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勤亲子相处锦囊:不吼不叫养出好孩子》

卢勤,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原总编辑,因为长期主持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信箱》栏目,后来又创办了《知心姐姐》杂志,从事家庭教育的事业,大家都亲切地叫我“知心姐姐”。现在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副理事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电视台三套《非常 6+1》节目、《非常帮帮团》的教育专家。

你可能要问了,你都 70 岁了,不去周游世界,颐养天年,为什么还要在互联网的平台上讲课呢?这可是我们 80 后 90 后的天下。这可能不是我最熟悉的环境,可却是我的一份责任。我为什么要做互联网这个课程呢?从事家庭教育事业 40 年,我发现每一个时代的父母都有着不同的压力。我的父母,面临的是物质的压力,那是一家都有好几个孩子,买粮要粮票、买油要油、买肉要肉票、买布要布票,家里这么多孩子,怎么让他们吃饱穿暖,是这代父母最发愁的事儿,于是她们这代的特点是省吃俭用。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面对的是生存的压力,我们要工作要学习,所以一边养育孩子,一边考学历考职称,考各种资格证明,我们这代人的特点是忙忙碌碌。当我的孩子成为父母,物质和生存的压力减轻了许多,但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代父母生怕孩子输给别人家的孩子,千方百计地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他们把爱都给了孩子,却总觉得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好,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焦虑恐慌,对这代父母的焦虑,我感同身受。

在做知心姐的几十年里,我每天都接到孩子和父母大量的求助信件和电话,几乎天天都处在火山口上,那些催人泪下的撕肝裂胆的信件和电话里泣不成声的那种诉说,让我深深感到今天当父母真难。

作为知心姐姐,我多么想给每一个求助的父母一点点帮助,帮每一位痛心无奈的父母解除一点点痛苦。我有多么想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片宁静的天空。然而我力不从心,尽管我先后出版了很多的书籍,马不停蹄地在各地举办教育讲座,并且有近百人在从事知心姐姐的事业,但是仍然远远满足不了父母和孩子的需求。

幸运的是近年来网络课程如雨后的春笋蓬勃的发展起来了。许多年轻的妈妈爸爸开始在网络上学习各种课程,其中包括家庭教育的课程,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在奋斗中的年轻父母。我终于看到了希望,网络课程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让广大的父母孩子随时与知心姐姐交流,也能更系统更具体地阐述知心教育的理念,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育人的方法,做父母的要真爱孩子,就要关心孩子心灵的成长。从小给予孩子精神文化的滋养,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去培育孩子。目的真的想帮助那些焦虑的父母,尤其是妈妈们,能够走出焦虑,用科学的方法面对孩子,不吼不叫就能教出好孩子。这个就是我在网络上开课的初衷。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呢?

这门课程一共有五个模块,25 讲。

第一个模块是如何应对孩子的学习的难题。学习成绩是很多父母和孩子眼中的头等大事,无论是成绩一般还是名列前茅,都是因为成绩让很多人很烦恼。我们用五节课告诉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学厌学的情绪,让孩子变得爱学习,会学习。

第二个模块是如何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能力。在技术不断革新,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想没有一位父母可以预言,孩子生活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模样。有可能我们现在逼迫孩子学习的知识不到五年就会过时了,但有些能力却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不去时代之变。本模块用五节课告诉父母有五种能力一定要重视,它们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

第三个模块是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的分析和应对。与孩子无法沟通是很多父母都会经常遇到的难题。要想有效的沟通,首先要掌握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那就是科学教育沟通的方法。比如说如何鼓励、如何批评、如何惩罚、如何管理情绪、如何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本模块用五节课告诉父母怎样和孩子沟通才有效。

第四个模块是如何陪孩子度过青春叛逆期。很多父母都认为青春期的孩子不好管,其实青春期是孩子心理生理走向成熟的重要的时期。度过青春期,孩子才能长大成人,而父母在孩子青春期也需要完成角色的转变。本模块用五节课告诉父母怎么帮助孩子平稳地度过青春期。面对孩子异性的交往、自尊心强、性别意识等问题,父母该如何去做?

第五个模块是如何做智慧的父母。不吼不叫,教育有效,是很多父母期待的理想的状态。但是做到这一点,需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父母的心态、眼界、格局直接影响着孩子和家庭。本模块用五节课告诉父母如何智慧地面对孩子和生活。

学完之后你将获得什么呢?从这门课程里你将获得五句话。

第一句话是好心情,带出好孩子。一个心平气和的父母,一定会带出乐观向上的孩子。一个焦虑恐惧的父母一定会带出心理压力巨大的孩子。我的妈妈给我最好的人生礼物,就是“太好了”的心态,所以我一生就是幸福快乐的。于是我给儿子起个名叫悦,喜悦的悦,希望他一生快乐,悦纳天下。结果儿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幽默乐观,不但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所以你期待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你担心什么就会发生什么,你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培养孩子,你的孩子一定会是一个良好的心态。

第二句话是好言行,影响好孩子。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脊背长大的,孩子不是教出来的,是模仿出来的。所以我们要用良好的行为、文明的语言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方法不是教,而是给孩子做出好样子。

