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勤亲子相处锦囊:不吼不叫养出好孩子》

三、 学习管理的时间,从小事做起。

时间老人是最公平的,因为不管是谁的时间,老人每天都会给每个人 24 个小时,但同样的时间,不同的人的利用率却完全不同。有人做了个统计,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了 59 倍。所以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只有将时间管理好了,才能在同样一段时间里将事情做得更好。管理时间要从小事开始巧安排。如果你早上起床发现要迟到了,你只有五分钟时间来准备出门那些事了,你穿衣服整理床铺花了两分钟,然后你发现时间不够了,因为你还要洗漱,还要花掉三分钟,加热准备带走的早餐要花上三分钟,这样你怎么会选择呢?是放弃洗漱,还是干脆就不热早餐了,最科学的方法是一边热着早餐,一边洗漱,这两件事完全可以一块做,为什么不一块来提高自己的效率呢。所以在管理时间的时候,一是首先要规划好,知道自己要做多少事情,然后思考要怎样在短时间内做最多的事情,合理的安排时间才会得到更高的效率。父母要帮助孩子认真地制定一个生活的时间表,将每天起床、洗漱、锻炼、用餐、学习、劳动、游戏、看电视、看书、洗脚、睡觉的时间都安排好,按时去做。如果孩子能从日常的生活小事养成分秒必争的学习习惯,那就会慢慢养成合理的利用时间的习惯了。这说的是第三点。

四、 管好自己的三句话。

哈佛大学有一项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规划对人生影响的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一群努力、学历、生活环境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结果 3% 的人有明确的长期的目标的规划;10% 的人有清晰的但是比较短期的目标的规划;60% 的人目标规划比较模糊;27% 的人没有目标规划。25 年以后,结果发现,那些占 3% 有清晰的长期目标规划的人,在 25 年来从来不曾动摇过自己人生目标的,并且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几乎这些人都成为了社会各界的顶尖的成功人士。那些占 10% 有短期目标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那些占 60% 的人,他们的那些短期的目标不断地实现,人生的状态稳步的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剩下那些 27% 的人,25 年来从来没有过明确的规划,没有目标,他们几乎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不如意,事事抱怨他人,抱怨社会。上面这个著名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时间管理是一把衡量事情重要性的尺子,让我们理性地选择完成事情的先后的程序,使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从而高效地完成我们既定的任务。当你做任何一件工作的时候,你花在制定计划的时间越多,做这项工作的时间就越少。没有规划的人生就像浩瀚大海中没有启明灯的航程,在茫茫的黑夜中不断地前行,却毫无目的。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尼斯基曾经提出,只有能够激发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管理才是自我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您可能认为自我管理是大人才能做到事情,孩子很难做到。事实上很多成绩优秀,独立生活能力很强的孩子做得非常好。管好自己是当下学生最重要的一种品质,也更是我们优秀学生成长的秘籍。其中吴牧天是杰出的代表,吴牧天从小学开始就在父母和老师的培养下,逐步地养成了自觉成长和自我管理的习惯。凡事该自己做的事情,从来不需要别人去督促和逼迫,都能自己去做,而且还做得非常好。这样一来,他不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省的重点中学和全国的知名大学,他的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交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2011 年开始,他每天写自我管理日记,一年内写了 30 万字。2013 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读书的时候,出了一本很有影响的书《管好自己就能飞》。他说自我管理并不复杂,我认为自我管理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他的物理老师告诉他的三句最简单的话:一、我的目标是什么?二、我现在在做什么?三、我现在做的事情对我的目标有没有帮助?这三句话确实很精辟,如果我们的孩子懂得这三句话,并经常用它来提醒自己,那么就不需要老师和家长去敲打和逼迫,他会更加自觉地去遵守了。

今天的课程呢就到这里,我们明天来讲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明天见。

今天我们来说说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大家都知道历史上凡成大业者,都是做事十分专注的人。有一位名人讲的很好玩,说专家是对某种最小事物知道最多的人。2015 年 10 月,中国 85 岁高龄的女科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诺贝尔医学奖,这个殊荣只颁给那些为科学献身并且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屠呦呦因为青蒿素对抗疟疾的疗效的发现,拯救了百万人的生命。于此成为了中国本土科学家荣获诺贝尔医学奖的第一人。屠呦呦最大的特点是只要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努力去做,专注力助她成就了伟业。那么孩子的专注力为什么不够集中呢?有关专家研究出,人的大脑只有在体力、脑力和心力都处在最佳状态的时候,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才能高度集中做好一件事情。所以做父母的要着力培养孩子的体力、脑力和心力。

