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神贴】危机十年轮回,新一轮危机悄悄来临-gz111678

危机十年轮回,新一轮危机悄悄来临

gz111678

简介:推定危机发生的理由,路径及风险,提醒投资的

风险点。一、特朗普的小鸡游戏介绍特朗普莽撞行为的背后二、都是借口、只是借口论证贸易战的必然性三、国富和养羊介绍国富的概念和美国如果使他国富

裕进而收割四、中国所面对的危机因素介绍国内和香港的危机因

素五、攻击路线介绍可能由那些方面发起攻击六、结语一点小建议本文略长,请耐心阅读

本贴主要以统计局公布数据进行分析。较少夹杂个人情

绪。一、特朗普的小鸡游戏至去年,美国商业逆差创 9年来新高,达 5660亿美元,

此中与中国的逆差额高达 3752亿美元。特朗普上周四表示,将于本周正式宣布对进口钢材征25%关税,铝材征 10%关税,此举引发贸易战忧虑。

高盛则发出警告称:钢铝重税只是开始特朗普还会有

更多贸易战。

美国时间 3月 2日晚,特朗普在推特上发文

“当一个国家(美国)与几乎其它任何国家做贸易都要损失数百亿美元时,贸易战对我们是好事,很容易贏。举例讲:如果我们与某个国家做贸易每年损失 1000亿美元,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与其贸易我们就赢大了。就这么简单! ”

这看起来更像一个商人,事实上,自上台以来,特朗普一直以一种商人的姿态矗立于政坛之中。

美国曾流行一种“小鸡游戏”来测试勇敢。双方在同一车道相向高速行驶,看谁先避让。避让者就被讽为“小鸡”。为了确保让对手未战先怯,驾驶者总会使出各种手段,比如上车前狂饮烈酒,或者开始前把驾驶盘拆掉在对手目光中扔出车外……特朗普政府现在干的就是类似的事。

更何况,他是商人,当然知道自己更占有优势。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小得多。

但真的只是为了赢得贸易战?

二、都是借口,只是借口

事实上美国出现巨额的逆差,是美元的独特地位决定的。是美元主动选择的结果。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最早以黄金背书,在布雷顿森林体

系崩盘后,美元被沿用,确立优势地位。后美元以石油背书。

买石油需要美元啊,这导致了其他国家对美元的需求。但是美元也不可能白送给人,所以就要通过逆差输出。用美元购买别国的商品和服务,将美元花出去,这就形成了逆差。这造就了美国消费国的地位,也形成了美国社会低储蓄

率和高消费的现象。美国的贸易逆差是美国主动选择的结果。美国可以印钞换商品,还可以向全世界收铸币税,他高

兴还来不及呢。纸上印刷个图画就可以换来别人实实在在的东西,谁不高兴?人民币的国际化推进,就是想减少对美元的依赖,防止被征收铸币税,进而还可享受国际化货币的福利。但目前还未完成国际化。贸易项下已完成,资本项下正在推进。目前来看还有倒退,对外投资等管控趋于加强。据 2017年 8月份SWIFT国际支付排名人民币占比为1.94%,排名第五。9月人民币国际支付占比回落至 1.85%,排名下滑至第六。12月份统计支付占比人民币为 1.54%,排名继续下滑至第七。

美国的贸易逆差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但是美元成为国际

货币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维持是货币的信用,单方面一直欠债是不可持续的,既然要维持信誉,欠了这么多债总是要还的啊,那怎么还?

逆差是美国的负债。贸易上无法平衡也不能平衡。平衡了还怎么输出美元。

怎么享受国际化货币的福利,怎么维持美国的低通胀高发展。那只能通过金融平衡。金融收割他国弥补亏空。“美国欠中国的钱终归是要还的”,基辛格此话意味

深长。基辛格的话语被很多人解释为“终归=无穷尽的时间内”。其实不然。收割他国可以让美国将不可持续的模式变为

可持续。至少在可预期时间内可持续。至于远期,谁知道呢,说不定地球都不适宜人类生存了

呢(霍金预言 2100年之前)。

美国为小政府,大市场,政府可动用直接资源有限。(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针对亚洲各国谴责美国制造危机,美国就曾经以美国政府可动用资源有限来应对国际社会谴责)

他只能通过宏观政策创造有利于美国资本收割的条件,

资本犹如见血的鲨鱼,自会一拥而上,分而食之。

收割的战果为美国经济带去活力,为美国政府创造税基,美国政府可通过税收手段参与分享,消灭或减少负债。

而现在特朗普政府正在干的事就是通过宏观政策加压其他国家,制造他国经济破绽,为资本收获带血的筹码提供助力。

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后一直强调“美国制造”,并可能出台相应政策鼓励美国制造商搬回美国,但美国的失业率维持 4.1%左右,已接近充分就业。

根本就容纳不了太多新增就业岗位,仅仅只能是部分高劳动生产率岗位替代低劳动生产率岗位。

他所需要的除夯实美国经济发展基础外,通过减少他国工作岗位的预期增加他国经济运行困难程度,进而收割他国经济发展成果为美国发展提供助力也为重要的目的之一。

特朗普政府债务高企,仍推出了减税法案。其主要原因仍在于特朗普的商人思维希望能为决战筹集更多筹码。

由这点来看,贸易战不可避免,因为特朗普政府会将所有能准备的筹码都利用上。以期能够一举让他国经济运行出现破绽。进而收割他国经济成果,用以维护美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及美国霸权没有挑战对手。

至于贸易战的原因,都是借口,只是借口。

特朗普政府已将中国列为竞争对手,中国必然是重点针对对象之一。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3-19 00:15

三、国富与养羊 1.国富一个家庭如何富裕起来,那当然是家庭劳动力多,且都

工作(就业率),最好还是好工作(高劳动生产率)。

但都工作没人处理家务,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怎么办?可能就需要家里的父母退出创造价值的工作,提供服务。这降低了就业,但是提升了效率。这方面为了便于表达,用价值就业率代表创造价值的工作。

而宏观由微观组成。家庭的奔富之路同样代表着国家。那么一国富裕之路,去除卖资源(资源属于祖宗荫庇)。得出几条公式。产生价值的就业数量/总人口=价值就业率。价值就业率*劳动生产率=人均富裕程度。总人口*人均富裕程度=国家富裕程度。进而得出国家富裕程度=产生价值的就业数量*劳动生产率。 1.1价值就业率此处就业是指一国内有价值产生的就业(工农业和以增

值为目的的服务产业)和直接对国外输出劳务。

而服务事业(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只能提升效率。政府

服务还降低效率,但可以增加公平。当尽量多价值就业和尽量高劳动生产率相匹配的时候,一国的富裕程度得到最大提升。

由以下两点共同影响。 1.1.1参与有价值工作的人口基数社会人口结构年轻化将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供应。发展中

国家的人口结构由于医疗卫生的不健全更为年轻化。

从事提供公共服务和政府服务的人员并不产生价值,需从基数中扣除。(公共服务人员提升劳动生产率。政府人员降低劳动生产率,提升公平、减少社会矛盾)

1.1.2足够的工作岗位提供

工作岗位由需求提供。如果由工作岗位制造出的产品没人要,那自然这个工作岗位就被消灭了。由于机械化智能化的发展,生产能力是远大于消费能力的(新产品除外)。工作岗位是需要竞争的。工作岗位流入一个国家,就会在另一个国家消灭工作岗位。

就工作岗位竞争来看,分四点 1.1.2.1引进外资,增加本国工作岗位;或输出劳务,抢占他国工作岗位 1.1.2.2GDP向人均可支配收入倾斜,增加内需,拉动消费,增加工厂开工,拉动就业

美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占 GDP七成以上。需求强大,所

以美国可以轻松的用他的市场为他国创造工作岗位,让他国习惯依赖美国的市场,然后再用贸易壁垒等手段关闭市场,消灭他国工作岗位,为金融收割创造条件。特朗普最近祭出了 301条款,中国的对美出口逐渐将面临壁垒重重。这会消灭工作岗位。

1.1.2.3国际竞争体系占优

政策,人工,土地,税收,教育等因素使得生产要素价格低。货物及服务出口抢占他国需求,拉动增加本国工作岗位,会消灭其他国家工作岗位。

1.1.2.4增加投资,创造工作岗位对一国来说,投资+消费=总需求。投资多消费就乏力。这方面和上面第二条是负相关。参与价值工作人口基数和工作岗位提供量共同决定了

价值就业率。 1.2劳动生产率科技的发展推进劳动生产率,而一个科技后发国家很容

易追赶靠近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是因为科技溢出效应。

但是却很难超过。因为最高端技术的保密很难外溢。集约化的生产提升劳动生产率,这同样依赖于需求。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要社会、政治、经济、科技、

教育等环境提供了高生产率工作岗位,劳动力参与匹配,才有高劳动生产率。

如果没有高劳动生产率工作岗位,只能从事低劳动生产率工作,甚至于边际效应为零的工作。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同样有足够的劳动力供应,为何没有富裕?

