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角风云:鸦片皇帝,双面毒枭

出自专栏《灰色地带:黑帮、毒枭和边境风云》

1990 年 2 月的一天,美国纽约东区专门负责「黑社会和毒品」调查的警察——帕玛,收到了一份过期的圣诞礼物。

这个包裹没有寄件人信息,出于直觉,两名同事起了疑心。

毕竟两周之前,美国其他州才发生了邮包炸弹事件,死了一名法官和一名律师。

所以这两名同事坚持要替帕玛拆包裹。两人做好了一切安全措施,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

才刚打开一条缝,只听得「咻咻——」两声,便从包裹里面立马射出几发子弹。

幸好安全措施得当,未伤到人。

警察仔细检查,发现包裹里装有一把带机关的手枪,只要包裹被打开,手枪就会自动发射子弹。

是什么人胆敢对美国警察搞暗杀行动?

此事激起了美国警方的愤怒。

美国警察一直是拉丁美洲的毒贩的眼中钉。

但即便如此,拉丁美洲的毒贩也只敢跟自己的政府对抗,不敢在美国警察面前造次。所以这事儿,可能并非拉美这些老对手所为。

确实如此,调查刚开始,他们就发现寄邮包的是一个亚洲男性。

帕玛立即联想到自己手上正在办的这件「大案」。两年前,在曼谷的一个国际港口,一批运往美国纽约的货柜正在装船。

当时正值泰国雨季,下了一个星期的雨把部分货柜渗透。

码头几个工人发现有个别包裹开始渗出白色液体,于是立即报警。泰国警察赶到后,用电锯锯开这些包裹,查获了大概一吨重的海洛因。究竟是什么渠道、什么背景的人在操纵此事?经过一系列的追踪,帕玛和她的同事们在纽约一个仓库中发现了线索。

虽然当时仓库已经搬空,但她们仍在仓库的灰尘中发现了蛛丝马迹。经化验,灰尘中含有「4 号海洛因」成分。

这是一种高纯度的海洛因。

产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毒品王国——东南亚金三角。

由于帕玛进一步的追踪和戒备,导致很多金三角在美国的生意都黄了。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掌握了大量的关于金三角背后毒枭的线索。