第三句话是好关系,滋养好孩子。美国哈佛大学做了个调查,什么样的人最可能成为人生的赢家?调查持续了 76 年,跟踪了 268 名哈佛的大学生,结果是爱、温暖和亲密的关系才是美好人生最重要的开场。所以我要告诉你,如何跟孩子建立美好的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有了良好的家庭关系,孩子将来才能适应社会,受人欢迎。因为孩子都是环境的产物。

第四句话是好观念,成就好孩子。长大不容易,成长有规律。正如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所说的,教育儿童必须符合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否则会导致不良的后果。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该把成人当成人,把孩子当孩子,这话说得非常的透彻。所以我们家庭教育要讲科学,转变观念就能转变孩子。

第五句话是好方法,助力好孩子。有好的方法就不焦虑了,所以找到适合孩子的好方法,父母就可以不吼不叫,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了。孩子也可以在父母的智慧之中学到如何去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好方法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去探索和学习。

这五句话如果你能做到,你就可以心平气和的不吼不叫的养出好孩子了。我希望所有的爸爸妈妈都像孩子一样重新开始学习,改变你的观念,改变你的方法,用小学生的心态去面对儿童的世界。我希望所有的爸爸妈妈都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尊重他们,释放他们的能量。我希望所有的爸爸妈妈都树立这样一个观点,不要把财富留给孩子,把孩子培养成财富。当我们的孩子都能面对这个世界,喊出“我能行”,而且有能力去改变这个世界的时候,我想你作为父母一定会感到非常的欣慰。我希望我们所有的孩子在父母的培养和关爱之下,变成自信、乐观、活泼、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孩子。中国美好的未来就在孩子身上。当你的孩子长大成人,能为我们的共和国增添一份力量的时候,我想这里也有你的功劳。

现在家庭中反映的种种矛盾,焦点大多呈现在学习上,经常有很多的家长向我诉苦,我的孩子厌学怎么办?有些家长甚至说,我的孩子喜欢把自己关在家里,到了学校就犯困,总想打瞌睡,一迈进学校的大门,就出现了各种状况,拉肚子、低烧头、晕胸闷,可是只要听说今天可以不上学了,或者能够离开学校,就马上健康起来了。医生把这种奇怪的现象称作厌学综合征。还有一些孩子整天迷恋网络游戏,希望依靠这样的方法来缓解学习的压力,实际也是厌学综合征的一种表现。你还真别小看这种现代病的状态,要知道厌学不仅会发生在学习跟不上的孩子身上,有时候许多学习不错的孩子也会厌学。所以即使现阶段看来十分正常的小孩,家长也要十分的留意,使用一些小的策略,尽量的避免这些厌学情况的发生。我们想一下,干什么事不累,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儿,感兴趣的事就不累了。所以解决厌学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怎么帮助孩子对学习这件事有兴趣?这就需要各位家长的智慧了。

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天,一位痛苦万分的妈妈专程从洛阳来找我,坐在办公室里泣不成声。她儿子 13 岁那年因为体育特长和优异的成绩考到北京一所重点中学,因为他天性活泼活,而且聪明机智,人缘也特别好,很快就当了班长。但是上初三的时候因为违反校规被学校劝退了,只好转到另一所普通的学校。这次挫折使孩子心灰意冷,竟然选择了自我放弃。他一度不想上学了,整天在家睡觉上网交网友,甚至有一次还跟他家长要了 3 万块钱坐飞机去外地会网友。他还以上学读书为条件,逼着父母给他买汽车,可买回来又嫌汽车的款式比较老旧,点名要父母给他换车。父母一次次的来北京看望他,可他居然拒绝跟他们见面。母亲伤透了心,无奈之下跑来求助知心姐姐。听完她的哭诉,我提出要见见他儿子。约好见面那天,我特意请来了甘肃贫困山区的一对母女,这个女儿凭着自信和刻苦考上北京的一所大学,可是家里穷,没钱供她读书,她的母亲就跑到北京来托我帮她找份工作,千方百计要供女儿读完大学。双方在一个会议室里坐下来,一边是要我学,一边是我要学,女孩的好学精神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个人,当场我就跟男孩的母亲决定一起资助这个女孩完成学业,

在一边全程关注事情的男孩就特别受到触动。后来我就借这个话题跟男孩进行交流谈心,加深对他的了解。我发现他的体育特长真的很不错,于是就拍着他的肩膀说,我相信你一定能行。没想到这种赞扬和这种肢体接触,让他感到我理解他、认同他,他内心就开放了,他很愿意听我的一些建议。听到这里你一定会发现我安排这次见面的用意。孩子的交际圈特别重要,要让他接触到比他更优秀的人,让优秀的人来影响他,比父母整天去劝说他效果好多了。