因为没有足够的岗位提供,大量的劳动力被迫从事农业等低劳动生产率工作。但受土地面积局限,劳动生产率低下,大量劳动力从事边际效应为零的工作。甚至于连自身温饱都难以保证。

足够的工作岗位契合高劳动生产率就是国富。

剩下的不外乎国和民分利。

你可以看到

为何中国会富裕起来

首先是城市化将大量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提升了工作人口基数。(1.1.1项下)

其次因为参与了国际分工,尤以加入 WTO后后,外贸产业利用中国土地人工等优势快速发展,抢占了需求提升了国内工作岗位数量(1.1.2.3项下)。

吸纳国际资金后投资的增多,创造了工作岗位(1.1.2.4项下)。

外资建厂国外科级外溢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和工作岗位数量(1.1.2.1项下),这其中虽然被外资拿走了想当一部分

价值,但是工作岗位得增多和生产率的提高所创造的价值完

全覆盖了外资所得。(这点来说血汗工厂扣除资本所得后剩余的劳动价值大于回归农业等低生产率岗位所创造的劳动价值,那么血汗工厂就有存在价值),中国快速富裕起来。

但是现在出现了几个因素将影响中国未来的富裕程度 1.2.1中国参与劳动价值创造的基础人口在减少(老龄化和公务人员等扩大)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的劳动适龄总人口(15至 64岁)为 9.983亿,而 2016年底该数字为 10.026亿,这是适龄劳动人口自 2014年开始下降以来的最大降幅。与此同时,去年中国 13.9亿总人口中 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占比增加至 11.4%,高于 2016年 10.8%的占比。

1.2.2外资投资在减弱上图为外商直接投资 FDI数据2017年外商投资增速总体负增长。 1.2.3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边际效应在显现上图为 09-10年部分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上图为 16-17年部分月份固定资产增速两图比较投资增速下降 20%以上。 1.2.4内需不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PPI狂飙、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微涨。PPI数据如上图

CPI数据如上图

可看出 2017年由去产能和环保等因素造成的产品端的成本上升并未传导至消费端,原因是消费端潜力过于集中于房产,透支过度、消费乏力。为争抢市场,上游产品成本不敢转嫁下游,后面将是部分承受不住成本上升压力的企业率先出局。需求的减少将缩减工作岗位。

1.2.5货币升值、生产要素价格升高、导致国际竞争力弱化、出口乏力、进口增加

国外需求的减少和进口的产品的增加,都将使国内工厂订单减少,从而减少工作岗位。目前统计局的就业率数据因统计面的问题难于及时反应现状,但从年龄 35之后就难找工作可以看出劳动力供应相对还是比较充足的,可能存在一部分劳动力供应错位问题。(由这点看,腾笼换鸟属于假概念,左手十块钱和右手一百块钱你要那张,当然最好是都要)

综合来看,未来富裕程度会有比较明显的弱化趋势。当然,负债消费可以维持一阵繁华。

2.养羊

美国失业率维持在 4.1%,已接近充分就业,已容纳不了太多新增就业岗位,劳动力就会选择高劳动生产率岗位。劳动力的供应紧张将会拉高生产要素价格,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链因成本上升无法生存只能转移他国。

50年代初期,美国开始逐步将劳动生产率低的岗位逐步转移至其他国家,产业链中下游外迁。

2.1美国的产业转移及再转移路径

2.1.1美国产业链低端转移至日本

美国的产业转移发生在 1950年左右,主要由战后日本和德国承接,发生转移的主要为传统产业如钢铁,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美国本土主要致力于集成电路,精密机械,医药化工和汽车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工作岗位的增多,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带动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日本迎来发展黄金期。

据统计,1960年~1970年间,日本的工业生产年均增长 16%,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 11.3%。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2.1.2日本产业转移至亚洲四小龙

1970年前后,由于汇率升值,第一次石油危机石油禁运等原因,日本开始将产业链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陆续转移至东南亚周边,主要承接方为亚洲四小龙。整个过程持续大约二十年。

工作岗位的增加使得亚洲四小龙经济开始步入快车道,国家迅速富裕。(台湾 1970年出口总值是 1960年的 9倍,1980年为 1970年的 13倍;韩国 1980年出口总值是 1960年

的 534倍;新加坡 1980年出口总值是 1965年的 20多倍)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汇率急速升值,外部资金大量涌入日本,拉高了日本的房价及人工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1988年,日本的人均收入达 1.9万美元,超过同期美国的 1.8万美元。日本国内制造业成本激增。

1985-1990年间,由于日本国内汇率高企、流动性充裕、大量资金主要聚集于房地产和股市,实体企业国内投资回报减少。

资本和技术双密集型产业开始利用本国充裕流动性贷款对外投资,日本高端产业开始外迁至亚洲四小龙、东南亚、中国等。

1990年日本房产股市泡沫破灭。自 1990年后,日本经济长期在衰退的边缘徘徊。 2.1.3亚洲四小龙转移至中国承接了日本产业转移的亚洲四小龙经济急速腾飞,国内

经济过热迹象出现,国内生产要素成本大幅拉高,在亚洲金融危机前后,以当时汇率计算,台湾香港的人工费用约为大陆的十几倍。(但到了 2018年,台湾工资扔维持在 1997年水平)

上图为台湾平均工资(1960-2013)1994-1997年,美联储累计上调基准利率 250个基点,至危机爆发前利率为 5.5%,从 1997年夏季开始,美国的对

冲基金狙击亚洲各国货币,引爆亚洲金融危机。

其时中国政府正进行经济改革,国有企业的下岗工人总数达到了 1275万人,其中只有少数找到新工作。劳动力供应充裕,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低廉、政局稳定。开始大量承接欧美、日本、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时任国家总理朱镕基提出三大政策,内外结合拉动生产

岗位增加。 2.1.3.1积极的财政政策从 1998年到 2001年间,当局发行长期建设国债 5100

亿元,各大国有商业发放同等额度的“配套资金”,主要用

于基建。同时,央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投资拉动就业。 2.1.3.2开放外贸的进出口自主权出台政策允许民营企业自营出口,外贸出口步入黄金期。

创造大量工作岗位。 2.1.3.3刺激内需,开放房地产市场1998年 7月,国务院做出停止分配福利房的决定,推行

住房分配货币化。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这两大措施,直接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复苏。增加工作岗位,拉动就业。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国外市场对中国打开大门,外需的拉动带动中国出现大量工作岗位,中国经济开始步入黄金十年。2010年中国 GDP总量超越日本,升至世界第二。

上图,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大量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经济迅速增长。至 08年次贷危机减速。可以看到,承接产业转移的国家因工作岗位的增多和科技的发展、集约化生产等因素提升了劳动生产率迅速富裕。但同时,资产价格升高等因素导致与发达国家的成本差异逐步缩小,产品竞争力逐步弱化。从承接他国产业转移时起至本国低端产业转移他国时止,为发展的黄金期。这期间内发展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创建本国优势产业

保证本国就业岗位不外流,是一国持续强大的保障。 2.1.4中国低端产业转移已在路上至目前,中国的人工土地等生产要素费用大幅增加。产

业链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逐步转移越南,孟加拉,印度等生产要素价格更为低廉的国家。部分高端产业链转移美国等发达国家。

上图(自 1998年之后中国人工价格迅速与越南印度拉

开差距)上图为全国地价指数(2000年基数为 100)而越南,2017年的的 GDP增长超预期,达到 6.81%;

2017年创造了进出口贸易额新纪录,进出口贸易总额冲破4000亿美元大关,顺差 27亿美元;房地产业务吸引了大量的投资,业务增长 4.07%,是自 2011年以来的最高增幅;以

彭博社发布的数据越南的证券市场是 2017年亚洲涨幅最大

收益最好的股市; VN-Index自今年年初以来已经上涨了 47%。

2017年越南可持续发展指数上升 20位,在 157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 68位;世界经济论坛将越南竞争能力排行提升 5位,在 137个国家中排名第 55位;世界银行将越南经营环境排行提升 14位,在 190个国家中排名第 68位。

2.2产业转移中潜藏的风险每轮的产业转移中,都伴有美联储的宽松周期。而美联储的紧缩周期利率高点,几乎都伴有新兴经济体的危机。美联储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央行,他的货币政策外溢性深刻影响各国央行政策制定。在美联储宽松期,充足的流动性使得资本急于寻找有投资价值的洼地,促进了产业转移。而紧缩期,美联储的加息行为导致资金为套利或避险而从其他较易发生风险的国家转入美国等发达国家。资金流入美国解决美国经济问题是以资金流出国经济问题的加深为代价的。

美联储的的一轮加息降息的循环约为十年,这与十年一轮经济危机基本同步。在美联储加息高点,脆弱的新兴经济体相比发达国家更易发生经济过热问题而导致危机。

90年代日本危机中,据事后统计,日本因股市和房地产暴跌而造成的损失达 6万亿美元。

亚洲金融危机危机中,在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对冲基金

攻击下,泰铢崩溃,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新加坡元在内都一一失守。危机不断扩散,引发韩国金融危机,冲击日本金融业,最后还导致俄罗斯和巴西爆发债务危机,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的中产阶级财产分别缩水 50%、61%和 37%,香港、新加坡和泰国的居民资产则跌去了 44%、43%和 41%。

而美国于 1948-49年、1957-58年、1969-70年、 1974-75年、1980-82年、1990-91年、2008年多次发生过经济危机,但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却并没有发生危机,反而保持了高速增长,源于美国的金融收割将自身危机转嫁给金融系统更脆弱的新兴经济体。其余多次危机烈度与 1930年大萧条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

以中国外储模式分析一下。美元的对外输出和回归模式。

2.2.1宽松期美元流向如上图所示

2.2.1.1美联储印钱宽松,汇率贬值,资本转往高收益地区。一般为生产要素和人工价格占优的发展中国家。

2.2.1.2美联储放出的美元通过贸易,投资,热钱等方式流入中国市场,又通过债券和物资流回美国。美国放水水淹全球,本土市场却通胀很轻。(单看上图中《美国市场》小框的流入和流出即可理解,下同)

2.2.1.3中国市场流入人民币,流出货物。通胀逐步加

深,资产升值。随着中国市场的物资出口输出的越多,流入

的人民币也越多。物资价格攀升。 2.2.1.4中国外储越来越多,相当部分投资为美元债券。 2.2.1.5美国用债券买到了物资,这是美元霸权的目的

和好处。也要承担一点副作用。就是债券越来越多。在宽松期处理模式是通过贬值。美元汇率贬低一半,相当于债务打了五折。

2.2.1.6美元霸权的硬实力是军事力量,软实力建立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信心、相信美元币值稳定,所以美元不能光贬值,