这些证据都指向了一个人。

当时世界的头号毒枭,大名鼎鼎的「鸦片皇帝」——坤沙。

一、铁血屠夫

坤沙是个传奇的人物。

他虽然是缅甸籍,但是却非常认同自己的汉族血统。

1933 年,坤沙出生在掸邦。

父亲张秉尧是云南汉族移民,母亲是掸族人。

坤沙祖上是莱莫部落的土司,并且是世袭制。

在坤沙 2 岁的时候,父亲就病死了;5 岁,母亲也因为吸食过量鸦片而身亡。

小小的坤沙就成了莱莫部落的土司。

而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危险。

10 岁那年,他就差点丢了性命。

少年沙弥时的坤沙

一天晚上,坤沙刚从土司衙门走出来,前面丛林里就传来枪响。

他身边的两个保镖反应迅速,赶紧关掉手中的手电筒,拖着坤沙往丛林逃跑。

一直奔逃到大半夜,确认是到了丛林深处,三人才停下来小憩。当坤沙再次醒来的时候,却发现眼前一个男人挎着一把日本产的手枪,盯着他笑。

「你就是坤沙?」坤沙心中一惊。

可他的两个保镖已经被控制住了。

没有保护伞的坤沙,悄悄摸向自己藏在裤腿里的匕首。

待这个人正准备伸手拉起他之时,坤沙毫不犹豫的将匕首插进这个人的喉咙。

这是坤沙第一次杀人,他才 10 岁。

两个保镖见状,马上向另一个持枪的人扑过去。

但还是棋差一着,敌人开了一枪命中一个保镖的腹部。

虽然最终他们合力杀死了这个敌人,但中枪的保镖也没能保住性命。

更严重的是枪响已经暴露了他们的位置。

活着的那个保镖不得不拉着坤沙继续逃命。

追赶者在后,保镖把坤沙推进树洞中,就朝另一个方向跑了。

那天坤沙一直在树洞中躲到天亮才爬出来,他悄悄地潜回村寨。

而村寨已经被仇人占领。

他看见自己的族人被反绑着双手,面向大山跪倒在地,仇家挎着日本枪。

也许是为了节约子弹,他们只用镰刀和锄头砍向族人们的脖子。

在这次刺杀中,坤沙保住了性命,但却失去所有家业。

无依无靠的坤沙开始四处流浪。

幸运的是,他在流浪的过程中遇到了自己参加抗日的叔叔。

叔叔安排他暂时跟着他的姑父一起跑「马帮」,运鸦片去泰国。

当时这是一项合法生意。

掸邦一直以盛产鸦片著名,其中又以果敢和佤邦的产品最佳,销量好,「马帮」生意也兴隆。

16 岁那年,坤沙跑「马帮」的途中遭遇了山匪,那次是他才开始当「马帮」首领不久。

当时对方人多势众,坤沙不敢和对方正面硬碰,便假装屈服,还低下头来宴请仇家头领。

头领根本就没把坤沙这个「黄毛小子」放在眼里,要不是坤沙有「土司」头衔,说不定直接就把他毙了。

就当头领在宴席上得意忘形的时候,坤沙突然脸色一阴,摸出柴刀劈在头领头上,削去半个脑袋。

早就埋伏好的手下立马干掉仇家的随从,事后坤沙立即带人把仇家的一家人全部灭门,连小孩也没放过。

此事之后,坤沙的名气在当地传开,当地人给他取了一个外号——铁血屠夫。

如果不出意外,他将在不久的将来全权接管祖父的土司权利,成为掸邦当地一名受人尊敬、具有影响力的土司。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时从中国云南有一支 700 人左右的国民党残军正跨过国境,流亡到缅北地区。

