脆弱的。所以,岁末交替,说说这些悬案也好,灵异也罢,平安其实是所有愿望的基础。也是起点。春节也快到了,希望这个帖子里所有潜水的、冒泡的,大家都可以在猴年平安就好。人活久了,愿望反而变得简单了。新的一年,我们都要好好的。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6-01-10 16:11

天涯上果然牛人多,没错,是德国的《侦探德里克》,我记得这个系列里有个案子很有意思。有个商人生意失败,面临破产,结果他就想到把自己的工厂伪装成失火,骗保险公司。然后他就一个人去自己工厂纵火,看着火势起来了,就赶紧溜走了。回到家,一个人对着镜子练习第二天见了警察还跟自己说;“就像平时一样。”结果他晚上放的火只是烧了他工厂的仓库,而前面的办公楼并没有殃及,所以一进工厂大门,后面被烧毁的仓库是看不到的。但是,这个人第一次做这种事情,太紧张了,进了工厂就看见警察过来了,人家警察还没开口,他就主动说:“怎么会着火呢?”警察很奇怪的看了他一眼说:“你怎么知道着火了?”这时,他才注意到前面的办公楼是完好无损的,真的看不出着火的痕迹,于是一愣神,只得说是开车来的路上遇到个陌生人告诉他的。于是,这个人成了警方的重点怀疑对象。以前不是有那种一分钟找出凶手的小故事吗?我记得有一个很经典的就是警察问一个嫌疑人案发时间去哪了,那个人就说自己晚上出门去做什么了,为了说的清楚,还很形象的描述说:“那天晚上月亮又圆又大,满天都是星星。”结果民警认为他说谎了。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6-01-11 13:11

说个我同事亲身经历的案子。这件案子再次提醒我们,招聘一定要小心。

我同事是个男的,之前在一家做特许加盟的公司算是个中层吧。曾经有几年,在中国做特许加盟是很红火的。他工作的这个公司事做洗涤连锁的,就是大街上那些洗衣店。做连锁加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办公环境要好,这样会给有加盟费交给你。他们这个公司办公地点在一处高档办公楼的一层,一个公司的直营洗衣店,洗衣店后面划分为三个功能区:洽谈区、财务室、老总办公室。这样有客户过来先参观洗衣店,了解后到后面洽谈、成功后跟老总签合同,最后财务室交钱。而公司其他部门就被老总放到了大厦地下室的办公区,因为租金便宜。我这个同事还好,是在一层,那些地下室的人只能透过一扇很小的窗户看见太阳。时间一长,有些人就觉得办公气氛太过压抑,干脆辞职走人。别人走还好,技术支持部走了两个人,对于加盟连锁,尤其是做洗涤,技术支持很重要,客户在洗衣过程中遇到问题都会打电话咨询,技术的电话是 24小时开机,人家不干了,客户有问题得不到解决,就去找老总。于是,老总就让我这个同事赶紧找人,我这个同事在以前这家公司也是中层嘛。但是将近 11月,人也不好找,压力很大。也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来了一个男的,权且叫他小伟吧。大家看着方便。身份证上显示这个小伟 26岁,甘肃人,以前在一家洗衣厂做,后来洗衣厂倒闭了,出来找工作。同事看他也有经验,觉得不错,最后谈到待遇时,这个小伟说自己在洗衣厂都是管吃住的,现在出来还没有找到住的地方,那家洗衣厂虽然倒闭了,还允许他们再住一段时间,所以希望公司能提供住处。本来公司是不管住的,但考地下室最里面的小屋子,那个小屋子没有窗户,算是个密室吧,主要是放杂物的。商业地产一般是不允许住宿的,哪怕是加班不得已住一晚上,也要跟物业值班打招呼,老总也是图省事,就没跟物业说,主要说了物业也不会同意。

小伟就正式上岗,他们地下室的办公大门就是普通住家那种防盗门,从里面反锁上外面是打不开的。小伟住进去以后,每天倒也不睡懒觉,9点上班,一般 8点 30就有人来了,小伟一般都已经在自己工位上工作了。只是这个人不是很爱说话,大家工作忙,能闲聊的时间也不多,有限的聊几句知道小伟结婚了,有两个孩子,打算工作顺利得话,就自己在外面租房,过了年把老婆孩子接过来。总之,很正常的一个人。

12月下旬,大家像往常一样来上班,只是这次大门没有开,有员工手里有钥匙开了门,小伟有时候出去买点早点也会锁上门的,所以,谁也没注意到什么异常。将近 10点,洗衣店的洗衣工过来找小伟,说想问点洗衣的问题,大家才发现小伟不在,走到里面他住的小屋,敲门无人应答,打电话发现手机铃声从里面传出来,那个小屋的门没有锁,只是里面有个门别,里面的人插上,外面是打不开的。大家有些不安,就把我这同事叫来了,我这同事人高马大,用脚把门踹开了,一股酒气扑面而来,再一看,小桌上放了 6个空酒瓶,叫起来,结果一掀被子,那一幕这辈子都忘不掉,小伟的喉咙被划开了一个口子,鲜血浸透了床垫和棉被,所以地上没有血迹。

