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70+,申论70+的大神,到底是怎么复习的?

行测一个月70分急救大法

出自专栏《从入门到上岸:公考极限通关教程》

我有个方法,让行测入门即爆发,一个月达到 70 分不是问题。

在文末我会给大家提供一个月复习时间规划表,我 0 基础的朋友靠它考了 73 分。

我的人生信条里,有这么一句:

任何事儿,想要达到 60 分靠态度,70 分靠方法,80 分靠经验,90 靠努力,100 分靠天分。

https://cdn.jsdelivr.net/gh/ifuncool/wpifuncool@master/wp-content/uploads/2022/12/9225-OMeAXs.png

行测决定总成绩的下限,是拿高分的基础,没有人可以说,我申论稳定在 80 分,但是想要做到行测稳定 80+并不难。

行测吸收理解容易,爆发快,保证成绩稳定也很轻松,是一分耕耘十分收获的沃土。

你想想行测 80+,申论随便拿个 70 左右,总分 150 分,几乎可以秒杀绝大部分岗位了。

所以,策略非常清晰了对不对?拿定方法快速提升行测分数!

知道了策略,问题就来了。

相信看到这篇之前,大家早就或多或少看了一些高分案例、经验技巧分享。

但你试试,满拿出真题写一下,很容易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一部分,常识,这是啥?高中地理历史?早忘了,随便蒙一个吧。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哦哦这个会,选个顺眼的填进去。

废了半天劲做了一半不到。

至于看得那些技巧,关了页面之后脑子里就只剩下:马什么梅?

再一对答案,更傻眼了。

最后大部分刚开始学行测的人,都有这样的问题:

我学这些干啥?这些跟我以后工作有关系吗?这么多题,这么短时间怎么可能做得完?

那你有没有想过——

行测考试这么多年,究竟在考察我们什么?

行测和以后工作几乎没有关系,常识里的时政可能可以让你提前储备一些基础知识,但之后也未必用得到;

逻辑可能让你在写公文时条理更清晰一点,其实和学之前写的也没啥区别。

其他的模块在实际工作中,根本没有用。

至于那些如同脑筋急转弯的推理如:

https://cdn.jsdelivr.net/gh/ifuncool/wpifuncool@master/wp-content/uploads/2022/12/9225-1G150u.png

在工作中绝对不会有人拿着几个方块让你推测:来来来,猜猜下一个拿出来的是什么样的。

看起来没啥实际用处,而且做不完好痛苦,它是不是在为难人?

放宽心,当然是在为难大家啦。

做不完行测题的可不只是你一个人,每年国考完你往考场门口一蹲,就能听到有多少人吐槽行测写不完了。

据我观察,我当时考试,一个考场 30 个座位,到场考试可能 23,4 个人,能写完整张卷子的人算我在内,不超过 3 个。

行测考试时间一共 120 分钟,你要完成 120-135 道题,我们先减 5 分钟涂答题卡时间,平均一道题留给你的时间只有 50 秒左右。

这 50 秒,你还得减 20 秒浏览题目和选项,真正留给你思考的时间只有不到 30 秒。

对 30 秒没有概念的可以打开秒表,看这道真题。

https://cdn.jsdelivr.net/gh/ifuncool/wpifuncool@master/wp-content/uploads/2022/12/9225-9RWqti.png

整道题目约 330 个字。

有人曾调查过,当你看一些废话文学时一秒钟可以阅读 15 个字。

这是只浏览不思考。

没有接受过训练的话,30 秒,上面这段刚刚够浏览完。

也仅仅只是浏览完。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更疑惑了,行测到底在考察我们什么?

是考察我们在短短几个月学习中知识储备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吗?还是看我们高中有没有学扎实那些常识和数学?

肯定不是!