眼光决定未来,格局决定人生。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让孩子与这样的人建立联系。当然了,这对父母不足以让李铭这样的孩子有足够的刺激和动力。于是我又有意地把一个比他大好几岁的优秀的男生介绍给他,让他们成为朋友。这个男孩叫海翔,毕业于清华大学国际 MBA,当时正在担任某一个城市的投资银行的行长。别看他才 20 多岁,却已经是我的老朋友了。这次我把李明托付给他,我相信他一定能够影响到李明。果然不久之后他俩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和海翔的交往中,他们讨论最多的是怎样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方法。就在李明准备参加高考之前,海翔说,我觉得他参加高考好像比我当年参加高考还紧张。李明走进考场之前,海翔哥特意发去短信鼓励他,我相信你能行。最后李明以 617 分的高分考入了北京大学。在学校里面,李明的各门功课都不错,而且以高票当选为班长。在北京大学生运动会上,他还取得了跳远比赛的第二名。第二年春天,李明的妈妈又一次来到我的办公室,不同的是痛苦变成了喜悦,母亲如今容光焕发了。除此之外,如果能像海翔这样,也让她的孩子去帮助别人,那就更好了,这样更能够促进这孩子的积极性。我把这个想法也跟这个妈妈说了,让李明有功夫像海翔那样去帮助别人。后来我就去拜访过海翔,我说你帮助李明,你自己有什么收获呢?海翔跟我说,为了帮助李明提高学习兴趣,我专门总结了一套学习方法。比如说无论学什么科目,都要遵循理解、记忆、应用三个基本的过程。如果把这三个事情顺序搞颠倒了,你学习就会出现麻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他说按照我的习惯我是这么做的。放学回家以后先洗洗脸洗脚,然后上床睡觉,吃完晚饭正好来恢复精神。吃完晚饭以后休息也充分了,精神也恢复了,再开始学习。为了让自己在晚上学习不打盹,他合理地安排了学习的顺序。学英语是最累最单调的,所以就把它放在最前面。做数学题不容易困,干脆放在最后面,还把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一些容易的科目当成一种奖励,用来鼓励自己,只要坚持一会儿,把手头的事干完了,就可以开心地进行自己喜欢的下一项了。人们常说,自助者天助,在学习上的这种做法,只能自己来做,任何人都不能替他完成。学习的乐趣是自己找的,学习是一种渐入佳境的状态。海翔说,当你钻进去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它的乐趣。他说我经常找了一些英语习题,每十道题分为一组开始自己挑战练习,只要有一组可以全部答对,我就奖励自己稍微休息一会或者吃一个水果。一旦你取得了成功,你会感到特别兴奋,同时也觉得自己小小的休息是那样的心安理得。他还说最重要的是喜欢老师就喜欢这门课程,把老师看成学习中的好玩伴,和老师一起做智力游戏,把自己提高到超出一般考试难度的水平上来。

海翔的经验真的给我很大的启发,我觉得这是厌学就不如乐学,如果真的学习提不了精神,不要忙着找大夫,要去找兴趣。有的时候你帮助别人,反而会激发自己的兴趣。所以通过跟海翔的聊天,我知道了要让一个孩子爱上学习,有这么几个途径:

一、最好找到教育的第三方。父母有时候说话,孩子不爱听,尽量找那些孩子佩服的或者尊重的人说出来,或者请孩子最信赖的朋友说出来,这样比父母说出来效果更好。

二、给孩子正面的能量,发挥他的长处,扬长避短。 孩子是种子,不是单纯装知识的瓶子,种子有合适的温度就可以生长开花了。

三、有机会多帮助别人。 帮助别人,往往激发自己学习的乐趣。

中国有一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何不改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好学不如乐学,找到孩子学习的乐趣,孩子才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去升华,有他学习的积极性。

一个好的榜样会让孩子看到一座高山,当他看到高山,他就有攀登上去的愿望。

好方法成就好主意。如果一个孩子,他能够知道什么样的学习方法适合他,他先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就会得心应手了。

前一段时间陪孩子写作业急到心梗的朋友圈,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有一位五年级的妈妈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抱怨说,陪孩子写作业,写到五年级,心梗,做了两个支架了,以后作业就顺其自然吧,还是命重要。每个小学生的背后都有两个辅导作业的家长,在与孩子和作业的斗智斗勇的过程中,父母的发火、抱怨、无奈,使出了浑身的解术。曾经有一个妈妈找到我说,卢老师,我家的孩子学习状态时好时坏,反复无常,盯紧一点就上来了,但是稍微松懈一点就又下去了,就像过山车一样,我怎么才能让他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呢,而且能够持续的努力,我跟他讲道理,他也懂,但是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就挺困难的了。我相信这些妈妈遇到的这些情况是非常普遍的,为孩子写作业为孩子学习焦虑的父母真的很多很多。光焦虑是没用的,我们要了解一下怎样让孩子喜欢上学习,那么不能不谈谈成就感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了。

什么是成就感呢?成就感是一个人的基本需求。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一个人能够独立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符的事情,就会感到最大的快乐,这就有了成就感。人一旦有了成就感,自己就会锲而不舍的努力,因为他的精神上获得了很大的愉悦,它会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待的那种人物。那么如何让孩子对学习写作业产生成就感呢?我想有这么几点:

一、要了解孩子的生长规律。

如果你的孩子还在低年级,最重要是培养孩子学习的好习惯。从小让孩子把写作业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旁边放一个可爱的小闹钟,定好时间,在规定的时间里写完了就给自己小小的奖励,比如说吃点水果、玩一会儿;如果没完成,就给自己一点小小的惩罚,比如说做几个俯卧撑或多做两道题或者写几个字,把平常的作业当考试,把考试当作业,就这样做作业的时候效率就高了,考试的时候也就不紧张了。对于中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学习中厌学的孩子多数是不清楚老师在说什么,思路是混乱的,如果事先做预习,第二天老师提问的时候,学生就能回答上来了,能跟上老师的思路,他的学习就主动了。如果把预习当成游戏,那小孩就更喜欢了,比如说我们猜猜明天老师会讲什么?您和孩子一起猜,猜对了有点小小的奖励。比如说我们再找找老师有什么秘密武器和孩子一起找,大概知道明天讲的内容就可以了。不可以都学,那样第二天上课他都知道了,他就没意思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中的成就感来自他的创造性,创造是有激情的,创造是一种思维方法,每个人都可以追求,然后联系,然后完善。所以我们在学习中要与要运用这种创造性思维,怎么做呢?我想有这么几点:(1) 预习的时候,想办法提出一个能难倒老师的好问题。老师最喜欢爱提问题的学生,具有挑战性的学生,这种学习方式比单纯的灌输性的学习兴致高多了。(2)听讲的时候,要充分地运用想象的能力。把老师讲的内容在大脑里形成一个图画。例如学诗词,每句诗词都可以形成一个图画,而且图画常常使人难以忘怀。因为想象是大脑本能地从记忆中提取的一种形象,感情观点,他的一种神经的模式,将它们及时组成一幅新的图画,会引发新的思考。(3)复习的时候,把所有的知识整理成一棵树。把知识的结构按照树根、树干、树叶、果实区分开,形成树状,记在脑子里几页书上,这一本书变成一棵树,印刻在大脑里,仔细的经常的看一看,想一想,头脑会变得非常的清晰。不信你就试试。

二、要及时爱护孩子的成就感。

小孩子的成就感往往来自父母和老师的激励,有时一个积极的暗示,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及时的肯定,都能让孩子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怎么激励呢?

首先,肯定要及时,内容还要具体,让孩子感觉特别真实。对小孩鼓励绝对不要大而空。例如你太爱学习了,你太认真了,我怎么那么喜欢你,这些小孩听了都觉得没感觉。你要说得很具体、很仔细,是他真正做到的,那才有用的。前几天,我去陪我上 3 年级孙子去写字,孙子是左撇子,他的汉字写得大大小小的,缺胳膊短腿的,我也不吭气,我静静地看着,只要看到有一个字写的好些,立刻小声说,我发现你上下结构的字写得很好看,他马上给我写个李字,这字真不错。然后他就说了,其实我竖弯钩写得更好看。就这样他写字的兴致就来了,他写的更细致,更用心了。字果然越写越好了,我赶紧顺势补了一句,强化这个效果,“左撇子的人能把汉字写得这么好,真不容易”,孩子兴致更高了,一篇字一会就写完了。我想这就是及时肯定的作用。对小孩子来说,鼓励就像成长的阳光,要不断的用成就感来激发他内在的潜能,这样孩子才能越来越好。

对成绩不好的孩子,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耶鲁大学的校长雷文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的用途并不是为了自己的职业,而是追求自己的价值。我们鼓励孩子,就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很多学习差的孩子经常听到的话是“你真笨”、“你太差了”、“你太让我失望了”、“我怎么有你这么个不争气的孩子?”。在这种负能量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失去的是学习的兴趣,进而失去对自己人生的自信。这样孩子特别希望有人给他积极的暗示,让他产生我能行的潜意识。在韩国有一个李承宪博士,他是世界著名和平运动家和思想家,他创立了现代脑呼吸学,并且创立了十分有效的训练方法,充分开发人类大脑的潜能。很多年前我主编过李承宪博士写的一本关于脑呼吸的书,我了解了他的故事,大家一定认为他从小就是个学习优秀,与别人相比具有很大优势的人。恰恰相反,他读书的时候由于严重的精力不足和学习能力的障碍,几乎没有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是一个难以得到任何人认可的学生。他的父亲一直在学校任职,他到校长家去请罪,说无颜再去教其他的孩子了,并最后提出了辞职。父亲的辞职这件事对李承宪的刺激很大,他开始努力地学习,经过三次落榜,最终艰难地考上了大学。李承宪博士说,即使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我也从来没有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过怀疑。老师说,这孩子真的没希望了,我心里也默默地念叨着,老师怎么可能理解我,我才是自己真正的主人,用这样的话来我激励我自己。特别神奇的是,在我大脑中总有一个“你以后一定能做大事”的信念,这话是我爸跟我说的。当时我注意力低下,有严重的学习障碍,父亲为了鼓励我,经常对我说这句话,而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大脑里。李承宪不是说称赞能改变人的大脑,无论谁听到肯定的话,大脑都会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快感荷尔蒙,进而产生下一次做得更好的愿望。李博士的经历告诉我们,失去成绩还可以继续努力,失去自信就失去了未来。所以作为父母也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任何时候都不要去打击孩子,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有勇气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三、帮助孩子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