这个案子之所以是悬案,主要是小伟的身份不好确定。他应聘的身份证是假的,之前在洗衣厂工作倒是没说谎,但用的是同一张身份证,后来警方通过他手机的联系人找到一些他的朋友,发现在他们嘴里,小伟有很多身份,最后验证全是假的,遗物中有现金,但就几百块,存折也有,几万块。值钱的东西也没什么,凶手的动机也不明确。可以肯定的是哪天下班,有个人过来和小伟喝酒,小伟喝醉了,那个人痛下杀手,而后。自己开门走了。酒瓶上有除了小伟的指纹,但有指纹不等于知道凶手。警方调取了监控,但是在推测的案发时间,无人出入,后来想,凶手也许杀人后躲在某个角落,等到大厦上班时间人比较多,混在人群中出去了。小伟的事情一出,公司老总是一悲一喜。喜的是小伟的

身份确定不了,没有家属上门找他赔偿;悲的是出了凶杀案,那地下室没人敢去了,还得另花钱找办公室,而且物业还要罚钱。那个同事因为小伟是他招进来的,而且又目睹了那一幕,后来也辞职不做了。小伟这个案子也就成了悬案了。只

伟的归来呢?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6-01-12 12:21

@u_102645598 2016-01-11 22:57:18 @voice5252 2016-01-11 22:48:49.76密室杀人吗门市跺开的凶手怎么出去呢 —————————————同问

这个问题当时我也问过同事,因为门是他踹开的,现场很混乱。警察还特意问了他,单位很多人都可以作证门是从里面插上的,凶手不可能有遁地术,所以怎么走的真是个谜。所以这个不是悬案,是玄案。后来我自己瞎捉摸。会不会凶手有什么特殊的工具可以在门外把门栓插上,但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有什么神奇的工具。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6-01-12 15:30

以前看过一个法制节目,案子是上海的。河里有具女尸,而且女尸已经怀孕了。这具女尸也是不好确定身份,但是根据女尸所穿衣服确定是个娱乐场所工作的女性,但是她的姓名全是假的,只不过最后找到她的同居男子,那个男的也承认杀人。我印象深,是因为那个男的有份很体面的工作,只不过和老婆总吵架,就到欢场去找小

想和男的结婚,但是男的不过是和她玩玩,根本没当真,

而且男的妻子也是一位高级白领,最后,男的被逼的没

办法,就把女的杀了扔河里了。案子虽然破了,但结尾

登出了死者的照片,因为还是不知道她到底是谁。

看的案子多了,有点感慨某些家长对待女孩的态度。15、6就出去打工,而且还是那些娱乐场所,不学坏就已经很难得了,有几个是好男人。出了事,看那些家长嚎啕大哭,我就觉得当初干什么去了,别说家里穷,穷总比没命强吧。真不把女孩当回事。中央台的新闻调查《陇南婚事》,有个人说,过去计划生育抓得紧,生女孩不要,要么送人,要么挖坑埋了,就这样说出去,可是认真起来这是犯罪啊。即便养大了,十几岁就出去打工,也不闻不问。好像不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女孩不是应该像公主一样捧在手里吗?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6-01-13 10:51

以前看过一本书《北京十大奇案》,其实也没什么奇的地方。不过里面说了个事情倒是有些可乐。90年代,有个富豪,好像是香港的吧,给当时的北京市公安局捐赠了 100台摩托车,公安局长大概是心情好,决定一台摩托上配备两名警察,每个警察再配备微冲,然后沿着北京二环路来一圈,美其名曰:展示北京公安强大实力。后来,有个警察临时病很是威风的在北京二环来了一大圈。第二天,北京市委要求局长写检查,局长就弄不明白,我展示公安实力,打造首善之区,怎么到又错了?市委也没明说,还是要他做检查,写了检查也不通过。局长有些急了,这时,一位北京市委成员找局长私下谈话:“你这样做,想没想过后果。99辆摩托, 198个带着微冲的警察,中南海你也冲进去了。”局长这才恍然大悟,写了一份及其深刻的检查。总算是有惊无险的过关了。后来这个作家见到局长时,他已经退休了。作家就有些八卦的问他:“这样的火力配置,中南海冲得进去吗?”局长一乐:“冲是冲的进去,但是冲得冲不出来就不知道了。”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6-01-14 18:22

