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勤亲子相处锦囊:不吼不叫养出好孩子》

所以今天我特意跟大家讲了,怎么让我们的语言不伤到孩子,伤害孩子的语言有两颗子弹,一是致命的子弹,摧毁的是孩子的自尊;一是误伤的子弹,打击的是孩子的积极性。

那怎么抵抗子弹呢?我们要帮助孩子穿上防弹衣,让孩子拥有抵抗不良语言的能力。我教给大家两个方法,第一相信孩子行;第二把一些有伤害的语言变化一下,让孩子从积极的方面去理解老师和周围的人对他说的话。

今天我们来说说,父母怎样激励孩子才有效?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讲了一件令她沮丧的事情,她说我儿子二年级,很调皮,经常挨老师的批评,从来都没受过表扬。一天,儿子兴冲冲地跑回来,高兴对我说,妈,今天老师表扬我了,我喜出望外,忙问,老师表扬你什么?儿子说,老师说我的检讨写得不错!我听了,鼻子酸酸的,心里对小男孩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孩子的心灵像干枯的小苗,渴望被肯定,渴望被激励,渴望得到积极的评价,因为那是他发展自信的重要的方式。有多少不眠之夜,我走进一些功成名就的人物,和他们谈起童年的往事。说起自己内心世界的苦乐,他们也会泪流满面。我清楚的记得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知性女子倒在我的怀里,痛哭流涕地对我说,她如此努力地学习,拼命地干,就是想让她的妈妈认可她。

很多人事业成功了,但是并不幸福,并不快乐。许多成人的内心世界中多多少少的都留下了这种遗憾。回味童年未免带着委屈,面对挫折,时时缺乏信心。相反,父母对孩子的激励,哪怕只是一点点,也会成为孩子战胜各种打击、失败和嘲讽的巨大的正能量。那么我们该如何激励孩子才有效?

我有三点建议:

一、 不比较,对孩子满意度高点。

比较是今天很多父母常常用的方法,“你瞧人家”是我们常常说的一句话,总觉得别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孩子是沙子,总是瞧不起自己的孩子。为孩子喝彩,真的很重要。人家说中国孩子学习最努力,成绩最优秀,但中国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满意度最差。有一个小男孩曾经委屈地跟我说,我从来都没当过干部,做梦都想当!好容易捞个小队长当,乐得屁颠屁颠的,回家跟我妈说,“妈妈当小队长了”,我妈不但没夸我,反而把嘴一撇说,“小队长有什么好吹的,那是中国最小的官了,我小时候当的是大队长。”可我妈不知道我哪赶得上她,我能当小队长还挺不容易的,我跟老师说了很多好话,做了很多保证,老师才让我当小队长,还是个副的,老师说随时准备撤下去。本来想先给我妈一惊喜,没想到我妈还没瞧得起我。有一个刚刚上任的中队长对我说,我当中队长了,心里可高兴了,回家跟我妈一说,我妈当时就问大队候选人有谁呀?你说,我妈多不知足。我对一个三道杠说,你当大队长了,这回你妈满意了吧?谁知道三道杠委屈地说,我妈最关心的大队主席谁当?你们看,这些孩子的妈妈真是太难为孩子了。爸爸妈妈的标杆永远超越孩子的水平,这就是今天孩子最大的悲哀,他们的孩子永远不会有成就感。如果按照这种观点去想,学校里成功的学生只有两名,一是大队主席,一个是学霸。有个女孩跟我说,我妈老说“你怎么不是哈佛女孩”,有一天我火了,我说我还希望我妈是吴仪呢。这种教育,你指责我,我指责你,家庭不可能和谐。如果你欣赏我,我欣赏你,才会慢慢好起来。所以做家长别老说“你瞧人家”,你瞧好你家孩子就够了,只要他今天比昨天有点进步,你就说太棒了,你不愧是我儿子。你这么说你儿子就有积极性了,老和人家比就把志气给比没了。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和自信。别瞧人家,大胆地为自己孩子喝彩,相信你的孩子一定会创造奇迹。

