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在水下 200 多米,探照灯电线、引导线和呼吸管缠绕,会发生什么?
戴夫·肖就遇到了,他挑战的,还是世界第三深的淡水洞穴:南非布须曼洞穴。
而且,他还有一个任务:带一具在水下死去 10 年的尸体回家……
然而,意外却接踵而至。
直到,最惨烈的代价发生。
01 突如其来的尸体
2004 年 10 月。
戴夫·肖(后面简称老戴)决定干一件大事。
他要挑战身体极限,打破自己此前 240 米的深潜纪录。
于是,他约上搭档唐谢利(后面简称老唐)。
两人来到了世界第三深的淡水洞穴:南非布须曼洞穴。
(图:布须曼洞穴)
老戴打头阵,兴致勃勃地出发了。
很快,他下潜到了水下 271 米处。
突然,意外发生了!
随着照明灯的移动,一个人影在黑暗中一晃而过!
老戴瞬间吓蒙了。
难道,是他眼花了?
他愣在原地,完全不敢挪动。
半分钟后,老戴硬着头皮将光线重新移过去。
一具尸体,赫然出现在眼前!
并且,这具尸体正在诡异地盯着他!
老戴的脑瓜子嗡嗡地,飞快闪过一连串的问号:
这里怎么会有一具尸体?
这是谁的尸体?
要知道,布须曼洞穴底部最深处距离水面有 283 米。
普通人,根本不会作死来这里。
因为,布须曼洞穴是世界上第三深的淡水洞穴。
它位于悬崖湖底,很少有人涉足。
湖面上,常年漂浮着一层厚厚的绿色浮萍。
(图:布须曼洞穴)
想进入洞穴,必须先潜入湖底。
一般人,根本找不到入口。
而整个洞穴的形状,像一个花瓶。
要想进入洞穴内部,要经过一个瓶颈般狭窄的通道。
这个通道,一次只能过一个人。
在进入通道之后,需要继续下潜 40 米,才算到达洞穴内部。
非专业潜水员,第一关都过不了。
在洞穴内部,有一个巨大的空间。
(图:布须曼洞穴)
在这里,没有任何生物,安静得可怕。
周围都是无尽的黑暗。
所以,咱总结一下:
布须曼洞穴,位置十分隐蔽。
另外,它 283 米的深度,以及狭窄的通道,让整个洞穴,凶险万分。
因此,出现在这里的尸体,肯定不是一般人。
老戴极力克服恐惧,想让自己冷静下来。
他试图搞清楚这具尸体的身份。
这时的他还不知道,这具尸体,将会使他的人生,发生惊天巨变。
02 跨越十年的相遇
老戴快速向尸体游了过去。
他将头上的照明灯,对准尸体。
这时,老戴才看清尸体的情况。
这具尸体,准确来说已经是遗骸了。
他的头和手暴露在水中,只剩下枯骨。
潜水面罩,依然牢牢固定在头上。
胸部以下的部分,已经被泥沙掩盖。
破败的潜水服,还穿在身上。
这说明,这个人一定是专门来潜水的。
老戴忽然想起自己在湖边看到的东西,猜到了遗骸的身份!
下水前,老戴在湖边看到过一块金色的铭牌。
(图:铭牌)
上面写着:
怀念我们的儿子,德恩。
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阳光和欢笑。
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
如果有人看见我们儿子的尸体,恳求您能将他带出来。
老戴顿时明白了。
他居然找到了 10 年前失踪的洞穴探险潜水员:德恩。
德恩跟老戴一样,都是潜水爱好者。
1994 年,他在布须曼洞穴探险时,发生意外。
之后,德恩的尸体一直没有被找到。
他的父母,甚至出动了无人潜水艇进行打捞。
可依然,一无所获。
十年后,两个潜水爱好者,居然以这种方式碰面。
(图:戴夫·肖)
对于德恩的遭遇,老戴非常同情。
作为同行,他不忍看到德恩的遗骸,永远沉寂在这幽暗的洞穴里。
更不忍心看到那对父母,永远没法接孩子回家。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做了个无比大胆的决定:
接德恩回家!
老戴尝试将遗骸从泥沙里拖拽出来。
可是,累积了 10 年的泥沙,已经厚厚一层。
老戴非但没有成功,还激起了一层泥沙。
他的视线范围,一片模糊。
然而,麻烦还远不止这些。
由于老戴使用的是闭路循环呼吸器,发力时加快了呼吸频率。
他的呼吸,开始变得急促起来。
而这,正是闭路呼吸器的大忌!