有句话说的好:冲动是魔鬼。说两个当年很轰动的案件,都是冲动的结果。而且受害人全是可怜的孩子。

第一个案件是个护士,从护校毕业进了医院就和一个医生勾搭上了。那个医生已婚。一开始护士年纪小,名份上不计较,后来随着年纪大了,开始逼婚了。医生的策略是拖,最后拖不下去了,只能摊牌说自己根本不会离婚。护士绝望了,本来拿了一瓶硫酸打算泼在医生脸上,结果改主意,跑到医生儿子上学的学校,全泼孩子脸上了。那男孩长的很好,算是让她毁了。后来庭审,护士说要让医生每天看见自己孩子经热心人安排到美国治疗去了。不过,男孩很小,还不懂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所以,在家里,只有他还和父亲说话,有好吃的还记得给父亲一些。

第二个也是毁容的,当年很轰动。庭审的时候大街上都没人,即便是街边做生意的也是打开收音机听实况转播。也就是当年没有网络,要是那个案子放在现在,那就是“惊涛骇浪”。

凶手是个女的,29岁时结婚,当时 29岁算得上“高龄”了,男的 30多岁。据说男的一直想出国,不过办不下来,所以耽误了。可是和女的结婚没多久,出国手续办好了,男的就跟女的说,自己先出去,稳定下来,让女的也过去。不过,出国需要一笔钱,男的就和女的商量把结婚的一居室卖了,女的先回娘家去。那时房子根本卖不上价钱。结果男的出国了,女的回娘家。但是,男的去了加拿大以后就杳无音讯,女的娘家妈没有了,和哥嫂父亲住在一起,时间长了嫂子有意见,没办法,女的就只能外面租房住。男的在加拿大其实已经和别人在一起了,孩子都有了。但是男的和女的没有离婚。于是,男的就拿出一笔钱,连同离婚协议一起给了自己嫂子,让嫂子转交。这是男的平生做得最错误的决定。贪财的嫂子把钱扣下,离婚协议给了女的。女的肯定不干,但找有,这时女的又下岗了,一个女人。没有工作、没有住处、面临失婚,真的是要崩溃了,最后一次去要钱,反而被嫂子一顿嘲讽,最后她拿着硫酸到嫂子女儿学校,全泼在孩子脸上了。事情一出,舆论一边倒的朝向嫂子,女的家人说什么都是徒劳的,最后,女的被枪毙了。但是,后来她嫂子的表现让大家发现事情或许有另外一面,因为有很多好心人捐款,嫂子拿着钱开始给自己置办金货,买高档手机,买高档衣服,全然不管还在医院抢救的女儿,这时,有个南方的媒体设法找到了在加拿大的男的,男的最后承认自己给嫂子汇的款被她独吞了,那家媒体写了长篇报道,这时,我们这座城市的媒体终于沉默了,对于嫂子和女儿的全部报道一夜之间消失了,嫂子很可恨,只是可怜了那个无辜的女孩。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6-01-15 14:18

说到悬案,大家一定知道英国的那个“开膛手杰克“。很久以前,真的是很久以前,央视曾经播放过一部英国电视连续剧《恶魔杰克》。现在回想起来,那部电视剧的水准相当高。为什么呢?没有血腥、没有尖叫、但是你看的浑身发抖,那时我年纪小,吓得晚上一个人不敢睡觉。可以说,导演调动了一切电影语言营造出了恐怖、颤栗的气氛。而且,电视剧的语言简练精彩,英剧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艺术水准。

门,每一个人面对镜头表现出了诡异的神情,进而消失在了伦敦的雾色中。答案留给了观众。现在很多人知道卷福,但是最早一版的《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表演者在我心中才是最出色的,只是很可惜,61岁时突发心脏病去世了。他是最接近柯南道尔笔下那个冷静、睿智又有些神经质的侦探形象。说句题外话,喜欢侦探小说的人发现没有,文学作品中的侦探背后总有一个不靠谱的警察形象,福尔摩斯、泼洛、马普尔小姐还有中国的霍桑,虽然那些警察总是冤枉好人,但关键时刻还是虚心请教,避免犯错。那一版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精华:《四签名》、《海军协定》、《第二块血迹》等等,反而卷福的我到有些看着别扭了,也许是我老了吧。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6-01-15 18:09

以前有本杂志《民主与法制》,我曾经在上面看到过一个案子,当时差点成了悬案,也是一个小细节,抓到凶手。不过,要是悬案估计也就不说了。

80年代初,中国铁路上曾经发生过系列麻醉杀人案。事情开始是一趟列车到了终点站,卧铺车厢里的列车员发现上铺还有个人在那蒙头大睡,就上去喊他,不想那人已经一动不动死了。死者身上没有任何伤痕,表情也很平静,尸检发程师,这次是出差参加一次技术会议,而且死者随身携带的现金 700元不翼而飞了,事情被定性为抢劫杀人。80年代初,中国的治安还是不错的,尤其是铁路上,很少发生杀人的案件,于是,事情被汇报到公安部。但是,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陆续还有这样相同作案手法的案件呈报上来,已经造成几人(具体人数我记不住了)死亡,所有受害者中无人生还。于是,公安部牵头组织各省的公安人员开始全力侦破此案。