一、要培养孩子的体力,那就是让孩子坚持运动,增强体力。

体力是大脑开发的一个基础的条件,要使孩子具备一个充沛的精力,不能由于体力的障碍,使孩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白白失去成功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持久地保养和锻炼身体,维持体力,拥有健康。锻炼身体还可以磨练意志和提高学习质量。现在很多孩子注意力和学习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体力不充沛就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直接的元凶。但是今天很多父母并没有很在意这件事情。为了能让孩子学习成绩提高,掌握一技之长,就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使孩子奔波于学校和不同的特长班之间,导致孩子的能量缺失,进而造成孩子注意力、免疫力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样是非常不利于孩子大脑的发育的,同时学习效率也会降低,所以应该让孩子保持每天适当的体力运动。身体运动的时候,神经的机能就会很发达,就会刺激到大脑,大脑也会更加灵活了。

二、我们说说脑力,让孩子尽情的玩耍就能增加脑力。

我们上一节讲到的这个李承宪,就是创立脑呼吸学的韩国科学家。这个李博士有一个提法,说孩子在玩耍的时候,大脑的灵活程度、判断能力、思考能力都能达到高峰。这时候大脑会分泌出很多的快感荷尔蒙,容易产生有创意的想法,使人的专注力达到最佳状态。那时候他是自己大脑的主人,他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大脑,产生了信息调节的能力。许多父母对自己孩子做事情散漫、没有持久力、学习不专心这些问题特别的担心。我认为这些问题都是由于不能尽情的玩耍而产生的病。为了培养孩子的耐力、专注力,需要让孩子尽情地玩,无论对什么问题,只要通过集中精力,使他的身心能够融合,很多方法就出来了。这样对大脑的开发也特别有好处。因为精力集中,他就产生了一种挑战其他事情的欲望。我们自己就有这种感觉,有的时候我们实在想不出什么词了,出去走走,突然就想出来了。洗澡的时候听歌的时候忽然脑洞就大开了,这就是人们在运动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灵感。所以为了培养孩子成为大脑的主人,需要找到最能够使孩子精力集中的事情,然后让他们投入其中尽情的玩。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他们可喜欢了,比如平烹调、组装乐高、画画、玩泥巴、看书、弹琴,这些都可能让他精力集中,并且发挥想象力。持久、韧劲、耐心、专注、真诚这些品性和生活态度,就是在我们集中精力做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千万不要一看孩子玩就来气,那样你就害了你孩子了。与其让孩子多学一门功课,多背一点知识,我想培养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这才是父母对孩子所进行的最珍贵的最理想的家庭教育。所以有功夫让孩子多玩一下。