二、 建议、激励要具体、肯定,让孩子有勇气。

著名的国际妇女活动家曾经说过,现代人类最本质的动力不是追求物质和器官的享受,不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而是满足成长的需求和发挥个人最大的潜力。孩子,这是通过父母的眼睛在看自己。如果父母能够用鼓励的欣赏的眼光看孩子,那么孩子的潜力将得到最大的发挥。我很幸运,我从小就是在妈妈爸爸哥哥姐姐积极的心理暗示和鼓励中长大的,所以我拥有了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在我生命的锦囊里有一份妈妈赠与我的礼物叫勇气。这种敢于对自己说“我能行”的勇气正是在妈妈肯定的力量中形成的。我出生不久,刚刚一岁半的二哥得了严重的脑膜炎,生命受到了死亡的威胁,全家人都忙着给他治病,根本顾不上我。我躺在小床里哭都没人抱,我从小就不爱哭。有一天,妈妈把我一个人放在小床上,跑到医院去照顾二哥了,等她回来发现我已经抓住小床的护栏站起来了。妈妈就对大姐说,这孩子不一般,这么小,胆子就这么大,以后真是不得了。然后妈妈笑着对我说,你看,我们小妞妞多勇敢,会想办法爬到桌子上去抢饭吃了。妈妈常常跟别人说,我家妞妞可懂事了,不哭也不闹,还会帮我干活。所有小孩子正常的表现,在妈妈那里都会被描绘成非凡的天分。由于她这样的赞美完全是出自本能的爱,丝毫没有夸张和掩饰,而且特别的具体,所以这种暗示完全被我接受了。我真的认为我就是一个勇敢能干的女孩,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当成一个有作为的人了。记得我五岁那年,有一个礼拜天,妈妈带着我和二哥去景山公园玩。公园里有一座天桥很高很高,桥板又窄又长,虽然两边都有护栏,但是还像走钢丝一样令人胆战心惊的。第一次走上天桥我很害怕,妈妈鼓励说,你从小胆子就大,你行,想上去就上去。站在天桥上,我就想,对,我本来就是一个勇敢的孩子,我不怕一定能行。于是我一步一步地试探着向前走,终于到达了对面。那种惊险的感受真是一辈子都忘不了。以后每次去景山公园,我都要走上天桥荡秋千,荡秋千的时候我会把秋千荡得很高,下面人就喊,这小孩真勇敢,我就更加起劲了,显示出很勇敢的样子。长大以后,我的性格的一栏中始终写着“勇敢”两个字。上小学,教室里最高的灯泡,我会抢着去擦,因为我不怕高。上中学,由于全是女生,本来男生干的事,我会主动去做,因为我不怕累。走上工作岗位,我也从来没有被任何困难击倒过,总是积极地去面对,不管遇到难事还是惊险的事,我从来都没怕过。我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你很勇敢,你能行。想一想,我的勇气就是小时候在妈妈的欣赏和肯定中形成的。

父母的肯定真的会有神奇的作用,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改变孩子。如果父母过于强势,老师用不满的挑剔的眼光看孩子,那么孩子是不会勇敢地扬起风帆,面对狂风暴雨的。还是那句话,在肯定中长大的孩子,爱人爱己,充满自信。在挑剔中长大的孩子斤斤计较,心胸狭隘,自卑好斗。