大家都知道行测全名叫「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什么是行政职业能力?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英文名 Administrative Aptitude Test,简称 AAT),和智力测验一样,属于心理测验的范畴。

它用来测试应试者与拟任职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是考查应试者从事公务员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般潜能的一种职业能力测试,主要考查的是应试者在行政管理方面的潜力和倾向。

我给大家总结一下,行测是心理测试,目的是考察我们能不能做一个合格的行政管理者。

理论上来说,现在每个公务员,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行政管理者。

说白了就是在考察你的反应速度、抗压能力、统筹规划能力

其实很好理解,作为公务员,你要要想解法、要执行、要落地,所以考察大家这些是十分有必要的。

但是总要有个筛选方法,所以就出现了行测试卷,一套只要给你充足的时间,比如 3 个小时肯定能做完并且正确率还不低的试卷,然后限你 120 分钟答完。

其实出题人真的是用心良苦!

要求你迅速审题并作答——考察反应速度;限时 120 分做不完题,人为营造高压状态——考察抗压能力;做题的顺序和策略——考察统筹规划能力。

可能没参加过正式考试的朋友们不太能感同身受地理解我在讲什么,因为上面相当于是从宏观的角度来思考行测这场考试。

没关系,那咱们下面结合着宏观说点微观方面的东西。

有很多人请教过我怎么学习行测,我顺带也了解了一下他们是怎么学习行测的,发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行测一开始就要大量刷题

其实从小到大我们受到的教育,最擅长的学习方式可以说就是刷题了,刷题几乎刻在每个学生的基因当中。

数学不好?——刷题不够多啦;英语不会?——阅读做太少啦,仿佛你学得不好=刷题太少=不够努力。

这种错误的归因方式,让很多人养成了上来就刷题的坏习惯。

说白了,就是懒得动脑。

先放一张我在某软件上刷题的题数,只包括线上刷题。

实际上算上纸质书,两年备考下来我做的题数大概要接近 2 万道。

https://cdn.jsdelivr.net/gh/ifuncool/wpifuncool@master/wp-content/uploads/2022/12/9225-c4Vyl9.png

并不是说我偷偷努力刷题,惊艳所有人,然后告诉大家千万不要刷题。

而是要先学好基本知识技巧之后,然后再去刷题。

即便是小白,没学过任何技巧,用自己的「笨办法」也能做出来大部分题目。

但是不要过度自信,认为「我既然能做出来,多刷刷题就好啦,何必去学什么思维技巧。」

其实这个时候,你是在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和技巧去解题,勉强解出来算不错了,速度再快又能快到哪里去。

更何况一旦前期形成自己固定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后面想改变非常非常困难,提分是更是吃力。

所以,别急着刷题,别急着刷题,别急着刷题,后面有的是时间。

误区二:行测的所有模块分配相同的时间

我先给大家引入一个名词,边际效用。

这个词学金融经济的都不会陌生,西方经济学第一节课就讲过。

效用是一个倒 U 形曲线,边际效用就是效用图的斜率,是每增加一单位的投入/某商品,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图大概长这个样子:

https://cdn.jsdelivr.net/gh/ifuncool/wpifuncool@master/wp-content/uploads/2022/12/9225-mPUnis.png

