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神贴】房地产暴涨的推手:调控的反市场经济学分析-

房地产暴涨的推手:调控的反市场经济学分析

mini_hostess

纵观十年来的调控史,中国楼市经历了一次次大起小落的剧烈变化。每一次伴随着全民欢呼的调控开始,楼市显示出短暂的低落,随后因继之以楼市调控的负面效应显现伴而随着楼市的暴涨而结束。然后是全民对调控手段不力的声讨,再然后在欢呼声中更严厉的调控政策出台....,十年楼市,就是这样波澜壮阔,高起低伏。

我不得不感叹,中华民族是一个缺乏反思的民族,虽然几乎每次调控措施出台,都无不以惨败收场。却没有多少人反思这是为什么,即使有,反思的结果居然是:抱怨调控手段还不够严厉。

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本文详尽分析房价暴涨的幕后推手,揭示房地产调控反市场、反经济运行规律的本质。

空军朋友们,放弃你们不切实际的调控幻想吧!你们年年要挟政府出台的房地产提调控就是房价暴涨的第一推动力!你们也是导致房价暴涨的推手!

欢迎拍砖。

一、什么样的调控是严厉的调控?我们可以提供两个案

例参考:

一个是国内:

1949以来的三十年,是中国房地产行政调控最严厉的三十年。行政对经济的控制到了登封造极的地步,国家包揽了一切,住房靠分配,没有市场、没有买卖。想炒房子?门都没有。当然,也许有人说,这哪跟哪啊,与房地产调控完全两码事嘛。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现阶段的调控手段推向更严厉的方向,我们会发现,这实质是一码事。

比如限购,现在的手段是不许购买第三套,第二套首付提高,如果更严厉一点的结果是什么?不许购买第二套。再严厉一点呢?当然是一套也不允许购买,这不就是计划经济了么?

比如限价,现在是规定价格必须在某个范围内,如果我们往狠里限,结果是什么,不准收钱,由国家统一回收,然后零价格分配。这不也就是福利分房吗?

又比如对外地人限购。看看如果我们再把限购搞严厉一点,是什么样子。如果连本地人都不允许买,只能由单位盖住房,然后按级别,工龄,年龄,居住人口数,有无住房等一系列条件卖给或分给本单位一部分人居住。这是什么,这

不也是福利分房吗?

[作者 :下个黄金十年基友 -时间 :2013-04-24

20:12:18]国家有高人在的,比你我聪明十万倍不止,调控是一种口号,是一种麻醉剂,只要有调控在,就能维稳。其实政府并不太担心房价,没有房可以租嘛,住有所居,租来的难道就不算么?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把房价计入民生指数,都是把房

租计入。房子天生就是投资品。

[作者:00222653-时间:2013-04-24 20:32:15]

lz,别浪费时间了,傻空们看不懂,看懂了也不会承认。

他们只相信: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 100%的投机,根本没有刚

需,卖房的都是骗子,买房的都是傻子。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4 20:32:34]

二、是的,很多人抱怨调控不够严厉,当我们把调控推

向最严厉的时候,我们发现,它就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福利分房制度的翻版。那这个制度的结果是什么呢?腐败、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按行政级别配给,级别越高,面积越大。轮到最基层的工人,只有破旧的小平房。福利性分房制度消灭了房地产市场,国家又无力不断地建房、无力不断地配给。所以,几十年下来,住房条件越来越差、面积越来越小。以天津为例,建国初期人均住房面积 3.8平方米,1972年,人均

住房面积下降到 3平方米。在工人住宅区,上世纪五十年代

建设的临时性小平房一直住到八十年代,条件之恶劣、环境之污秽难以言状。前 boss亲口给我们提供了鲜活的例子:“我知道蜗居滋味,小时家里 5口人住 9平米”,问题在于,作为也算房地产计划体制的受损者之一,其后的房地产调控方向居然是不断地将房地产市场推向前三十年,这不很奇怪吗?虽然,那个时候的房子确实没什么价格,可这以极端的短缺为代价的结果是我们要的么?