三、 夸努力,让孩子不怕挑战。

斯坦福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德维克和他的团队,曾经对纽约 20 所学校 400 多名五年级学生做了一个长期的研究。首先研究人员对参加实验的孩子做了智商的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测试结束以后,研究人员随机将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得到的是关于智商的表扬,比如说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另一组孩子得到的是关于努力的鼓励,比如说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很出色。接下来第二轮测试的时候,研究人员准备了两道题目,供孩子自由地选择。一道题比较难,但挑战中可以学到新的知识。另一道题和第一次测试的题目难易差不多,没有增加挑战,也不会有新的收获。结果发现,在第一轮中被鼓励的孩子 90% 选择了难度比较大的任务。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绝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后续的测试中,德维克的团队故意让孩子遭受挫折,结果是那些被夸努力的孩子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 30% 左右。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分数比第一轮退步了大约 20%。这个结果让德伟克出乎意料。他解释说,鼓励夸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反之表扬,即夸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来源于天生的基因,而不是自己的掌控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的时候,往往是束手无策。德维克的实验重复做了多次,他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聪明以后遭受失败的挫折感。男孩女孩都一样,尤其是成绩优秀的女孩,遭受打击的程度会更大,甚至学龄前的儿童也一样,这样的表扬也会害了他们,现实让它严重了。曾经有一位常青藤名校的才女,在她的博客文章风靡了网络,这个女孩叫孟书子。她从小到大最常听的一句话,是个才女,聪明无比。可是当她来到大洋彼岸,进入常春藤名校杜克大学,聪明却变成了一句魔咒。因为她发现学校到处都是成绩优秀,多才多艺的尖子生,自己和同学比起来唯一的优势仅是会说中文而已。她内心有个声音在说,比不过别人,我就不再聪明了,如果我不聪明,那我是谁呢?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之中,孟书子迷失了自我。人人向往的常春藤名校对她来说如同是炼狱。幸运的是孟书子通过学习心理学逐渐放下了聪明这个沉重的负担,她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于是孟书子决定将自己的经历分享到网络上,告诉中国的父母和孩子,不要让聪明变成诅咒一生的魔咒。所以千万不要让你的孩子被聪明所累,让他们学会为生活而努力才是最重要的了。

这节课我和大家分享了如何鼓励孩子才有用?

第一,不比较,对孩子满意度高点。

第二,要具体肯定,让孩子有勇气。

第三,夸努力,让孩子不怕挑战。

今天我们说说怎样惩罚孩子才有用?

教育离不开惩罚,我们要学会用爱的惩罚约束孩子,让孩子从小懂得守规矩。人类社会是一个有规则的社会,古人云,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规则教育无论在哪个国度、无论何种的文化,都是不可缺少的一课。近年来,有些未成年孩子闯祸的新闻真是层出不穷的。当我为这些孩子的鲁莽、愚蠢,甚至残忍感到痛心的时候,更应该做的是反思。正如卢梭所说的,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

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如果我们的父母不要求孩子遵纪守法、遵守规则;不要求孩子举止有礼,尊重他人;不要求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对别人负责任,就会亲手把自己的孩子送上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爱得让人窒息的祭坛。认识规则、懂得规则、遵守规则,伴随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他们成长的必修课。如果我们父母能够引导孩子从小就拥有良好的规则意识,使规则对于孩子不再是一种外面的强制,而是自然而然的素质的表现,那么孩子将受益一生,从而实现做人,从规范走向素质的深刻的转变,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生活。你可能要问了,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当孩子违反了规则,我们又应该如何去惩罚才有效,我认为有三点很重要。

一、敬畏规则,不留情。

去年暑假,我们带孩子去哈佛大学深度游学,听到了这样一件事。1764 年的一个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所有的古书古迹被毁于一旦。突发的火灾把一个大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逼迫他做出抉择。因为就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的规则,悄悄的把哈佛受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了馆外,准备看完以后再还回去。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了受捐赠的 250 本书的唯一的珍品了。怎么办呢?是神不知鬼不觉地据为己有,还是光明坦荡的承认错误?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心里很不安的学生终于敲响了校长办公室的房间,说明理由,郑重地把图书还给了学校。校长收下书,表示了感谢,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了褒奖,然后把他开除出校。哈佛的理念是让校规看守哈佛,比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更有效。也许有人会认为哈佛是做作,人家书都交上来了,还计较什么呢?但是这位学生却深受教育,他无怨无悔。后来他考上另一所名牌大学,毕业以后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捐了很多的好书捐给了哈佛图书馆。为什么他能这样做?这是因为深深扎根于他心中的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地以规则为自己行为准则的心理的认知,是一种自觉,更是一种习惯。

