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发的货币为什么只有很少进入工资呢?

好问题!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琢磨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说明平民的觉醒,已经上道了。

也就知道了,为什么有些专家总喜欢鼓吹「超发货币」来「救市」!

超发的货币为什么只有很少进入工资?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一个是发币机制的问题;

另一个是执行过程的问题。

我们一样样聊。

一、超发货币的真相

有些人已经指出来了——如果均匀地发钱,那还真有「都发钱等于没发钱」的效果。

但这个「均匀」指的同比例发钱。

比如在一个简化的模型中,马总所有的资产,是拥有现金 10000 块,老王则有 10 块,给他们都加个 0,等于给马总发了 90000,给老王发了 90。

这就相当于没发,贫富差距并没有被缩小,因为货币只是财富符号,并不是财富本身。

财富是生产出来的商品,要是商品价格也涨个 0,比如煎饼果子原来卖 1 块,现在卖 10 块,那这样发钱就没意义。

但若是同额度发钱,那效果可就不一样了。

比如每人都发 1 亿,马总的钱变成了 1 亿零 1 万,老王的钱变成了 1 亿零 10 块。

——看到没,共同富裕的效果就有了。

现在知道为啥有人用「都发钱等于没发钱」来迷惑众生,阻止给低收入者发钱了吧?

因为都富裕等于没富裕——在某些人看来,富裕就是当人上人。

想当人上人,自己爬上来是一方面,把你踩下去是另一方面。

这个,就叫人性!

看清楚没?对于发钱,他们是喜欢的,不然为什么喊着要「货币宽松」,要「改善流动性」呢?

他们只是不喜欢给穷人发钱。

那么是不是可以有个猜测,除非直接给穷人账户打钱,否则货币越超发,对少数人就越有利?

也就是说,现行的发币机制,是不公平的,只能让小部分人超额得利。

有人说,不对,超发货币是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有增长就有就业,对打工人有利。

有没有道理呢?

有一定道理,或者说,只在短期内有道理。

直觉上,如果仅靠增发货币就能发展经济,是不是也太容易了?

那样的话,印钞最多的津巴布韦,不成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了吗?

崇尚无限印钞的斯里兰卡,也不会经济危机了,不是吗?

肯定没那么简单!

但印钞,又确实能刺激经济,不是吗?

不然为什么各主要经济体在经济陷入衰退时,第一反应就是开动印钞机呢?

印钞似乎没用,又好像有用,到底有没有用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需要代入一个简化的经济模型。

假设一个原始部落中,部族以捕猎为生,他们一天工作八小时,拢共能捕获 100 只兔子。

假设你是这个部落的首领,你希望部落多捕兔子,你应该怎么做?

1、延长工作时间至 996;

2、想出一种激励机制,好让部众捕猎的时候更积极,更投入;

3、改进弓箭,一射一个准的那种。

如果这三种增长方式你都想到了,那么恭喜你,你搞清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学问题——增长从哪里来?

增长从三个地方来:

1、粗放地增加投入

你 8 小时抓 8 只兔子,10 小时是不是就能抓 10 只?

1 斤面粉能蒸出 20 个馒头,2 斤,不就能蒸出 40 个?

2、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

如果打工人躺平,上班就是摸鱼,肯定就没有增长,对吧?

3、改进生产技术

比如工业革命。

这三项增长来源,哪个最重要呢?

第二项最重要,也就是生产积极性。

为什么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统治的一百年间,所创造的财富,比过去一切世代的总和,都要多?

就是因为资本主义顺应了人的自私属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自由贸易促进了分工,分工带来了生产的专业化和技术的提高。

通常来说,生产技术的改进,来源于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你想要更多地捕猎,你就会改进装备,苦练技艺,研究猎物的生活习性……

你看哈,提高生产积极性和改进生产技术,是高质量的增长;单纯增加投入,是低质量的增长。

当一个公司,既不想着改进激励机制,让大家工作得更开心,

也不想着提升生产工艺,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而只想着让大家多加班,那这样的公司,就一个字——low。

看到这里,有些读者已经发现了,这好像和超发货币没关系?

