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为什么德国没有先研制出原子弹?

德国一位关键性的核物理学家,晚年则在回忆录中写下:

「挪威境内的氘生产因破坏而中断,是主要原因之一。」

而做到这件事的,是一支试图拯救世界的小队。

01

1942 年 10 月 18 日晚上,赫尔堡从队长波尔松手里,接过一枚暗灰色的药丸。

他知道,里面装的是氰化物。

咬碎外壳,释放出来的玩意,分分钟就能让他挂。

赫尔堡把药丸小心塞进领口的缝儿里,望向舷窗外——黑暗笼罩着白雪皑皑的山脉。

此刻,连他在内的四名挪威特工,组成了一个「自杀小队」——

他们从英国出发,飞往被纳粹统治的挪威,要去执行一项,绝密而危险的任务。

一项可以说,关乎人类命运的任务!

想到这,赫尔堡心口狂跳。

入夜 11 点半,飞机掠过北海上空,开始徐徐下降,挪威的夜空一片死寂。

「准备,跳!」

波尔松打头,紧跟着的赫尔堡、豪格兰和阿尔内,一个接一个从舱门跃入漆黑的夜空。

「嘭!」伞开了。

零下 30 度的雪风,扫遍波尔松全身,寒气透进骨子里。

他连打几个哆嗦,俯瞰地面,那是黑白相间的绵延山地——

白色的,是雪;黑色的,则是坚硬的岩石和沙砾。

「必须确保落在雪上,否则,万一落地骨折……那一切都完了。」

波尔松心道,他拉紧伞绳,不断调整降落的位置。

幸运的是,几分钟后,他精准砸进一米深的积雪中,溅起片片雪粉。

他四下张望,三名队友也在不远处。

这只小队迅速集结,取出装备袋中的雪板和雪杖,准备一场漫长的跋涉……

而远在数十公里外,无边的雪山深处,就藏着这趟任务的目标:

——韦莫克水电站。

与其说是水电站,不如说,它简直是座末日堡垒。

为啥这么讲?

首先,韦莫克位于绝壁之上,坐拥天险,只有一条吊桥可以进入,堪比带护城河的欧洲城堡。

更不用说,德国人还把防御全方位升级:

围着一圈,拉起了带刺的铁丝网,密不透风。

铁丝网外,挖了陷阱、放了警报器,还埋了一堆地雷……

超过一百名全副武装的德国士兵守在厂区的各个要道,配备的都是全自动步枪。

通向大门的吊桥,更是有卫兵 24 小时站岗、巡逻……

明晃晃的探照灯,从八层楼高的厂房顶上,射向峭壁之下,以防有人摸黑偷袭。

更离谱的是,在探照灯边上,还有一些重武器正在安装,比如……88 高射炮。

要知道,这方圆数百里的地儿,都是雪山,荒无人烟。

为什么德国人要花这么大的功夫,把深山里一座不起眼的水电站,武装到牙齿?

又为什么,冒着巨大的风险,这支挪威小队也要袭击韦莫克呢?

答案就在于,这座水电站还生产一种非常特殊的副产品:

重水。

韦莫克,是当时全世界唯一一家量产重水的工厂。

02

重水有什么用?

简单粗暴的答案:造原子弹。

1931 年,美国化学家发现了重水的存在。

通过电解的方法,可以把普通水和重水分离出来,从而获得高纯度的重水。

代价就是高额的电,和巨量的水。

刚好这两者,作为水电站的韦莫克,都有。

所以韦莫克的管理层一拍脑子,试试看造重水吧。

万一能卖大钱呢?好歹是个超级蓝海……

1935 年,第一批重水出炉了,求购者还不少。

不过,买家一水儿的都是各国的实验室,需求量少得可怜……

最终,韦莫克一年只卖出不到 40 公斤重水。

第二年,买家数量暴跌。

第三年,更惨。

赔本生意就这么撑了 4 年,韦莫克扛不住了,母公司海德鲁集团也实在没眼看,干脆关停了重水制造。

他们显然不会料到,就在同一时期,有人发现了「重水能研发核武器」这个天大的秘密。

1938 年,德国科学家哈恩发现了原子核的链式反应。

是的,链式反应。

如今大家都知道了,这就是原子弹的基本原理。

当时理论物理界的一位大佬,也被这个发现给激动炸了,搞起了相关研究,连饭都顾不上吃。

这位大佬,叫做维尔纳·海森堡。

海森堡所需要攻克的,是当时核物理届一大难题:

核反应产生的中子,飞行速度太快,如果不能被铀核顺利捕获,链式反应就会终止。

因此,需要一种中子减速剂,来确保链式反应顺利进行。

那么,什么东西最合适呢?