规则就是诚信,它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的力量。如果我们每个违反了规则的人都能自罚,那就会减少很多的灾难了。我们爸爸妈妈平时要鼓励孩子自责,道德引起的震撼胜过打骂,让孩子从小敬畏规则,从小无规则、无限制、无节制,这不是放手,而是放纵。如果你让孩子从小养成了规则意识,就等于给孩子留下了一笔财富,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带给你的利息。如果你让孩子从小无法无天,你将一辈子在偿还无尽的债务,甚至会搭上性命。另外还要说一点,父母要带头遵纪守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他们规则意识里最早的启蒙人。但是有些父母却误认为规则是给孩子制定的,自己可以不遵守。一面教育孩子不要大声喧哗,按时睡觉,自己却经常跟那些酒友高声喧哗,夜半才归;一边告诉孩子买东西要排队,自己看到队伍里有熟人就跑去插队;一边让孩子安心写作业,一边自己和一群麻友四国大战,这样做只能在孩子心中留下了违反规则的负面印象。如果我们定的规则自己都不去执行,又怎么能要求孩子去执行呢?如果我们认为规则无所谓,可以随意的践踏,那么孩子的规则意识又能够如何建立起来?所以,请爸爸妈妈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带头遵守规则,一旦违规,你立刻自罚。

二、自作自受,不帮忙。

孩子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有些父母常常事先提醒,事后责骂,千方百计地出了事就去补救,结果大人操错了心,磨破了嘴皮子,孩子却一点感觉也没有,甚至还嫌大人烦,下次该错还错,该忘还忘。很多年前我认识了一个女孩叫黄思路,她品学兼优,成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现在已经从美国的常春藤名校毕业了。她的妈妈叫王晶,我们一起参加过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跟她聊的时候,发现她在如何惩罚孩子的问题上有自己一套非常有效的方法。举个例子说,有一次学校排练节目,八岁的女儿走得特别匆忙,忘了带伴奏带,王晶发现了却没有作声,她想女儿常常忘东西,提醒她一次,她的依赖心理就会增加一分,不如让她受点挫折,用事实来教育女儿。结果王思路快到学校门口才想起来,打电话给妈妈,请妈妈赶快把磁带给她送过来。

这时候,王晶是个教授,正好放暑假在家,完全有时间给女儿送去,但是她没这么做。他对女儿说,你自己犯的错误,不应该惩罚妈妈,你自己想办法解决。黄思路没办法,只好向老师说明情况,把节目顺序调了一下,然后骑着车顶着烈日回家取了伴奏带。王京说,我让她多跑这一次,后来她就少跑了无数次,因为她记住了教训。曾经有人问黄思路,回头看看,你觉得你妈这种做法对吗?黄思路笑着说,我觉得挺对的,自作自受使我知道无论我做什么事情,后果都要自己承担,所以我做事就特别小心,特别负责任。看这方法多好,还有一次受罚是因为黄思路懒床,有一段时间黄思路每天晚上睡得很晚,早上又想提前半小时起来早读,可是她听到闹钟响以后没有马上起来,结果又沉沉的睡去了。如果你不叫她吧,她上学就迟到了。每天如此,这闹钟形同虚设。王晶让女儿把闹钟设到推迟半小时,按正常时间起床,这样睡得充分一点。开始女儿还不愿意,每天晚上总是说第二天一定能早起。可是第二天还是迷迷糊糊起不来,妈妈干脆没收了她的闹钟说,既然闹钟起不了作用,我可不能当你的闹钟。没有了依赖心理,黄思路睡到清晨便很警觉,听到一点动静就醒来了,然后翻身起床,生怕一觉睡过了头。几天以后,妈妈把闹钟还给了女儿,王思路便能准时起床了。王晶的惩罚对女儿不是打骂,而是罚跑腿、罚款、罚起早,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体验由于自己的错误带来的后果,结果很好地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意识,让孩子懂得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现在女儿不管走多远,王晶都特别放心。

