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会思考?

思考能力低下有几个特征:特别爱听故事和看故事、情绪化、情感跟逻辑分不清楚、只能从自身出发、喜欢把假设当结果、用现象代替原因、把概率当必然。

1995 年,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个会议,这个会议上集合了来自全球的五百多位政治、经济精英,包括撒切尔夫人、老布什这样的人。

这些精英在一块儿讨论的命题是「如何应对全球化」,他们都觉得,随着全球化的程度加深,一定会造成严重的贫富差距。

最终全球财富会集中在 20% 的人手里。

这样一来,那 80% 的人就成了边缘人,如果他们不满、抗争、发生冲突怎么办?

有人就想出了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叫作「给那 80% 的人塞上一个奶嘴」。

这些奶嘴是什么呢?比如发泄型产业,多发展赌博、色情,还有游戏产业,让这 80% 的人把多余的精力发泄出来。

发展满足型产业,比如看一些明星的花边新闻、家长里短,让这 80% 的人沉溺在安逸当中,从而失去上进心,也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

这样的话,他们慢慢就不会抗争了,他们会期待媒体为他们思考,会被娱乐信息占据全部思考能力等等。这个战略,就是著名的奶嘴计划。

人一旦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就容易上当受骗,更重要的是,有一句很棒的话大概是这么说的:走向世界的捷径,就是拥有自己的观点。

可是扪心自问,自己是有观点、有看法的人吗?这些观点足够深刻和理性吗?我们到底是属于那 80% 的人,还是那 20% 的人?

思考能力低下有几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特别爱听故事和看故事。

自媒体作家,也就是大家平时看的公众号作者,他们最喜欢编故事。

因为他们知道,喜欢在手机上看文章的人不喜欢动脑。而不爱动脑的人,只看得懂故事,所以他们就天天在公众号里编故事,拼命吸引不爱动脑的粉丝,最终把这些粉丝变现。

看故事和听故事,是人从童年就养成的习惯,但是我们不能只看故事和听故事,当看到一些需要动脑思考的内容,或稍微有点难度的内容时,你是会动脑思考,还是马上翻过去?

你现在还能读那种有深度的文章吗?还是每天都沉浸在别人编的故事里?

你的思考能力,是不是已经被毁掉?

第二个特征,情绪化。

有一部分人喜欢用情绪代替自己的思考,遇事第一个动的是情绪,而不是脑子。情绪一上来,什么都干得出来,什么都说得出来,这部分人很容易被煽动和忽悠。

第三个特征,情感跟逻辑分不清楚。

「妈妈一定是为我们好的,所以妈妈说的都是对的,所以要听妈妈的。」这句话就是严重地把情感跟逻辑混为一谈。「妈妈是为我好,是爱我的,我特别感动」,这是情感。但是「因为妈妈爱我,所以她说的都是对的,我都要听」,这是逻辑错误。

「你为了我好」跟「我要听你的」之间没有逻辑关系,你对我好并不代表你是对的,出于为我好的目的,也可能做出对我有伤害的事情。

第四个特征,只能从自身出发。

你发条微博说「婆婆和媳妇太难相处了」,底下一定会有人反驳你说「我和我婆婆相处得就很好」。

「地域黑」也是这种人,用自己见过的个案来替代全部,以偏概全,凡事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这是典型的思考能力比较低下的表现。

第五个特征,喜欢把假设当结果。

「我国现在经济已经开始衰退,所以我们都不要辞职,找工作会越来越难。」

这句话是我随便举例的,在生活中这样的言论太多了,给出一个假设的前提,然后提出建议。

在这句话当中,「中国经济衰退」就是一个假设。

很多人喜欢把假设当结果,从假设出发就开始去推论其他事情,而这个假设本身都不一定被证明过,如果假设是错的,那后面的话根本就不可信。

第六个特征,用现象代替原因。

一个公司,员工每天懒散,业绩不好,应该怎么办?

销售总监认为,是销售人员没有干劲造成的,所以他每天都在想方设法地给销售人员打鸡血、喊口号、培训、发奖金,各种措施下去之后,没有效果,即便员工看上去很有激情。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销售总监看到的那个并不是原因,只是现象。原来公司业绩不好,并非销售人员懒散造成的,而是产品质量有问题,销售不积极不是根本原因,而是产品本身缺乏竞争力。

有些事情只是呈现出来的现象,不能把它当作原因来解决。我朋友是某公司客服部门的经理,客服部门的离职率非常高,刚招的员工基本上三个月内就会离开,老板怪她培训不到位,但其实是销售人员的管理有问题:销售对客户经常夸大其词,最后导致客户埋怨过多,客服人员承受的压力太大,才导致了频繁有人离职。

第七个特征,把概率当必然。

不好好学习就一定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人生就一定很失败。这叫作把概率当必然,这也是思考能力低下的表现。

如何培养深度思考的能力?我们的观点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有些人看上去很有想法?