不过,老戴拥有多年潜水经验。
这点小麻烦对他来说,只是小菜一碟。
他立马平复心情,调整呼吸。
此时,老戴下水已经很长时间了。
如果再不返回,他就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去减压。
没办法,老戴只能暂时放弃打捞。
(图:戴夫·肖)
不过老戴没有立马返回。
洞穴里,有很多之前的潜水员留下的引导绳。
老戴连忙将一根引导绳系在遗骸身上。
这样一来,下次打捞就能快速确定遗骸位置。
做完这些后,老戴开始慢慢上浮。
为了防止患上减压病(一种因为身体承受的外界压力变化太快导致的疾病),他上浮的速度非常缓慢。
8 个小时后,老戴浮出了水面。
整个潜水过程,他一共花费了 9 小时 40 分钟。
好消息是,老戴成功打破了自己的深潜纪录。
坏消息是,他没能带回德恩的尸体。
来到水面之后,他第一时间联系了德恩的父母。
老戴承诺,一定会将他们的儿子带回家。
可是,在水下 271 米进行打捞,难度极大!
单是将遗骸拖出泥沙,就不是简单的事。
何况,还要将它带出狭窄的通道。
不过,咱们的老戴是什么人啊?
他可是潜水界大佬!
老戴有着超过 300 次的下潜经验。
这些问题,在他看来都可以解决。
老戴对自己的潜水技术,信心十足。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很快,他就要被啪啪打脸了。
03 万无一失的打捞计划
老戴没有贸然行动,而是先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
第一次打捞失败,是由于遗骸被泥沙压住。
老戴不知道,德恩在泥沙底下的身体是否完全腐烂。
他连忙向法医咨询。
然而,这种特殊的水底环境,就是法医也无法准确推断。
为了以防万一,老戴需要一个大点的「装尸袋」。
为此,他赶紧向妻子寻求帮助。
随后,老戴和妻子制作了一个用来装载遗骸的袋子。
紧接着,他又来到了潜水中心。
在这里,老戴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水下训练。
直到,他能熟练地在水中将物体装入袋子。
并且,耗时越来越短。
装载工具有了,接下来缺的就是帮手。
单靠自己和老唐两个人,肯定是行不通的。
老戴迅速召集好友,疯狂摇人。
作为圈内大佬,他可以说是一呼百应。
精挑细选之后,老戴成功组建了一个 9 人打捞小队。
其中,包括一名创下深潜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女子潜水员。
这个队伍,堪称潜水全明星队伍。
(图:打捞队)
这,就叫做专业!
人员集齐,又怎么少得了装备?
老戴特意准备了最先进的深潜设备:MK15.5 循环呼吸器。
这是当时,世界顶级的呼吸器。
当然,价格也是顶级的。
要知道,在当时的潜水工作中,普遍使用的还是开放式潜水器。
也就是通过气瓶吸气,空气在人体中发生氧代谢。
代谢的过程中,潜水员只用了含量极少的氧气。
其余的氧气会随着二氧化碳,排放到水里。
这就导致,大量氧气直接被浪费。
而 MK15.5 循环呼吸器,则完美地解决了这一缺陷。
它有一个可以让呼吸循环的系统。
潜水员呼出二氧化碳后,闭路循环呼吸器会将其吸收。
随后,系统会补充一定的氧气,再由潜水员吸入。
这大大节约了氧气的使用量,避免浪费。
潜水员在水下停留的时间也更长了。
并且,闭路循环呼吸器周围不会产生气泡,视野更好。
在 283 米深的布须曼洞穴深潜,MK15.5 循环呼吸器是打捞队的首选。
为了避免突发情况,老戴还提前踩点。
他在水里,放置了 35 个备用氧气瓶。
岸上,他也找来一名医生,随时待命。
不仅如此,老戴更是制定了一个堪称完美的打捞方案:接龙式打捞。
(图:打捞接力示意图)
打捞小队的 9 人,分工合作,相互配合。
老戴打头阵,负责整个打捞计划难度系数最大的一步。
而这一步,正是他第一次打捞失败的那一步。
也就是,将德恩的遗骸从泥沙中弄出来。
完成这一步后,他还需要将遗骸装进提前准备好的袋子里。
最后,老戴就可以拖拽遗骸,慢慢减压上浮。
他和好搭档老唐相识多年,配合默契。
并且,他也下过一次布须曼洞穴。
因此老戴决定,让搭档老唐在 13 分钟后前来接应。
他会在下水 20 分钟后上浮,与下潜的老唐汇合,完成移交工作。
至此,属于老戴的打捞工作才算完成。
而其他人,也依次下潜到规定的位置,进行接应。
大家就像运动会上,接力赛跑那样。
只不过,他们把接力棒改成装尸袋。
在老戴的上浮过程中,其他队员会给他运送氧气瓶。
(图:戴夫·肖在布须曼潜水)
2005 年 1 月 8 日,一切安排妥当。
老戴带领打捞小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等老戴来到洞穴附近时,这里已经围满了人。
除了德恩的父母,还有前来助威的潜水爱好者。
当地媒体,更是架起了多个拍摄机位。
他们全程跟拍,记录这个潜水史上颇具意义的行动。
老戴完成热身后,奋力一跃,开始下潜。
彼时,他满怀热血,信心满满。
很快,他就要完成这个伟大的打捞计划。
在水底沉睡十年的德恩,马上就要和父母见面了!