人的目标是分阶梯的,有远期、中期、近期之分,一步步地去实现。一个人如果没有近期的目标,他就不会勤奋;没有中期的目标,他就不会精神;没有远期的目标,它就没有了气势;如果目标脱离了实际,就特别容易放弃。对孩子来说,目标越具体越形象越有效。曾经有一个日本的马拉松运动员,他个子很矮,体力也没有太多的优势,他却获得了马拉松比赛的冠军。他是怎么获得这个成绩?他的做法是确立具体目标。每次比赛之前,他会沿着既定的路线跑一遍,把沿途的景色都记下来,作为阶段性的目标。在比赛的时候,他心里想的不再是遥远的终点,而是自己设立的一个个更具体的目标。第一个目标可能就是跑到前面那棵树底下,第二个目标是跑到一个奇怪的房子面前,当他努力跑到第一个目标的时候,他就产生了小小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促使他努力去实现下一个目标,最终他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人的学习成长是长跑,不是短跑,如果你能耐心地帮助孩子把远期的目标和近期的小目标都结合起来进行规划,那么孩子会有大大的成就感,保持一种旺盛的学习的精神。

第一点,帮孩子预习和总结,及时的鼓励,让孩子尝到学习的甜头,建立信心。

第二点,制定适合孩子自己的学习目标,打下自信的基础。

第三点,制定一个具体目标,一步步地实行。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态度就特别重要,与孩子好好沟通也是重要的一环。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凡是成绩好的孩子,时间管理都做得比较好。如果一个人能对日常的生活的时间养成分秒必争的好习惯,就等于延长了自己的生命。有一次,英国一位著名的文学家给朋友们出了一个谜语,世界上哪样东西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的又是最珍贵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结果有一个智者叫查蒂格,他猜中了。他说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无穷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人们所有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在等待的人,时间是最慢的;在做了的人,时间是最快的;它可以扩展到无穷大,也可以分割到无穷小。当时谁都不加重视,过后谁都表示惋惜,没有时间,什么事都做不成。不值得后人纪念的,它都令人忘怀;伟大的,它都使他们永生不朽。果然时间是如此的重要,那我们就应该从小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呢?

一、 让孩子有规律的生活。

学习时间的管理来自孩子从小有规律的生活。奥巴马夫妇有两个孩子,他们认为把两个孩子抚养成负责任的人、成熟的成年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他们无数有着特别好的优越的环境之下,尽管总统的家庭每天的行程都很紧张,奥巴马夫妇确保一天有无数相同的规则。他们两个女儿确保每天晚上 8 点钟上床睡觉。奥巴马说,我们的目的是鼓励她们要做的事情不能因为有人告诉你要做你才做,而在孩子自己的心里知道这件事我应该做,这样做是正确的。这两个女儿适应了有规律的生活,每天必须把闹钟设置好,让它按时把自己闹起来,做到每天早晨按时去上学校。这些日常的规则最后就变成孩子渴望的了,因为它构建了她自己明白我是谁,我适合在什么地方,我将来要过怎样的日子。所以让孩子从小习惯每天几点钟起床,几点钟睡觉,几点钟吃早饭,几点钟上学,几点钟放学,几点钟锻炼,几点钟写作业,几点钟复习预习,几点钟阅读,几点钟洗漱,几点钟上床睡觉,这样有规律的生活会让孩子的生物钟调整好。学习的时候就专心学习了。

二、 把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做时间的主人。

规矩立好了,要让孩子自己去执行。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时间的管理。他说,任何的孩子从很小的年龄起,就应当受严守时间的训练,清清楚楚地给他们画出行动的范畴。有一家报社曾经组织一次论文,有 3000 名学生参加,主题是他们笔下的妈妈是什么形象?有的孩子形容我们的妈妈就像一个精算师,自己每一分都被妈妈所控制。前不久我遇到一个小孩,他当着他妈妈的面就跟我说,我妈像公鸡一样,天天报时,时时刻刻在报时,他妈妈当时也笑了。如果我们的父母总是把孩子的时间装在自己的口袋里,用施舍的方法去逼孩子学这个学那个,结果令孩子失去了自己支配时间的能力,减负获得的自由时间也都白白的浪费掉了。把时间全部交给孩子,让他们自由地支配。告诉孩子,你的心爱之物可以珍藏在家里,锁在箱子里,但是时间藏不住也锁不住。世界上没有时间的收藏家,但每个人都可以做时间的主人。减负以后,学生的作业量减少了,假期里都做些什么呢?明天的生活怎么安排呢?必要的事情有哪些呢?争取做哪些事情呢?这些都可以指导孩子自己早做计划,让孩子明白假期的一切时间都属于他自己,节省下来的时间完全可以由他自己来支配,这样孩子就会主动的去做事,不会磨磨蹭蹭拖拖拉拉了。我们爸爸妈妈还要告诉孩子,一旦定下来的计划就要严格执行,比如说按时起床睡觉,按时学习游戏,没有特殊的情况,绝不可以改动,这样孩子就会慢慢的养成分秒必争的严格的习惯。爱生命就要爱时间,懂得珍惜和利用时间的人才会创造出生命的习惯。