三、我们说说心力,向孩子输送正面的信息,增强心力。

心力就是让孩子相信我能行,当我能行成为一种信念,随着时间悄然沉淀在孩子心底的时候,他们就会真正成长起来,成为内心强大的人。如果你能帮助孩子开启我能行的大门,那你就是给了比金山银山更为宝贵的财富了。如果你真爱你的孩子,那么你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真诚的鼓励和肯定!鼓励和肯定不仅能使孩子心灵变得平静放松,还会阻断那些暴力和负面的影响,更多的给孩子我能行的自信。父母对孩子发出你不行负信息,就给孩子带来了压力,愤怒失望的情绪,这会使孩子的大脑回路堵塞,从而使孩子的潜能发挥不出来,使孩子真的觉得自己不行了。当“我不行”在孩子大脑里扎根的时候,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专心。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尤其在学习的过程中,父母要不停的随时随意地鼓励孩子,不断的强化孩子“我能行”这种积极向上的意识,时刻向他大脑里输送充满希望和可能性的信息,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充满关爱的眼神,都会对孩子大脑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于那些成绩不好,陷入挫折和自责的孩子,父母更应该用温暖和鼓励给他们勇气和希望。孩子更容易在我们父母亲和老师持续的关爱和信任中健康的成长,从而大大增强他们的心力。在这方面我做过很多的实验。有一年 10 月,北方还挺冷的,可是南国的厦门已经是赤日炎炎了。我一下飞机直奔厦门一所中心小学,同那里孩子见面,但是由于飞机晚点已经迟了一小时了。活动开始的时候,同学们都坐在草地上,我环视全场,我希望看清所有的孩子,我想他们也希望看到我。孩子们在草地上由于坐的时间太久了,实在是千姿百态的。我看了看,忽然发现第一排有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他盘腿坐在那,手搭在膝盖上,腰板挺得溜直,他一双大眼睛闪闪的盯着我,十分的专注,我立刻对他非常感兴趣,我情不自禁地和大家说,我发现我们中心小学的同学都有很好的形象,有很好的素质,坐有坐样,站有站相,真是站如松坐如钟。我的话音刚落,所有的同学一下子全坐直了,比喊口令还灵,我又说了,坐的最标准的就是前排这个小男孩,他坐得很精神,而且很有功夫。大家看他的手很自然地搭在膝盖上,脊椎挺得很直。大家知道脊椎挺的直有很多的好处,脊椎是人体精神的交通要道。如果脊椎是弯的,就会使神经发出交通堵塞,就会对身体有影响。听了这话,同学们坐得更直了。后来我讲了一些故事之后,我看那小孩始终那么坐着,我就又说了,一个人坐一会容易,专心一会也容易,始终这么坐就不容易了。你们看这男孩依然坐得很好,我们给他鼓掌。这个男孩更加精神抖擞了,一直特别专注的听我讲故事。下午我给这些学生的父母做报告,我特别讲到了早上这个小男孩,我很遗憾的跟大家说,真的很遗憾,当时忘了问这个小男孩叫什么名字了?报告会议结束,我乘车刚要离开,跑过来一位先生,他隔着窗户兴奋地说,您说那男孩就是我儿子。我高兴地说,太好了,你儿子可真棒。这位先生说,坐得直也棒?我说是的,要不然你坐得直试试,孩子能坐得直坐这么半天,你说他棒不棒?

听完今天的课程,一定了解了培养孩子专注力的三个绝招了:

第一 增强体力,让孩子坚持运动;

第二 增强脑力,让孩子尽情地玩;

第三 增强心力,给孩子积极的正能量,不要去指责孩子,不要去打扰孩子。

好,今天就聊到这,我们明天再见。

今天和大家说说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有一句话说的很好玩,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原创,可悲的是很多人渐渐变成了盗版,这是一句玩笑话,却道出了一个真理。一个人如果没有思维能力,就失去了创新的能力,只能人云亦云成为盗版。一个成功的人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会提问,第二能解决问题,第三有理想、目标明确,第四有发散性的思维。

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世界的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犹太人的财富在自己的脑袋里。为什么呢?犹太人特别善于思考,喜欢创新。他们说如果你要发明创造的话,想法就必须和别人不同。犹太人中间产生过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这些伟人还产生过 160 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且被誉为世界第一商人。他们的聪明在于他们总是未雨绸缪,都是为世界作出杰出贡献的人。那你可能要说了,既然创造性思维这么重要,那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呢?我有三条建议。