经过实验和计算,海森堡最终找到了一个「完美」答案:

重水。

很快,海森堡便设计出了一个核反应堆模型,并将它传达给了德国高层——

在报告书的开头,他特意提到:此模型需要大量重水。

上哪里搞重水呢?

德国人翻遍了资料,终于在手册里发现了那个名字:挪威韦莫克重水厂。

全世界,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重水停产了?那就下单,让他们重启!」

德国的化工巨头,法本公司刚好是海德鲁集团的股东,在他们要求下,重水在韦莫克恢复了生产。

就这样,海森堡拿到了用于实验室的 25 公斤重水。

这显然是不够的。

一共要多少?

根据海森堡的计算,至少得 1.5 吨。

于是,法本公司一次次加码,重水订单的量也越来越大。

「德国人要这么多重水干啥?」

韦莫克管理层开始怀疑。

要知道,此时二战已经爆发,德国已经闪击了波兰,很难不让人猜测他们有所图谋。

面对连番询问,法本公司的代表支支吾吾,只能找话搪塞过去。

幸而,他很快就不需要再应付对方了。

——1940 年 4 月,德国入侵挪威,韦莫克落入了盖世太保手中,沦为德军专享的重水生产基地。

可怕的核阴影,已然在欧洲上空若隐若现……

03

原子弹有多恐怖,各国领袖都很清楚。

在 1941 年这个节点,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一场关乎时间的战争。

一方面,盟军要抢在德国人前面,全力研发出原子弹;

另一方面,也要尽量拖慢德国的研发速度。

破坏纳粹的重水生产,显然是其中关键一环。

于是,捣毁韦莫克重水厂的计划,迅速被英国军方提上了日程。

要如何实现呢?

经过一番讨论,盟军大致列出了四种方案:

1、策反重水厂的挪威员工,从内部破坏;

2、英国地面军队正面攻入重水厂;

3、英国空军空袭轰炸重水厂;

4、安排特工小队,潜入重水厂破坏。

空袭会伤及平民,策反重水厂员工也很难实施,这俩方案很快被毙了。

英国方面更倾向于正面突破,但如何冒着德军的封锁,把部队输送进去,也很棘手。

在英国流亡的挪威抵抗组织,则坚定地认为,他们可以安排一支特工小队,来实施破坏。

最终,主持大局的蒙巴顿拍板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先派出一支特工小队,前往韦莫克附近并埋伏。

确认妥当后,再安排 50 人左右的英国工兵部队空投进场,由特工小队负责接应。

问题就在于,这支特工小队必须小而精悍——

成员不能超过 5 名,他们既要谙熟当地的地形环境,又得经受过充分的军事训练。

此外,全员还必备一项能力:高超的滑雪技术。

显然,挪威人才是最适合这项任务的人选。

事实上,在当时的英国,挪威抗德组织规模已经不小,并吸纳了大批仁人志士。

他们原本只是普普通通的渔夫、工人、学生和工程师,目睹了纳粹入侵挪威后的残暴行径,自愿加入抵抗组织。

在英国,他们接受了大量野战训练,练习射击、跳伞、搏击、侦查,还学会了各种特技。

最终,上级从他们之中,选出了最精锐的四个人:

队长波尔松,是训练中王牌里的王牌,有着和年轻不匹配的老沉,以及和富二代身份不匹配的吃苦耐劳。

赫尔堡,渔夫的儿子,擅长滑雪和野外生存。八面玲珑的性格,让他很容易打听到情报。

阿尔内,老练的士兵,沉默寡言的他有着最精准的枪法。

豪格兰,业务娴熟的话务员,负责接应任务中最重要的无线电发报工作。

以上四人,组成了执行这次绝密任务的队伍。

按照计划,这支代号「松鸡」的小队,会被空投到韦莫克远处安全的地带。

侦察出适合大部队空降的地点,并在那里架设引航灯和无线电。

接引完成后,他们还得原地待命,一旦破坏计划有什么幺蛾子,他们就要顶上,进入重水厂援助。

考虑北欧的夏季昼长夜短,白天行动很容易被德军发现,直到 10 月 18 日这天,松鸡队才终于接到指令,行动开始了!