这支残军的头领就是后来被人称为「金三角之父」的李国辉,他即将改变坤沙一生的命运。

二、藏锋守拙

李国辉是国民党中央军第 8 军第 237 师 709 团的团长。

当时国民党军在大陆兵败如山倒,高层们竞相逃亡台湾,根本无暇顾及李国辉等低级军官。

李国辉

李国辉无路可逃,只能选择穿越雨林、逃往缅甸。

李国辉的部队本来就精疲力竭,在缅北这蛇虫猛兽出没、瘴气毒水横行的原始森林里险象环生。

死的死,伤的伤。

再这么下去,迟早要全军覆没。

他们急需一个懂汉语的当地人作为向导,带他们脱离险境。

而就在一天清晨,起床号还未响起,全团就被几声枪响惊醒。

参谋长钱运周带着几个士兵赶到枪响之处,原来一只老虎正要从背后袭击哨兵,突然有人开枪打死了老虎,救了哨兵一命。

钱运周看着哨兵旁边站着的这个年轻人,掸族打扮,身材高大。

「枪法很准,你叫什么名字?」

「你好长官,我叫张奇夫。」

此人正是坤沙,张奇夫是他的中文名字。

当时他正好在跑「马帮」生意,和李国辉团队不期而遇。

坤沙认得他们的服装是中国的国民党军装。

他认为汉人之间是骨肉相连,所以对这支部队有着天生的好感。

钱运周见坤沙会说汉语,便将他请到李国辉跟前。

李国辉和坤沙交谈一番后,觉得坤沙是块好材料,便询问他是否愿意当兵。

这正合坤沙的心意,于是坤沙就成了国民党军队中的一员。

没多久,李国辉部和谭忠部会师,在小猛捧地带安营扎寨。

坤沙虽然只是一个下等兵,但也利用自己「土司」的身份和人脉,帮助部队在当地立足、征粮募捐等。

看似快要安定下来的国军部队,却在短短几个月后迎来又一场危机。

缅甸政府得知国民党这支部队进入到缅甸境内。

一方面通过外交途径要求台湾驱逐这支部队,另一方面集结了优势兵力向李国辉部队发起进攻。

金三角的国军

李国辉手里都是伤兵败将,面对缅甸政府军压倒式的优势,只能做殊死一搏。

而对于坤沙来讲,他的民族意识强烈。

缅甸政府以缅族为主,自古以来都欺压掸族,掸族和汉族一直以来又和睦共处。

并且缅甸政府在二战时投靠了日本人,这一点使坤沙对他们恨之入骨。

他决心和李国辉部队的战友们同生共死。

战争在大其力一带展开,缅甸政府不论是从装备、人数和士气方面都完全碾压李国辉部。

但神奇的事情就这么发生了,李国辉部队居然打赢了。

几天之后,李国辉向众将士宣布正式将部队改组,以「复兴部队」为番号。

李国辉任指挥官,谭忠为副,同时奖赏在这次作战中有功的将士。

当然有功劳不小的坤沙,他被晋升为少尉副排长。

此后部队虽然不断遭遇大大小小各种战争,但队伍却一点点壮大,发展到万余人的规模。

几个月之后,营地里来了一个一身戎装的中年将军。

李国辉带领部队将领立马向此人行了庄严的军礼,此人微微还礼,接着大步走进指挥部。

坤沙忙问身旁的老兵此人是谁。

老兵答道:「呀,还以为他被卢汉杀掉了,他就是咱们团长的最高上司,陆军中将、云南省主席李弥。」

李弥

坤沙得知后又惊又喜。

惊的是自己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官,喜的是他猜测自己的部队或许大变革。

果不其然,几日之后部队便重新改组为 「反共抗俄救国军滇南边区第一纵队」。

此后,李弥又多次来回部队,每次回到部队都带来新的「大人物」。

这些大人物中,坤沙记住了两个人的名字,一个叫段希文,另一个叫李文焕。

只是此时的坤沙还并不知道,这两人日后会成为他凶悍的敌人。

第二年,部队举行了盛大的仪式,李弥正式全面接管部队,同时也全面接管了金三角地区。

李弥结管后,整个部队及金三角地区确实有非常大的改变。

首先,他为了拉拢和当地人的关系,坤沙等当地土司等都受到很大的优待。

其次,还是搞经济。

李弥深知台湾和美国给的那点补给连塞牙缝都不够,他要开创自己的生意——把掸邦原来小作坊式的鸦片生产,发展成集团化、产业化、军事化的贩毒组织。

坤沙作为当地人,又是「马帮」出身,自然是鸦片事业的不二人选之一。

李弥的毒品生意从控制 「马帮」开始,因为金三角的鸦片都是由马帮对外运输,向马帮收税是最直接的获利方式。

然后他通过军事威胁强征农民的鸦片,鼓励农民大面积种植鸦片,让农民交鸦片税。

并且建立鸦片工厂,将生鸦片提炼成海洛因,源源不断的运往泰国、老挝等地。

坤沙虽未受到李弥的亲自教导,但他天生是做「毒贩」的料。

他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对,他们掸邦一直以来种鸦片,只不过规模没这么大。

还有件大事对坤沙影响至深。

那就是坤沙终于有了系统化军事训练的机会。

李弥在金三角建立了一所军校,坤沙作为优秀战士被选入军校进修。

和他一起的同学当中,还有个缅甸富商,叫「畏蒙」。

军官嫌念着拗口,给他取了个中文名字叫「罗星汉」。

还有个祖籍是四川的果敢人叫彭家声,这两人日后都成为坤沙的劲敌。

坤沙在军校的成绩十分优异。

有次他们正在训练武器分解,坤沙和十个人被黑布蒙住双眼,拆卸和安装步枪轻机枪。

坤沙仅用了一分十一秒就完成了任务,夺得了第一名。

当他扯下蒙住眼睛的黑布之后,发现眼前站着的正是李弥。

李弥很满意坤沙的表现,便把坤沙安排到特种兵营担任尖刀排排长。

到了新的部队,坤沙第一件事便是去拜会部队的长官。

他走进特种兵中队长办公室,只见一人面色白皙而削瘦,1.8 米的个子挺得笔直,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模样。