一、 鼓励孩子提一个好问题。

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华文化人物美籍华人李政道先生到中国来访问,在中国的科技馆与青少年座谈的时候,曾经道出了他求学的秘诀,求学问须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这句话讲得非常的精辟。提问是孩子的权利,他们小脑袋瓜里充满了奇思妙想,他们正是通过提问来认识事物,掌握规律的,而现在的孩子却多学达而非学问。中国的妈妈在送孩子上学的时候,总是说上学了好好听老师的话,好像听话就是好孩子!我们总是把孩子看成是装吃的瓶子,拼命地把现成的知识塞给他们,让他们理解熟记,结果瓶子还是瓶子,知识还是知识。犹太人的母亲送孩子上学的时候也要说一句,上学了给老师提两个好问题,犹太人老师不怕孩子提问题,不认为他们提的问题就是捣乱。孩子提了老师不明白的问题,老师也不觉得没有面子,而是说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我们大家回去查查书吧。这种独特的教育,培养了孩子爱思考爱提问的习惯。于是在各种的知识竞赛中,中国孩子得的奖牌是最多的。但是在各种重大的科学发明中,犹太人却比我们多得多。在一次家长报告会上,一个妈妈站起来问我,卢老师,我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有一天老师给同学留了个作文题,给杨利伟叔叔写一封信。我儿子却给杨利伟叔叔提了个问题,儿子问杨利伟叔叔,如果去太空没燃料,你怎么回来呀?老师给他不及格,说他捣乱,说应该写怎么向杨利伟叔叔学习。卢老师,我儿子问题问得对吗?当场我就回答,你儿子的问题,他问的太好了。如果杨利伟叔叔知道一定非常高兴,因为这个的确是一个让人很担心的问题。你儿子有这样的思考力,将来一定很棒。说来也奇怪,自从我听了这个问题以后,每次坐飞机,我都在想,如果飞机没燃料,我该怎么回去啊?还记得马航失联的时候,大家最关心的是飞机没有燃料怎么办?如果哪个科学家早点研究出飞机在没有燃料的情况下,怎么继续保持飞行或者安全的降落,就会减少很多的空难。所以千万不要小看我们小孩子提的问题,那可能是我们目前没有解决却很有价值的问题呢?你希望我们改变教育吗?如果我们按照今天的标准和状态去选拔人才,那么那些能提出好问题的孩子可能就没有市场了,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是已知的答案,而是悬而未决的疑问,所以请不要以是否知道答案为标准去衡量你的孩子,去看他能否提出一个好问题吧。我曾经针对这种只学答非学问的这种现象,向中国大百科出版社总编辑、著名的学者徐玉成先生请教。他说其实中国的教育从来并不是这样的,论语就是孔夫子教学生讲课的记录,那里充满了学生对老师提问和老师的对答,学生提出了孔子回答不上来的问题,他也不回避。有学生问他关于种地的事情,他就老老实地承认自己不如老农。孔子也一直保持着不断提问的好习惯。毛泽东还号召党的干部要学习孔子的每事问呢。培养创新人才,我们要重视儿童提问的积极性。孩子有了提问的愿望,将来才能指望他们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在他们的手里诞生。那什么是好问题呢?我当时把这个问题也问了我们徐玉成先生。他讲有四个特征,孩子自己的问题、孩子渴望知道的问题、孩子观察生活时想一想提出的问题、别的孩子想不到的问题,比如说动物为什么不会写字?狗撒尿的时候为什么要抬起一条腿?隔着自己怎么不痒痒?细菌分男女吗?时间为什么看不见呢?鼻涕是什么东西?胃为什么不会消化自己呢?水和火有影子吗?没有地球吸引力树会长到天上去吗?这些问题都非常的好玩。几年前,中国少年报和大百科出版社共同在全国少年儿童中间开展了一场提一个好问题的活动。本来我以为孩子们天天被作业包围,头脑早就被模式化了,只知道标准答案提不出什么精彩的问题。可是没想到孩子们竟然提出了 3000 多个问题,有的非常有趣味,有的很有水平,甚至有些成年人也没有找到答案。小孩问了很多好玩的,比如说鱼为什么不眨眼呢?蚂蚁睡觉闭眼睛吗?香蕉为什么是弯的?黄瓜明明是绿的怎么叫黄瓜?小鸡为什么只拉屎不撒尿啊?屁为什么是臭的呀?地球会不会哪天突然不转了?为什么只叫买东西而不叫买南北呢?我们人吃了脏的东西会生病,苍蝇吃脏东西为什么不生病?蛀牙里真的有虫子吗?为什么天空会哭?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是全新的。他们有着用不完的好奇心,对什么事情都喜欢问一个为什么?虽然在我们大人的眼里,这些问题显得特别的幼稚可笑,但是正是这些幼稚可笑的问题引发了孩子求知的欲望。会提问就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因为提出问题需要开动脑筋。

二、 建议引导孩子孩子自问自答。

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如何回答呢?首先要听听小孩的意见。当孩子向你提出为什么时候,千万别把标准答案直接抛给他们,用句号终结他们的思考,要给他们一个问号和感叹号。当孩子提出一个问题,你要很感兴趣的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呢?你去找找答案,找完了告诉我一声。你仔细听孩子说,你就会发现一个奇妙的世界。我孙子四岁半的时候,有一天跟他爸爸妈妈一块玩飞盘,结果爸爸用力过猛,飞盘飞到房顶上去了。爸爸很为难地问他的儿子,怎么拿下来呢?这么高的房子爸爸可上不去。小虎想了想说,现在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把房子拆掉,二是养一只猴子,训练猴子,把飞盘拿下来。他爸说好好好,我们去养猴子吧。一个四岁多的孩子回答得虽然很幼稚,却体现了他的智慧。由于爸爸尊重了他的意见,他特别有积极性。如果有学习能力的孩子自己会查找资料,自己会找出答案,那对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是特别好的。