波尔松他们四人登上军机,跨越了北海,在挪威的夜空逐一跳伞……

这,也就是开头的那一幕。

与此同时,英国方面也没闲着,他们在研究主力部队的空降方案。

他们想的是,要让工兵们一落地就尽量接近重水厂,避免在雪山里长途奔袭的疲惫。

这样一来,降落伞就不太合适了——在韦莫克附近空投,妥妥会被发现。

思来想去,英国高层设想出了一个「绝妙方案」……

他们想到,德国人曾经用滑翔机「奇袭」过比利时,大获成功,咱为啥不能试试呢?

蒙巴顿也很喜欢这个方案,他亲自拍板批准了。

届时,英方会派出两架哈利法克斯轰炸机,分别牵引着两架滑翔机,各搭载 15 名英国工兵,在松鸡队指定的地点着陆。

落地后,这些工兵迅速集结,然后正面突破防守,攻破韦莫克!

此计划看起来,不可谓不「完美」。

它还有个很带感的名字:「新生行动」。

然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关键时刻,松鸡队居然没有任何消息了……

生死未卜的他们,是遇到了什么困境,还是遭遇了纳粹军队?

无论如何,如果没有松鸡队的配合,「新生行动」就注定是竹篮打水。

04

跳伞落地后不久,松鸡队的成员就发现,他们陷入了两个大麻烦。

波尔松原计划,是借助煤油炉的热量,一口气直穿山区,抵达韦莫克南部的湿地——那里是最适合空降的位置。

然而,英国后勤给他们准备的煤油严重不足,直接翻越重重雪山无异于自杀……

波尔松他们只能曲线救国,在峡谷中绕行,以此避开寒冷的山峰。

只是,这样一来,抵达目的地所需的时间也便大大加长。

至于另一个麻烦,就没那么容易曲线解决了……

豪格兰发现,英国后勤不但没有准备天线支架,还把无线发报机的专用电池,自作聪明地换成了普通电池。

这直接导致,无线电通信压根建立不起来。

换言之,松鸡队失联了……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小队成员们消沉了一整天。

但,路还是要赶的。

由于路程加长了,每天配额的食物只能给到最低限度,根本填不饱肚子。

每个人又冷又饿,大家还要拖着 500 斤重的各种装备,在厚厚的积雪上滑行,一路避开危险的雪坑……

入夜之后,四个人就只能挤在帐篷里,借着面糊糊嚼起干肉饼,半饿着肚子睡觉。

直到第三天傍晚时分,负责探路的赫尔堡忽然发现,不远处有座猎人小屋。

在北欧,这种小木屋内一般都会屯些熏肉、水果干之类。

大伙儿乐了,冲进去饱食了一餐。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小木屋里有好几根钓竿。

机智的豪格兰想到,或许,可以把它们拆下来,做成天线?

说干就干,第二天一早,天线就被架了起来。

然而,通电没多久,就短路了……

豪格兰一检查,两块电池一路都泡过水,受潮漏液,基本不能用。

这简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现在问题摆在面前,必须得有一块新电池。

否则,他们的行动就等同于失败。

可这茫茫雪原,哪里会有电池呢?