那时,国家还是公有制为主体。所以公安分析出门做火车的基本上是各单位的供销科、采购员或者参加会议之类的,人员成分不是很复杂。而且那时做火车身上必带的就是单位介绍信,凭着这个买车票、住宿。但是,介绍信买票时也不记录,只是看一下,车票也不是实名制。火车沿途各站有上车、有下车,想了解情况找那些旅客都很费劲。但是,在那些旅客中或许就有凶手,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找到了其中一些人,但是由于大家上车时间并不一样,所以回忆中的细节也不太一样。排除了一些人的嫌疑,有嫌疑的又缺乏证据。事情一度耽搁了下来。结果,这个人或者这个团伙又开始作案,这次死者是一个女的,探亲假回家看父母,火车到站了,父亲就在外面等她,这个女孩却再也不能自己走出去了,她是被人抬出去的。同样,女孩上班攒的钱都没了。刑警们又的。这个女的观察很仔细,要是没有这个女的,估计这案子还得拖几年。

这个证人是出差。据她回忆,那个被害的女孩和她一样都是睡上铺,下铺有个男的,大概 35、6的样子,人不太爱说话。只是睡在下铺比较方便,会热心帮大家打水什么的。但除此以外,并不会和人闲聊。按理说,旅途寂寞,大家聊聊天时间过得还快些。那时又没有手机能听歌、看视频之类的。所以,这个男的给人的感觉是老实、话不多,挺稳重的。至于外貌,就是个一般人,个子不高。但是,这些信息和之前调查时其他旅客的证词大部分能对上。而且,这个女的提到,她出差给自己小孩买了个儿童望远镜,也是闲的无聊,就拿出来摆弄自己玩玩。一个儿童望远镜能好到哪里去,结果,就在她拿着望远镜四处看的一瞬间,那个在下铺的男的手里拿着一张纸,准备叠好放进包里,也就是望远镜扫过的一瞬,女的看见了药材两个字,好像是一张单位介绍信。那时还没有什么电脑打印,要么是油印、要么是铅字,字体比较大。

公安的一开始也怀疑凶手是和药材、医院相关的,普通人搞不到镇静剂之类的东西。于是,又开始暗中但是很大规模的摸排这条列车行驶线路上的医院、药材公司,重点是最近出差过的中年男子。最后,能和这些条件都对的上的人有几个人并不是药材公司的员工。药材公司有个退休的老员工,专门负责对进货的中药材进行等级的判定、划分之类工作。这个老师傅有个徒弟,就是这个男的。他本身不是药材公司的正式员工,只是一直帮忙去进货,表现如果一直很好,可以考虑把他转成正式员工。但是,这个人一直在学习中医治病,对中药材很了解。后来,对他的家进行秘密搜查时,发现他自己配的东西里有大量镇静剂成分,于是把他抓起来了。这个男的倒是也很痛快的承认了。作案动机是要钱,至于为什么要钱,这个男的本身结婚了,结果和一个有夫之妇勾搭上了。某一次被人家丈夫堵上了,那个男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借此敲诈他,如果不给钱就到药材公司举报他,这样他的转正就化为乌有了。可这个男的也没钱,结果出差时看到有些人没有戒心,就借着帮忙接开水之类的事情,把自己配好的镇静剂放进去,其实一开始他就是图财,没想害命,可是这个剂量他掌握不好,结果第一次就出了人命。后来,他自己一想,杀一个也是枪毙,干脆就每次都不手下留情了。最后结果当然是枪毙,开公审大会,五花大绑,脖子上还挂个牌子:上面写着罪名和他的姓名。

所以,出门在外,尤其是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提防,要对陌生人保持戒心。千万不要轻易吃或者喝陌生人的东西。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6-01-16 11:17

一个刑事案件的发生固然有人性的缺失、情绪的失控、利益的冲突等因素,但其中很多案件反应的是一个社会大背景。特别是社会出现一些动荡的时候。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有很多案件是和特务有关的,有些是真抓到特务了,有些就是捕风捉影的。最出名的就是“徐秋影案件”,最后证明是假的。结果还排成电影了。改革开放以后,最多的是“投机倒把”和“流氓罪”,那时,听了邓丽君的歌都能划成流氓罪。90年代末期,中国的国企开始大面积的关停并转,很多人下岗,但社会却没有相应的完善的保障设施,导致很多案件的发生。

我们这座城市在 90年代末期新建成了一座火车站,主要是分流从东北南下的列车。车站建成了,但配套设施很少,连卖饭的都没有。于是,有一批游商小贩就批发点零食之类的去站前摆摊。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下岗职工。这中间,有个下岗的人是卖包子的,不过,这个人的包子是土豆馅的,但卖可是按照猪肉和牛肉包子卖,典型的“挂着羊头卖狗肉”。后来他又叫来几个下岗的同事一起卖包子,一旦买包子的人找他理论,他们几个就一起围上去连骂带推搡,买包子的全人去反应情况,但事情解决也得两天,人家赶火车,只得走了。所以尽管上了报纸、电台,但这几个人的行径却没能有效遏制。