一般情况下,观点形成需要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在知识也缺乏,信息也缺乏,能力也不够的时候,我们判断一件事情,首先是靠直觉。直觉认为这个说法有道理,但是具体为什么,也说不上来。

直觉很容易带来偏见。我妈就对父母离异的孩子有偏见,她认为父母如果离婚了,孩子的性格一定有缺陷。有人认为贫寒家庭出身的孩子,一定很自卑。

这些直觉带来的偏见可能是因为听了别人的只言片语之后形成的,也可能是因为对自己过去经验的模糊感受。偏见总有一天会遭受挑战。以前你认为父母离异的孩子一定是自卑和不幸福的,结果有一天你看到了另外一个说法——家庭不健全的小孩,长大之后反而更幸福。

这个时候,一场辩论在你的头脑中展开,见识了不同的观点,就要去选择到底相信哪一个。

判断的次数多了,就会拥有判断力。

这就是观点形成的第二个阶段。

在后来的人生当中,你会遇到各种不同的观点在大脑中激荡,慢慢地你变得不敢说话,也不敢下定论了,你再也不是那种能把自己的直觉脱口而出的人。你会从一个特别敢说话、什么都敢说的状态,到一个不怎么敢说话、小心谨慎的状态。其实这是好事,这证明自己开始因为有知而不再无畏。

这是第三个阶段。

最后,在终于积累了很多的经验,看了很多的观点之后,你形成了自己比较认同的观点,这时候又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了。你的观点经历了从直觉到偏见,到反复被挑战之后调整,到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基本就会稳定下来,短时间内不会变化。

但是这个观点也不是牢不可破的。

你经历过偏见被推翻的过程,所以并不排斥他人来挑战你的观点,这时候的你会成为既有主见又不顽固的人。所以如果想要形成深度思考,必须要让自己的偏见接受挑战。

我妈一辈子也不会改变她的偏见了,因为她没有机会对其他任何论点进行思考,她这个年龄已经停止学习了。

刻意的深度思考有两个方向:上推式思考和下推式思考。

什么是上推式思考?

调查研究发现,在某国,A 人种的犯罪率比 B 人种要高出 23%,那就意味着每一百个 B 人种犯罪,就有一百二十三个 A 人种犯罪。

当你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你会想什么?

你会想说:「对,是这样的,A 人种受教育的程度低,他们特别暴力,爱抢劫,而且还爱乱生孩子。」

你会对这个调查结果产生自己的想法。

在没有见过其他的观点时,大脑当中现在形成的很有可能是直觉带来的偏见。

我们向上研究一下,为什么那个国家的 A 人种犯罪率高?

上推式思考的关键就是,在看到信息的时候,不跟着信息下定论、说情绪,而是反推为什么,往上推论。

为什么 A 人种犯罪率高呢?

因为在某国,青年的犯罪率比较高,原因也很简单,年轻人比较冲动,而 A 人种年轻人比 B 人种年轻人要多,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 A 人种罪犯比 B 人种罪犯多。也就是说,犯罪率高并不是因为他是 A 人种,而是因为年轻人大多数都是 A 人种。往上推论之后,你可能会自我检讨「好像冤枉 A 人种了」。这个时候,就是不同的观点在脑海当中碰撞,已经开始挑战偏见了。

我们接着再往上想,为什么 A 人种年轻人这么多?

在二三十年前,A 人种有一个很高的生育潮,不知道为什么,他们那段时间特别爱生孩子。

当你这样一步一步往上推的时候,会发现原因一层接着一层,最终你会找到问题的源头,把这个问题认识得更深刻,思考深度大大加强。

所以,以后我们看到类似的新闻报道时,不要盲目地被信息带着走,大部分这样的新闻信息都有强烈的指导性和煽动性,他们之所以那么说,就是希望你去这么想。

用往上推论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才能找到根本问题所在。

经理在车间的地面上发现了油渍,他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找人把地面擦干净。检查一下哪里漏油,发现是一台机器漏油了,于是找工人来检修,修好之后不再漏油。

二、发现机器漏油之后,继续查漏油的原因,发现是其中一个螺丝的标准不合格,要求采购部重新采购新螺丝,杜绝漏油情况发生。

能做上推式深度思考,就能从源头解决问题。

在上述两个案例当中,主要采用原因链条法往上推,这个方法要求大家一定要问为什么,问到不能再问为什么为止,找出事情的根本原因,然后再下结论。

原因链条法是一种上推方式,还有其他方式。

第二种,叫作追溯证据来源和可靠性。

今天,我跟你说在某国,A 人种的犯罪率比 B 人种要高 23%,并且这是一个心理学家调查得出的结论。

你不要直接下定论,你可以往上思考一下,我话里的信息是否可靠,例如,这个数字是否是真的?这个心理学家是谁?他是否权威?我说的是否有偏差?