坤沙庄严的向这人报告:「报告长官,尖刀排排长张奇夫报道!」

此人也回敬军礼,平和地说道:「你好,我叫张苏泉。」

张苏泉是才从台湾空运过来支援金三角军队的精锐之一。

而他也将成为自己这一生的「贵人」。

张苏泉

不久之后,缅甸政府请西方雇佣军对金三角国民党军发动进攻,迎面作战的便是张苏泉的特种兵营。

当时部队尚未构筑好工事,重炮就已开始对张苏泉的阵地进行了猛烈轰击。

张苏泉的指挥部也被炮弹打中,身边的人当场殉职,张苏泉被埋在了土里。

坤沙不顾身边炮弹的轰击,冲向指挥部废墟,硬是用双手把张苏泉从土里刨了出来,救了张苏泉一命。

这是一场苦战,但坤沙和张苏泉有了过命的交情。

在短短几年间,李弥这支苦心经营的部队已发展超过三万人,控制区域面积超过台湾将近 7 倍。

金三角地区等于实际独立。

有一次坤沙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李弥的采访。

记者问他:「李主席先生,您是云南省主席,外面称您为云南王,您打算什么时候返回省会昆明?」

李弥答道:「实话告诉你们,我李弥要做云南王不大容易,但是做缅甸王却易如反掌!关键看我想不想做。」

即便当时年轻气盛的坤沙都感到一阵寒意。

坤沙明白:若李弥真是如此嚣张,那他离死也不远了。

果然没过多久,李弥被软禁在台湾的消息就在军队中传开了。

接着整个部队从上至下便得到命令——撤军。

国民党的军队要撤回台湾,而坤沙作为本地人是不可能去台湾的。

他一时间茫然若失,不知何去何从。

就在这时,有道密令传下来:「自愿留下来的可以不用撤走,就地组建『云南人民反共志愿军』,授予新的番号。」

张苏泉告诉他:「这是领袖的意思,撤军是基于缅甸政府的控诉,在国际上造成对党国的压力。但是领袖仍然希望能够暗中保留我们这支力量,作为反攻大陆的一柄利刃。」

坤沙兴奋地问道:「那一定是小李将军带领我们了?」

张苏泉摇头:「小李将军虽然威望最高,但他职位不高,这次也要撤回台湾。」

「那会是段希文将军?」

张苏泉又道:「是柳元麟将军,他曾是领袖的侍卫官。」

柳元麟

坤沙和张苏泉挥别李国辉后,他们整个班底被编入「第一军」。

然而自从李弥走后,军纪就开始变得涣散。

柳元麟空有个「主帅」的头衔,实际掌权的依然是段希文、李文焕。

由于补给不到位,国民党军队抢夺当地老百姓物资、作威作福。

坤沙开始失望。

倒不是因为他同情老百姓,而是因为他感到这样下去这支军队迟早完蛋。

柳元麟和段希文、李文焕的矛盾逐渐公开化,各支部队在缅、泰、老三国乱窜,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不满。

台湾方面迫于压力终于决定再次撤军,柳元麟等高层都被撤回了台湾。

而这一次,坤沙也已经意识到,「领袖」对这支部队的利用价值已经不抱幻想了。

自己如果继续待在这支队伍里,就是断送前途。

与其这样,不如自己单干。

三、锋芒毕露

此时的坤沙已经是一名懂得玩弄权术和揣摩人心的军人。

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继承了土司的职位,组建了自己的武装队伍,「弄亮自卫队」。

虽然力量尚薄弱,但起码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地盘。

可这时的金三角军阀众多。

前有残军中的段希文、李文焕,后有本地土司部落中新崛起的罗星汉、彭家声等人。

他们的实力都远超坤沙,坤沙只能尽量避免和这些人发生冲突,夹缝中求生存。

有一天,坤沙的部队突然在丛林中遭遇了一支军队,双方立即交火。

坤沙指挥自己的部队以火力压制对方,对方实力明显处于劣势。

坤沙暗自高兴。

他逐步缩小包围圈,眼看要将对方全歼的时候,突然听到对方阵营里传出一句呐喊:「兄弟们,决战的时候到了,死也要拉上垫背的!」

坤沙听见这句呐喊后立即兴奋不已,他马上命令部队停火,冲对方高喊:「张苏泉,我是张奇夫!」

这个呐喊的人就是坤沙曾经的上级张苏泉。

坤沙和张苏泉决定重组部队。

金三角地区一直以来都有各方势力不断相互残杀,抢夺地盘。

但是这些毒枭的手下虽然凶残,也不过只是像不要命的打手一样,没有经过任何正规军事训练。

有了张苏泉残军的加入,坤沙的武装组织一下子得到了质的飞跃。

张苏泉虽然是「败军之将」,但他可是正儿八经的黄埔军校毕业生。

坤沙就让他担任了自卫队的参谋长。

张苏泉不但军事素养过硬,政治素养也有宏大的远瞻性。

他向坤沙谏言:部队应该要顺应民心,保障民生民权,要有灵魂有理想,要为掸族而战。

坤沙和「娃娃兵」

坤沙听了之后,这不正是他一直在苦苦寻觅的理想吗。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打出了「为掸邦而战」的口号,领导了掸族的民族自立运动。