三、 学习管理的时间,从小事做起。

时间老人是最公平的,因为不管是谁的时间,老人每天都会给每个人 24 个小时,但同样的时间,不同的人的利用率却完全不同。有人做了个统计,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了 59 倍。所以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只有将时间管理好了,才能在同样一段时间里将事情做得更好。管理时间要从小事开始巧安排。如果你早上起床发现要迟到了,你只有五分钟时间来准备出门那些事了,你穿衣服整理床铺花了两分钟,然后你发现时间不够了,因为你还要洗漱,还要花掉三分钟,加热准备带走的早餐要花上三分钟,这样你怎么会选择呢?是放弃洗漱,还是干脆就不热早餐了,最科学的方法是一边热着早餐,一边洗漱,这两件事完全可以一块做,为什么不一块来提高自己的效率呢。所以在管理时间的时候,一是首先要规划好,知道自己要做多少事情,然后思考要怎样在短时间内做最多的事情,合理的安排时间才会得到更高的效率。父母要帮助孩子认真地制定一个生活的时间表,将每天起床、洗漱、锻炼、用餐、学习、劳动、游戏、看电视、看书、洗脚、睡觉的时间都安排好,按时去做。如果孩子能从日常的生活小事养成分秒必争的学习习惯,那就会慢慢养成合理的利用时间的习惯了。这说的是第三点。

四、 管好自己的三句话。

哈佛大学有一项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规划对人生影响的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一群努力、学历、生活环境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结果 3% 的人有明确的长期的目标的规划;10% 的人有清晰的但是比较短期的目标的规划;60% 的人目标规划比较模糊;27% 的人没有目标规划。25 年以后,结果发现,那些占 3% 有清晰的长期目标规划的人,在 25 年来从来不曾动摇过自己人生目标的,并且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几乎这些人都成为了社会各界的顶尖的成功人士。那些占 10% 有短期目标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那些占 60% 的人,他们的那些短期的目标不断地实现,人生的状态稳步的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剩下那些 27% 的人,25 年来从来没有过明确的规划,没有目标,他们几乎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不如意,事事抱怨他人,抱怨社会。上面这个著名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时间管理是一把衡量事情重要性的尺子,让我们理性地选择完成事情的先后的程序,使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从而高效地完成我们既定的任务。当你做任何一件工作的时候,你花在制定计划的时间越多,做这项工作的时间就越少。没有规划的人生就像浩瀚大海中没有启明灯的航程,在茫茫的黑夜中不断地前行,却毫无目的。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尼斯基曾经提出,只有能够激发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管理才是自我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您可能认为自我管理是大人才能做到事情,孩子很难做到。事实上很多成绩优秀,独立生活能力很强的孩子做得非常好。管好自己是当下学生最重要的一种品质,也更是我们优秀学生成长的秘籍。其中吴牧天是杰出的代表,吴牧天从小学开始就在父母和老师的培养下,逐步地养成了自觉成长和自我管理的习惯。凡事该自己做的事情,从来不需要别人去督促和逼迫,都能自己去做,而且还做得非常好。这样一来,他不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省的重点中学和全国的知名大学,他的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交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2011 年开始,他每天写自我管理日记,一年内写了 30 万字。2013 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读书的时候,出了一本很有影响的书《管好自己就能飞》。他说自我管理并不复杂,我认为自我管理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他的物理老师告诉他的三句最简单的话:一、我的目标是什么?二、我现在在做什么?三、我现在做的事情对我的目标有没有帮助?这三句话确实很精辟,如果我们的孩子懂得这三句话,并经常用它来提醒自己,那么就不需要老师和家长去敲打和逼迫,他会更加自觉地去遵守了。

今天的课程呢就到这里,我们明天来讲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明天见。

今天我们来说说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大家都知道历史上凡成大业者,都是做事十分专注的人。有一位名人讲的很好玩,说专家是对某种最小事物知道最多的人。2015 年 10 月,中国 85 岁高龄的女科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诺贝尔医学奖,这个殊荣只颁给那些为科学献身并且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屠呦呦因为青蒿素对抗疟疾的疗效的发现,拯救了百万人的生命。于此成为了中国本土科学家荣获诺贝尔医学奖的第一人。屠呦呦最大的特点是只要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努力去做,专注力助她成就了伟业。那么孩子的专注力为什么不够集中呢?有关专家研究出,人的大脑只有在体力、脑力和心力都处在最佳状态的时候,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才能高度集中做好一件事情。所以做父母的要着力培养孩子的体力、脑力和心力。

一、要培养孩子的体力,那就是让孩子坚持运动,增强体力。

体力是大脑开发的一个基础的条件,要使孩子具备一个充沛的精力,不能由于体力的障碍,使孩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白白失去成功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持久地保养和锻炼身体,维持体力,拥有健康。锻炼身体还可以磨练意志和提高学习质量。现在很多孩子注意力和学习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体力不充沛就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直接的元凶。但是今天很多父母并没有很在意这件事情。为了能让孩子学习成绩提高,掌握一技之长,就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使孩子奔波于学校和不同的特长班之间,导致孩子的能量缺失,进而造成孩子注意力、免疫力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样是非常不利于孩子大脑的发育的,同时学习效率也会降低,所以应该让孩子保持每天适当的体力运动。身体运动的时候,神经的机能就会很发达,就会刺激到大脑,大脑也会更加灵活了。