二、超发货币是如何刺激增长

别急,我们接下来就来看,超发货币,是怎么刺激增长的。

继续上面的例子,你是部落首领,部众在你的带领下抓兔子,每抓 1 只兔子,你支付 1 元钱的工资,然后把这些兔子,运到集市上,按 1.5 元/只卖掉。

部落联盟超发货币,通货膨胀,你发现兔子价格涨了,变成了 2 元/只,但是工人工资仍是 1 元/只,利润一下涨了 100%。

这时候你会怎么想?

赶紧增资扩产呀,你会多多招募部众,还会跑到隔壁专门生产弓箭的部落,多买弓箭……

这是不是就增长了?就业岗位也增多了?

在上述例子中,货币的价格是「弹性」的。供给一增多,马上降价,原来买一只兔子要 1.5 元,现在要 2 元了。

但是工资价格是「粘性」的,因为部众不会立刻要求涨工资,只有当物价上涨形成惯性,人们发现了物价持续上涨的规律,才会要求涨工资。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把这种工资价格不容易变动的状况,称为「价格粘性」。

一旦工资涨上来之后,你的超额利润也就消失了,也就失去了增资扩产的动力。

所以为啥大家总觉得工资涨幅赶不上房价涨幅?

因为一旦赶上了,涨房价的意义就没了,你仔细想想这个逻辑。

从这个例子中,你会看到超发货币刺激经济的几个事实:

只在短期有效,长期看,就是通货膨胀;

因为它只在短期产生刺激,所带来的,多是粗放式增长,比如房地产企业,资金量突然放大,他们会多囤地,高周转,快速收割,而不是改进设计和建筑工艺;

工资增长是滞后的。

如果商品和工资的价格同时间、同幅度地上涨,那发钱还有意义吗?

比如兔子价格涨个 0,部落众人的工资也涨个 0,这就相当于在纸币上所显示的数字后面加个 0,不是吗?

部落首领获得的超额利润,来源于对部众工资的侵蚀。

以上,货币越超发,工薪阶层越倒霉!

但工资价格粘性,还只是造成打工人倒霉的一个方面。

现实世界中,复杂的发币机制,也会造成对打工人的不公平分配。

请问货币怎么超发的?能不能随便发?

不能!

古代钱庄每发出一张银票,就需要保证银库里有充足的银子,供随时提取。

现代的银行,则要求维持资产负债表的平衡,也就是说每一张纸币,都需要对应的资产,来为其价值背书。

你说,人民币对应的资产是什么?

有人说,是房子。

假如房子出问题了,影响银行的资产吗?

为什么不影响?只要购房者仍在还贷,就不会有影响。只有当断贷发生时,银行的资产,才会烂掉,才会变成坏账。

也就是说,打工人的负债,才是银行的资产和货币的背书。

要超发货币,就要怎么样呢?

就要增加你的负债!

这就是现代金融的魔法——它把打工人的债务,变成了货币,循环在金融系统、债务网络、工资和消费当中。

然而这样的循环过程并不均衡,它会使货币流向资产阶层,使债务流向工薪阶层。

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现实中,我们观察到的超发货币,并不是直接往账户里打钱,而是以央行为起点,一层一层,向下拨付。

这样的结果,就是离发币中心越近,就越容易获得超发的货币。

为什么搞金融的和搞地产的喜欢鼓吹超发货币?

因为他们离发币中心最近,超发的钱,优先给到了他们。

可不要小看这个优先权哦,实际上,它才是真正值钱的地方。

众所周知,超发货币的结果,一定是通货膨胀。

但是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之间,有一个时间差,提供了巨大的获利空间。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在纸币被发明之前,「铸大钱」是古代官府常用的超发货币的办法。

原理很简单,假设现在市面流通的是「壹铢钱」,朝廷收上来 10 枚壹铢钱,融了,铸成一枚「百铢钱」,官宣兑换比例为「1 百铢钱 = 100 壹铢钱」。

这就相当于超发了 90 钱。

刚开始,老百姓还不明所以,老老实实按官府要求的比例兑换,

但时间一长,大家都知道新钱不如旧钱值钱,就会抵制新钱。

你拿着一枚百铢钱,想当 100 个壹铢钱使,

但商家不干,人家只认可那玩意顶 10 个壹铢钱。

这就是古代的通货膨胀——原来 1 个百铢钱可以买 100 个馒头,现在只能买 10 个了。

超发货币的本质,永远是币值下降,票子变毛。

但是官府超发货币和群众发觉新币变毛之间,有个明显的时间差,所以这个事对缺钱的官府很有吸引力!