但说是自立,其实就是效仿斯巴达的「全民军事化」,强征小孩入伍当兵。

他们学习李弥对鸦片管控办法,对农民的鸦片统购统销。

同时逐步吞并其他势力较小的武装军阀,壮大自己的实力。

张苏泉很有头脑,他敦促坤沙主动向缅甸政府「投诚」。

投诚这种事儿,在罗星汉眼里很丢人,但坤沙却觉得很「划算」。

毕竟靠他一人的力量,想要剿灭罗星汉集团是不现实的。

而对于缅甸政府来说,金三角地区既然已经无法管控,不如放一个「自己人」在那里。

比起不听话的罗星汉,主动投诚的坤沙肯定是更好的选择。

坤沙一方面得到了缅甸政府的承认,一方面实现了对整个金三角的统治。

就是这时,缅甸政府才惊讶地发现。

这个「主动投诚」的坤沙,换了一副面孔。

他要独立。

四、蛰伏

1969 年,缅甸政府虽然跟坤沙维持着表面上的平和,但实际上已开始密布网络,准备对坤沙下手。

这年秋天,坤沙接到一则缅甸东北军区司令部的电令:要求他赶紧前来商讨与缅共的作战方案。

坤沙意识到事有蹊跷,因为作战方案才商量过,为什么又要去?

于是他和张苏泉商量对策,但确实是进退两难。

若去,恐怕凶多吉少;

若不去,等于公然对抗政府命令,给缅军留下口实,恐怕遭到致命打击。

思前想后,坤沙还是决定这个险非冒不可,但临走前他和张苏泉作了最坏的打算:

万一发生变故,由张苏泉指挥队伍继续干下去,打不过就上山打游击。

然后坤沙乘坐飞机前往目的地。

刚落地进入会议室,就看见缅军将领史定铁青着脸对他进行宣判:「坤沙先生,我奉政府命令,特地请您去休息。」

坤沙已猜到有此结果,如今发生了反而变得坦然。

他被带到了一个小黑屋里,没有窗户没有光,只有一张窄木床和一个马桶。

每餐只有一点糙米饭和一丁点臭鱼酱。

缅军如此对待坤沙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摧毁他的意志,让他命令张苏泉投降。

与此同时,缅军在诱捕坤沙后就向张苏泉发起进攻。

张苏泉因早有准备,转向山林里打游击,和缅军进行持久战。

然而令坤沙意想不到的是,此后他上了军事法庭,法庭直接宣判了他「死刑」。

坤沙第一次感到害怕,虽然他身经百战,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无数多次,但都没有这次让他感到恐惧。

在外的张苏泉得知此消息后,组织营救过坤沙很多次,曾武装劫持、里应外合等,都没有成功。

他只能继续坚持打出「掸族革命」的旗号,通过宣扬民族情绪来获得掸族人民的支持。

并宣称坤沙被捕是政治迫害,是对掸族的民族欺压,将坤沙的个人遭遇扩大到民族情绪之上。

而缅甸政府也确实迫于压力,不敢杀掉坤沙,于是又改判了他为无期徒刑。

不出意外的话,坤沙下半辈子只能在狱中度过。

坤沙在牢中待了 4 年,张苏泉就在外面营救了 4 年,但都不见效。

最后,他决定搅动国际舆论来迫使缅甸政府放人。

1973 年,张苏泉派他的特务分队绑架了两名苏联政府派来援助缅甸的著名专家,希望以人质交换坤沙。

谁知苏联方面反应很冷漠。

而缅甸政府十分愤怒,不肯受挟制,派出最精锐的野战军围剿张苏泉、甚至调动空军对张苏泉驻地进行轰炸,根本就不担心苏联专家被误炸。

张苏泉带着人质四处逃亡,缅甸政府穷追不舍,反而还殃及了其他军阀。

比如罗星汉的军营也遭到缅军骚扰,最终被骗到泰国被捕。

张苏泉只能秘密潜往泰国,去找他已经隐居的老上级吕维英帮忙。

他利用吕维英的关系网将苏联人质事件在国际上曝光,威胁说如果不释放坤沙,将绑架更多的人质。

此时正值美苏冷战,这样的消息放到国际上,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苏联和缅甸立刻紧张起来。

