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医学生指北:一线诊室纪实》

说起来好像挺麻烦,但其实如果从牙挺插入开始计算拔牙时间的话,我的同学拔掉我的智齿只持续了三十秒,你没有看错,三十秒!我的智齿就完完全全脱离了我的身体,从我的角度来说还有点小伤感,但是大大地提升了我同学拔牙的自信心!

紧接着,他简单地修整我的牙槽骨和牙龈,垫入两三个干棉球,让我咬紧,这种时候还是感觉很不真实,好像棉球和我的感知神经中间隔着一层一样。

一次非常愉快的「被」拔牙经历到这里看上去已经结束了,实际上「售后」体验对拔牙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拔牙后两个小时,麻醉效果随着新陈代谢影响逐渐消失,这时候疼痛就像雨后的河道,水慢慢涌涨起来,缓慢但不锐利的「钝痛」逐渐侵袭。

痛感让我恢复了对之前麻木牙龈的感知,那一块区域重新成为了我身体的一部分,我本身是一个对疼痛不太敏感的人,所以并没有服用止痛药,生抗,是医学生的浪漫(不是)。

第二天,除了口水中会有咸咸的血腥味和我忍不住用舌头舔空荡荡的牙窝外(当然,口腔医生不推荐舔牙窝!),基本没啥感觉了。

总结下来,如果要问我「拔牙是什么感觉?」我的回答应该是「第一天拔牙,第二天火锅」吧(错误示范)。

常常会和同学调侃,别的专业实习还能拿一份实习工资,虽然比较微薄,但好歹能补贴点餐费路费,哪像医学生,别提实习工资是「0」,咱们还得继续交学费!

毕竟对于医学生来说,实习其实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学习。

这种时候就会安慰自己,学医赚的是「长期利益」。

自夸一下,作为自认为能够快速接受新鲜事物的一拨人,其实我在实习的时候也是有「外快时间」的(不知道现在的学弟学妹们还有没有了)。

我当时是为某知名品牌的电动牙刷「站台」过,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换取酬劳,这可能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恰饭」,切实感受到「知识就是力量」,虽然一天只有几百块,但是当时的我被这种力量「打倒」了。当然,前提是我当时已经是高年级医学生,和执业医生就差了一张证,在产品科学性上可以进行一定的把关。

我需要做的是向参加活动的人们介绍电动牙刷的使用方法,早几年电动牙刷还是一个相对「高贵」的口腔护理产品,大家的口腔护理意识也没有现在这么强。

活动结束的时候厂家还送了一把他们的电动牙刷做为纪念,这把牙刷到现在还在使用,算算快 8 年了(希望它能继续坚持)。不过,我有定期更换刷头啦!

使用电动牙刷的小伙伴也要记得定期换一换!

说回到执业上,如果有医生说他从来没有遇到过医疗事故,放到今天,我可能会判断这是一个没有什么临床经验的小医生。

为什么这么说呢?事故有大有小,经历一些不大不小的医疗事故,「事故」好像有点太吓人了,或者换一个词——「医疗差错」,在我的视角里,很可能是一个实习医生逐渐成长为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乃至主任医师的必经之路。

我也经历过一些「差错」,特别是在实习阶段。

所以后来我完全理解了为什么实习带教老师在实习生操作的时候甚至会比实习生更为紧张,因为不盯紧真的分分钟要出事儿!

我第一次遇到「医疗差错」,是在做「根管侧穿」的过程中,由于选择了不合适的根管锉和方法(但不自知),突然病人感觉到疼痛并且有根管内的出血,我头皮发麻,意识到「大事不妙」,赶紧呼叫老师向他求助。老师看了下,给了我一个眼神,说或许牙齿根管穿通,先用消毒药物封闭起来,约了再次显微镜下的治疗——当然这个治疗就不是我来做了。

事后,我充满自责和歉疚地和老师探讨了事故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原本可以得到更好治疗效果的牙齿,或许之后可以在老师娴熟的技术下恢复,但因为我经验不成熟,需要多承受一次治疗的痛苦,以及可能较差的预后,还可能需要为之多支付一笔费用。

还有一些事故虽然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但也听闻过比如,牙齿在治疗过程中被器械折断、牙齿位置识别错误等情况,这些情况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作为未来的,或者现在的医生,必须要明白,对于医生来说任何一个小小的操作失误,都有可能让病人未来的日常生活笼罩上巨大的阴影。

可能有些夸大,但必须要承认的是,由于经验的缺乏和实践技能的生疏,以及一些莽撞和盲目自信,实习生出现差错的可能性比住院医师及以上的资深医师大得多。

但是,因为容易出错就拒绝让实习生进行临床操作吗?

不。

我这么说可能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因为现实中,可能因为条款有些复杂(但执行其实不麻烦)的医学生培养制度成为了束之高阁的文件,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确实有看到实习医生「沦为」专注洗牙的「工具人」,帮老师输病例的「打字员」,甚至有过当实习医生与病人产生纠纷时带教老师推卸责任的情况。

在没有正式获得医师资格前,我在不同学校不同城市经历了本科和研究生两段学习,这两段学习都让我意识到,对于实习医生和病人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坦诚。

不知道读者中有没有人在医院挂过「教学号」(一般价格更低且更容易挂到),在我开始临床实习的时候,会告知病人所挂的是「教学号」以及自己实习医生的身份,并且整个诊疗过程会在带教医生(即有带教学生资格的高年资医生)的监管下进行,不仅如此,还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这个不是强制的,病人在治疗之前可以进行选择:是否接受后续由实习医生进行诊疗。

在坦诚的基础上,保障患者权利和实习医生进行实践的机会。

不仅仅是医学,任何一个领域,专业技术的打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的成长过程都伴随着磕磕绊绊。

从简单到复杂,从助手到「主刀」,循序渐进,这才是对一个医学生最科学的培养方式。

走出「新手村」不是破茧成蝶,前面还有「九九八十一难」等着被攻克。既然走上了学医这条路,就永远不会有「学习完成」的那一刻,只好时刻准备着!

《硬核医学生指北:一线诊室纪实》 -丁香医生 等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