冬天的时候,这几个人又在那卖包子,这是出站了一群旅客。本地人不买他们的包子,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们也是专门针对外地人。有个身材瘦小的男的买包子,付了钱,吃了一口就发现不对,立刻找他们。这些人就故技重施。结果和以前一样,那个旅客走了。过了几天,因为是下午 4点左右,不是饭点,也没有火车到站。车站前冷冷清清,这个卖包子的人和另外一个伙伴站在太阳底下说话,过来一个人,裹得很严实,说要买包子,于是这个人就开始给他拿包子,那个伙伴也就离他们两三步远的地方东张西望,这时,听见那个买包子的人说:“不用找钱了,都是你的,”他就扭头看了一眼,发现买包子的人塞了一张百元大钞到卖包子那个人的口袋里,转身走了。但奇怪的是卖包子的人居然没有反应,就那么愣愣的站在那。这个同伴就走过去,想说:没见过一百块,吓着了?结果,手往那个人肩膀上一搭,还没开口说话,那个卖包子的人就直直的躺地上了。同伴一时间就愣住了,蹲下一看,倒下的人穿着一件蓝色棉大衣,没有系扣,从敞开的大衣看见一个刀柄,刀身已经完全扎进身体里了,

失声的大喊:”杀人了,杀人了。”再想找刚才那个买包子

的人,早没影儿了。

这个案件最后是个悬案。没找到凶手,只知道身高,外貌

不知道,口音没听清。也许杀了人就上车走了。消失在茫

茫人海中了。

首先,这个卖包子的人的行为是不对的,但是罪不至死。而且,他家里媳妇也下岗,还有上学的孩子,可能这是他认为来钱最快的途径。不想遇到了比他更狠的人,结果丢了性命。以暴制暴绝非正常社会应有的。也许这个人不下岗,依旧会上班挣自己那点死工资。但是,工厂的解散,经济上的压力,让他想到用这样一个无赖的办法养家。下岗潮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些人在动荡中因为各种原因迷失了自己,长长会想到电影中那些逃难的难民,真正能挤上火车的还是少数,大多数的人是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的。我们国家强大,而强大的国家是能尽力保护弱小,在他们走得慢或者走不动的时候能停下来等一等、搭把手,一直他们也是国家的一份子。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6-01-16 17:36

灵异事件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原因大概是你无法用科学的方法解释清楚。家境不错,大学毕业以后打算留在这座城市闯一闯。父母倒也支持,只是提醒她一个单身女子租房一定要注意周围环境,宁可多花钱。于是这个女的通过中介找到一处房源,是个高层,23层到顶。一室一厅。中介说,在这个高层的住户大多都是教师,层次很高;这个房子是房东结婚的新房,只不过装修好以后两口子就出国了,总共也没住几个月。那个女的看了觉得房子确实不错,而且房租相对还能便宜,中介说,房东对租户的要求很高:养宠物的不要、带小孩的不要,象您这样的高素质的单身女子还是和房子很适合的,最后就是要注意保持房屋清洁。于是哪的女的就签了租房协议住进去了。

一开始还好,但是那个女的有时总会做一个奇怪的梦,她住的卧室大床靠近窗户,在早晨大概 5、6点钟的时候,总会梦到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站在落地窗帘那打电话,那个感觉很真实,但是电话内容她听不清。长发女子一直背对她,所以看不清脸。不是总能梦到,但一周之内也会有两三次这样的情况。女的就认为自己上班压力太大,是累的。也不是很在意。

住了大概有三个月左右,一天公休,这女孩坐着超市的班

车去买东西,车上有两个老太太在那闲聊天,其中一个就说:

出了事,就不来了。”:“那房子呢?”:“空着呗。”:“他们女儿也是气性大,你说男的跟你离婚,离就离呗,你可跳什么楼呢!孩子也是,不替父母想想。”:“我听说早晨快 6点跟父母打了电话,让他们以后出门买早点要多小心,不要摔倒。放下电话就从 15楼跳下去了。后来他爸觉得这个电话奇怪,不放心,过来,看见人已经躺在楼下草坪上了。”那个女孩听着内容有些好奇,就凑过去问,结果老太太说的就是她现在住的房子。女孩瞬间明白了一个词“晴空霹雳”。

也不买东西了,回到所住的楼层,直接敲邻居的门。邻居跟她说,那个房子的确是个婚房,女的不到 30,刚结完婚丈夫就出国了,本来她也随后就跟去,谁知那个男的在国外遇到了自己的初恋情人,结果要和女的离婚,这女的看完丈夫发给自己的离婚协议,就在早晨不到 6点给父母打了个奇怪的电话,然后从窗户跳下去了,跳的时候有一缕长发还被窗户剐下来了,那个女的母亲后来过来捧着那一丝头发哭死过去了。