三、有错必纠,不手软。

黄思路小学毕业前,她负责的一笔为特困生捐款的现金少了 200 多块,老师就说了算了,反正捐款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个同学,这些钱足够把她的小学读完了。王晶坚决反对,她要求女儿把账目的漏项补齐,补不上由她自己赔偿。王思路把漏的账补上以后,还有 120 多块,因为事情时间隔得太久了,就记不起来了,只好垫上自己的钱了。然后跟我说这种做法类似罚款,如果孩子长大以后工作中再出现同样的差错,她也必须承担责任。我这样做只是提前让她通过惩罚接受教训。如果这种做法成为习惯,那她就好了。这样罚她一次,避免将来更大的损失。在我看来,付出这笔罚款还是挺划得来的。从那以后,王晶要求女儿每天对自己的花销记账。上中学以后,黄思路的各种收入和开支的数目越来越大,只要稍微迟一天记账,妈妈就罚女儿十块钱。黄思路不管每天多忙多累,都不敢懈怠的记账,否则妈妈给的一百块钱汇款,收到后十天不记账就罚光了。黄思路 16 岁的时候去美国学习钢琴,独自一个人在美国生活了三个月。她下飞机遇到了很多麻烦,但是她靠自己的力量把这些问题都解决的挺好的。她说,我由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比较短,这也算是我妈妈自作自受、该罚就罚教育的一个很大的成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父母在孩子心中种下了责任的种子,长大以后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任何一件事情要想获得成功,都必须很负责任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成。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如果我们严格的遵守规则,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可以帮助他们塑造优良的性格了。在今天的课程结束之前,我要送你一个一分钟批评法,怎么做呢?把孩子带到一个无人的房间,和孩子面对面,用痛苦的眼光看着孩子,对他说,今天我要批评你。接下来做三件事:

第一,用一分钟陈述事实,这件事错在哪里?为什么要批评他?他错在了哪里?第二,用一分钟表达你的感受,你做出这样的事儿,我为你感到难过,你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你自己,你是不是应该受到惩罚?你愿意接受什么样的惩罚呢?第三,惩罚之后用一分钟拥抱孩子,在他耳边轻声地说,妈妈相信,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妈妈爱你。这种方法很有效。不妨你试试。

今天我们讲了用什么样的方法惩罚孩子才有用?讲了三点:

第一点,敬畏规则,不留情。

第二点,自作自受,不帮忙。

第三点,有错必纠,不手软。

今天我们说说父母怎么面对孩子的乱发火。

很多父母都烦一件事,就是孩子无理取闹,爱乱发脾气,是满足孩子要求来安抚他的情绪呢?还是拒绝孩子要求,任凭孩子又哭又闹呢?这一点我只想说一点,无理取闹不能赢。如果你希望孩子可以和世界和平地相处,长大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就要重视孩子情绪的管理,不能简单粗暴,更不能纵容孩子。要想战胜孩子的无理取闹,先要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首先家长还发火,孩子就爱发火,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孩子是通过模仿来向父母学习的。如果你像炮竹一样一点就着,遇事不冷静,喜欢用粗暴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孩子自然也会觉得只有发火才能解决问题,不发火就没法满足自己的要求。其次,孩子心理的诉求父母听不见,成年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和孩子完全不一样。你认为对孩子有好处,可是恰恰是孩子不喜欢的,因为你们的出发点不同,目的也不同,但往往孩子的心声容易被忽略,为了让大人听到,他们只能选择大吼大叫无理取闹了。第三,青春期的孩子也爱发脾气。他们正处于心理发育期,内心有很多纠结,想不通,说不出,压力无法释放,想独立却还依赖父母的管教,就像一个装了气阀的高压锅,心里憋了一口气。原因弄清楚了,我们再来谈一谈方法,怎么才能让孩子不再无理取闹,学会好好说话呢!我有三点建议:

一、 要重视孩子第一次无理取闹的行为。

三岁以前的孩子不太会用语言表达,常常用哭闹来表达他们的情绪,父母要更多地听懂他们的真实的想法,抚慰他们的一种情绪,让他们建立一种安全感。但是对于三岁以后的孩子就没那么简单了。三岁以后的孩子进入了第一反抗期,这个年龄的小孩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冲你发火,耍脾气,这只是表象,其实他是在试探你是不是关注他,看你怕什么,如果你怕他发火,满足了他的无理要求,他会继续用这种方法对付你,久而久之他会变成一个不可理喻的人。如果在他第一次无理取闹的时候就遭到了拒绝,他会知道这种方法不灵,而好好说话,好好商量,他正当的要求就得到满足了。那么这样的经历会让他从中悟到,原来“无理取闹不能赢,好说好商量才能赢”。所以对于 3 到 6 岁的孩子,要对第一次她的无理取闹说不,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斗智斗勇,既不能简单粗暴,也不能纵容他无理取闹。因为纵容只会让一个很好的孩子变成一块不可雕琢的朽木。如何帮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有三个步骤,第一抓住第一次,让孩子明白,无理取闹不能赢,好说好商量才能赢。我儿子今年 40 岁了,在我的记忆里,他好像从来没有冲我发过什么火,也没有什么青春叛逆期,一直是商量着办事的。许多妈妈问我,你儿子怎么那么懂事,我告诉他们,懂事是以事情第一次发生记忆时开始的。记得儿子五岁的时候,有一天全家在姥姥家吃饭,路上儿子非要买一个玩具枪,我说你的枪够多的了,不能再买了。他就开始大哭大闹。到了姥姥家,他哭着告状说,我要买枪,我妈不买。马上都要吃饭了,儿子非要闹着出去买那枪,谁说他都不听。这时候,姥姥过来了,对他说你就哭,哭不够就对不起我们。我们可要吃饭了。我们真的开饭了,谁也不理他,一边吃姥姥一边跟我们说,我就不怕孩子无理取闹,我就不会给这样的孩子一点好处的,即使想买的东西,这样一哭就不买了,你们可不能惯着孩子,饭咱们都吃了,不给他留。孩子听了这话,停止了哭声,他最爱吃姥姥家的饭,这回可吃不着了,怎么办?就在这时候,大姨趁机逗他,乐乐,好汉不吃眼前亏,知道不对,还不赶快来吃,东西买不成好吃的,再没吃上,你不是太亏了吗?听大姨这么一说,儿子马上坐到大姨旁边说,买不成我也不要了,还是先吃,不吃白不吃。全家人都笑了,都说他会找台阶下。从那以后,儿子学聪明了,再也不会无理取闹,而是用智慧的方法去取胜,好说好商量。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快过新年了,儿子跟我说,四个男生约好要去一个同学家住一个晚上,听新年的钟声,我说不行,他就不再说了。过了几天问我,妈,你写的书要没人看,你是不是很难过?我说我的书有人看,发行好几百万册。儿子说假如没人看,我说那我会难过的,写书就是给人看的嘛。儿子趁机就问,妈,如果你要请人吃饭,饭都做好了,那人不来了,你是不是很生气?我说当然生气了,你不来,你早说。儿子一拍大腿,我就知道你是个明白的妈妈,你换位想想,人家同学的妈妈把饭都做好了,房子都腾出来了,这不是给人家泼冷水吗?我说,不是我不同意你去,你们学校刚开完家长会,说几个同学到别人家去住,家长都找到学校去了。儿子说那是他们不对,他们没有跟家里商量好,我不是跟你商量,咱俩有商量吗?我说当然有商量。商量的结果我同意了。只是让他早点回来。第二天一早他就回来了。我的原则是只要他好商量,无害的事我全同意,这样双方就无需发火了。让我特别欣慰的是,儿子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共情,使他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和他相处的人都特别喜欢他。分析这两件事,我们可出这样的结论。面对孩子的第一次,态度比内容重要,孩子第一次无端的发火拒绝,他会觉得这样行不通,在今后中就会改变自己的做法。和父母商量获得了成功,他会认为这个方法灵,会想方设法的跟你商量着办事。另外处理孩子不良的情绪,全家的态度要一致,如果有人拒绝,有人支持,所有的教育化为零,尤其是老人,当父母管教孩子的时候,千万别心软,千万不要帮倒忙。