[作者:烛照乾坤-时间:2013-04-25 00:08:11]

楼主加油,好好分析一下7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5 07:03:41]

@下个黄金十年基友 2楼 2013-04-24 20:12:18国家有高人在的,比你我聪明十万倍不止,调控是一种

口号,是一种麻醉剂,只要有调控在,就能维稳。其实政府并不太担心房价,没有房可以租嘛,住有所居,租来的难道就不算么?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把房价计入民生指数,都是把房租计入。房子天生就是投资品。

是的,上层是有不少非常聪明的人,而且有非常专业的

人,但是:

1、这种人未必有做正确的事的动机和意愿;2、即使有,他们的做正确的是的动机和意愿未必能够有渠道能得到贯彻和执行。

另外,还有一种人,虽然他非常聪明,但未必专业,他们的聪明我们宁可相信体现到政治手腕上,而非市场治理上他们未必有时间、有精力、有意愿、有诚意学习专业的经济学真理、市场真理。

千万不要有屁股决定脑袋的思维。8楼 (1)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5 07:08:39]

@下个黄金十年基友 2楼 2013-04-24 20:12:18国家有高人在的,比你我聪明十万倍不止,调控是一种

口号,是一种麻醉剂,只要有调控在,就能维稳。其实政府并不太担心房价,没有房可以租嘛,住有所居,租来的难道就不算么?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把房价计入民生指数,都是把房租计入。房子天生就是投资品。

房子既有居住属性又有投资属性(因为它本身就是资

产),这是肯定的。

具体为什么房价不被计入cpi,并不是因为哪个国家的动机决定的,而是有房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正如没有哪家公司会把购入的长期固定资产在当年折旧完毕一样,体现房子cpi的指数最好的指标就是房租。因为你购入的房子本身就不是一次性消费完成的。

当然,有些国家,如加拿大,引入了 HPI的新指标。9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5 07:09:42]

@002226534楼 2013-04-24 20:32:15lz,别浪费时间了,傻空们看不懂,看懂了也不会承认。

他们只相信: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 100%的投机,根本没有刚需,卖房的都是骗子,买房的都是傻子。

嗯,目前还没有空军进来反驳,我们耐心等待。10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5 07:10:52]

@烛照乾坤 6楼 2013-04-25 00:08:11楼主加油,好好分析一下

我会逐渐更新。11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5 07:14:19]

三、

第二个例子是前联邦德国的例子,也即我们的主义的发源地的例子。

希特勒曾经说过,如果他的军队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那么他本人和整个德国都将陷入无尽的深渊。元首的这个“许诺”确实变成了现实。二战结束之时,德国遭到了彻底的瓦解和破坏。其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战争把德国的城市变成了碎砖烂瓦。当时的西德经济是怎么样的呢?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人们饥寒交迫,黑市交易、易货贸易盛行,香烟成了其经济中最保值的硬通货和事实上的货币。

但德国人是幸运的,他们遇到了路德维希?艾哈德,作为为美英法联合占领区所组成的联合经济区的经济管理部门的部长,作为“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和德国经济奇迹之父,他相信“供求规律是人类最古老和最顽强的行为规律之一。试图战胜和压倒这个规律远比利用它要困难得多”。与占领当局坚持配给制和价格工资控制的想法相反,他认为只有自由的市场体制才能真正解决物价飙升、物资不足的问题。只有人们可以自由地投入交易,他们才能被激发出最大的潜能。所以他努力取消配给制和对经济的控制,顶住了压力,坚持自由市场体制,他的所有政策都指向一个目标尽可能增加市场的供给。他相信降低物价的唯一办法就是提供尽可能

多的商品。并再一次不顾占领当局的反对,降低了进口商品

的关税。他努力为消费品的生产提供原材料和其他生产要素。12楼

[作者:散户凡人-时间:2013-04-25 08:50:42]

楼主是女性?很不错哦。看问题有条理,有深度,这样长篇大论是费精神的。德国的经济以及统一后的变化确实值得分析和借鉴,包

括施罗德时期到默克尔时期。欧洲中央银行的蓝本就是德国中央银行。13楼

[作者:流浪的海王星-时间:2013-04-25 10:18:39]

调控是一种口号,是一种麻醉剂,只要有调控在,就能

维稳。这句话我赞成。14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5 11:01:11]

回复第 12楼(作者:@散户凡人于 2013-04-25 08:50)楼主是女性?很不错哦。看问题有条理,有深度,这样长篇大论是费精神的。德国的经济以及统……

谢谢!确实比较费脑细胞,不过我觉得它是一种乐趣。

正如米尔顿·费里德曼所说:

经济学是一门迷人的学问。最令人着迷的是,它的基本原理如此简单,只要一张纸就可以写完,而且任何人都可以理解,然而,真正理解的人又何其稀少。

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15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5 11:14:17]