赫尔堡忽而想到,松鸡小队,其实还有一位隐藏的队员……

此人叫斯钦纳兰。

他一直在韦莫克水厂工作,作为内应,并长期驻扎在水厂不远处的一座大坝里。

大坝不是德国人防守的重点,如果能去那里找到斯钦纳兰,或许能拿到可用的电池。

于是,最熟悉地形的赫尔堡自告奋勇地请求,由他轻装上阵,独自前往求援。

波尔松眉头皱了皱,没有作声。

他完全清楚此行有多么危险。

「这是最后的方法了。让我试试吧!」

赫尔堡坚定地恳求道。

波尔松只得答应。

他将带着另外两人继续赶路,并约定了碰头的地点。

11 月 5 日这天,暴风雪来袭,松鸡队顶着风雪继续跋涉,他们的雪板早已严重磨损,带的蜡也用完了,上坡格外吃力。

被大雪遮蔽视线的波尔松,不慎掉进了冰湖,多亏阿尔内及时拉他上来,才捡回一条小命。

不过,他还是受了伤,只能负痛赶路。

每到一处小木屋,豪格兰都会收集打包全部的鱼竿,这又成为新的负重……

就这样,每个人都苦不堪言,但每个人都心怀勇气——

一想到纳粹对自己亲人、朋友所做的暴行,队员们内心深处便涌上无穷的力量。

4 天之后的中午,阿尔内正在帐篷外劈柴,远远望见雪雾之中,有个黑影……

那是谁?

他右手立刻搭上了扳机,警觉地注视着那个逼近的黑影……

05

直到相距不到 30 米,阿尔内才认出来,黑影原来是赫尔堡!

对方的雪橇上,赫然摆放着一个方形木箱。

不用问,这个男人真的从斯钦纳兰那里,搞到了珍贵的电池……

听见队友的欢呼,豪格兰和波尔松也跑了过来,四人兴奋地搂在一起。

当天晚上,经过不懈努力,豪格兰终于完成了启动电台的全部准备工作,包括新电池的装设。

在寒风之中,他颤抖的手按动着电键,迅速输入那早已牢记于心的报文代码——

但凡电报敲得太慢,就有被德国人检测到的风险。

看不见的电磁波,向英国的方向飘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没有人说半句话——凝固的空气里,似乎有心跳此起彼伏的颤动声。

几分钟后,电报里忽然传来了一阵动静……

「已收到,一切可顺利?」

这一刻,松鸡队四个小伙儿全都激动得要哭了。

接下来的一周,他们的行军速度明显提升,通信一直保持通畅,从中也了解到了「新生行动」的计划。

11 月 17 日,四人终于抵达了目标所在地的湿地,只花了一天功夫,就找到了最适合滑翔机着陆的地点,一片平坦的雪原。

11 月 19 日上午 10 点,豪格兰发出了信号:「无云,西北风,风速很低。」

至此,当地已经连续三天放晴。

蒙巴顿将军明白,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

下午 6 点多,两架缓缓前行的哈利法克斯轰炸机驶入跑道,在它们机身之后,分别用粗麻绳拖着一架霍莎滑翔机。

它们分别被分为 A 组和 B 组。

一阵轰鸣声中,轰炸机破空而起。

几分钟后,另一架铁鸟也随之而去……

按照计划,当牵引机飞到一万英尺高之后,滑翔机就会脱离,向着松鸡队指示的地点滑翔降落。

此时,远在挪威湿地的豪格兰,收到了一条加密信息。

他知道,工兵们上路了。

松鸡队全员即刻动身,前往选好的降落区:

豪格兰和阿尔内负责在山坡架设天线,波尔松和赫尔堡钻进雪地里,把六盏大灯排成「L」形,指示滑翔机降落。

晚上 9 点 40 分许,山坡上的豪格兰,听见无线电传来了「嘟」一声信号。

他朝山下大吼道:「他们来了!开灯!快开灯!」

「咔咔……」六盏大灯陆续开启。

不一会儿,波尔松也依稀听到夜空中传来的引擎声。

大家望向天空,一架硕大的哈利法克斯轰炸机徐徐飞过——可它后方,却没有任何滑翔机的踪影!

几分钟后,另外一架轰炸机也出现在视野里。

可还是一样,也没有跟着滑翔机……

等了整整五分钟,压根没有半架滑翔机的影子。

「这是怎么回事?」

如果滑翔机不送工兵来,奇袭重水厂的任务就相当于宣告失败了。

「难道滑翔机飞错了位置?还是说……提前脱离了牵引?」

波尔松猜不到答案。

不祥的预感,在他脑中萦绕。

其他队员们也毫无头绪,大家茫然望着夜空,耳边的轰鸣声却已渐行渐远……

谁也不会想到,当天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06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当晚 7 点,还原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轰炸机 A 起飞后,一切都很顺利,很快就跨越了北海,抵达挪威国境内。

然而,驾驶员却飞过了头……当他意识到这点时,只能急速盘旋转向。

或许是操之过急,他在云层中下降时,速度实在过快……

而云层中的低温气流,更是一个可怕的杀手。

下降过程中,被冰冻住的牵引绳,竟然「嘭」地断裂了!