打个比方,把边际定义为:你每吃一口饭增加的满意程度。

那么,你现在非常饿,吃前几口饭觉得太美了,非常满足,那么这口饭带给你的效用是增加。

当你吃到第 100 口吃饱了,再让你继续吃你的感觉是什么,负担,一点也不想吃,甚至讨厌吃饭了。

再多吃只能减少你现在的满意程度。

所以上面的图就很好理解了。

大概知道是个什么意思就可以。

我们还是言归正传,讲行测复习的边际效用。

我们在进行复习,或者在一开始复习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每个模块的边际效用。

通常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也就是随着你对模块学习的深入,提分会越来越困难。

举个例子:拿常识模块来说,它的边际效用是非常低的。

你吭哧吭哧学 10 小时常识,反映到分数上不足 1 分;相反,如果是资料分析模块,在接受系统训练之前可能频频踩坑,正确率低,做题速度慢。

但是,只要你接受了训练,正确率会骤然拔高,同样学习 10 小时,反映在分数上可能是 5 分。

所以虽然拿到卷子第一部分通常是常识,并不意味着你第一个就要学常识。

我最开始的边际效用排序是:资料分析>言语理解=判断推理>数量关系>常识

所以我在一开始花了很多时间在提高资料分析上,最后基本上能够保证 18 分钟,80% 以上的正确率。

因此,最好在备考时做一个这样的边际效用排序,做好统筹规划,帮助自己在关键模块进行关键的投入。

误区三:所有错题一定要弄清楚

很多复习经验里,「所有的错题一定要弄清楚」这句话,一度是常驻嘉宾。

我之前也觉得这个说得很对,直到这样刷了很多题后才发现这句话并不严谨。

因为这句话,我在刷题时和考场上都会习惯性地「钻牛角尖」。

所谓「钻牛角尖」,就是一定要立刻弄明白为什么选这个选项,今天一定要做出来这道题。

这可是考场大忌!

这么说吧,但凡有这种习惯,你就绝对拿不了高分,拿了一次两次也很难稳定。

你压根没明白行测是在考你什么。

看过前文的小伙伴能立刻反应过来,行测不是考钻研能力,而是看你怎么在短时间拿高分

因为行测不会公布标准答案,做历年真题时肯定会遇到一些争议题,或者选 A 选 B 都可能对的题。

出题人在命题时,会从一篇完整的文章或者新闻里,选择连续的几句话作为题目。

因此,他设置的答案,是在审视过全篇之后得出的。

但你作为考生,看到的只有一段话,所以很有可能会选择出不一样的答案。

更何况,人无完人,题无完题,谁还没个不严谨的时候。

就拿这道题来说。

https://cdn.jsdelivr.net/gh/ifuncool/wpifuncool@master/wp-content/uploads/2022/12/9225-Y099VF.png

是不是看来看去 abcd 都有道理,反正我现在也不知道哪个是标准答案。

有钻研精神是好事,但是这里不适用。

那么多机构老师绞尽脑汁都弄不明白选哪个,你能弄明白?

更何况,之所以出错就是这个题出得不好,对于帮你掌握知识点没啥用,还不如去刷一篇资料分析题。

还有一些题属于偏难怪,耗费时间。

就是即便你掌握了方法和技巧都,需要花费超过 3 分钟以上的题。

数学和图形推理是这种题的重灾区。

https://cdn.jsdelivr.net/gh/ifuncool/wpifuncool@master/wp-content/uploads/2022/12/9225-Oyb8Y8.png

你反复思考了三分钟也没想明白,但是要知道,我们之前计算过的一道题只有 50 秒时间,相当于占用了两道别的题目的时间,还没做出来。

这个时间拿来做把握大的题它不香吗?

既然我提出来错题不能这么处理,那就顺便告诉大家应该怎么处理。

首先,完成一个小节/一套卷立刻对答案。

对答案不是拿个红笔判对错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看解析的思路,通篇看下来,每一道题都要看。

你没听错,正确的题目也要看解析。

正所谓趁热打铁,刚做完题,虽然脑子比较混乱,但是当时你做题的思路还能勉强记住;

立刻对答案,哪里跟答案不一样,哪里有更好的思考方式,哪里忘记用技巧了,顺手往卷子旁边一记。

这就其实就是你主动思考的过程。

但是不要做一道对一道。

一道题那是点,做一道对一道,频频被打断思考,虽然也能纠正但是纠正的是单个知识点。

一套是网,联通起各个知识点,到最后你脑子形成的应该是完整的知识体系。

所以做不完一套题的也要做完这一个模块再对答案。

其次,错题分类处理。

我可以给大家粗略看看我之前的一些分类。

https://cdn.jsdelivr.net/gh/ifuncool/wpifuncool@master/wp-content/uploads/2022/12/9225-ixhhMd.png