几经谈判,同意释放坤沙,但必须在警察监视下生活,不得离开仰光市区。

坤沙在仰光剃发为僧,深居简出,整天只是读书写字、念经诵佛。

3 年后,他趁监视他的警察放松警惕之时,逃出仰光,回到了自己的地盘上。

时隔多年,坤沙与张苏泉再次相见。

在坤沙被关押的这几年中,金三角的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段希文、李文焕、雷雨田等人带领国民党残部,转战到泰北一带,协助泰国政府与泰共作战。

经浴血奋战多次,最终以惨重的代价将泰北地区的势力平定。

这使泰国政府大为高兴,泰王拉玛九世亲自接见段希文、李文焕、雷雨田等人,部队更名为「泰北人民武装自卫队」。

金三角残军

并在此后几年间分批加入泰国籍,由泰国政府发放经费和补贴。

而罗星汉在和张苏泉的缠斗中落败,丢了曾经金三角的霸主地位。

在泰国北部被抓了,交给缅甸政府判了无期徒刑。

那些曾经挡在坤沙面前的「大山」都已被搬走。

坤沙又要大干一场了。

五、巅峰与衰落

罗星汉被捕,使得他曾经建立的毒品网络遭到破坏,毒品供应大幅减少。

而供需关系的改变,也使得全球毒品价格暴涨。

坤沙看准了这个机会,他要建立自己的全球毒品王国。

在张苏泉的陪同下,坤沙来视察了自己的毒品工厂。

但这次视察却让他感到失望,他对张苏泉说道:「我们现在的鸦片生产还和我坐牢六年前一样,粗制滥造,生产落后。现在市面上都已经有四号、五号海洛因了,我们必须要改进工艺,建现代化工厂。」

张苏泉非常赞成坤沙的提议,于是他们马上派人寻找地下毒师,终于以 100 万美元的酬金聘请到了一位在香港的潮州帮毒师。

至此,坤沙的毒品工厂研制出一种纯度可达 99.8% 的海洛因,坤沙还给自己的鸦片取了一个商标名——双狮地球牌。

双狮地球牌

(双狮地球牌)

这么高纯度的海洛因一问世,立即在毒品市场风靡起来。

甚至有欧美的大毒贩亲自冒着生命危险,前往金三角来购买坤沙的鸦片。

以往要通过几手转卖的中间商被切断,金三角的鸦片可以直通欧美,占领了全球的毒品市场。

坤沙赚得盆满钵满。

而且对于贩毒这件事,他还有一套看似能够自圆其说的理论。

有次他接受采访时说到:「我的人民、掸邦的人和我,都是为了争取独立而斗争,我们得不到任何外援,种植鸦片就理所当然成了我们唯一的经济来源。」

他用贩卖毒品赚的钱,装备自己的军队、扩大自己的毒品生产,又打着「为掸邦独立而战」的口号,将部队改名为「掸邦革命军」。

同时在外界关系的维护上,游走于泰、缅、台湾、美国等多个势力之间,时而与这个合作,时而又与另一个对抗。

总之他的这一系列措施给掸邦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好处,深受掸邦百姓的爱戴。

到 1989 年,金三角毒品贸易达到最高峰时,坤沙控制了整个金三角地区毒品贸易的 80%。

然而坤沙的目的远不止挣点钱而已,随着财富和势力的扩张,他的野心也在进一步增大。

他委派张苏泉秘密的四处活动,不惜一切代价从西方购进先进的武器。

张苏泉也不负他之望,除了核武器之外,坦克、装甲车、防空导弹等都搞到手了。

此时在金三角地区,没有任何武装力量的势力可以和坤沙的「掸邦革命军」相提并论。

坤沙毒品王国的猖獗,严重威胁到美国等国家的社会安全,甚至还企图暗杀美国警察。

当时「禁毒」已经成为世界的主旋律,而坤沙的毒品网络却蔓延到世界各地,但他在公开场合却宣称自己是致力于禁毒的。

因为他心中其实埋藏着一个野心,就是要独立建国,所以必须要在世界上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