突发的解除牵引,令同步快速下降的滑翔机立刻失控。

飞机产生了剧烈的旋转,在空中急速翻滚,然后俯冲撞向雪山……

滑翔机四分五裂的机身里,只有几个人侥幸存活,他们被刺骨的寒冷裹挟着,压根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

任务失败的轰炸机 A,只能被迫返航。

与此同时,轰炸机 B 接到任务,让他们寻找失去牵引的滑翔机 A。

机长在群山之上盘旋了两圈,毫无发现。

更离谱的是,他明明肉眼已经看到了松鸡队摆放的「L」型灯组,但飞机的定位却出现了故障,无法靠近目标。

于是,轰炸机 B 也决定返航。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遭遇到了低温气流,滑翔机也脱离了牵引。

只不过,他们的命运和 A 组截然相反……

滑翔机 B 是主动脱离的,因此成功在山坡上迫降成功,大部分成员得以生还。

而轰炸机 B 的故障似乎影响到了操控,它在返航过程中撞了山,最终全员牺牲……

惨重的损失意味着,「新生行动」彻底失败。

松鸡队一个月来的努力,也全都白费了。

而更恶劣的后果,也随后接踵而至。

德国人很快就发现,几架英国飞机在挪威领空失事,只不过,他们并不知道英军的目标究竟是哪里。

但,这显然难不倒那些党卫军头子。

他们立刻对坠落地点组织了大面积搜捕,试图找到活口。

于是,所有「新生行动」的幸存者,都被作为战俘,带到了集中营。

等待着他们的,是酷刑的逼供。

事到如今,谁也不知道,这些英国士兵有没有在拷打之下开过口,他们最终全部遭到了枪决。

不过对于纳粹而言,他们开口与否,其实关系并不大。

因为就在几天后,德国巡逻队在检查滑翔机残骸时,发现了一份地图。

上面用蓝圈标记着一个地点:韦莫克。

07

一周之内,韦莫克水电站便再度防御升级:

大门的守卫翻了一倍,厂房楼顶不仅新增了防空炮,还加装了重机枪。

几乎每一座建筑的顶上,都安上了探照灯。

对于韦莫克内部的员工,党卫军也安排了几轮搜查,试图找出里应外合的「内鬼」。

打探到风声的斯钦纳兰,连夜逃离了大坝……

在雪山中的一座小屋内,他和松鸡队另外四人会合。

此时,大家已经知道此前任务的大失败。

不过,没有人因此而一蹶不振。

因为,新的任务正在等待着队员们——

而他们也坚信,这一次,一定能成功摧毁韦莫克。

话分两头。

11 月 24 日这一天,在英国接受训练的挪威特工伦内贝格,接到了一个令他无比激动的指令。

上级要求,由他作为队长,再挑选五名挪威战士组成新的特工小队。

——他们将被空投到挪威高原,与先前的松鸡队会合后,伺机潜入韦莫克,破坏这座重水厂。

这支小队被命名为「冈内塞德」,6 位人选很快便确定了:

队长伦内贝格,身为新兵教官的他,同时也是挪威抵抗军最资深的特工,精通潜行和破坏。

副队长豪克里德,一家老小都被德国人抓捕,心怀怒火的他练就了高超的暗杀技术。

比格尔,炸药专家,擅长机械修理,随机应变能力极强。

凯泽,原钢铁厂工人,曾经参加过多次挪威保卫战,作战经验丰富。

伊德兰,原邮递员,超强的体能是他最大的天赋,还会一手无线电发报。

斯托豪格,身材虽然矮小,但枪法极准,是队中的神枪手。

他们虽然没能加入松鸡队,但一直在坚持训练,自我提升,热情从未消褪。

如今,这个报效祖国的机会终于来临了。

新生的冈内塞德队,该何时出击?