三、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

有些问题对于缺乏阅读能力的幼儿来说,很难找到答案,需要大人的引导。如何巧妙的回答小孩子的问题,的确是个难题,是需要大人学习的!英国有一位久负盛名的媒体评论人叫哈里斯,他做了一件很多人都想做却似乎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他联合了英国首屈一指的儿童慈善组织,邀请了世界一批顶级的科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博物学家、探险家艺术家、音乐家、作家、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和运动员,从数千名孩子的提问中挑选出最神奇的最有趣的问题,请大家一一回答。而且还编了一本堪称奇迹的《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我看了两遍,深受启发,深受感动。大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十分亲切形象地回答了 5 到 8 岁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充分显示了对儿童的尊重和理解。八岁的瑞秋和七岁的拉拉尼两个小朋友问大师,为什么斑马会长条纹?生物学家卡伦.詹姆斯博士是这样回答的,要想理解一种植物或者动物为何那么生长?首先要问三个问题,一是长成那样是否有利于他们生存或者繁殖,或者纯属偶然呢?二是如果有利于,那么是如何起作用的呢?三是所起的这种作用是否有证据呢?先从问题一开始说起。你如何能证明条纹有助于斑马的生存?也许你会找一群斑马将 1/3 涂成白色,1/3 涂上纯黑色,剩下 1/3 不变,然后看看最终有多少活下来了,而且成功的繁殖了后代。问题是你是过逮住一只斑马给它涂颜色吗?我可没试过,这事听起来就够难的了。再看看第二个问题,即使还不能确定条纹是否对半马有利,可我们仍可以问是如何起作用的呢?一些科学家认为在高草丛中斑马身上的条纹可以起到伪装的作用。另一些科学家认为,狮子那样的捕猎者很难瞄准斑马群中的某一批斑马,它根本分不清哪是头哪是尾呀。还有的科学家认为,独特的条纹图案使斑马能彼此辨认,就像人类通过面孔认识彼此一样。想法都挺好,不过我们要得转向第三个问题了,有证据吗?读一下科学文献,我们发现上述所有的看法都没有证据。不过还有另一个观点,除了像狮子那么大型的捕猎者,还有一些小动物也能伤害斑马,比如说吸血的飞虫,它传播疾病还令斑马很分心,不能专心计时和防止那些猛兽的偷袭。2011 年,科学家在野外放置了一些木制的斑马模型,有些模型涂成条纹状,有些涂成了白色,还有些涂成了黑色。听起来挺熟悉吧,接下来他们在斑马的模型上涂上了胶,结果发现纯黑色的模型上粘住的吸血虫是最多的,纯白色的少一点儿,而条纹状的最少。终于有证据显示,斑马的条纹也许是为了驱赶吸血的飞虫,就好像是一种视觉的驱虫剂,让这个蚊子眼睛花了,不知道叮哪儿合适了。你瞧,这位科学家的回答是多么得通俗亲切,按照孩子的思维,像拨葱头那样一层一层的拨开,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回答给予孩子的是思维的方式,而不是简单的结论。这种方法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充分保护了孩子的求知欲。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呢?

从今天开始我们讲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能力?

有五种能力,今天我们讲第一个能力,如何培养孩子观察力。

观察力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观察力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更加睿智,更加严谨,发现很多人不能发现的东西。我记得早年中国青年报在招聘记者的时候,出的第一道题是中国青年报社大门口左边有几棵树?什么树?当时我所在的中国少年报社跟中国青年报社在一个院子里,我特意跑出去看了看,发现报社大门口的左边没树。我想出这样的考题,这是考察一个记者是否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力的敏锐程度决定了从一个人的身上得到的信息是多还是少。熟视无睹是我们常犯的毛病。观察力的敏锐性就是能够善于发现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信息。科学家和发明家最可贵的就在于此。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而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的规律。老鼠人们也见得多了,谁见谁烦。可是画家迪斯尼,他早年特别贫穷,在仓库里画花。一天晚上,一个小老鼠蹦到他的桌子上,小老鼠眼睛很亮很有神,于是他突发奇奇想,设计出米老鼠的原型。现在这个米老鼠就成为全世界小朋友都喜爱的迪斯尼乐园的一个重要的主人了。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观察力显得尤为的重要,但是人的观察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学习中培养的。让孩子从小养成自觉地认真地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习惯、兴趣和能力。具体要怎么做呢?怎么做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观察力呢?我想有这么几点。