听到这,这个女孩已经浑身发凉了,原来自己的那个梦是真是存在的。那个长发女孩也是真是存在过的。这个女的不

赔偿。

女孩和中介之间的事情不说了。我只是好奇女孩的这个梦,科学是解释不清楚的。两个女孩素昧平生,阴阳两隔,为什么会在梦里遇见?是死去的女孩不想别人住她的新房,还是同事的同学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于是编造了这样一个灵异事件?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6-01-17 10:03

之前提到建国以后抓特务的案件,想起了我亲戚父亲的经历。他那个也算是个悬案吧。我以前去亲戚家看过她父亲生前写的回忆录,老先生的字写得很好,不过可能和他晚年的精神状态有关,回忆录写得有些支离破碎,好像是想

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没个章法。

亲戚的父亲以前是北平地下党的成员。在北平城里的一家药铺工作,是个账房先生。那时,做隐蔽战线工作开药铺是个很好的选择,因为解放区药品一直短缺,在白区工作的同志如果是做药铺生意比较容易弄到药品,又有利于掩护自己的身份。他们工作的药铺一共 5个人,全部都是中共党员。药铺的职责是个联络站,负责情报的搜集、传递、有路过北平去往别处的同志负责接送、掩护。而且,那时已经快 1948是经济方面的,当时的共产党已经为战后接管城市做准备了。你能打下一座城市,但未必能管理好他。所以,毛泽东在进北平的时候才说:“我们不学李自成。”说这句话是要有底气的。

亲戚的父亲所在的药铺老板,也就是他们这个小组的负责人姓张,就是张老板。平时药铺按时开门做生意,外表看起来和一般的商户无二。5月的时候,老张对亲戚的父亲说让他出门去对账,本来是转天,但老张说转天会有事情,今天先去把账对了。于是亲戚的父亲就出门了。刚走没多久,国民党的人就来把这个药铺一锅端了。等亲戚的父亲中午回来,药铺门上已经贴上封条了。

做地下工作,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都会有一条平时轻易不启动的联络线。于是她父亲就找到了这条线,并且在那个人的安排下出城去了河北乡下。

北平解放以后,她的父亲因为熟悉北平的情况,又被组织调了回来,在一家企业做厂长。她父亲后来找过组织,希望可以调查当年出卖他们药铺同志的人是谁,当年那几位同志都被枪毙了。组织上也答应了,告诉他调查有消息会通知他的。很多事情都腾不出人手去做。《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原型烈士李白的妻子后来就一直带着孩子去上海市政府找,最后也就是抓到了当年抓捕李白的一个特务,后来枪毙了。更何况,国民党走时销毁了大量的文件,有些事情查找起来困难重重。

但是,到了文革期间,这件事情又被翻出来了。亲戚的父亲被抓了起来。原因是怀疑他是出卖同志的叛徒,因为他走了以后,敌人才来的,肯定是他去告密了。她的父亲就反驳说那天是老张让自己去对账的,但老张已经牺牲了,死无对证。亲戚的父亲又说如果自己告密,那解放以后还是他一直要求组织查找真相。审讯的人就说,那是你贼喊捉贼。所谓你有 100条证明自己清白的说辞,他就有 100条反驳你的说法。但最后,谁都拿不出证据证明自己是对的。在文革那样一个年代,亲戚的父亲最后还是被扣上叛徒的罪名住进了监狱,他们一家也遣送乡下劳动改造去了。她父亲因为一直想不通,最后神经失常了,又进了精神病医院。直到 80年代初,才给他父亲平反,不过她父亲人已经完了,只能天天在家让人照顾。回忆录就是那时状态好的时候写的。

她父亲清醒的时候和她聊天,也分析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她父亲一直认为他们的牺牲不是叛徒出卖那么简单。因为他们组长老张一直负责对外联络,组员只认老张。即使有一些份。而且,他们的据点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所以,他觉得与其说出卖、不如说是主动提供给敌人的。那时为了让某个高级情报员获得敌人的信任,会让他透露一些真的情报给对方,而那些情报员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牺牲了,类似于《伪装者》王天风的“死间计划”。但这样的计划是要有档案留存的,王天风的计划也是要军统批准的。但是,他们药铺人员的出卖并没有档案留存,不然当年他去问组织的时候,是可以告诉他的。所以,他怀疑那次的出卖是地下党的高级人员的私自行为,只不过没想到他会提前出门幸运逃脱了。后来他又一直找组织要求调查当年的事情,所以借着文革把这件事情反扣到他的头上。

亲戚的父亲晚年精神一直恍惚,所以,对于他的分析也就是听听。没有谁再去认真的查了,就算查到了什么,又能怎么样呢。反正文革欠的工作也补发了,父亲头上的罪名也没有了。事情到此为止了。以前我一直以为地下工作那种出卖同志都是蒲志高之流做的,从他父亲的经历才明白还真有拿牺牲自己同志生命换来敌人信任这样的事情。不过,既然你是党员,就已经把一切献给党了,这其中当然包括生命。

我以前就读的中学曾经的一任党委书记就是地下党的.