BUT,这个财富密码不只是官府知道,有些认知水平比较高的「民间金融机构」也知道。

当他们发现 10 个壹铢钱可以铸成 1 个百铢钱,并能当 100 个壹铢钱使时, 900% 的利润会让盗铸者趋之若鹜。

民间的投机商人就会大量回收旧币,铸成新币;

然后市场上就没有旧的壹铢钱了,全是名不副实的百铢钱,这个就叫「劣币驱逐良币」。

在这个过程中,官府获利,投机商获利,只有后知后觉的小老百姓倒霉吃亏。

现代社会的超发货币,只是玩法更复杂,但性质一毛一样,现在的 100 块,是不是只能当 10 年前的 50 块用?

再一个就是超发货币带来的「债务稀释」,使得过去十多年来,一直是越欠钱越赚钱的状态。

什么叫货币稀释?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继续沿着上述捕兔子的故事往下延申哈,假如首领在超发货币之前,向隔壁村老王借了三万块钱,承诺半年后归还,为了方便计算,利息按 0 算,你就当他们是老朋友好了。

我们按照当时兔子的市场价 1.5 元/只来算,他需要在这半年间,卖掉二万只兔子来还债。

结果这半年超发货币了,兔子涨价到了 2 块钱,那么他只需要卖掉一万五千只兔子了。

这样一来,首领就占到了五千只兔子的便宜,即使有利息,只要利息少于五千只兔子的价格,首领都是占便宜的一方,这就是通胀对债务的稀释所带来的效果。

现在想想,有些行业负债那么多,却还能造那么多个首富,是不是就有点能回过味了?

三、分配的重要性

有人说,这些都是明规则,打工人之所以后知后觉,还是因为眼光和信息上的差距。

信息不对称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这些规则在设计时,就已经算计到了打工人的局限——它在一开始,就是专门为富人服务的。

首先,由于抵押品不足,普通人根本无法像富人一样获得大量银行授信。

说白了,普通人与富人的融资机会并不均等,越有钱,越能借到钱。

其次,金融放水一定会导致通胀,使生活成本上涨,而打工人的收入,很大一部分要用来支出生活消费。

这样就会挤压打工人的剩余,使其无法形成资本积累,然后在金融化的财富分配战中败下阵来,和「货币红利」失之交臂。

相比之下,富人的收入中,消费占比要低得多,财富剩余更多,能储备更多的资产,获得更多的货币流入。

所以货币超发的「第一次分配」,明显是不公平的。

但如果能通过「第二次分配」进行弥补,那还是有希望能达成平衡。

但遗憾的是,资产 0 税,劳动重税!

资产 0 税,就是指对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收入(比如继承)不收税;

劳动重税,则是指对工资收入和经营收入收比较高的税。

现实中就有很直观的例子:

小王是码农,996 挣个万八千的,要按月交税;

老赵是包租公,啥也不用干,光收租每月就五六万,却什么税都不交。

说句伤心的,我们现在的税,基本全是针对劳动征收的。

比如个税、消费税,以及当下最主要的进城税,都是由工薪阶层承担的。

企业的所得税、增值税等经营性税收,也会通过价格,转嫁到消费中,最终仍由工薪阶层担着。

而且你会看到一个诡异的现象,就是资本在交税时,会想尽办法把经营性收入转化为财产性收入。

比如为什么某位著名老板的工资只拿 1 块钱?

是他不喜欢钱么?