一、 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

许多孩子一写作文就发愁,为什么呢?因为他对周围的人、事、动物从来没有仔细观察过,写的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如果你问他,你家门前有几棵树,都什么树啊开什么花啊?很多孩子答不上来。因为天天从树跟前过,从来没有认真看过。我仔细观察过,我家门前有两棵白玉兰,两棵紫玉兰。白玉兰花开得早谢得也早,紫玉兰呢,开得晚谢得也晚。所以你不妨啊带着孩子出去走走,先把家门口、街道跟前、那小区跟前的环境好好地观察一下,然后记下来。那都是独一无二的。法国著名的文学家莫泊桑,拜大作家福楼拜为师。福楼拜要求莫泊桑到马车站去观察马匹,他说你去看看,马车站有多少匹马呀,你仔细观察那些马,然后用一句话描绘出其中一匹马与其它几十匹马不一样的地方。莫泊桑就去了。经过反复的磨练,莫泊桑锻炼出超人的观察力,因此他的小说以人物的刻画细致、入木三分而着称。他的代表作《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漂亮的朋友》让人百读不厌,在世界文坛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所以你想想,这观察这事在生活中处处都有。如果你带孩子去动物园看猴子,那你就引导孩子观察这只猴子跟其他猴子有什么不一样啊?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啊?你想得越仔细越多,这只猴子在你孩子眼睛里就活灵活现了。所以眼睛不是白长的,一定要多看多观察,观察的不一样。

二、用发现的耳朵去聆听

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听有两种,一种是用耳朵听叫听见,一种是用心听叫聆听。聆听就要蹲下来用心去听,果然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很多年前我认识一个藏族小姑娘叫伊娜。九岁那年爸爸带她去草原,回来的时候她画了一幅画,一个藏族小姑娘赶着牦牛去草原,还配了一首小诗——我和牦牛去草原,那里有青青的小草,那里有蓝蓝的天,那里没有人捉小鸟,那里的太阳,脸上没黑烟。唉,这画画的太好了,诗也写得太好了,反映了中国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之情。这诗配画荣获了国际大奖。后来伊娜当选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来北京领奖的时候我就采访了她,我问她你平时最爱去什么地方啊?她说小树林和菜市场。我又问她,你看到什么呀?你又听到什么了呀?她说在树林里,我看到蚂蚁在搬家,听到它们在说话。在菜市场,我听到被砍下的牛头在哭泣,我当时就被这位藏族小姑娘的爱心感动了,需要这样有爱心的孩子才能听到牛头在哭泣啊!这种独特的观察力成就了她。她长大以后成为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作家。小孩子有时候能听到我们成人听不到的声音,他的心和大自然动物的心是相通的。所以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小溪流水声,海水拍打沙滩声,微风习习声,大风咆哮声,小鸟唱歌声,青蛙鸣叫声。当孩子能听到这样的声音,他就学会用耳朵来观察世界了。说完我们的耳朵,我们再说说大脑。

三、用观察的大脑去思考

观察力包括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一是感知因素,就是视觉听觉;二是思维因素,看到听到的还不够,还必须开动脑筋去思考,去分析比较,才能发现其中的奥妙。对于虫子,我们平时也是司空见惯的,可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法伯却发现了一种非常有趣的毛毛虫。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它出去外面揽食或者玩儿的时候,都要跟随在另一个同类的后面,从来不敢另去找到自己的新路。法伯发现之后就做了一个实验,他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做了很多这种毛毛虫,然后把它们一只一只首尾相连地放在一个花盆的周围。在花盆不远的地方放了一些这种毛毛虫很爱吃的食物,一个小时之后,法伯前去观察,发现毛毛虫正在一只接一只地围绕着花盆在转圈。一天之后,法伯再去观察,发现毛毛虫仍然一直紧跟一只地围绕着花盆,疲于奔命。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最新
最旧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