还必须要升值;二是必需、石油美元造就对美元的需求。 2.2.2紧缩期美元流向如上图所示长期的货币宽松会导致发展中国家货币泛滥,资产升值。

贸易顺差积累,汇率被迫升值。资产升值导致所有生产要素拉升,人工暴涨、土地升值、出口成本大增、国际竞争力下降。汇率升值导致出口竞争力进一步下降。部分工厂会承受

不住成本上升,倒闭或产业转移。工作岗位缩减。此时美元紧缩,将会导致美元流向反转。 2.2.2.1美元倒流回美国。由于资产在高位,投资热钱

等将手中资产高位套现,并并在汇率高位将其结汇成更多的美元。

2.2.2.2外储被迫卖出美元债券,换取美元,支付给资本。收入本币核销。外储缩减,货币被动紧缩。对美国债权缩减。

2.2.2.3美元升值紧缩,并伴以贸易战或减税等手段加大回流吸引力。如外储受压,将会形成羊群效应,资本恐慌性出逃,资产被低价甩卖。

2.2.2.4鉴于对外依存度的紧密,需用更高的代价换取美元进口必需品。拉高的美元趁机收购危机中被低价甩卖的优质资产。

美元完成了一轮循环,以购买产品服务方式流出,以经济危机模式回流。将本不可持续的欠债发展模式变为可持续。

2.2.3犹如养羊

美国自 1930年大萧条以来,已经历或发动多次危机,美国在多次的危机收割中逐渐积累经验,开始有目的的利用市场,科技,资本等优势,逐步有了一整套的养羊割毛流程。

美国通过对他国开放市场,利用美国强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他国就业,通过宏观政策货币宽松促使资本对他国投资,为他国创造工作岗位。输出资本的同时会产生技术外溢,拉动他国劳动生产率提升。协助他国经济进入快车道,快速富裕。

当美国经济不良因素积累时,美联储的的货币紧缩政策吸引资本回流,引爆他国经济发展中积累的风险因素,中或间以其他手段(如贸易战),以加深他国危机深度,收割他

国经济发展成果。为美国本土经济提供助力。犹如养羊小羊期饲喂草料(对产业转移中承接方输送资金,提供

市场,助其快速发展)成长期喝羊奶(利用其它国家优势生产资料获得低价产品出口美国,压低美国本土通胀)美国风险问题积累时割羊毛(金融收割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成果,通过加深其他国家风险来减轻自身危机烈度)这也是美国领导控制的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有专向扶持贷款的目的之一。扶持贷款一般都附有条件,用以提升发展中国家经济实

力,同时创造金融和贸易的开放体系,以利于金融收割。这里有一条清晰的逻辑链。首先舆论造势(粮草未动,舆论先行)利用对富裕

生活的向往或资金(世行贷款等)打开他国国门美元贬值让国际资本对外投资开放美国市场吸纳对方产能增加他国工作岗位,集约生产提升他国劳动生产率美国享受他国便宜产品及服务、他国财富增加双赢过程他国经济过热、资产升值、投资回报率降低美元升值、加息、锁表、减税、贸易战等制造他国经济不稳定预期,强化美国经济前景吸引资金回流引爆他国经济发

展中风险积累、收割他国财富资本和美国政府通过税收

分享战果缩减或核销美国负债使得美国的货币以贸易逆差流出、以金融战回归维护美元不违约的信誉,造就美元霸权的可持续性。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3-19 07:47

四、中国所面对的危机因素 1.汇率高估央行的外储持有成本并没有数据可提供,在此做一个简

单模型参考下,可看到外储成本价格远远高出汇率。可看出当有投资或热钱撤走时,央行持有外储成本上升

已超过现行汇率。或者你可以简单点这么看央行在汇率 8.277-6之间,进了 4万亿的货,均价 7.14;汇率 6-6.9之间卖了 1万亿,均价 6.45;剩下的 3万亿的库存,成本 7.4;考虑到 2017年公布数据有 1.6万亿欠债。成本到 8.7;而现在才卖 6.3。由于中国外储为央行印钞收购外汇而形成,外储的亏损

将成为隐性税收的一种,由全民买单。而好处将由外汇的使用方拿走。如何解决成本价与卖出价两者之间差价?只能是补仓压低成本或贬值二选一。(借外债并不能压

低成本)补仓一般有以下几条途径。 1.1货币有升值预期,吸引资金,补仓压低成本。 1.2本国经济有较强的投资回报预期,吸引外来投资。 1.3出口行业结汇或国外投资红利汇回。鉴于管控的实质性加强,将对 1.1、1.2项造成打压。

目前看只能更多的由出口行业结汇来压低成本价。2018年一月份的出口结汇减轻了外储压力,但压力都转移给了外贸企业。

而外贸为外储的造血器官,这将减弱造血能力。 2.债务问题经济运行较长周期由科技进步决定(高劳动生产率的竞

争优势);中周期人口红利决定(低生产要素价格的竞争优势);而短周期由信用扩张和紧缩决定,“欠钱一时爽,还钱

火葬场”一句话道出了短周期真谛。

根据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重点实验室的测算,2016年实体部门的利息支出高达 8.24万亿元,而 2016年中国名义 GDP增量为 5.45万亿,利息负担达到增量 GDP的 1.51倍,如果把中国当成一个大企业的话,那么这个企业的盈利已经不够支付利息,债务庞氏化。

印钞拉动经济,随着债务增长,新增债务中利息占比越

来越高,投资效率将会递减。2007年至 2015年,单位 GDP

需要的资本投入量,从 3.5上升到 6.7。

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17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 19.44万亿元,比上年多 1.63万亿元。从社会 2017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 174.64万亿同增 12%。债务利息融资以 2016年数值测算约为 8.73万亿占增量 45%。而实际利率要比去年更高,也就是说新增融资的约一半为还息。

投资的边际效应和债务利息对新增债务的占比提高使得债务拉动增长已近乎极限。

国际清算银行(BIS)报告称,中国大陆及香港等地债务规模和偿债负担都已进入红色区域。

中国领导层在几年前已经注意到杠杆风险问题,一直在推进降杠杆。但可惜的是,杠杆率不降反增。

美联储与 2015年 12月份开始加息;2018年中,美联储利率将超过中国一年期存款利率。中国的利率政策已没有操作空间,去杠杆已经错过了最佳时间节点。而利率的上升无疑将加大债务风险。

据 2017年《三季度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数据,2017年 3季度,包括居民、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实体经济杠杆率由 2季度末的 238.2%增加到 239.0%,上升了 0.8个百分点。政府总杠杆率从二季度的 37.8%上升到三季度的 38.1%,上升了 0.3个百分点;居民部门杠杆率从 2季度的 47.4%上

升到 3季度的 48.6%,上升了 1.3个百分点;企业部门杠杆

率从 2季度末的 156.3%下降到 3季度末的 154.8%,下降了1.4个百分点;而国企债务占比企业部门债务的 61%,没有下降。

可看出三季度杠杆率的下降全部来自私企部门。

数据显示,私企部门为中国最具有活力的部门,对中国GDP贡献率高达 60%以上,提供了 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 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新增就业 90%在民营企业,来自私企部门的税收占比超过 50%。

而去杠杆中最需要关注的就是就业(国富章节中已提到概念),就业带来了社会稳定与国家富裕。去杠杆的效果值得商榷。

参考历史,90年代后中国也已经历过两次去杠杆。1993年左右为通过流动性紧缩加息实现了去杠杆。1993年中国一年期存款利率为 10.98%。

97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债务问题则依托于承接产业转移,释放人口红利。在经济高速增长稀释了债务,降低了经济对债务的依赖。这需要有经济的爆发点。

而目前经济的爆发点尚不明朗。

随着美联储加息的进程,利率走高使得债务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国内去杠杆进程进展缓慢,有极大的可能性发生系统性风险。

3.资产价格高估

中国最重要的资产就是房子。房地产占全民财富的比重大概是 74.7%一般认为租售比 1:20左右的属于适合投资的楼市,低

于这一比例属于资产价格高估,而中国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平均租售比为 1:66。

房价最重要的推手为地方政府,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占了地方政府税收的 43%,再加上卖地收入,房地产对政府收入的影响超过一半。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依赖性导致屡次对房价进行调控,房价反而越调越高。

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在人口红利期债务及资产价格都上

升较快。购房资金预期房产的低租售比会以房产增值补偿。而目前中国已进入产业转出阶段,对房价的支撑因素在

减弱。上图为 2018年 1月,统计局公布 15个热点城市房价同比,显示 11个热点城市房价同比回调。

由于中国资本项下并未放开,汇率的高企已经使得国内外资产价格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力差。国外的资产相比之下更为便宜,资本有动力将国内资产抛售,买入国外资产,这种情况下会发生资本外流。为防止大规模资本外流只能加强管控。

然而中国资本项下虽未放开,但贸易项下已放开。资本管控只能控制流失速度,并不能控制趋势,资金完全可以借道对外贸易转移境外。这等于在池子里开了一个小口子,只能控制流速,而无法控制流入流出。

2月份中国出口同比 44.5%,而外汇储备相比上月下降近 270亿美元。数据背离,可能有假道贸易转移资产行为发生,买货出口但资金不汇回。

目前中国正面对第三次移民浪潮,据招商银行与贝恩顾问公司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称,个人资产超过1亿元的大陆企业主中 27%已经移民,还有 47%正在考虑移民。八成的大企业家已经或打算移民。

据中国社科院发布全球政治与安全的报告,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移民输出国,目前约有 4500万华人散居世界各地,流失的精英居世界首位。