二、 要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常常冲你发火,你一定要明白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任。有的孩子会用绝食跟父母对着干,他知道大人最怕小孩不吃饭了。有一天,一位年轻妈妈向我诉苦说,我臭儿子每天晚上叫他吃饭,他都不吭气,也不过来吃,等饭都凉了,他才慢吞吞地过来吃,我只好再为他热。有时候半夜起来说,妈,我饿了,你还得给他重做,不给他做,他就冲我大吼大叫的。就为他吃饭我都愁死了。我毫不客气地批评他说这都是你掼的,你这是纵容他不尊重你的劳动。后来我帮她支了一招,我跟她说,你和孩子商量好开饭时间,并且告诉他到点就开饭,过时不候。你做好饭,叫他吃晚饭了,他不吭气,你们一家就开吃,吃完以后把剩的菜饭都倒掉,冰箱里的方便食品也清空,饿他一顿保证有效。这个妈妈真的照我说的做了。有一次她做好晚饭,看看开饭的时间已经到了,就召唤儿子吃饭了。儿子坐在那在电脑跟前一动不动,妈妈又喊了一声,吃饭了。儿子装没听见。吃完以后就把剩下的饭菜都倒掉了,冰箱也清空了。晚上儿子饿了,过来说我要吃饭,妈妈平静地说,过时不候,而是打开冰箱想找点吃的,一看什么都没有,只好饿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家里一开饭就乖乖来吃了。如果我们一味地纵容他,那么他长大以后就养成了目无他人,目无法纪的坏毛病,就会直接影响他做人的信誉,影响他的工作和生活。这招要不然你也试试。

三、告诉孩子处理坏情绪的方法。

父母爱发火,孩子学会了也会发火,把灭火的方法告诉孩子,既灭了父母的火,又学会了平息自己的情绪,一举两得。我常常在讲课的时候给孩子讲一句话,生气发火是魔鬼,并且告诉他们缓解坏情绪的三个步骤:第一,想发火的时候忍着不说;第二,想好了再说;第三,好话好说。如果父母对你发火,你要说一句妙语;如果对方是火山,我要化为大海,大海能包容火山;如果对方是冰山,我要化为太阳,太阳能融化冰山。我让孩子把这话都记在小本上,随时拿出来用,结果出奇地好。在一次亲子营里,一个小女孩的妈妈冲孩子发火了,女儿和颜悦色地对妈妈说,妈妈,知心姐姐说了,生气发火是魔鬼,你现在变成了火山,我要变成大海,包容你。第二天,在家长的分享会上,这位妈妈感动得哭了,她说,听了女儿的话,我的火顿时消散了,我还不如我女儿,以后再也不冲孩子发火了,我可不想当魔鬼。有一个大男孩过去常常跟妈妈发火,妈妈也常常跟他发火,两个是水火不容。这个男孩参加完我们的夏令营,回家跟妈妈说,这回我有办法对付你了。他妈妈打来电话问我,你教孩子什么办法了?他现在回来不跟我发火了。孩子的情绪受大人的情绪影响特别大,如果父母常常用发火的方法对待孩子,孩子情绪当然不好了。所以我把解决发火的方法教给孩子了,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心平气和的说话,还是大嚎大叫的说话是一种习惯,如果让孩子不发火,最根本的方法是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最新
最旧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