这是个非常值得商榷的问题。

一方面,德国人已经严防死守,又有上次惨剧的前车之鉴,贸然出击显然就是送人头。

但另一方面,时间不等人。

——每一天,都有新的重水被生产出来。

而按照海森堡的模型,只要达到一定的重水总重量,反应堆就可以运行。

如果原子弹真的被他们搞成了,无疑将带来灭顶之灾。

非常遗憾的是,运气却似乎始终不在盟军这边……

原本圣诞节是德国人最疏于防范的窗口期,可是持续一周风雪交加的天气,令飞机无法起飞。

1 月底时,冈内塞德队终于被轰炸机带上了天空。

却在接近韦莫克时,遭遇了德国地面强大的火力,机翼被打出了一串而窟窿,只能被迫返航……

更惨的是,这次出击又一次打草惊蛇,纳粹再次升级了韦莫克的防守:

厂区加装了空袭警报系统,周边设施全部增设了防空炮,守卫人员暴增两倍而且大都是精锐德国士兵。

最关键的吊桥,改为了双岗双哨,成堆的探照灯把黑夜射成了白日……

韦莫克重水厂,成为了一座固若金汤的末日堡垒。

单凭 11 个人,能够突围进入吗?

冈内塞德小队不知道答案,他们还在玩命训练。

参照斯钦纳兰提供的详细蓝图,6 个人每天都在演练:

模拟在水电站内的全部行动,从绕过探照灯的覆盖,到暗杀警卫,再到安装炸弹……

韦莫克的内部结构,队员们全都烂熟于心。

每一道铁门、每一条管道,特别是每座重水电解池的方位……都跟自家后院一样熟悉。

松鸡小队同样不知道答案,他们在极限求生:

3 个月来,他们在挪威南部的雪山里腾挪辗转,既要荒野生存,又要躲过纳粹巡逻队的一次次搜捕。

食物早就吃完了,还好阿尔内猎到了几头驯鹿,才给大伙儿续了命……

此时,豪格兰通过无线电,已经清楚了他们新的使命:

配合冈内塞德队,执行潜入破坏任务。

每个人都在等待,等待利剑出鞘的那一天……

08

这一天,终于在 1943 年 2 月 16 日到来了。

那是一个无风的午夜,冈内塞德队六人在空中轮流跳伞,和另外十箱空投物资一起,落到了挪威西南部的高原。

小队集合后,便开始往事先决定好的碰头地点进发。

他们把回程用于撤退的物资全部埋了起来,只带上了执行任务所必须的装备:

压缩饼干、炸药、枪支、工程剪、斧头、望远镜、雷管、引信和急救包……

不得不说,这一次,他们的运气很好。

提前两天,就遇到了松鸡队前来接应的赫尔堡和阿尔内。

半个小时之后,两支小队成功碰头。

11 个人激动地高唱起了挪威民谣,眼泪从两位队长,波尔松和伦内贝格的眼眶中涌出……

不过,他们也明白,此刻并非自我感动的时候,还有艰巨的任务等着他们。

几天前,松鸡队打探到,韦莫克的警报系统已经打造完工——

厂区内有任何异常,警报就会拉响。

整个水厂和附近的公路,都会全部进入警备状态。

甚至连附近小镇的大批驻军,也会第一时间赶来。

即便放在游戏里,这样的关卡配置,也算高难度了……

再考虑到,真人的敏锐感知力和远超游戏 AI 的智商;

这意味着,破坏水厂任务的难度,是地狱级的……

不过,这并没有吓退这 11 个挪威人,他们在小木屋里彻夜研究着。

经过讨论,打入韦莫克有三种方案:

一是从山顶自上而下,沿着输水管道下探到厂区内。

但这条路线布满了地雷,还有重重岗哨……

方案一,被否决了。

二是正面杀入,从吊桥一路解决卫兵,直冲大门。

但此方案的潜入难度极大,一旦惊动敌人,就会拉响警报。

方案二,也被毙了。

最后一个方案,是爬上一侧悬崖,沿着运输铁轨,穿过一扇带锁的侧门进入。

这的确是岗哨较少的路线,但纳粹这么布置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条路线,实在是太险太险了!