中国目前房产市值 300万亿以上,以现时汇率折算为47.6万亿美元。相当大一部分掌握在已经或准备移民的精英手中,高估的资产价格对中国 3万亿的外储形成极大的风险(外储中未扣除 1.6万亿外债和外商直接投资 FDI及其投资利润)。

要么资产价格暴跌,要么汇率贬值。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4.财富集中度问题(基尼系数)导致消费降级

有种说法深入人心,说全靠房产锁住天量资金,所以中

国的通胀很低。因为中国的 CPI指数中剔除了买房。

这个说法的正确性值得商榷。难道买了房子,房子钱失踪了吗?来捋一捋看,先看货币供应量三个层次定义。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 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 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

储蓄存款。可看出,M2就是存款,他才不管你的存款是借来的还是自己的。

4.1买房人贷款买房,贷款加首付一起付给开发商。这个过程中,买房人的贷款变成了开放商的存款被存入银行变成了 M2的一部分。由这点来说,房子是印钞机,因为买房过程中创造了货币。人民银行统计,2017年一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110.83万亿元,则房地产相关贷款规模在 36万亿元。不考虑其他名义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房产至少已派生出 36万亿的 M2。

4.2买房款付给了开发商,开发商拿到钱之后,五成以上以税收,土地款等方式付给地方政府;其余付给承包商,偿付银行利息等;剩下的为自己的。

地方政府的钱会用来支付自身薪酬,基建投资,民生支出;

承包商的钱用来发工资,买建材,交税等;

而其中的近乎全部,都会重新存入银行,甚至根本就没离开过银行,只是变更了一下账户。

由银行继续贷给下一个买房的人。

循环往复,无休无止,直至达到 M2极限。(由存款储备金限制)

这个过程中,房产只是标的物,用以进行了 M2提款权(钱)的转移。

当房产投资价值减弱时,最后卖出房子拥有 M2提款权的人将会把手中的资金转移往其他有更高回报率的地方。

所以房产并没有锁住资金,他只能以高回报率为诱惑,吸引资金追逐。一旦美人迟暮,资金绝情而去。

由于房产的持续升值,房地产产生了一种虹吸作用,将居民大众的储蓄及居民未来几十年的收入一扫而光。以 M2提款权方式集中在少数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的人手中(房产资金链外溢地方政府,承接地方政府投资的部分人也包括在内);而居民得到了房产和负债。

由这点看,2014年北大报告测算中国基尼系数为 0.73显得更为真实。

这导致了少数人的消费水准提高却倾向于国外消费,而另一部分人由于还房贷的原因压缩房产外消费,国内消费降级。

叠加汇率及外部贸易战风险导致的外需萎缩,内外需求

双降逐渐成为事实,工业产能严重过剩。而投资却已至极限,对去产能转移出的劳动力无能为力。去产能过程制造的失业人口无处可去,大几率回归农业

等低劳动生产率岗位。近 10年来中国的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平均占比为 35.54%产出却只占 GDP的比重为 9.65%。这将导致消费能力进一步下降,进入恶性循环,步入通

缩(如后期汇率贬值导致输入型通胀可能为滞涨)。 5.香港方面的风险问题 5.1香港和内地的关系香港和内地的关系属于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自邓公

划了一个圈开始,香港的制造业逐步转移内地,本地实体产业逐步空心化。

香港的货物贸易自 80年代起长年逆差,经济发展依赖于服务产业。香港的服务产业占到 GDP的 2/3以上,而服务产业中金融业和贸易物流占比最大。

中国加入世贸之前,外贸出口大多经香港转口,然而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中国与海外直接业务增多,香港贸易物流对大陆的重要性日渐走低。

如大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展顺利,那香港的金融服务业对内地的重要性也将大大降低。

但目前看人民币国家化进程存在倒退,海外资金进入内

地更多的以香港为跳板。

香港优良的商业信誉吸引了大量廉价资金,中国企业纷纷香港上市融资,港股通、深股通、债券通也陆续推出。这间接以香港优良的商业信誉做担保。使得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下调中国评级的效果大为弱化。渠道的畅通使得中国和香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5.2 2017-2018年度,香港地价收入为 1636亿港币,较预算增幅 62%,差额 626亿港币。

印花税收入为 927亿港币,较预算增幅 75%,差额 397亿港元。主要来源于物业和股票市场的交投炙热。

香港股市和楼价的火热,来源于流动性的充足和较低的利率。

根据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

香港选择了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

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资本自由流动,会给国际炒家提供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 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需要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调节,将导致外债的增加。

港币的高流动性压低了利率,与美元的利率已形成息差。将导致部分资金套利换汇。

年后,持续火热的港股势头受到明显打压。如港股持续收跌,投资者将会选择资金落袋为安,卖出港股,买入更高收益的美元资产。这可能会加剧港股跌势。

3月 16日港币兑美元汇率盘中高点 7.8436。距离港币/美元联系汇率(7.75-7.85)的弱方保证只有一步之遥,如触发弱方兑换保证,港币将被迫收紧流动性卖出美元。

港币走向弱方保证加息,减少流动性,抛外储资产价格降低房股双熊抛资产资产价格进一步降低趋势确认避险或投资换汇施压联系汇率恐慌性换汇固定汇率脱钩可能性。

是一条明确的逻辑线。将会影响国际社会对港币的信心。进而让人联想到 97亚洲金融危机中的泰国。现时香港存在的部分因素与 97亚洲金融危机中的泰国有颇多的相似之处。泰国在 97金融危机之前同样是房股双旺。流动性充裕,

货币政策独立性缺失。房产投资旺盛,固定资产投资占泰国 GDP的 40%以上。股市大涨,87-93年之间,泰国股市飙升了 6倍还多。回顾一下索罗斯攻击泰铢的历史。在泰铢危机前,索罗斯大量买入泰国股票,进一步拉升泰国的股价。随后,动用现货股票、期货、期权大量抛空泰国股票。由于泰国政府为遏制国际资本拆借泰铢,大幅提高拆借利率,使得股价大幅下跌。这造成了资本恐慌性从泰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撤退,兑换外汇出逃,泰铢贬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到 1997年 6月底,泰国外汇储备下降 300亿美元,失去了继续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泰国危机由此爆发。

有没有找到一丝熟悉感!!

五、攻击路线

特朗普政府减税政策、大基建、以及美联储的加息都将使美国政府严重的债务问题雪上加霜,如不能将危机顺利转移他国,随着政策的推进,美国本身的债务危机即将爆发。

而中国已经为第二大经济体,体量的庞大决定了特朗普政府会在一切可能的方面发起攻击,以增加胜算。

香港方面:

香港的目前状况已复制了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的特征。不同之处在于香港和内地的紧密联系。

香港的商业信誉为香港服务业的立身之本,而服务业则为香港之本。自 1980年至今,香港已发生两次资金外流危机,香港都维护了自身的商业信誉,而放任资产贬值。

其中 1982年香港房价相比 1981年跌去 60%,而 1997年资产则陆续跌去 70%,香港的本次资金外流危机相信会采用成熟经验应对,收紧流动性而放任资产贬值。

香港流动性的收紧外溢效果将使得内地资金收紧。降低

内地通过香港利用海外资金的能力,同时迫使部分内地在香港上市企业需要输血港股。进而影响 A股。

因为香港有内地的支撑,进攻香港的目的为通过香港与内地资金渠道的畅通绕过内地对资本项目的管控来发起攻击。

国内方面:现时国内方面已经与日本 90年代危机前存在相似。 1.汇率高企。 2.房价相比收入已拉开距离。 3.国内实体企业盈利能力弱化。 4.债务增长快。但又有所不同 1.海外投资相比日本较少,海外创汇能力弱。 2.日本承接美国产业转移时,与美国的产业结构存在

互补,使得日元升值并未在实质上影响日本对美出口。而现

在中国需在低端产业与越南等竞争,中高端与日韩竞争。 3.日美为战略同盟关系,而中美为竞争对手关系。目前来看,特朗普政府将会释放更多的消息面打压美元

指数,给美国海外资金创造回流时间,吸引资金流出中国。当外流接近尾声则会释放消息面拉升美元指数。以最大限度吸引资金流入美国。

同时以贸易战降低内地外贸造血能力。

低端产品上可能会对越南等中国低端产业竞争对手国家进一步放开美国市场,打击中国低端产品创汇能力;中高端上对如华为、中兴等关闭美国市场,打击中国中

高端产品创汇能力。提供一点点建议参考:随着香港汇率进一步接近弱方保证,按趋势看下周(三

月下旬)港币汇率会达到临界点,港币应会收紧流动性,港

币资产会经历重估过程。港币资产的重估溢出效应会对国内资产造成影响;如无专业经验,理财尽量选择货币基金和部分稳定的债

端)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3-19 09:11

谢谢支持!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3-19 18:19

谢谢支持??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3-20 09:04

感谢欣赏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3-20 17:28

周三加息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3-21 10:01

自我感觉言语并不算太偏激,但回帖一半都审没了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3-21 19:40

感谢欣赏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3-21 22:25

据 3.20香港金融管理局数据香港负债 1.509万亿美元;外储 4435亿美元;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3-22 07:17

摘要:媒体称,周四白宫宣布的方案将针对中国窃取美

国知识产权,也可能包括限制中资在美投资、对至少 300亿美元总值的进口中国产品征税。此前媒体称,美国对华贸易“核武器”301调查结果将很快揭晓。

可能就在本周四,特朗普政府将公布针对中国的一揽子方案,除了对上百亿美元总值的中国产品征税,还可能对知识产权征税、限制中资投资。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3-23 14:07