二、我们说说脑力,让孩子尽情的玩耍就能增加脑力。

我们上一节讲到的这个李承宪,就是创立脑呼吸学的韩国科学家。这个李博士有一个提法,说孩子在玩耍的时候,大脑的灵活程度、判断能力、思考能力都能达到高峰。这时候大脑会分泌出很多的快感荷尔蒙,容易产生有创意的想法,使人的专注力达到最佳状态。那时候他是自己大脑的主人,他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大脑,产生了信息调节的能力。许多父母对自己孩子做事情散漫、没有持久力、学习不专心这些问题特别的担心。我认为这些问题都是由于不能尽情的玩耍而产生的病。为了培养孩子的耐力、专注力,需要让孩子尽情地玩,无论对什么问题,只要通过集中精力,使他的身心能够融合,很多方法就出来了。这样对大脑的开发也特别有好处。因为精力集中,他就产生了一种挑战其他事情的欲望。我们自己就有这种感觉,有的时候我们实在想不出什么词了,出去走走,突然就想出来了。洗澡的时候听歌的时候忽然脑洞就大开了,这就是人们在运动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灵感。所以为了培养孩子成为大脑的主人,需要找到最能够使孩子精力集中的事情,然后让他们投入其中尽情的玩。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他们可喜欢了,比如平烹调、组装乐高、画画、玩泥巴、看书、弹琴,这些都可能让他精力集中,并且发挥想象力。持久、韧劲、耐心、专注、真诚这些品性和生活态度,就是在我们集中精力做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千万不要一看孩子玩就来气,那样你就害了你孩子了。与其让孩子多学一门功课,多背一点知识,我想培养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这才是父母对孩子所进行的最珍贵的最理想的家庭教育。所以有功夫让孩子多玩一下。

三、我们说说心力,向孩子输送正面的信息,增强心力。

心力就是让孩子相信我能行,当我能行成为一种信念,随着时间悄然沉淀在孩子心底的时候,他们就会真正成长起来,成为内心强大的人。如果你能帮助孩子开启我能行的大门,那你就是给了比金山银山更为宝贵的财富了。如果你真爱你的孩子,那么你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真诚的鼓励和肯定!鼓励和肯定不仅能使孩子心灵变得平静放松,还会阻断那些暴力和负面的影响,更多的给孩子我能行的自信。父母对孩子发出你不行负信息,就给孩子带来了压力,愤怒失望的情绪,这会使孩子的大脑回路堵塞,从而使孩子的潜能发挥不出来,使孩子真的觉得自己不行了。当“我不行”在孩子大脑里扎根的时候,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专心。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尤其在学习的过程中,父母要不停的随时随意地鼓励孩子,不断的强化孩子“我能行”这种积极向上的意识,时刻向他大脑里输送充满希望和可能性的信息,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充满关爱的眼神,都会对孩子大脑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于那些成绩不好,陷入挫折和自责的孩子,父母更应该用温暖和鼓励给他们勇气和希望。孩子更容易在我们父母亲和老师持续的关爱和信任中健康的成长,从而大大增强他们的心力。在这方面我做过很多的实验。有一年 10 月,北方还挺冷的,可是南国的厦门已经是赤日炎炎了。我一下飞机直奔厦门一所中心小学,同那里孩子见面,但是由于飞机晚点已经迟了一小时了。活动开始的时候,同学们都坐在草地上,我环视全场,我希望看清所有的孩子,我想他们也希望看到我。孩子们在草地上由于坐的时间太久了,实在是千姿百态的。我看了看,忽然发现第一排有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他盘腿坐在那,手搭在膝盖上,腰板挺得溜直,他一双大眼睛闪闪的盯着我,十分的专注,我立刻对他非常感兴趣,我情不自禁地和大家说,我发现我们中心小学的同学都有很好的形象,有很好的素质,坐有坐样,站有站相,真是站如松坐如钟。我的话音刚落,所有的同学一下子全坐直了,比喊口令还灵,我又说了,坐的最标准的就是前排这个小男孩,他坐得很精神,而且很有功夫。大家看他的手很自然地搭在膝盖上,脊椎挺得很直。大家知道脊椎挺的直有很多的好处,脊椎是人体精神的交通要道。如果脊椎是弯的,就会使神经发出交通堵塞,就会对身体有影响。听了这话,同学们坐得更直了。后来我讲了一些故事之后,我看那小孩始终那么坐着,我就又说了,一个人坐一会容易,专心一会也容易,始终这么坐就不容易了。你们看这男孩依然坐得很好,我们给他鼓掌。这个男孩更加精神抖擞了,一直特别专注的听我讲故事。下午我给这些学生的父母做报告,我特别讲到了早上这个小男孩,我很遗憾的跟大家说,真的很遗憾,当时忘了问这个小男孩叫什么名字了?报告会议结束,我乘车刚要离开,跑过来一位先生,他隔着窗户兴奋地说,您说那男孩就是我儿子。我高兴地说,太好了,你儿子可真棒。这位先生说,坐得直也棒?我说是的,要不然你坐得直试试,孩子能坐得直坐这么半天,你说他棒不棒?