几百米高的悬崖,布满了积雪和冰渣,陡峭无比。

稍有不慎,就会坠入山底。

更何况,队员们没有任何攀岩设备,绳索、岩钉、安全锁……

一样都没。

这相当于,要顶着酷寒,徒手攀爬雪山……

但此刻,再无其他退路可选……只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方案三,最终被全员确认。

接下来,两位队长对人员进行了重新分配:

伦内贝格率领「炸弹专家」比格尔、「老兵」凯泽和「体能怪」伊德兰,组成了破坏组,负责进入重水车间安装炸弹。

波尔松则带着「猎手」阿尔内、「野外专家」赫尔堡、「暗杀大师」豪克里德和「神枪手」斯托豪格,组成了掩护组,他们将确保破坏组顺利完成任务。

至于豪格兰和斯钦纳兰,则驻守原地,一个负责无线通信,一个负责撤退掩护。

接下来的两天,两组人又进行了非常周密的安排,确认每一个细节。

包括德军换岗的时间、能藏身的掩体,甚至连悬崖那些灌木的位置,都做到了心中有数。

2 月 27 号这天晚 8 点整,9 位挪威特工套上了白色的迷彩服,撑着雪板离开了小木屋。

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关乎战争走向的艰巨任务……

09

从小木屋到韦莫克所在的山崖下,一共花了俩小时。

这个时间已经很短,毕竟,队员们不能走直线,必须尽量绕开德军的检查点。

站在谷底,仰望巍峨的雪山,伦内贝格顿时头皮发麻。

「伙计们,上吧!」他带头抓牢一块山岩,「千万别往脚底下看!」

其它人见状,也在悬崖边寻找可以手抓脚蹬的受力点,一点一点摸索着往上爬。

山岩上多处结冰,队员们也经常打滑。

还好赫尔堡事先探路时,把那些灌木植被丰富的地点都找了出来,大家拉拽住这些根茎,才勉强能稳住身体。

半个小时之后,9 个人才爬上了 100 来米,往上看,依然望不见崖顶……

每个人手臂都又酸又涨,手指疼得钻心,后背沉重的装备袋,更像千斤重担,把人往山底拖……

连体力最好的伊德兰都累得不行,只能斜靠在一面岩坡上休息。

太冷了……他喘的每一口气,都立刻化为白雾。

体力稍稍回复后,他又继续向上攀爬。

这个勇敢的男人深知:自己必须冲在前面,才能帮后面扛不住的兄弟搭把手。

就这样,入夜 11 点多时,伊德兰终于翻上了崖顶,他顺着铁轨扫视了一圈,似乎没有巡逻队。

随后,他帮着其余八个人,连拉带拽,逐一成功登顶。

大伙儿都坐在铁轨上喘着粗气,没有人能说出一句话。

凯泽望着天空,月黑风高,实在是个潜入的好机会——

他不再咒骂爬山时耳边呼啸的狂风了……

五分钟后,伦内贝格轻声道:「此地不宜久留,继续行动!」

大伙儿一跃而起,沿着铁轨,向重水厂的侧门进发。

令人庆幸的是,这条路真的就像「被纳粹们遗忘了」,一路都没遇到半个守卫。

而且,厂区内涡轮机发出的巨大「嗡嗡」声,也掩盖住了他们发出的一切动静。

沿路上,他们望见了输水管道边卫兵驻守的岗亭,望见了厂门口驻扎的兵营,高耸的警报器更是令人胆寒……

大伙儿都倒抽了一口凉气:这要是选了另外两个方案,怕是死都不知道咋死的……

12 点多,所有人都缩在一座变压器棚边,探照灯刚好照不到这里。

它的旁边,就是重水厂的侧门。

进了这道铁门,就是真正的生死时刻了……

伦内贝格最后一次给大家布置任务,末了他强调道:

「一旦被捕,立刻服药自尽,绝不能暴露战友!」

12 点半时,他打了个手势,行动开始!

比格尔「咔」一声,用断线钳剪开了铁链,把侧门拉开,大伙儿鱼贯而入。

破坏组和掩护组,也将就此分头行动。

是短暂分别,还是天人永隔?

谁也不知道。

「祝你们好运!」伦内贝格向波尔松致意道,然后带着三名队员,摸黑向重水车间方向移动。

波尔松则与其他掩护组成员原地散开,各自占据一个有利的守备位置。

每个人都端着枪,注视着不远处德国人的一举一动,豪克里德更是把背包里的手榴弹也拿了出来,在地上摆成一排。

不过,似乎守卫们并未发现什么异常,他们只是例行地巡逻。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