回复第 13楼(作者:@流浪的海王星于 2013-04-25

10:18)调控是一种口号,是一种麻醉剂,只要有调控在,就能

维稳。这句话我赞成。

从他们祭出的种种反市场手段可看出,我倾向认为这不

仅仅是一种口号。不能因为他们从来没成功过,就简单地认为这仅仅是一

种口号、一种麻醉剂。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16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5 11:16:42]

四、

艾哈德对经济调控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取消配给制和

对经济的控制初期,物价果然如人们所担心的那样迅速飙升。

不过,从没有达到过黑市的水平。道理很简单,供需关系虽然没有改变,但与黑市交易相比,公开市场的交易费用肯定要低,人们不必为交易支付额外的风险溢价。甚至 1948年冬季,物价的上涨似乎有引发社会危机的苗头,鲁尔区的工人举行了罢工,抗议物价上涨和失业增加,有愤怒的工人高喊:“绞死艾哈德。”但艾哈德顶住了压力,并在 1949年底说:“物价下降的春天很快就会到来”,果然,到 1950年由于生产的大幅增长,物价开始下降,并且从此稳定下来。改革后的第一年,西德的国内生产总值就翻了一番。在以后的十年中,西德的 CPI指数仅仅上升了 16%,而同期的英国和法国分别是 45%和 50%。

艾哈德的改革为德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如今德国的经济崛起和世界富裕国家的地位早已为世人所公认。

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17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5 12:12:24]

五、

与德国人的幸运相反,我们遇到是深谙中国智慧却不懂市场经济运行原理的调控者,是跨专业、跨行业的管理者。中国有句古话,叫“无知者无畏”,他们总以为这是一个特殊的市场、特殊的环境,这是一方具有某某特色的土地,以

至于相信经济运行的普遍规律不适用于他们,他们以为通过

他们的强权可以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他们也自信满满地认为他们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本质,他们认为依靠他们的强力控制能改变市场的运行轨迹。他们并不知道的是,他们并不具有别人并不具备的智慧,因此,十年来虽然一错再错,他们收获的只是失败,但他们从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放弃自己的异想天开。他们把他们的错误归咎于其它,归咎于他们都措施还不够强硬,从而在错误的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

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18楼

(1)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5 16:37:50]

六、

商品房市场虽然有土地市场被政府垄断的问题,但市场本身却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里,价格本来应该是市场供求关系的信号,是商品房稀缺性的信号,是房地产开发、商品再生产的指挥棒。价格上涨,说明市场供不应求,说明存在商品房短缺。在价格上涨的激励下,开发商将资本、人力、建材、土地等生产要素汇聚到房地产开发上来,并且环环相扣,推动上游水泥、钢材等扩大供应,从而有效增加市场供给。如果市场存在长期价格上涨,说明供需失衡问题严重,在暴利的吸引下,也会驱动其它相对供应过剩行业的资本进入房地产行业,从而加速商品房的供应,进一步平衡

供需,使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19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5 16:38:33]

七、

不可否认,在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里,在房地产上涨初期,如果没有市场控制(即所谓调控),不仅会吸引大量社会资本进入商品房的开发之中,也会导致需求端投资、投机盛行,从而进一步推高房价。但也正是这样的上涨过程,也同时是在引导稀缺的资本往最需要的地方流动,从而使其它相关要素同向流动,这样做的客观结果是促进开发商扩大再生产,开足马力满足市场需求,这个过程如果没有人为恶意干预,如此良性循环下去,从较长时期来看,房地产的供给将会逐渐接近甚至超越市场需求,而在价格持续变化和供过于求的预期下,原先作为市场投资、投机需求而囤积的房子就会逐渐流进市场形成供应,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供给,在市场供应的压力下,也必然引导房价合理回归,从而房价就能围绕其自然价值合理波动,而不会长期暴涨。

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20楼

(1)

[作者:散户凡人-时间:2013-04-25 18:04:11]

一个行业、一个产业如果利润大,就会吸引利润小的其他行业或者产业的资本进入,有效的大量增加供给和增加竞争,从而相对的降低了这个行业的利润和价格。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市场调节道理。

可是在中国,当房地产利润高,吸引了其他的行业、产业资本进入,却被有些观点说成都去搞房地产了,没人愿意做实业了,这样的情绪化的不满或者糊涂的观点怎么不叫人遗憾。房地产利润高,吸引了其他领域的资本进入,这必然加大供给和竞争,从而对需求方是有利的,如果是少数性的或者垄断性的供给,反而是对需求方非常不利。