还有一些常见的陷阱分类:

https://cdn.jsdelivr.net/gh/ifuncool/wpifuncool@master/wp-content/uploads/2022/12/9225-riouHQ.png

错题后面要标注好这样的简单分类,不管是之后再进行针对性训练,还是达到对自己反复提醒的作用,再一次可能遇到同样陷阱时下意识就会注意起来。

有的人会喜欢准备一个错题本,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我们考试的题目真的很长。

如果你现在还在一道题一道题地抄。

我强烈建议买一个打印机,这也是在关键的地方进行关键的投入。

找到错题的电子版原题然后打印下来,或者拍成照片拼接到一张 A4 纸上,打印出来。

还有一些 app 可以在平时核对答案的时候,就能帮助大家收集分类好错题,到时候定期直接打印合集非常方便。

大家要充分利用它们。

错题看一遍不算结束,要做好反复看的准备。

同一道题,在不同的复习阶段会有不同的感悟。

对于行测,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它要考什么我们已经十分清楚了,一些常见的误区我们也能顺利避免。

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战术才能战胜行测?

我先给大家分享一下,准备时间三个月左右的复习计划,后面会有备考一个月的复习计划。

https://cdn.jsdelivr.net/gh/ifuncool/wpifuncool@master/wp-content/uploads/2022/12/9225-k0Z9AY.png

step1+step2,1—1.5 个月

step3,1 个月

step4,0.5 个月

step5,穿插在学习的各阶段。

step1.不限时间,完整做完一套真题

不管你是小白,还是已经复习一段时间,但没有完整做过一套真题的考公人们。

现在你要做的是,不限时间,完整做完一套真题

由于国考命题很标准,因此参加省考和国考,都可以使用最新一年的国考真题来自我测试。

一定要一气呵成,完整做完,实在不会的题目可以空着。

做完以后对答案,计算出每个模块的正确率(正确/所有*100%)。

至于为什么用正确率来分析,还不是因为出题人不告诉我们,每个题具体多少分吗。

现在去网上查也只能知道一个大概范围。

这么做的好处在于,你能明确自己的弱点模块。

有的人可能数学非常好,但是对于逻辑推理一窍不通;也有人逻辑无师自通,天生擅长,就是算不出数学应用题。

这个事关天赋,不得不认,但我们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弥补和超越。

所以,在开始系统复习前,得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有的放矢规划每个模块的学习时间。

这样的学习计划,要贯穿到学习的整个阶段。

别忘了,行测有一部分是在考察你的统筹规划能力,做学习计划不就是在统筹规划吗?

step2.

开始复习时,你可以选择一个模块进行完再进行下一个,但不太好用;

记性好的可以试试,擅长「狗熊掰棒子」的朋友们就别试了。

人会遗忘,你稍微懒一下,学完一个模块之后不去练习巩固,三天后之前学习的东西立马忘一半。

我的复习方式是:听课滚动做题一边听课一边通过做题复习之前的知识点。

前一天学到的知识点第二天巩固,这个模块学习完了再来一次巩固,学两三天后面的再来一次巩固,以此类推。

有的人可能喜欢看文字,不喜欢听课,这个无所谓。

只要能够反复夯实之前的学过的知识点,看书,做题都可以。

step3.从做第二套真题开始就必须卡时间,把每一次做真题都当作正式考试来对待。

通常有分模块卡时间和按 120 分钟卡时间。

这两种卡时间方式,在备考初期我更推荐卡总时间

等到了中期,已经能够完美控制在两小时以后,再考虑具体卡每个模块的时间。

卡时间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比如标准考试时间是 2 小时,如果你是一个新手,可以用 2.5 小时,作为你的起点;

逐渐向 2 小时的用时靠拢,每做完一套要给自己减少 5 分钟,直到控制在 2 小时以内。

然后再进一步压缩每个模块时间。

我巡考时,做各省的考卷基本都能提前 10-15 分钟做完,135 道题的卷子,每个模块大概用时如下,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言语理解控制在 25 分钟以内完成;判断推理 30 分钟可以做完;资料分析题 20 分钟;常识最多 10 分钟。

最后给数学剩下的时间大概是 35 分钟左右,但是一般用不完,会留下 10 分钟左右检查的时间。

step4真题不够,模拟题跟上。但是不要太过于纠结对错。

模拟题质量再高也不是真题。

模拟题的出题者怎么出的题?