如无专业经验,理财尽量选择货币基金和部分稳定的债券。

美元流行性收紧,美元回流。美元流动性得到补充,美

元流动性问题要小于其他国家。昨日夜间美股跌 2.93%。各位玩股票的同胞注意风险。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3-24 00:30

对美贸易的同胞,持有港股和 A股的同胞注意风险。这

个帖子才发了没几天,贸易战已经加剧了。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3-24 10:10

我也只是尽量罗列数据,少夹杂个人感情了,天涯小编

也不容易。关于房价,我也写了篇文章,发在天涯。可以参考下。但是资产是自己的,怎么处理要依据自己判断。我的意

见仅供参考了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3-25 12:42

香港最大的两大产业金融和贸易。贸易由于直接贸易增

多持续萎缩,制造业占比已经不足 1%,香港的定位已经是金融城了。金融城在加息节奏中会比较惨。而且香港金融主要服务大陆,依赖于大陆高发展。而大陆在去杠杆。香港金融的发展来源于投资者对港币得信心和大陆的需求。如果港币脱钩,信心丧失。唯一的支柱产业将重创。资

产价格将破灭。且失去未来。

如果港币不脱钩,只能收缩流动性,资产价格仍将破灭。

好处是,未来还有希望。港府必将不顾一切保证不脱钩。事实是,如果大陆飞速发展会推进金融开放,香港将失

去优势产业。而如果大陆经济去杠杆经济减缓,香港的优势金融产业

仍将遭受重创。香港不告而别。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3-25 19:13

房价我有发一篇帖子在天涯,聊了一下。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3-26 18:10

港币美元 7.8485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3-26 23:58

香港夹在世界最大两经济巨轮之间的小船,一头以汇率系住

美国,一头以发展背靠大陆,当巨轮航速不一时,小船最先感受到了撕扯。

香港自 1983年建立联系汇率制度,由于港币与美元在汇率上的一致,利率政策也必须保持同步,不然的话无风险的汇率会使资金主动追寻高利率从而出现严重的套利现象。

联系汇率对香港经济发展与稳定作出极大贡献,货币自

由可兑换、稳定的无风险汇率、背靠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造就了香港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目前香港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

然而香港与大陆关系的紧密使得香港的经济发展趋于与大陆同步,从而难以与美国经济步伐完全同步。当中美两国经济步伐不一致时,香港与美国的联系汇率制度将要经受考验。

自 2018年开年以来,港币汇率连创新低。

历史上港币贬值时期,往往伴随资金外流及股市、楼市回调。

但截至 3月 20日,恒指收盘升 0.11%,报 31549.93点,录得 9连阳。数据显示,港股通南下资金已经持续 5个交易日净流入。3月 20日港股通净流入 9.73亿元,其中港股通(沪)净流入 3.53亿元,港股通(深)净流入 6.2亿元。大陆资金的支持推动港股逆势回升。

3.21日开始,港股连续收跌;

3.23日,特朗普政府贸易战加码,全球股市大跌,港股通净流出 8.42亿元;

3.26日,港元美元汇率 7.8485,离 7.85弱方保证一线之遥。如触及弱方保证,香港金管局将卖出美元买入港币,港币流动性将收紧。港股利空加码;

多重压力之下的港股岌岌可危。

港股的利空有诱发港币危机的可能性。

港币走向弱方保证加息,减少流动性,抛外储资产价格降低房股双熊抛资产资产价格进一步降低趋势确认避险或投资换汇施压联系汇率恐慌性换汇固定汇率脱钩可能性引发危机。

从历史梳理一下香港的危机元素与可能性应对

一、香港贸易中心和金融地位的确立

英国占领香港后,就迫不及待地把她打造成国际转口贸易港,1841年香港开埠,当时仍为英国全权代表的砵甸乍于1842年 10月 27日在香港发出告示,指"香港乃不抽税之埠,准各国贸易,并尊重华人习惯"。其后维多利亚女皇在 1843年 4月 5日颁发《英皇制诰》,砵甸乍遂依据《制诰》,正式成为香港首任总督。英国为全香港岛进行人口统计,当时岛上只有村民约 3,650人,聚居于 20多个村落,他们是最早期的香港原居民。

香港开埠之初,主要以中英鸦片贸易为主。

至 1851年香港人口增至 32983人(华人有 31463人,占总人口的 95%)。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不少华南商人迁往香港逃避战乱。香港人口由 1851年的 32983人,增至 1865年的 12万多人。逐渐成为中国避战移民聚居地。至 1931年,香港人口增至 878947人(华人有 859425人,占总人口的97.8%)。

据中国海关统计:1880年香港贸易额分别占中国进出口

总额的 37%和 21%,1885年占 40%和 24%,1890年上升至 55%和 37%。使用香港港口的远洋船,在 1860年有 2889艘, 1939年增至 23881艘。内地对外贸易进口额的一半上下被香港占据,峰值为 56%,香港对内地进口贸易额长期是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额的 40%上下浮动。内地的进出口贸易位居英国贸易额首位,香港则牢牢把持第二位。

香港背靠大陆,血脉相通,又为英属殖民地,独特的身份使得香港成为与中国通商的纽带。

1934年 6月﹐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提高白银收购价格﹐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动摇了银本位制的基础。1935年国民政府放弃银本位制﹐实施法币政策。五日后香港跟随中国放弃银本位制,订定外汇基金条例,并将港元与英镑汇率定为 16港元兑 1英镑。港元历史正式开始。

1931年 9.18事变,中日战争开始。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大量难民抵港,至 1940年香港人口增至 156万人。难民金融家和企业家带入香港的资本达 20亿港币。同时带来的还有大量各行业专业人才。1940年,内地银行纷纷迁入香港,香港开业中外银行 40多家,成为远东金融中心。

二、香港制造业的蓬勃发展

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沦陷时期,贸易停顿、货币贬值、百业萧条、政府服务和公用事业受到严重影响。至 1945年

日本投降,香港人口减至约 60万人,减少 100万人。日本

投降后,英国抢于国民政府前接管香港,使得香港重归英国管辖。

战后香港市场凋零,英商势力于日本占领时被清扫一空。而英国在战后经济衰退,无力对香港施以援手。英国接管香港两年后,虽然积极恢复工商业生产,但成效不明显,1947年港内的工厂数量不过千家,拥有雇员不到 5万人。

1945-1949中国爆发内战,内地约 160万人涌入香港。至 1950年全港人口估计已增至 220万人。据统计,战乱人口携带了数目不少于 5亿港币的巨资。

百废待兴的香港得到了一次资金和劳动力的大输血。1950年,战争爆发,联合国对中国实施禁运,香港华

商从中找到了商机。1950年的香港百废待兴,却又生机勃勃。李嘉诚在 1950年,创立了长江塑胶厂,主要的产品为

塑胶玩具和塑胶日用品。不久,李嘉诚抓住机遇做塑料花赚到了第一桶金。同年,包玉刚的贸易行由于封锁举步维艰,正在试图买到他的第一艘船。而霍英东则在收购战争及医药物资后,每晚亲自指挥船队冲破禁运封锁运货往中国大陆获得暴利。多年后霍英东曾谈冲破“禁运”的初衷说:“那时,当

时香港没有什么生意可做,不少商人都趁机与大陆做生意。我认为自己赚的钱很少、很公道、很合理,所以我并不认为自己发‘国难财’。当然,没有这笔钱,就很难有下一步的发展。当时,我在商言商,除了赚钱外,是不是还有爱国意识,这对我不好说。我一向喜欢接受挑战,最艰苦的事情,我一定要做好。 ”

同期 1950年左右,美国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链外迁,主要为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美国本土的纺织类需求主要由海外采购来满足。

溢出效用也给香港的制造业带来了机会,香港大量的战乱人口涌入为制造业带来了人口红利,承接了部分的产业转移。大批躲避战争的上海纺织商人在九龙青山道一带建立香港纱厂、九龙纱厂、南海纱厂、南洋纱厂、南丰纱厂等,进口美国棉花纺成棉纱,织成胚布,染印成床单、窗帘等制成品,再出口美英等国,为工人带来就业机会。

香港制造业开始蓬勃发展。

1959年香港工厂已增加至四千五百多家,是 1950年的五倍,雇员超过 17万人。

1962年的中国大陆,正处于大跃进及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的生活随时处于饥饿边缘。当时到处谣传“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英国女王诞辰,香港边境将大放三天”,又有前期逃港成功者很快从香港向家里寄钱回来。于是从全国

各地大批的人流涌向深圳。这一事件在 1962年 5月达到了

高潮。仅在 1962年 5月 13日,沙湾就有逃港群众 4000余

人。

上图为逃港群众

1966年,中国发生文化大革命,1970年香港人口达到400万人。

在 60年代,香港的纺织工人平均每年工资上涨幅度是5.6%,1960-1970香港工资上涨 172%,而同期台湾工资月薪从 13美元上涨到 33美元,上涨 254%。

差异在于香港得到了大陆人口的补充。

得益于大量人口涌入所带来的红利,从 1960年至 1969年,香港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 13.6%,1969年时的人均总产值达 4,757港元,香港开始进入发展中地区的前列。到了 60年代末,制造业对香港经济的贡献达到巅峰;占比 3成以上。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香港渐渐出现劳动力供应短缺的现象。

三、香港的金融扩张

制造业的集约化的生产带动了城市化,城市化的发展带动了地产业。以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为例,1973年,公司上市次年的净利润为 4370万港币,而到了 1981年净利润已经达到 13.85亿,8年增长了 30倍。1969年恒生指数由年初的

107点上升至 1973年 3月最高的 1,775点。1971年至 1973

年期间有很多地产新股上市,包括:长实、新世界地产、新

鸿基地产等。

地产业的兴旺依赖于金融业的发展。

1972年,英镑被迫自由浮动,大幅贬值。港币随即更改为盯住美元,稳定了货币信誉。汇率由 1972年 7月 6日开始,最初为 5.65港元兑 1美元。1973年 2月升值到 5.085港元兑 1美元。1974年 11月起,跟随新加坡之后改作自由浮动。