然而,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迎接他的,是无底深渊。
04 一动不动的灯光
13 分钟后。
按照计划,该老唐下水了。
他早就穿戴好潜水装备,等候多时。
时间一到,他立马跳入水中。
这是老唐第二次下潜布须曼洞穴。
他得心应手,一切显得十分顺利。
老唐很激动。
他在参与一件伟大的事业。
(图:唐谢利)
当他下潜到水下 50 米时,隐约看到一丝光亮。
这是老戴头上的探照灯发出的灯光。
在幽深的水底,光亮显得十分微弱。
尽管如此,老唐仍是止不住的激动。
他看着光亮的方向,沿着导绳继续下潜。
不出意外的话,他马上就要和老戴汇合了。
因为按照计划,不管打捞是否成功,老戴都会在规定的时间上浮。
然而下一秒,老唐就意识到不对劲。
他直勾勾盯着光亮的方向,恐惧得忘了呼吸。
老戴的灯光,怎么一直没有移动过?
正常情况下,老戴不是在进行装袋工作,就是在上浮。
总之,他是在活动。
那么,他头上的灯光也会随之移动。
现在,灯光静止,难道……
老唐急了!
难道,自己的好搭档发生了意外?
这个想法,瞬间让老唐打了个寒颤。
他满脸焦急,想赶紧下去查看情况。
但是,老戴下水前的叮嘱,还历历在目。
「如果我发生意外,千万别来救我,也不要继续打捞。」
这一刻,老唐犹豫了。
(图:唐谢利)
他知道,老戴是在为自己的安全考虑。
可是,放任老戴不管,他做不到!
老唐的脑海里,出现两个小人。
一个说赶紧下去救人,一个说算了,自保要紧。
短暂的思想挣扎过后,老唐索性把心一横。
他选择不顾自身安危,救队友!
老唐咬着牙,急速下潜,准备营救。
说不定,老戴只是昏迷了。
他现在下去,没准还能将老戴弄醒。
此刻,老唐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老戴,你可千万别出事啊!」
然而,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老戴的影子还没看到,老唐自己就差点嗝屁了。
就在他下潜到 250 米时,恐怖的一幕出现了。
老唐的潜水设备,突然发生故障。
并且,他手上佩戴的操控盘也开始破裂。
而这,正是由水下巨大的水压导致的。
要知道,水深每增加 10 米,就要多承受一个大气压的压强。
在水下 250 米,就相当于 26 个大气压强。
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失误,都可能致命!
老唐本来就急得不行,这下更是欲哭无泪。
他不死心,继续下潜。
不到万不得已,他绝不放弃!
(图:布须曼洞穴)
老唐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将搭档给救上来。
然而下一秒,他就哭了出来。
更大的危机,出现了。
突然,一声尖锐的爆炸声,从耳边传来。
老唐心里一惊,赶紧查看。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循环呼吸器的氧气输气管阀,竟然爆炸了!
为了保证呼吸,他只能手动将氧气注入循环呼吸器中。
不仅如此,他还得时刻监测呼吸器中的氧气含量。
老唐现在,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如果再继续下潜,自己是死路一条。
老唐的眼睛酸酸的,眼泪夺眶而出。
他再次向着老戴的方向凝视。
那微弱的光亮,在刚才发生意外时已经熄灭。
仿佛是老戴在对他无声的劝说。
老唐知道,眼下除了撤退,他别无选择。
然而,上浮之路也并不轻松。
更大的困难,还在等着他。
05 命悬一线
氧气输气管阀破裂,导致气体消耗过快。
老唐的血液和肌肉组织,已经形成气泡。
他的身体机能,出现严重失调。
一阵强烈的眩晕感袭来,老唐整个人都恍恍惚惚的。
他死死抓住引导绳,试图让自己保持平衡。
然而,尽管他极力克制,情况依旧没有好转。
此时,他已经顾不上减压病的风险。
(图:戴夫·肖/左、唐谢利/右)
只有尽快上浮,到达水面,才有可能保住小命。
距离水面 50 米时,老唐由于上升速度太快,左耳形成了一个气泡。
他控制不住地在水里转圈、呕吐。
而老唐拽着引导绳的手,也逐渐失去了力气。
那一刻,他感觉自己快要死了。
绝望中,绳子从他手里悄悄滑走。
恍惚间,老唐看见上方出现两处灯光。
是队友来了!