肯定不是,而是以股票、基金等方式把收入转移了。

但在舆论上,他又力图把财产性收入包装为经营收入,比如他会把自己的财富美化为是经商头脑、投资眼光等经营策略的胜利。

富豪们为什么这么分裂?

一方面是因为财产性收入不交税;

另一方面,他们很清楚,经营收入更具有正当性!

再说句更伤心的,持有资产的富人不光少交税,还收到了来自打工人的补贴。

比如年轻人和农村人交的进城税(买房、存款稀释、城市消费、社保……),变成了城市的基建和公共服务。

而这些基建和公共服务又变成了土地溢价,让「包租公」的房子涨价……

也就是说,工薪阶层所交的税,最终被转移支付给了资产阶层,这不叫劫贫济富叫啥?

也就是说第二次分配也不公平。

有人说,你也可以加杠杆买房啊,然后坐等升值不就行了?

不一样!

因为买房这事对工薪阶层来说,早些年可以说成是分享货币超发的红利,

但现在,已经变成了债务陷阱!

杠杆化的房产也是有两面性的,一面是资产;另一面是债务。

很多人忽略的是,资产是虚的,债务是实的!

这意思是说,资产会贬值,但债务该多少还是多少。

房子涨价时,人人都想买,流动性非常高,这时候,房子是资产,是财富。

但不涨的时候,流动性很差,贷款却依然要还,那它就是负债,是包袱。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为什么房子在以前是财富密码,在现在就是债务陷阱呢?

就因为这套超发货币的机制不可持续嘛!

实际上,超发的货币只会流向利润更高的地方,并不是按部就班地从上往下流。

当金融泡沫增长迅速,货币不仅不会向下流动,还会从下往上倒吸。

这个就叫做脱实向虚。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因为经济不是钱——经济是钱的流动!

钱都堆积在不缺钱的人那里,底层百姓手里不光没钱,还一堆债,请问怎么流动?

这样的情况累积到最后,经济危机就会爆发!

有人说,跳过这样的发币机制行不行呢?

由国家定向精准滴灌,直接把钱打到实业部门,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工人待遇……

经济学上讲,这叫功能货币,指在传统货币供给渠道失灵且进入危机状态时,央行绕过金融系统,直接投资基础性战略性资产(Basic Strategy Asset, BSA)所投放的货币。

举个例子,比如在电影《一出好戏》中,一群人流落荒岛,结成了一个原始社会,鸡贼的张总忽悠大家接受扑克牌作为货币工具,并表示整座岛上一共只有 2 副牌,是稀缺的,不可能超发。

但小兴后来发现,自己手上竟有 4 个红桃 2,说明张总一直在超发货币,大家之所以没发现,是因为生存物资的价格没有发生变化。

实际上,随着经济发展,不增发货币是不行的。

因为商品会越来越多,货币相对稀缺的话,就会抑制大家的交易热情,造成萧条。

这时候最合理的方式,应该是张总又拿出一副扑克,告诉大家,要修条路,大家凭出工出力的多少来领取扑克牌。

这就叫功能货币——市场上增加了流通货币,岛上还多出来一条路来。

功能货币的原理,就是通过投资所生成的资产,为新创造的货币提供价值背书,那么相关资产的质量,也就是投资的有效性就非常关键。

但本质上讲,它仍旧相当于「左手印钱右手花」,如果不能管好手,比如修了一条没人走的路,或是将专项产业资金中饱私囊,使投资打了水漂,最终都相当于无锚印钞,使货币信用受到打击。

综上,为什么超发的货币很少能进入工资呢?

1) 因为工资价格黏性的存在,工资通胀是滞后的,部落首领的超额利润,来源于对部众工资的侵蚀;

2) 超发货币的本质是债务扩张,扩张的是打工人的债务,货币流向了食利者的资产;

3) 劳动重税,资产零税;

4) 公共服务建设带来的资产溢价,完全被食利者吸收,而打工人却承担了成本;

5) 当流动性危机出现时,曾经的货币红利,变成了如今的债务陷阱;

6) 「功能货币」的出现是大势所趋,但过程管理和资产验收,是关键。备案号:YX11WQzJ8q0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最新
最旧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