学校的红卫兵批斗他,让他交代以前做地下工作是如何对敌斗争的。这个党委书记解放前是在警察局的卧底,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抽大烟、打牌、逛窑子。做地下工作就是这样,您总不能把自己弄成一朵白莲花吧。那样有 100个脑袋也不够砍的。但是,你不能跟红卫兵说这个,这帮孩子下手没轻重,一听你抽大烟、玩女人,不把你打死才怪。于是,这个党委书记就说:“我的对敌斗争经验就是和敌人讲毛主席语录,我每天都给他们念,最后用毛主席思想改造他们,他们就什么都和我说了。”那帮红卫兵也就是 13、4岁的孩子,一旁的老师硬憋着不让自己笑出来,可他们还真信了,也不批斗党委书记了,拿着红宝书喊着口号就走了。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6-01-18 15:44

我父亲单位原来有个工人叫王五常,这个名字是从“三纲五常”来的。还是个有点学问的人给起的。

80年的时候,文革结束没多久,那时这个王五常还是个 20

出头的小伙子。交了个女朋友,不过后来分手了。可是半

年以后,那个女的下夜班的途中被杀了,送到医院的时候

还有口气,一直抓住医生的手说了三个字“王五常”。后

来也没抢救过来。结果,这个年轻人就被抓走了,理由很

充分,恋爱不成杀人。由于是夜里,这个工人在家里睡觉,

死刑。

如果他被枪毙了,真是老版的“呼格案”。但是,在刑场上举枪的一瞬间,绝对是影视剧才能出现的场景“枪下留人”。原来,公安局破获了一个盗窃团伙,其中有一个女包还没来得及销赃,里面有这个女的工作证。审问时,团伙里其他人说,有个同伙自己某天夜里抢劫,没想到被抢的那个女的认识他,由于怕被告发,就把女的杀了。问题的关键是,那个抢劫杀人的男的也叫“王五常”。所以女的在弥留之际才会说出这个名字。

这个工人最后被释放了,那时也没有什么国家赔偿之类的。能把你放了就感激不尽了,而且,放他出监狱的时候,警察还说:“谁叫你也叫王五常,这怨你自己。”人是放出来了,但毕竟鬼门关走了一遭,精神上就有些不对头了,回到家,拿了户口本就到派出所要改名字,人家问他:“你要改的名字是什么?”他就说:“我改名叫王八蛋,我看今后谁还和我重名。”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6-01-19 13:32

人们之所

以喜欢看悬案,主要还是三个字“好奇心”。最想知道

的主要是三点:谁做的?为什么?过程。

实我很喜欢刑事侦查,只可惜,胆子太小。虽然不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还是会搜集一些案例,人总要有点爱好吧。虽然有时觉得自己也挺变态的。

不是不愿意和网友互动,主要天涯的牛人也很多,希望在和大家分享这些案例的时候,有不对的或者疑问的地方大家也帮忙指正一下。相比较娱乐八卦、政治经济、情感生活,悬案属于小众,但是这些案子和上述几类又是息息相关的。以前也说过,其实案件本身也是反应社会问题的,有时研究案件其实脱离不了当时所处的大环境。

贾平凹的有部书里说得好:中国人就像一群土鸡,辛辛苦苦的觅食,一阵大风吹过来,就什么都不剩了。有些案子的主人公真的是在一阵大风过后,不仅粮食,连命都不剩了。案件本身不是猎奇,而是思考,也许只是草民,思考也没什么作用,只是偶尔提醒自己还是个有思想的普通人吧。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6-01-20 06:57

说一个我们这座城市“鬼楼”的事情。估计看完了,应该有人知道楼主是那一座城市的了。

“鬼楼”的事情在我们这座城市曾经流传甚广。后来我也是因为工作交集认识了一个做地产开发的人,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过,说出来其实对现在也是有些现实意义的。政府出面清理后,就修建了一个工厂。工厂建成不久,有个工人上班时间突发心脏病去世了,本来是个偶发事件,但因为工厂的土地的历史原因,也传过一段鬼神之说,但 50年代对封建迷信打击还是很严厉的,所以也没兴起多大的风浪。

90年代末,国企开始大规模倒闭,这个工厂也不例外。但是工厂的这片地被很多地产商盯上了。城市在不断扩大,虽然这片地目前还是在城市的边缘,但随着政府规划的出炉,它以后地处交通要道,于是,在政府公开挂牌出售这块地的时候,竞争还是很激烈的。