不,这哪是队友。
这分明是救世主!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
老唐像是打了鸡血,瞬间支棱起来。
随后,在队友的搀扶下,他慢慢上浮。
老唐的心里,忍不住地后怕。
如果队友没有及时赶到,他恐怕已经坠入水底。
不过好在,自己的运气还算不错。
这条小命,暂时是保住了。
然而,此时的老唐体力值已到临界点。
他的身体严重失温,控制不住地开始颤抖。
更惨的是,他的左腿也因上浮过快,开始剧烈疼痛。
老唐吊着最后一口气,强忍剧痛拼命往上浮。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不适感越来越强烈。
老唐再也承受不住了。
他闭上眼睛,晕死了过去!
而这时候,他还在水下 6 米!
06 用生命完成的承诺
老唐以为自己死定了。
还好,一直在岸边的队友给力。
察觉到不对劲,马上下水营救。
最终,老唐被两个队友拖出了水面。
此时,他已经陷入重度昏迷。
(图:唐谢利)
岸边的医生第一时间冲上去,对他进行检查。
随后,老唐被紧急送往减压舱。
经过了 7 个小时的治疗后,他的情况终于好转。
渐渐地,老唐恢复了意识。
醒来的他,用尽全身力气,在手写板上写道:
老戴牺牲了。
(图:手写板)
尽管当时,大家都猜到了。
但是,他们心里始终抱着一丝侥幸。
老唐从水下带来的消息,无疑是彻底击碎了大家仅存的幻想。
大家的心情,在一瞬间跌入谷底。
这个打击,太大了!
一时间,所有人都陷入了绝望。
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为这次打捞行动做了充足的准备。
结果,牺牲了一个优秀的队友!
更绝望的是,德恩的尸体还没捞上来。
意外已经发生,固然有人萌生放弃的想法。
但也有队员知道,此时应该做的,是把任务完成。
4 天后,两个潜水队员再次来到布须曼洞穴。
他们决定,继续下潜!
就算不能把老戴的遗体带上来,至少也得给尸体上绑上浮力袋。
这样,有一丝可能,老戴能自己浮上来。
他们实在不忍心,勇敢善良的搭档,消失在漆黑的洞穴里。
然而,就在他们下潜到 20 米时,惊恐的一幕出现了。
突然,水下出现一个诡异的物体!
(图:发现戴夫·肖)
两人忐忑地游了过去。
原来,这个物体正是他们想要寻找的老戴!
此时的老戴,再也没了往日的风采。
他双臂张开,后脑勺和肩膀紧紧贴在岩壁上。
老戴的身体,被泡得异常肿胀。
他被死死卡在布须曼洞穴狭窄的通道里。
并且,他的身上还绑着一个袋子。
两名潜水员一眼认出,这个袋子,正是老戴和妻子一起缝制的装尸袋。
而袋子里,装着的正是德恩的遗骸!
原来,老戴已经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打捞任务。
他就算是死了,也不忘承诺。
老戴,居然真的带着德恩浮上来了。
他做到了!
打捞行动,成功了!