1976年底香港已有 74家银行,1970-1977年香港银行业对外负债由 22亿增长到 368亿,增长了 16.7倍,对外资产方面由 74亿增长到 529亿,增长了 7倍,业务扩展到海外。1970年对外贷款仅占全部贷款的 4.2%,到 1977年却猛增到 33.8%,国际贷款业务成了这些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

1970年香港证券交易金额仅为 60亿,到了 1980年整个交易金额已经达到 956亿,增长了 16倍。

金融繁荣是建立在大量资本流通的基础上的,制造业的发展、转口生意火旺、房地产的繁荣带动了香港的金融发展。在 60-70年代,投行业务主要由英资券商提供,香港背靠中国市场,香港的时差可以在伦敦休市后继续开市交易,使得香港成为英国重要的海外金融中心。

四、香港制造业空心化

从 1965年到 1980年,香港的经济命脉都是劳动密集型

纺织产业。六十年代,所输出的纺织品和成衣,占本地产品出口总值约一半。

1973年 10月 16日,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石油禁运使得日本经济遭受重创,日本产业开始大规模外迁。包括各类技术密集型产业。

四小龙中韩国、中国台湾及新加坡顺势进行了产业升级,而香港由于大陆人口流入造就的人力成本优势,并没有足够的动力进行产业升级。

1979年 4月,邓小平提出特区概念。港商干脆将成衣产业转移大陆。开始利用大陆的低劳动力价格优势赚取利润。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1979年到 1996年内地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里面 60%来自香港,而广东省这个比例更高达 80%。

香港的制造业逐步转移大陆,本土制造业逐渐空心化。香港本土主要发展服务业。自 70年代开始,制造业比重从30%降到 80年的的 20%,至今只有 0.94%。第一产业则只有万分之五。

而同为亚洲四小龙的其他新加坡、韩国、台湾制造业却稳步发展。差异之处在于香港商人利用了大陆的人口红利不需进行产业升级仍可以获得良好利润。

上图为亚洲四小龙工业占比

五、货币信誉成为香港立身之本

香港制造业逐渐空心化,全港经济命脉转变成第三产业,其中尤以金融服务和贸易物流为主。

上图为香港一二三产业占比

香港贸易物流主要为服务于中国大陆,在中国大陆的闭塞年代,香港利用其特殊的身份提供的转口贸易占到大陆出口的一半以上。而当中国大陆逐渐融入世界产业链中,越来越多的直接贸易使得本身并无制造业的香港贸易物流占比GDP逐渐下降。

1977年开始,香港经济持续过热,信贷急速扩张,贸易逆差扩大,港币汇率走贬。1979年起,中国和英国开始就香港问题展开谈判,。1980-82年美国遭遇经济危机。由于香港汇率挂钩美元,在大陆经济未点火发动之前,香港经济与美国经济走势趋同。香港经济随即遭受重创,对香港前途的担心,及对汇率走贬避险的需求导致大量资金离开香港。香港资产价格暴跌,房产价格下跌六成以上。在 1982年至 1986年间,有 7家持牌银行倒闭,94家存款类公司停止营业,香港当局投入 38亿元港币用于救助倒闭的金融机构。

1983年 10月 15日,当时的财政司彭励治宣布港元汇价与美元挂钩,定为 7.80港元兑 1美元,香港的货币信誉得以维护,香港的危机情况得以控制。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香港政府同样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大幅提高利率,增加金融炒作的成本,维持联系汇率,最终

维持了货币的信誉。而代价是资产价格暴跌七成。

香港政府为何对货币信誉如此重视?

原因在于,香港的制造业空心化造成对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的倚重,而金融服务业,信心比金子重要。如果汇率脱钩会令投资者一夜之间对港元信心尽失。将踩踏性资本外流,打压股市楼市,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

港币信誉的丢失将是对香港金融地位是重大打击,将使得香港唯一的支柱产业崩塌。使得香港经济失去核心竞争力。香港在保汇率这个问题上只能背水一战,而放任资产价

格暴跌。六、香港现存的问题1.债务高企上图国际清算银行(BIS)报告称,中国大陆及香港等

地债务规模和偿债负担都已进入红色区域。上图香港外债约折算 1.5万亿美元、外储 4435亿美元。而在美联储开始持续加息的时候,债务越多代表还不起

利息的可能性越大。2.香港的四大主要产业存在的问题上图为 1997-2015年香港四大产业概况,就上图分析一

下, 2.1旅游美国市场研究公司发布了最新的全球住房负担报告,在

调查的全球 325个大城市中,香港房价负担水平已经达到家

庭年收入的 12.6倍,成为全球房价负担最重的城市。大部分人为六七十平方米的房子一生都要背上沉重的债务。在1970年代,香港仍是制造业中心,港的基尼系数在 0.43左右,随着香港地产金融的起步,地产的虹吸作用使得财富越来越集中,2016年特区政府公布基尼系数为 0.539,创 45年以来新高。2016年《福布斯》杂志的数据显示,全香港最有钱的 50个人所掌握的财富达到了 1.38万亿港币,是 2016年年香港特区政府可动用财政储备的 1.37倍。1997年香港人均收入 28000美元、2011年 32000美元,90%的港人生活条件在过去 14年里没有得到改善,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自 2003年内地游客赴港自由行开通以来,赴港旅游人数大幅上升,2014年约 5000万游客来大陆,香港旅游业迎来了十余年的黄金期。旅游占 GDP的比率直线上升,旅游业的红火也带旺了零售及酒店。却以房租地价持续上涨的形式被截留在产业链的上游,财富传导不畅导致香港民众并未享受到旅游红利反而深为其所扰,从而并不支持经济发展政策。香港居民爆发多次抗议行为。

迫于压力,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曾公开表示,来港旅客人数增加对市民生活造成压力,会继续向中央政府及内地、香港部门商讨是否有收紧目前自由行政策的空间,限制、减少内地居民来港人数。

香港旅游经济发展政策无法顺利推进。

2.2专业服务

1998年,香港专业服务占 GDP比例为 12.3%,至 2015年占比同样为 12.3%,而从业人数从 9.8%上升为 13.8%,比较劳动生产率(GDP占比/就业人口)下滑。

2.3贸易与物流

图(四大产业概况)可看出香港优势产业仅有金融服务、贸易和物流(比较劳动生产率>1)。香港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贸易物流和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1995-2011中韩贸易增长了 20倍,同期内地与香港的贸易只增长了不足 6倍。原因在于大陆的装配中心地位需要从韩国进口大量零配件,导致与韩国贸易激增,而香港制造业全无,无法从中获益。

香港的贸易和物流只能以提供转口服务为主。

而 2011年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已有超过四成不经过香港而由本地直接出口。2000年,广州港的货物吞吐量还刚刚超过香港的一半,但是到 2011年已经比香港高出 1/3。

香港的贸易与物流占 GDP比例自 2005年达到高点开始逐渐下滑。

2.4金融服务

目前香港具有的明显优势为大陆金融未开放状况下对

香港金融业的倚重。而状况也渐渐有了改变。

2.4.1香港金融服务面临大陆的竞争

服务类产业需要紧贴服务实体,香港目前利用了大陆金融未完全开放,国际资本进入中国需要借道香港的背景,金融服务尚有优势。

然而国内自贸区也在加紧推出跨境人民币业务,对香港的金融服务业是一大压力。如后期人民币国际化推进顺利,实体自然会选择紧贴自己的本地金融服务而不会选择一国两制的香港,这增加了额外成本。

2.4.2金融服务与经济危机关系紧密负相关

图(四大产业概况)可看到,97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金融服务业占 GDP比例下滑,危机过后又慢慢抬升。至美国次债危机前达到最高,之后又下滑。可见金融服务业深受危机影响,而目前香港地区已存在危机因素。

2.4.3香港的金融服务严重依赖于大陆经济的发展

自 97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大陆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全球经济的火车头。香港背靠大陆,金融服务业主要为服务于大陆经济发展,而目前大陆正在去杠杆。这对香港的金融服务业是利空。

综合几方面因素:

如果大陆经济减速,为大陆提供服务的香港金融业将遭受不良影响;

而如果大陆经济持续向好,则必将推进金融开放,香港

金融业仍然将遭受不良影响。

香港的四大优势产业综合来看,优势都在逐渐减弱,都将对香港未来的发展形成拖累。香港需要重新发掘自己的优势产业,山雨欲来,香港还有时间吗?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3-27 11:15

国内媒体真是乐观,开始觉得贸易战已经谈妥了,美国打贸易战美国会输!!