最后赢得这块地的是一家来自于南方的地产商。就在开始动工的那一刻,关于这块地的一些话题就开始在坊间流传了。

先是挖地基的时候,听说挖出一些白骨,本来是要报警的,但地产商嫌麻烦,就告诉施工方以后再挖出什么骨头之类的就当看不见,直接当成工程渣土运走。后来是工地上有个小工才 19岁,从高处坠落身亡,当时也是当成工程事故处理,赔偿了家属,事情也就完结了。但是,房子开始进行期房出售的时候,又有流言传出来,说那个小工在出事前几天人很奇怪,总是跟一同住的工友说他夜里看见有两个女孩在修建的楼里跑来跑去,他出事也不是白天工作的时候,而是凌晨,他推醒了同宿舍的工友,说他又看见那两个女孩了,要出去被人发现死在施工的楼下了。

99年,网络根本不发达,但这样的流言却迅速传遍了这座城市。开发商从期房的销售不理想也发现了这些流言,但是,流言没有出处,你也不知道第一个说这个话的人是谁,又不好特意针对它发表声明,毕竟都是些封建迷信的东西。

但这些东西又真实的影响了销售,于是,接着新千年到来,开发商从寺庙请了高僧,做了一场法事,对外的意思是迎接新千年,为购房的业主祈福;但大家私底下认为,他这是在超度那些被他当成工程渣土拉走的魂魄。

法事做的很是排场,期房的销售似乎有些回暖。但是,还是有流言流传,只不过还是那些老套的说法,渐渐,大家的兴趣也就不大了。也就在此时,突然冒出一个事情,导致这个房子的销售又陷入困局。

事情是有个出租司机,本来送客人到这大楼附近,拉完这趟活,时间已经是凌晨了,司机也打算收工回家。路上经过大楼时,发现有个姑娘打车,司机还慨叹自己运气好,临收工还能拉趟活。姑娘上车坐在后面,司机就和女的聊天:“天这么晚了是加班吧,听说这个大楼可闹鬼,你一个姑娘家的不害怕?”后面的女的也没说话,司机就扭头一看,哪里还有什么姑娘,只有一个浑身是血的布娃娃咧着嘴冲司机出去,回家就病倒了。这个流言中又司机的名字和出租公司名称。越发象真的了。

2000年,房子不是那么的重要,房价虽然也高,但没有到后面的火箭式蹿升。加上那片地只是规划很好,但目前很是很荒凉的,所以,有些回暖的销售因为这些流言的叠加再次进入冰冻期。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日期:2016-01-20 09:30

由于房屋建成后空置率很高,原本买房的人收了房也不去住,真是如“鬼楼”一般。后来这个开发商由于资金压力太大,把这个楼盘整体倒手了。

后来,过了将近 5、6年吧,楼市的价格开始上升了,这个楼盘的接手人大幅提高价格,加上那是交通也起来了,所以楼盘销售也明显好很多了。

我那个地产的朋友说,其实根本没什么鬼怪之说,真相是同时看中那块地的另一个开发商没抢到地,而且他是本市的开发商,所以觉得很没面子。一开始就是类似于出气一样说的那些鬼怪故事,后来发现居然很有效果,受此启发就开始招人专门编这一类的段子,而这些段子也恰好契合了人们心里所想的,于是就像病毒式营销一样传播开来。当然,那个楼盘销售不好也不全是受这些段子的影响,其他方面的原因是那时网络还是个新型概念,营销也只是存在于书本中。时间走到 2016年,无论网络和营销,人们的认识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个热点事件,迅速就能在网上找到很多内容,发布者经常说的无外乎是:一个知情者、当事人的老乡、爆料人、网传、网曝、据传等等。但是,这些帖子你仔细看,会发现他发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想达到效果是什么。

就拿现在北医三院的事情举例吧,这件事情是非曲直要靠警方和医疗鉴定甚至法院辨明。其实,觉得中科院理化所就如同那个拿地的开发商,开发商拿地时没有考虑这块地的前世,理化所出公函时也没考虑后果。事情的发展也是很多言论满天飞,有网传家属要赔偿 1000余万,也有逝者同学发文祭奠描述事发经过。这更像是两个在大街上吵架的当事人,向所有围观的群众都在说自己是有理的那一方。

如果,我是一个围观的群众。只说自己的感受。理化所明显棋输一着。

首先是公函,出具公函的目的不清楚,也许是被这个逝者的家属弄烦了,可能家属到女儿单位要求的,觉得你挂着中科院的大名,而且级别要比北医三院高。但是,这个想法其实很没用,北医三院无论是从行政主管还是业务主管,和中北医三院所属地派出所所长到那看病,你觉得北医三院会更重视谁?其次,是祭奠逝者的两篇文章:自称同学的一份、老公一份。如果这两篇文章都是真的,那只能说学理科的人文科实在不咋地。老公的文章一大段的排比句:我再也不能如何如何,读来感觉不到伤心欲绝,反而透着假,还不如在网上找梅尧臣、苏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最新
最旧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