听完今天的课程,一定了解了培养孩子专注力的三个绝招了:

第一 增强体力,让孩子坚持运动;

第二 增强脑力,让孩子尽情地玩;

第三 增强心力,给孩子积极的正能量,不要去指责孩子,不要去打扰孩子。

好,今天就聊到这,我们明天再见。

今天和大家说说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有一句话说的很好玩,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原创,可悲的是很多人渐渐变成了盗版,这是一句玩笑话,却道出了一个真理。一个人如果没有思维能力,就失去了创新的能力,只能人云亦云成为盗版。一个成功的人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会提问,第二能解决问题,第三有理想、目标明确,第四有发散性的思维。

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世界的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犹太人的财富在自己的脑袋里。为什么呢?犹太人特别善于思考,喜欢创新。他们说如果你要发明创造的话,想法就必须和别人不同。犹太人中间产生过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这些伟人还产生过 160 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且被誉为世界第一商人。他们的聪明在于他们总是未雨绸缪,都是为世界作出杰出贡献的人。那你可能要说了,既然创造性思维这么重要,那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呢?我有三条建议。

一、 鼓励孩子提一个好问题。

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华文化人物美籍华人李政道先生到中国来访问,在中国的科技馆与青少年座谈的时候,曾经道出了他求学的秘诀,求学问须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这句话讲得非常的精辟。提问是孩子的权利,他们小脑袋瓜里充满了奇思妙想,他们正是通过提问来认识事物,掌握规律的,而现在的孩子却多学达而非学问。中国的妈妈在送孩子上学的时候,总是说上学了好好听老师的话,好像听话就是好孩子!我们总是把孩子看成是装吃的瓶子,拼命地把现成的知识塞给他们,让他们理解熟记,结果瓶子还是瓶子,知识还是知识。犹太人的母亲送孩子上学的时候也要说一句,上学了给老师提两个好问题,犹太人老师不怕孩子提问题,不认为他们提的问题就是捣乱。孩子提了老师不明白的问题,老师也不觉得没有面子,而是说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我们大家回去查查书吧。这种独特的教育,培养了孩子爱思考爱提问的习惯。于是在各种的知识竞赛中,中国孩子得的奖牌是最多的。但是在各种重大的科学发明中,犹太人却比我们多得多。在一次家长报告会上,一个妈妈站起来问我,卢老师,我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有一天老师给同学留了个作文题,给杨利伟叔叔写一封信。我儿子却给杨利伟叔叔提了个问题,儿子问杨利伟叔叔,如果去太空没燃料,你怎么回来呀?老师给他不及格,说他捣乱,说应该写怎么向杨利伟叔叔学习。卢老师,我儿子问题问得对吗?当场我就回答,你儿子的问题,他问的太好了。如果杨利伟叔叔知道一定非常高兴,因为这个的确是一个让人很担心的问题。你儿子有这样的思考力,将来一定很棒。说来也奇怪,自从我听了这个问题以后,每次坐飞机,我都在想,如果飞机没燃料,我该怎么回去啊?还记得马航失联的时候,大家最关心的是飞机没有燃料怎么办?如果哪个科学家早点研究出飞机在没有燃料的情况下,怎么继续保持飞行或者安全的降落,就会减少很多的空难。所以千万不要小看我们小孩子提的问题,那可能是我们目前没有解决却很有价值的问题呢?你希望我们改变教育吗?如果我们按照今天的标准和状态去选拔人才,那么那些能提出好问题的孩子可能就没有市场了,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是已知的答案,而是悬而未决的疑问,所以请不要以是否知道答案为标准去衡量你的孩子,去看他能否提出一个好问题吧。我曾经针对这种只学答非学问的这种现象,向中国大百科出版社总编辑、著名的学者徐玉成先生请教。他说其实中国的教育从来并不是这样的,论语就是孔夫子教学生讲课的记录,那里充满了学生对老师提问和老师的对答,学生提出了孔子回答不上来的问题,他也不回避。有学生问他关于种地的事情,他就老老实地承认自己不如老农。孔子也一直保持着不断提问的好习惯。毛泽东还号召党的干部要学习孔子的每事问呢。培养创新人才,我们要重视儿童提问的积极性。孩子有了提问的愿望,将来才能指望他们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在他们的手里诞生。那什么是好问题呢?我当时把这个问题也问了我们徐玉成先生。他讲有四个特征,孩子自己的问题、孩子渴望知道的问题、孩子观察生活时想一想提出的问题、别的孩子想不到的问题,比如说动物为什么不会写字?狗撒尿的时候为什么要抬起一条腿?隔着自己怎么不痒痒?细菌分男女吗?时间为什么看不见呢?鼻涕是什么东西?胃为什么不会消化自己呢?水和火有影子吗?没有地球吸引力树会长到天上去吗?这些问题都非常的好玩。几年前,中国少年报和大百科出版社共同在全国少年儿童中间开展了一场提一个好问题的活动。本来我以为孩子们天天被作业包围,头脑早就被模式化了,只知道标准答案提不出什么精彩的问题。可是没想到孩子们竟然提出了 3000 多个问题,有的非常有趣味,有的很有水平,甚至有些成年人也没有找到答案。小孩问了很多好玩的,比如说鱼为什么不眨眼呢?蚂蚁睡觉闭眼睛吗?香蕉为什么是弯的?黄瓜明明是绿的怎么叫黄瓜?小鸡为什么只拉屎不撒尿啊?屁为什么是臭的呀?地球会不会哪天突然不转了?为什么只叫买东西而不叫买南北呢?我们人吃了脏的东西会生病,苍蝇吃脏东西为什么不生病?蛀牙里真的有虫子吗?为什么天空会哭?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是全新的。他们有着用不完的好奇心,对什么事情都喜欢问一个为什么?虽然在我们大人的眼里,这些问题显得特别的幼稚可笑,但是正是这些幼稚可笑的问题引发了孩子求知的欲望。会提问就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因为提出问题需要开动脑筋。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