美国的债务问题随着美联储加息已不可持续,但是他的货币信誉又要维护,他必定要想办法将危机因素转移出去,即算换个人上台也是一样。

只不过特朗普是商人,可能手段更直接,换个人上台可

能打打谈谈,手段不一,目的都是一样。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3-27 22:27

去国观逛了一下,吓我一跳,太厉害了,就想把帖子转

发到那边去,结果有一段已经是敏感话题了,发不出去了,

感谢小编留情啊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3-28 12:18

汇率 6.25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3-28 18:11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3-29 15:44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3-30 21:02

这两天目前中国禁止进口国外垃圾很热议。其实可以出口分类打包好垃圾。目前垃圾出口征税率 40%,进口征税率 17%。进出都征

税。

不喜欢这个行业,只要取消征税,中国大可以出口垃圾。去年废钢几乎全部出口台湾,台湾转口部分出泰国和印度。这还是征税 40情况之下发生的。为什么我知道,因为之前很深入这个行业。

也是个尿壶行业。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3-30 22:57

经济学中根据费雪公式 MV=PT推导出 M2=GDP(国内生产总值)-净出口额;将包含所有商品的通胀定义为广义通胀;CPI只为广义通胀中的消费端;广义通胀扣除 CPI部分之外的商品通胀定义为资产通胀。

中国净出口占比 GDP在 5-10%之间,占比较少,为了方

便陈述先行剔除;但净出口多代表国内钱不变的情况下货物少了,无疑将

加深广义通胀。那么可得出公式广义通胀增速=M2增速-GDP增速中国最重要的资产就是房子。房地产占全民财富的比重大概是 74.7%可将资产通胀视为房产通胀(但不能完全等同)。由此可见广义通胀确定情况下 CPI越低,房产升值越快。反之如果 CPI高于广义通胀,那是因为资产类商品中撤

出的资金进入 CPI领域,这很大可能是房产中撤出。历史数据来验证一下推论的正确性。 ?以上为笔者搜集的数据,差值=广义通胀,2018年为预

估。经图表分析后,与中国房价历程走势趋势一致。在此推论下,我们来看一下贸易战对房价的影响。 1.M2由于中国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为外汇占款;外贸企业赚取外汇后结汇为人民币,即为基础货币,经

贷款循环后约增长 5倍变为 M2,5倍为货币乘数。近两年,

央行的其他渠道投放也慢慢加大,但仍没改变 M2的主要渠

道来源于此。贸易战无疑将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进而影响到 M2增速。M2增速的下滑,在 GDP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同步影响广

义通胀下滑。 2.CPI据有关专家测算如贸易战选择大豆,大豆价格上涨 5%、

10%、20%、30%的情况下,将额外拉动 CPI同比 0.08、0.17、0.33、0.50个百分点。对美国的贸易战最大的筹码集中在农业领域,与 CPI联

系紧密。3.净出口贸易战将缩减出口,使得国内市场货物增多;M2不变的情况下将导致广义通胀下滑。 4.GDP渣打银行研究部在报告称,倘若美国对 600亿美元的中

国进口商品征收 25%关税,可能导致中国对美国的总出口下降 5%;而鉴于美国需求对中国 GDP的贡献约为 3%,因此一旦征收高关税,可能导致中国 GDP增速下降 0.15%。

M2不变情况下,GDP下滑反向推涨广义通胀。由于资产通胀与广义通胀正相关而与 CPI负相关,上述四项中有三项为负面因素。

当 CPI走高而广义通胀走低趋于同步时,说明市场流入房产端的资金逐渐减速;

而当 CPI超过广义通胀时,说明市场资金从资产端流出,进入了消费端(CPI),而作为资产端占比较大的房产,可能会成为资金撤出的主要对象。

从 2017年公布数据看,CPI已反超广义通胀 0.3%,资金已出现从资产端调向进入消费端苗头。2017年房产各地冷热不均,但资金加速流入消费端无疑

将改变全国房价普涨的局面。在推涨三线城市的同时,一线城市北上深都已开跌。鉴于一线三线城市房产的体量差,等量的资金转换战场

使得一线城市微跌即可推动三线暴涨。上一次 CPI超过广义通胀为 2007年,超过数值为 2.3,在 2008年发生深圳房产断供潮。而如果中美发生贸易战,四重因素的影响将使得 CPI增

速加速超越广义通胀。房价将承压。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4-02 13:454

月 1日半夜,中国宣布对自美进口的 128项产品加征

15%或 25%关税。针对美国此前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的回击,正式落地。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4-03 00:29

回楼上房价问题,我该分析的都分析了,已经写了两篇文章分析看跌房价,一篇在另一个帖子里主要是宏观分析了一下,后面在这个帖子里数据分析了一下。

估计还问的只有对后续敢不敢印钱宽松持怀疑态度的。

觉得宽松会推涨房价。这个呢,可以这么分析。在外储耗干前不敢宽松,因为贸易项已放开,宽松就是

送钱给对手。再宽松推高房价就是逼死汇率。

外储耗干后敢宽松,破罐子随便摔,那时汇率肯定持续巨贬了,投资资产肯定要选可以避险汇率贬值的资产。不可能选择跟本币挂钩的资产。即算买不到外汇,也可以去投资黄金。不可能去投资房子。而且房子这个高位,也不是随便相投就可以投的。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4-04 10:41

时间 10.06,港币美元 7.8490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4-04 18:58

贸易战加码了,我的预判算是兑现了。后面看港币问题了。判断是两个方面加压国内。让国内存在的风险问题暴露。

最终目的是解决美国债务。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4-05 14:57

房价之巅,美景与坠崖一步之间

本文部分文章为之前版本整理

涨涨涨……提起房产,大约只记得了这个字。只提居住因素显然说不通了。

细细品味下,房产升值阶段为中国经济黄金时期,市面资金充裕,民众改良生活居住条件和对抗通胀资保值需求与地方政府力保 GDP需要强力资金后援的诉求不谋即合。

一、宏观看房价

将以上因素拆解为三点,资金充裕(M2)、地方政府意志、房产附加价值。

1. M2

房产的涨价与 M2同步,1990年 M2为 1.53万亿,2017年 12月 M2为 167.68万亿,增长约 110倍。而房产稳步随着 M2上涨,作为抗通胀保值品的意义突出,已经形成国民信仰。但随着国内外形式的改变 M2趋势也有了一些改变。

M2增长的动力源为外储,外贸企业获取或外商投资的外汇是不可在中国内流通的,人民银行根据汇率印钱收购后转变为外储,印出来的人民币交给企业。而这印出来的钱即为基础货币,经银行贷款循环市面的钱大约变多五倍成为 M2,五倍即为货币乘数,这是 M2的主要占比。

上图外汇占款占比基础货币百分比

2005年之后外汇占款超过基础货币代表央行使用工具(例如正回购和票据)收回了部分流动性。仅就这点来说,央行放水这个说法不那么准确,放水来自于外储结汇制度。

由于货币能放不能收,一收经济就转为通缩,导致各种不良情况的发生。近几年随着外汇占款的下滑,央行主动净投放变多,但总体来说外汇占款仍为主要投放手段。如外贸下滑或贸易战等原因导致外汇占款持续下滑,降准补充流动性也会成为央行的选择。

上图,外汇占款下降时,央行主动净投放变多

而随着美国的加息缩表,特朗普上台之后又采用弱美元。一方面打击了国内出口,一方面又诱导了美元回流,(如外商企业去年在中国有 690万人民币的利润,去年汇率为 6.9口,撤资拿走 100万美元,现在汇率 6.4,可拿走 107.8万美元)造成了创汇能力的下降和外资撤离行为的增多。目前国内主要通过加强管控和鼓励外资、大企业发美债、增加汇率调控因子引导信心等行为来减轻影响。但这些行为只限短期有效,长期信心还是要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基本面。2018随着美国的加息日程,中美利率将会倒挂。如加息则会提高房贷利率。如不加息,外资撤离将加剧。影响 M2造成钱荒,过程中央行会适量补水(过量补水会加速外储资金撤离,更大的压制 M2),2017年 12月数据显示 M2增速已为 30年最低。M2的收缩房产上体现为首付困难、房贷紧、利率升高。

2017年社会融资 174万亿,以利息 5%计算,总利息 8.7

万亿。刚刚公布的 2017年 GDP为 827122亿,增长 6.9%,增长部分不够支付利息。由宏观看微观,2018年将有较多企业不够还息而进入偿债阶段,货币周转减慢,在货币乘数上压制 M2。而如果中国跟随美国的加息过程进行加息,社会融资利息支出还会继续增多,进一步压制 M2甚至可能爆破进入危机阶段。房产为受危机影响较深的产品,在 1928-1933年美国大萧条期间,美国新建房屋下降 95%,维修支出从 5亿下降到 5000万美金。

2.地方政府意志

地方政府在房产上的税收占了地方政府税收的 43%,再加上卖地收入,占比五成以上,地方政府有意志保房价。但在经济偏冷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来自企业的税源将会减少,财政支出却基本固定。弥补可选项只能为房子,房子将成为税收加码的工具。房产税或托市成为选项。

地王频出、放松首付、放松购房资格、限制二手房交易等都可看成托市。但随着房价的升高,M2的增速下降,从首付到贷款资金源头收窄,托市难度加大。

结合最近的房产税放风,六省一市养全国以及中央表态地方政府不再成为土地唯一供应方,房产税推出的可能性很大。如地方政府不能顺利托市,为弥补财政亏空,房产税会很快推出。(本文最早写于 1.19日,4.4日媒体转载港媒爆料中国房产税细则,将附录在正文后)增加持有环节费用,

将反作用于房价,推动暴跌。

3.房产的附加价值,如学区房,户籍房等

目前中国正面对第三次移民浪潮,据招商银行与贝恩顾问公司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称,个人资产超过1亿元的大陆企业主中 27%已经移民,还有 47%正在考虑移民。八成的大企业家已经或打算移民。如国内卖掉一套房子可在发达国家拥有比较小资的中产生活的话,高移民意向将成为房产附加价值的天花板。

二、数据看房价经济学中根据费雪公式 MV=PT,即一定时间内产品数量

乘价格等于货币存量乘货币周转次数。放到中国看M2为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可看做 MV;国内产品数量*价格可看做 GDP-净出口额。推导出 M2=GDP(国内生产总值)-净出口额;将包含所有商品的通胀定义为广义通胀;而 CPI只为广义通胀中的消费端;广义通胀扣除 CPI部分之外的商品通胀定义为资产通胀。CPI与广义通胀的概念误导导致了资产价格陷阱,贸易