房地产中的房产市场中具备了竞争性,垄断性主要是在政府控制的土地市场。所以,打破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垄断才是有利于需求方的。

其次,民生资源的分布也是受到政府的人为集中于特大城市、大城市,这样也会形成一定的垄断集中,对于这种行政式民生资源过度集中,也需要从制度上改变。

21楼

[作者:散户凡人-时间:2013-04-25 18:20:54]

@mini_hostess13楼 2013-04-25 11:01:11

回复第 12楼(作者:@散户凡人于 2013-04-25 08:50)

楼主是女性?很不错哦。

看问题有条理,有深度,这样长篇大论是费精神的。

德国的经济以及统……

谢谢!确实比较费脑细胞,不过我觉得它是一种乐趣。

正如米尔顿·费里德曼所说:

经济学是一门迷人的学问。最令人着迷的是,它的基本原理如此简单,只要一张纸就可以写完,而且任何人都可以理......

经济学的基本道理看起来是简单,但需要明白,这种简单是基础性的和深刻性的,经济运行变化起来就会有复杂性、多样性、包括了周期、也包括顺利和困难。所以能真正理解透这种简单并且长期坚定的并不容易,特别是在情况复杂和困难的时候,能坚守住就难能可贵。

人为干预市场虽然屡战屡败,但仍旧会屡败屡战,因为短视、急功近利、利益问题是大众的人性弱点,所以,人为干预、人为分配总会有人支持。

22楼

[作者:散户凡人-时间:2013-04-25 18:39:15]

自由市场经济会形成复杂系统性的经济整体,除了特殊时刻,政府可以充当守夜人的角色外,其余时刻,政府都应该不干预市场,让市场自身调节和发展。政府要做的是法治

上的公平和正义,维护法治的市场经济,打击各种违法,提

供基本保障,而不是调控经济。

因为市场经济的复杂系统性,人为故做聪明式的干预控制,不能从全局整体上提升市场,往往解决这个问题,却制造了别的问题,或者不仅没有解决原来的问题,反而制造更多的问题,又或者短期有效,长期却造成更大的麻烦。

再有,市场经济内在的大量博弈性,对各种人为主观调控也会产生作用,结果往往就是扭曲或者压制了市场,主观干预的目的基本很难实现。

23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5 19:13:43]

@mini_hostess13楼 2013-04-25 11:01:11回复第 12楼(作者:@散户凡人于 2013-04-25 08:50)楼主是女性?很不错哦。看问题有条理,有深度,这样长篇大论是费精神的。德国的经济以及统……

谢谢!确实比较费脑细胞,不过我觉得它是一种乐趣。正如米尔顿·费里德曼所说:经济学是一门迷人的学问。最令人着迷的是,它的基本

原理如此简单,只要一张纸就可以写完,而且任何人都可以

理......

@散户凡人 20楼 2013-04-25 18:20:54

经济学的基本道理看起来是简单,但需要明白,这种简单是基础性的和深刻性的,经济运行变化起来就会有复杂性、多样性、包括了周期、也包括顺利和困难。所以能真正理解透这种简单并且长期坚定的并不容易,特别是在情况复杂和困难的时候,能坚守住就难能可贵。

人为干预市场虽然屡战屡败,但仍旧会屡败屡战,因为短视、急功近利、利益问题是大众的人性弱点,所以,人为干预、人为分配总会有人支持。

你说的对,且不论执政者是否也是这个心态,当全民都急功近利的时候,能做到:“论至的者不合于俗,成大公者不谋于众”的人实在太少了,所以,屡败屡战,短视的调控手段屡屡被祭出来就不难理解了。

25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5 19:15:18]

上面有错字,纠正一下,应是:论至德者不合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26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5 19:17:21]

八、

从而正如我上面所说,所谓投资、投机、囤积居奇未必

就该千夫所指,未必最终就会推高房价。实际上投资、投机有助于熨平商品在不同时期的价格差异,他们在商品充裕、价格相对低廉时买进,而在商品紧缺、价格高昂时卖出。投机者经由这种方式去消除价格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从而在事实上提高了整个市场的效率。移植到房地产市场,之所以有投机,必然是预期未来房子会供不应求、房价会上涨,是以卖出为目的的购买,本来就是未来的潜在供应,其结果是必然为未来某一时刻提供有效供给,从而拉平市场价格,同时,投机、投资的资本进入,也有助于开发商快速回笼资金,加快市场再生产进程,缩短商品房供应周期,促进市场有效供给,平衡市场供需,从而驱使市场价格合理回归。