第三种上推方式,叫作时空追溯法。

我前两天看到报道说印度强奸案发生的概率很高,但是我不会马上下结论——「印度很乱」。而是会想看一下,印度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吗?历史上是否也存在这种现象?如果历史上印度并非强奸率很高的国家,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发生了变化?

这样也容易让你找出根本原因,形成深度思考。

除了历史追溯之外,也可以做平行对比。

关于中国看病难的新闻,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报道一次,黄牛排队难挂号,医生态度不好,住院没有床位,等等。看到这种新闻,先不要抱怨。

要么向上推,中国历史上看病一直都这么难吗?如果过去很容易的话,为什么现在很难?也可以平行对比,只有在中国看病这样难吗?为什么别的国家并不难,还是说别的国家看病比中国还要难?

这时候就容易形成深度思考。

以上是我给大家提供的关于上推的三种路径:第一种路径,追溯原因的链条,为什么之后的为什么;第二种路径,追溯证据的来源和可靠性,看看提供的证据是准确还是不准确;第三种路径,时空追溯法,过去是不是这样,我们也可以平行看一下其他的对比对象是怎么回事。

与上推思考不同的一种思考方向,叫作下推式思考。

什么叫作下推式思考?

最近有很多人都在呼吁限制明星参加真人秀的酬劳,指责明星片酬过高,他们参加一个节目等于十个科学家工作一辈子。

看到这样的数字会很惊悚,很气愤,难免会下结论:「不应该让明星拿那么多酬劳,应该限制明星的酬劳,最高不能超过五十万。」

这时候其实可以进行下推式思考,想一下,如果真的限制明星酬劳,会发生什么事?

明星只拿了五十万,但是他的节目会有很多人看,越火的明星,对提高收视率越有帮助,收视率高了,广告效果就好,广告效果有保障的话,电视台的广告费还是那么贵。

所以限制酬劳的最终受益的是谁?

法律没有限制电视台收广告费的上限,所以只要这个节目的收视率高,电视台就可以跟许多广告商要价,而最终它一定会选择那个给钱最多的广告商。

这样的情况不是我们想要的,那么怎么办呢?限制电视台广告收费的价格?假设最高定在一百万,有许多广告都要投,应该挑选哪一个?

挑选了谁,谁不就赚到了吗?

这个广告商开心死了,以前要花一千万才能抢到的广告位,现在一百万就能拿下了。当然,可能一百万也拿不下,在这么多广告商都觉得一百万很值的时候,大家一定会抢起来,那么会不会有广告商愿意多拿一百万给电视台领导,作为贿赂,反正出两百万也值。

让贿赂发生肯定是不对的,那这样好了,广告商获益之后让他多纳税,最终把这部分钱变成税收,可不可行?

又或者不要限制明星的收入好了,他可以拿一千万酬劳,然后让他直接去纳税。

如果要向明星收重税的话,会发生什么事情?

有没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避税的方法,比如签阴阳合同什么的?监督这些明星纳税可行不可行,成本会不会很高?

我也不知道哪个方法最好,但当你进行下推式思考的时候,你的思考已经开始变得有深度了。

下推式思考的精髓,就是假设。

你可以假设结果就是这样的,然后去推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哪些问题。假设限制明星的酬劳会怎么样?不限制明星酬劳而收取重税会怎么样?

在一步一步的假设中,有可能就会产生你想要的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思考开始从一个点变成一条线,一条线会变成一个面,一个面会变成一个球,你的思考会越来越立体和有深度。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深度思考的两个方向。

思考无论是否深刻,大脑一定要开放。一个大脑不开放的人,喜欢处处下结论,而一旦有了结论,思考就停止了。我经常告诉自己:「我说的话不可能是绝对正确的,是可能变化的。」正因为这样,我才会一步一步地推翻自己,从而更接近真相。

在我们这个时代,信息太多了,如果没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就会像一个陀螺一样,反复被抽打,今天被这个煽动,明天被那个启发,最终一定会付出代价。

在我们这个时代,问题越发复杂,每个问题都存在于它的系统当中,如果只能看到表象,问题就不会被解决,最终还是要付出代价。

结论就是,谁傻谁吃亏。

别让你深度思考的能力被毁掉或者丢失。

本篇选自《精准努力:刘媛媛的逆袭课》,这是一本全是干货、集合有趣案例和成功方法论总结的励志之书。

请点击下方书籍卡片,继续阅读全本精彩内容备案号:YXA1Jgon829Unp6oj9xCJ2l5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