拿几份真题,揣摩出题人想考哪个知识点,这是从下向上思考。

所以,永远比不过真题,真题出题者只需要从上向下地思考,自己要出什么题。

模拟题大多是在真题的基础上变形,既能考察你的知识点,又减少他在出题时的错误。

当然了,由于思考方式和严谨程度必然比不上大型省考国考。

所以我建议大家,模拟题当作练手,后期维持手感,切记不要钻牛角尖。

step5.多参加真正的考试。

巡考真的对成绩提升非常大,你想一千遍考场什么样子,也只是闭门造车。

参加「巡考」,有其他省省考可以参加就去,别犹豫。

借此来训练自己的考场反应能力,习惯考场的氛围。

在考场和在家的状态完全不同的,你需要做的是,不仅把你家当考场,还要把考场当你家

现在,重头戏来了。

0 基础,离考试只有一个月,行测怎么救急?

说句实话,行测考 80 以上需要扎实的基础,需要三个月左右的夯实。

所有告诉你 0 基础,一个月 80 分的都是骗你的。

但是一个月 70 以上完全没有问题。

下面我先给大家一个复习的时间规划,这个时间表是我给 0 基础的朋友规划备考时间,每天行测的学习时间在 5 小时左右,最后他考了 73 分。

https://cdn.jsdelivr.net/gh/ifuncool/wpifuncool@master/wp-content/uploads/2022/12/9225-Wk09SU.png

先做一套真题,知道行测都考什么类型的题目。

只复习资料分析、言语理解和判断推理,战略性放弃数量关系和常识,这两个模块提分非常慢,性价比低。

最好不要听课,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点做例题,实在不懂了再考虑单独听某一个知识点。

此外,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高频知识点和特殊学习技巧,只要掌握了这些,你就抓住了 80% 的分数。

这个阶段是做行测试卷的基础。

每天上午按考试的时间点刷历年真题,保证一天一套,做完立刻对答案,学习和记忆标准解题思路。

这个阶段让你熟悉技巧、提升速度和耐力。

最后两天复习错题,一方面缓解紧张情绪,另一方面牢记自己可能会踩的那些坑。

制定考场方案是指在考试时的做题顺序,时间不充足时优先保证哪个模块的得分。

我推荐的顺序是:资料分析 言语理解 判断推理 常识 数量关系;

优先保证最擅长模块的得分。

最后给大家几个考场救急 tips

1.不会就猜,不要空着。

千万不要想着:我先跳过,回头再思考吧。

每道题的做题机会基本只有一次,猜的话得分率 25%,空着可是 0。

空余时间可以看看一些解题技巧,一些关于常识的猜题技巧,准确率还是很高的。

2.做一道题涂一个答题卡。

行测第一大悲剧:题没写完;

第二大悲剧:写完的题没涂卡;

如果还有第三个,那就是卡涂串了。

120 多道题呢,放到一起集中涂卡,真要是没顾上涂,或者涂串了题,那才是不知道从何处开始哭起。

所以,做完一道立刻涂卡。

3.记得看表。

一般考场都是有时钟的,开考前看看考场时钟有没有误差。

经常抬头看看,控制好时间。

保证会做的都做完。

所以各位,你看,其实方法就这么简单:

知道行测在考察我们什么能力,从而避开别人常跳的坑;

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担心行测成绩不能突飞猛进吗?

备案号:YXA1RZ50ZDFOZzy0ONU3BL9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