两个潜水员赶紧行动起来。
他们满怀敬意,拼命拖拽老戴的尸体和德恩的遗骸。
最终,遇难 4 天的老戴成功浮出水面。
在洞穴深处待了 10 年的德恩,也重回地面。
跟老戴一起被捞起来的,还有他的摄像机。
摄像机里录下的,是一段让所有人都窒息的画面。
07 死前最后一刻
老戴的身上,绑着一个摄像机。
这个摄像机,录下了他下潜营救的全过程
一开始,整个下潜过程还十分顺利。
下潜 12 分钟时,老戴沿着先前绑好的导绳,成功找到遗骸。
来不及欣喜,他连忙开始工作。
老戴试图拨开厚厚的淤泥,将德恩的遗骸从里面拖拽出来。
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这时,第一个问题出现了。
德恩的遗骸,竟然没有完全白骨化。
这意味着,尸体还有一定的浮力。
老戴连忙拿出袋子,试图把尸体装进去。
被泡了十年的德恩,脖子已经变软。
老戴成功取下遗体的头部。
可是,浑浊的泥沙里,无头的躯体开始漂浮。
老戴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到了。
他的手开始颤抖,整个人慌得不行。
然而,他这一慌,问题可就大了。
老戴的呼吸频率也开始加快。
更大的危险,随之而来。
(图:摄像机画面)
水中的闭路循环呼吸器,开始掉链子。
要知道,闭路循环呼吸器,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致命的缺点。
它要求潜水员在水下作业时,必须时刻保持呼吸稳定。
一旦出现呼吸不规律,极易引起氧中毒。
严重的,甚至丢掉性命。
老戴当时的情况,很糟。
可是,这个问题还没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老戴在活动时,身边水流出现波动。
探照灯的电线和呼吸管纠缠在了一起。
瞬间,老戴无法呼吸。
他预感到大事不好,试图解开这团乱麻。
然而,越理越乱。
很快,探照灯和引导绳又缠上了。
接二连三的意外,让老戴彻底破防了。
他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心态也逐渐崩了。
此时,他已经二氧化碳中毒。
不过,老戴仍然不忘捞尸计划。
他继续执行打捞任务。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
最终,老戴成功将尸体装进了袋子里。
紧接着,他将装尸袋上的绳子绑在自己身上。
此时,老戴的任务已经完成一半。
他只需要将被缠住的一团乱麻解开,就可以返回了。
很快,老戴就可以完成承诺,送德恩回家。
眼看着计划就要成功。
然而,噩梦还没有结束。
老戴知道,解开引导绳太慢了。
于是,他艰难地取出提前准备好的剪刀,试图直接把引导绳剪断。
可是,幽深的水底,视线本来就不好。
偏偏,探照灯还被缠住了。
老戴的心情紧张到了极点。
他的手,在黑暗的水里摸索着。
然而,在尝试了几分钟后,他连绳子都没有找到。
巨大的水压,加上呼吸不稳,他的意识越来越模糊。
终于,10 分钟后,老戴失去了意识。
他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这一刻。
08 后续
故事最后,10 年前潜水员的尸体,回到了父母身边。
这个看似团圆的结局,却是用一个鲜活的生命换来的。
(图:德恩的父母)
发起打捞行动的老戴,永远地失去了生命。
德恩的父母,从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和儿子团聚。
他们十分感激这些勇敢的潜水员们。
同时,对于老戴的离世,他们深感歉意。
幸存下来的老唐,患上了严重的减压病。
并且,留下了不可逆的永久性后遗症。
在接下来的生活中,他都会遭受后遗症的困扰。
不过,最让他痛苦的不是后遗症。
老唐永远无法忘怀,自己的好搭档死在眼前。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戴的家人逐渐走出伤痛。
他的妻子,带着骨灰来到了南非。
(图:戴夫·肖和妻子)
在这里,有丈夫生前热爱的潜水胜地。
老戴的骨灰,被撒在了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上。
时至今日,人们依然被他勇敢无畏的探险精神所感动。
他那不惜牺牲生命也要完成承诺的执着,更是让无数人钦佩。
老戴生前,一共完成了 333 次潜水运动。
并且,他还打破了多项潜水记录。
老戴在潜水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场跨越十年的打捞行动,更是被奉为传奇。
2020 年,老戴的事迹被拍成纪录片《戴夫不回来》。
他的故事和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他从不考虑,值或不值。
他只问自己,做或不做。
参考资料:
1:’DAVE NOT COMING BACK,STARRING DON SHIRLEY, DAVID SHAW ANN SHAW AND THEO DREYER.Arts and Entertainment.November 23,2020.by Carla Hay.
2:Washington, D.C.-based correspondent Tim Zimmermann is the author ofThe Race.From Outside Magazine,Aug 2005.Filed to:SCUBA Diving · South Africa.Lead Photo: Alex Tehrani.
3:Ghosts ofthe abyss: the story of Don Shirley and Dave Shaw.By Sebastien Berger06 March2008·12:07am.
4:Don Shirley Fondly Remembers Scuba Diving with David Shaw in Dave Not Coming Back Exclusive Clip.By Karen Benardello.NOV 10, 2020 DAVE NOT COMING BACK, GONAH MALAK, GRAVITAS VENTURES.备案号:YXA1g06ve8QIMJkQ5y8cZ8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