但 1990 年时,因他的一批货物在泰国被查,接着美国纽约的缉毒警就着手调查他的犯罪事实。

张苏泉组织的毒贩特务网络从纽约传回这个信息,使坤沙有些坐立不安。

坤沙深知:只要没有确凿的证据,任凭全世界都知道他贩毒也无所谓,反正可以自圆其说。

但是一旦有了证据,自己就怎么也说不清了,对「独立建国」的梦想将会造成非常大的阻碍。

坤沙再一次露出了他的「屠夫」本质:别人都怕美国警察,唯独他坤沙非要摸摸老虎屁股。

他遥控自己在美国的手脚,制造了一个带机关的包裹,意图暗杀美国的相关缉毒警察,结果此事最终被识破,反而给自己新添了一项「罪证」。

不过这时美国国内部分人还对坤沙抱有幻想,企图通过帮助坤沙进行金三角的经济改造,以促成他从贩毒到禁毒。

坤沙根本就信不过美国人。

不过他将计就计,表面答应禁毒,实际为自己争取时间和资源,暗地里他从未放弃贩毒。

1991 年,坤沙组织召开了「掸邦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了「掸邦民族自治运动委员会」,后改名「掸国筹备委员会」。

这是坤沙为了他在掸邦独立建国演奏的前奏曲。

但是坤沙有些担心外部的压力,仍然犹豫不决。

这时又是张苏泉给了他决心,他告诉坤沙:「只要其他大国不出兵,缅甸军对我们是无可奈何的,其他国家顶多谴责几句,咱们怕什么,大不了再回丛林打游击战。」

坤沙听后赶紧安排联络和游说掸邦各土司和队伍,取得了绝大多数当地人的支持。

即使有个别态度不明确的,坤沙也用钱砸到他明确。

万事俱备,终于在 1993 年坤沙正式对外宣布成立「掸邦共和国」,并自任总统。

掸国国旗

坤沙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国际上的大震动。

泰、缅、老三国举行了联席会议商讨如何对付坤沙。

虽然没有达成出兵围剿的一致意见,但对如何封锁、分化、情报战等都有了统一的认识。

坤沙知道自己的国家得不到国际上的承认。

虽然「国内」老百姓得到了鸦片带来的利益,都非常拥护他,但以鸦片立国本来就不符合现代国际准则。

他和张苏泉探讨过多次,如何摒弃鸦片,走现代国家的建设之路。

但最终都无法实施,因为做什么都没贩毒来钱快。

几年间,他以总统的名义给联合国秘书长和美国总统都写过信。

但要么是石沉大海,要么是在新闻上看到「美国增加禁毒预算」的消息。

1995 年美国禁毒局局长公开指出「坤沙是全世界毒品泛滥的主因」,同时逼迫缅甸政府要对坤沙进行围剿。

缅甸政府为了得到美国的援助,同意围剿坤沙。

坤沙此时已有些心灰意冷,他深知自己已经成了全世界的 「公敌」。

就在这一年夏天,泰国方面以代号「老虎陷阱」的行动,逮捕了坤沙身边的十几名高干,搜走了他大量账簿,使坤沙财务系统也陷入了瘫痪。

危机四伏的坤沙在这年秋天,作了最后一次尝试。

他花了 400 多万美元做慈善活动,想借此向世界展示他善良的一面,并拉拢一些当地势力。

但那次活动,坤沙邀请的贵宾都没有来参加。

他气急败坏,当场向记者们宣布自己退出掸邦政治和毒品舞台。

但他仍然坚持说:即使没有他坤沙,掸邦仍然会种鸦片,掸族人仍然只能靠鸦片为生。

随后坤沙大病了一场。

没有其他办法,他只能给缅甸政府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愿意投降。

缅甸政府大喜过望,当即派出代表和坤沙集团进行谈判。

一开始坤沙仍没彻底死心,开出的条件还比较苛刻,要求自治、保留军队等,企图以退为进。

致使双方始终无法达成共识。

后来缅甸政府加大军事威胁的力度,坤沙不得不无条件的接受投降,他争取到的条件只是不将他引渡到美国,留他一条性命。

1996 年 1 月 5 日,坤沙向缅甸政府交出武器,然后登上飞往仰光的直升飞机,他将在那里度过晚年。

六、坤沙之外

时间退回到 1825 年,一支英国队伍到达金三角地区,他们用先进的枪炮驱逐了当地居民,在果敢安营扎寨。

这队英国人发现这片土地非常适合种鸦片,经过三年试种取得成功,便开始大面积耕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