的国际化使得各国政府可用全球最有价格优势的进口资源来调节 CPI,依据调节后的 CPI来调节货币宽松度成为推涨

资产端价格的重要推手(误导是故意的),货币的宽松化倾

向使得资产价格周期缩短,本来 200年才能完成的历程可能仅需 10年。这是现代社会危机频发的根本原因。如有兴趣对比 1900年之前的危机周期即可发现这点。(后面可能会就这个话题收集点资料来论证)

中国净出口占比 GDP在 5-10%之间,占比较少,为了方便陈述先行剔除;但净出口多代表国内钱不变的情况下货物少了,无疑将

加深广义通胀。那么可得出公式(推导过程有兴趣的可翻阅上篇文章)广义通胀增速=M2增速-GDP增速中国最重要的资产就是房子。房地产占全民财富的比重大概是 74.7%可将资产通胀视为房产通胀(但不能完全等同,中国的

资产端还包括股票等,资金流入资产端也可能流入股票)。由此可见广义通胀确定情况下 CPI越低,房产升值越快。反之如果 CPI高于广义通胀,那是因为资产类商品中撤

出的资金进入 CPI领域,这很大可能是房产中撤出。历史数据来验证一下推论的正确性。以上为笔者搜集的数据,差值=广义通胀,2018年为预

估。经图表分析后,与中国房价历程走势趋势一致。由于价格具有粘性,07年资金流出资产端流入 CPI端,

导致了 08年的深圳断供潮;但在 08-09年的资产端大爆发之下房价很快转升。14-15年,广义通胀与 CPI差值扩大,显示资金流入资

产端。同时 15年发生股灾,资产端内部资金流出股市流入房

产。导致 15-16年房价暴涨。在此推论下,我们来看一下贸易战对房价的影响。 1. M2由于中国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为外汇占款;外贸企业赚取外汇后结汇为人民币,即为基础货币,经

贷款循环后约增长 5倍变为 M2,5倍为货币乘数。近两年,央行的其他渠道投放也慢慢加大,但仍没改变 M2的主要渠道来源于此。

贸易战无疑将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进而影响到 M2增速。M2增速的下滑,在 GDP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同步影响广义通胀下滑。

2. CPI

据有关专家测算如贸易战选择大豆,大豆价格上涨 5%、10%、20%、30%的情况下,将额外拉动 CPI同比 0.08、0.17、0.33、0.50个百分点。

对美国的贸易战最大的筹码集中在农业领域,与 CPI联

系紧密。

3.净出口

贸易战将缩减出口,使得国内市场货物增多;

M2不变的情况下将导致广义通胀下滑。

4. GDP

渣打银行研究部在报告称,倘若美国对 6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 25%关税,可能导致中国对美国的总出口下降 5%;而鉴于美国需求对中国 GDP的贡献约为 3%,因此一旦征收高关税,可能导致中国 GDP增速下降 0.15%。

M2不变情况下,GDP下滑反向推涨广义通胀。

由于资产通胀与广义通胀正相关而与 CPI负相关,上述四项中有三项为负面因素。

当 CPI走高而广义通胀走低趋于同步时,说明市场流入房产端的资金逐渐减速;

而当 CPI超过广义通胀时,说明市场资金从资产端流出,进入了消费端(CPI),而作为资产端占比较大大的房产,可能会成为资金撤出的主要对象。

从 2017年公布数据看,CPI已反超广义通胀 0.3%,资金已出现从资产端调向进入消费端苗头。资金流向的改变将使得中国房产只可能出现一部分涨而另一部分跌或普跌,而不可能出现普涨。

2017年房产各地冷热不均,在推涨三线城市的同时,一

线城市北上深都已开跌。

鉴于一线三线城市房产的体量差距,等量的资金转换战场使得一线城市微跌即可推动三线暴涨。这与上面的的数据分析并不冲突。

上一次 CPI超过广义通胀为 2007年,超过数值为 2.3%,由于价格的滞后性,在 2008年发生深圳房产断供潮。

而如果中美发生贸易战,四重因素的影响将使得 CPI增速超越广义通胀,代表资金加速流出资产端。流入与民生相关的 CPI端。资金流向改变使得资产价格承压。

三、需求端看房价

中国居民的高储蓄率为中国经济安全的防护栏,每当经济下滑或处于风险阶段时,刺激买房、买车、家电下乡等促进消费政策、拉动经济的措施依赖于中国居民的高储蓄。

按国内相关研究,2017年居民总负债达 45.5万亿元,占 GDP的比重从 2013年的 30.7%上升至 55%。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居民由于社会保障水平的不到位,医疗、教育、养老等刚性需求使得承受杠杆力度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

2017年居民存款余额减少为 64万亿元,居民贷款占居民存款比重达到 70.7%,分城市来看深圳和厦门尤甚。

上图为七城市居民资金杠杆率。

2017年,全国口径居民贷款增量已经超过存款增量,居

民开始由资金供给方转变为资金需求方,也就是说居民的消

费潜力已使用殆尽。房产的有效需求即算有心,也已无力。

四、汇率看房价

中国目前房产市值 300万亿以上,沪深两市股票市值 50万亿以上,以现时汇率折算为 55.8万亿美元。高估的资产价格对与中国 1.3万亿的净外储(三万亿的外储减去 1.7万亿的负债)形成了极大地汇兑风险。仅需 2.3%的套现离场即可将中国外储兑换一空。

由于中国贸易项的开放,资本管制是无法彻底实现的。资产价格和汇率之间将追求动态平衡,资产价格走低或者汇率贬值两者必选其一。

如选择保汇率那么只能放弃资产价格;

而如果保资产价格那么汇率走贬将使得资金追逐避险资产例如黄金等,而不会选择与本币挂钩的资产,本币资产仍将遭受抛售。

近期有较多言论谈及如发生贸易战,出口受影响,会重新启动房地产来拉动内需,利好房地产业。

这个是不现实的,首先内需已消耗殆尽,接盘有心无力;其次,重启房地产拉动内需必伴随大印钞,对债务山巅、汇率高位都会造成不良影响,会迫使资金追逐避险资产(黄金,外汇等),而不会流入房产。

附转载:

港媒曝:中国房产税征收细则

一、纳税义务人:以拥有名下房产的计税家庭或机构为纳税义务人。

二、计税家庭:夫妻、未成年子女、名下无房产的成年子女。夫妻以外的成年家庭成员拥有独立房产后自动脱离不再为家庭成员。除继承外,今后应禁止未成年人拥有房产。

三、征收对象:对计税家庭于全国范围内所拥有的产权房以套数和面积相结合为基础征收房产税,非产权房待转为产权房后再计税。

四、计税依据:房产购置原值或评估值。

五、家庭基本居住套数:夫妻处于在婚状态的,基本居住套数为两套;单身未婚或夫妻处于非婚状态(包括离异、丧偶)的,基本居住套数为一套。机构基本居住套数为零,今后应禁止机构购买住宅房产。

六、家庭免税居住面积:等于人均免税居住面积乘以家庭人数,人均免税面积由地方**自行制定,为 30-60平米。机构免税居住面积为零,今后应禁止机构购买住宅房产。免税面积以首套房所在地区制定的标准计算,首套房面积不足以扣除的部分,可于第二套房中扣除,依此类推。

七、税率

(1)采用分段累进税率,年税率为 0.8%-5%。超过免税面积落在基本居住套数以内的部分,年税率为 0.8%;超过免税

面积落在基本居住套数外第一套的部分,税率为 2%;超过免

税面积落在基本居住套数外第二套的部分,税率为 3%;超过免税面积落在基本居住套数外第三套的部分,税率为 4%;超过免税面积落在基本居住套数外第四套或以上的部分,税率为 5%。

(2)套数排序以房屋购置时间为准,同一天购置的,以房屋面积大小排序。免税面积按照套数排序依次扣除,(3)与家庭外成员联名持有房产的,也计为单独一套,面积按注明产权比例或平均分摊。(4)机构拥有的住宅房产也可考虑采用 5%的单一税率,

并禁止今后购买住宅房产。八、计税时点为上一年度 12月 31日,房产数据和家庭成员,皆以此

为准。九、税收优惠(1)夫妻无子女的,按照 3人计算免税面积;(2)未婚单身或离异单身按照 1.5人计算免税面积但免

税面积不超过 60平米;(3)丧偶的单身和子女夭折的单身按 2人计算免税面积;(4)拆迁补偿房产和享受低保家庭可免征房产税。(5)不在市区范围内的旅游房产可免征或减半征收房产

税。十、征税流程

(1)税务部门于每年一月一日由房产税电脑征管系统自动生成纳税家庭成员信息和本地房产信息,并据此生成缴税通知单邮寄给纳税人,税款需在三月底前缴清,逾期开始计算滞纳金。家庭成员信息可由人口普查数据获得,也可由公安户籍部门反馈获得。本地房产信息由住建部全国住房信息查询系统获得,包括纳税人在本地的所有房产和套数排序、可扣除免税面积等信息。纳税人认为缴税通知单信息有误的,可携带相关证件到本地税务部门办。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做投资建议,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探讨。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4-06 11:44

中美互不示弱!特朗普公开声明:敦促对一千亿美元中国商品附加征税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4-08 22:33

1.由于香港目前的流动性过高与美元已形成息差,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将迫使港币收紧流动性,4.4日港股沽空金额 157.29亿港元,大市沽空比率 18.973%,较上一个交易日(17.536%)涨 1.437%,显示较多资金做空港股。

上图为 4.6日部分沽空港股

鉴于较多国内企业香港上市及港股通的开通,国内股票市场已事实形成了与港股的联动,此时进入股票市场风险较高。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4-09 08:44

@ganlan766小城市还是看棚户区改造货币化补偿多不多吧,多的话还可能短期拉涨,长期不看好涨了。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作者:gz111678日期:2018-04-09 21:45

经济与其他学科并不一样,一点皮毛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