而且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所谓的投机、投资最终是以商品房的居住及其附属属性为基础的,投机的盛行最终结果会不断增进该属性在市场上的持续堆积,而不是相反,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我们消费的正是其居住属性,所以,这对我们是利好而不是利差。

27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5 20:04:37]

九、

我们的问题在哪里?我们完全不懂市场运行规律,蛮横

干预市场运行,导致市场看不见的手指挥失灵,扰乱房地产

市场的供求关系,本意是降低房价,其最终结果却是受到市

场的无情惩罚,往往事与愿违地招来价格的报复性上涨。看看我们十年来是怎么干的:

1、以抑制投资、投机的名义控制需求,从而阻止资本进入房地产的行业。这个调控的本意是抑制所谓“不合理”需求。但刚性需求却也做出同步反应:即在房价下降的预期下,延缓了入市步伐。但其政策最终的结果却是导致开发商在上述两项因素的作用下,在市场需求大幅下降的预期下,在未来现金流紧张的理性预期下,延缓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进程,由于房地产开发的长周期性,其调控的结果必然是导致有效供应不足,从而引起房价上涨。道理很简单,这个调控对需求与供应方的最终效果是不一样的:对需求来说是压抑,虽然暂时潜伏,但总有一天会爆发;对供应来说,停止购地,停止开发,那可是实实在在的供应减少了。而供应的减少又会进一步增强人们对商品房稀缺性的预期,从而进一步刺激需求,刺激投资、投机冲动,而这些因素的叠加会进一步恶化供求关系,供求关系的恶化必然导致未来某个时候体现在房价上,而房价的上涨又会导致新一轮的更严厉的调控的出台。从而伴随着一轮又一轮的调控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不断推高房价。就这样,房价上涨与严厉调控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一样,在相互鼓励中携手奔向光明的康庄大道!

28楼

(1)

[作者:可以的名-时间:2013-04-25 21:34:57]

中华文化本质上是反市场的,喜欢用强权代替市场,这点从上至下都很习惯,几千年余毒不可能几十年肃清!已经进了几十步了,可能会倒退一些时了!哎,可惜了这大好局面啊!痛心!29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5 22:09:26]

@可以的名 27楼 2013-04-25 21:34:57中华文化本质上是反市场的,喜欢用强权代替市场,这点从上至下都很习惯,几千年余毒不可能几十年肃清!已经进了几十步了,可能会倒退一些时了!哎,可惜了这大好局面啊!痛心!

你说的对,所谓 5000年的文明史,也是 5000年的黑暗史,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政治框架无不体现了商鞅的思想。中华民族的创新性和活力在几千年前就被扼杀了。

30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5 22:10:07]

十、

2、以打击囤地、提高贷款门槛、抬高入市成本、提高市场准入机制等手段打击供给。上一条措施如果说还尚算可以理解的话,毕竟是普通人,没有专业性,对市场的运行没有那么深入的理解有情可原。这第二条的做法就匪夷所思了,这可是实实在在为市场供给制造障碍啊。我们知道,如果这一条持续执行下去且又很有效的话,必然导致大批实力不强、现金流及资本运作能力有限的中小开发商被淘汰出市场,必然形成房地产开发向少数开发商集中的相对垄断的市场格局,从而弱化市场竞争,增加房价上涨风险。从市场现状来看,确实有这个趋势,比如潘石屹、任志强不止在一次抱怨北京的土地都被少数国有大鳄拿走了。所幸市场存在自我修复机制,目前这种状况还没大面积出现。

31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5 22:15:34]

十一、

3、增税。这是最可笑的调控手段。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税是打入买卖双方的楔子,无论这个税是由谁出的,其最终结果必然是双方共同分担的,谁分担多少是由供给与需求的弹性决定的。所以,所谓 20%的个税,单纯说是由买方或卖方承担都是不准确的即使钱是由其中一方掏

的,但这只是表象。税必然是供应的成本,这么简单的道理

连菜市场卖菜的都知道,在赋税或摊位租金或管理费用增加时,必然要将一部分税或相关费用加到菜价里转嫁给消费者。虽然每一次加税都伴随着疯狂的抢购浪潮,人们在用实际行动对增税降低房价的谬论说不,但我也悲哀地看到,包括增税在内的每一次调控都引起一片幸灾乐祸、大力拥护的欢呼声。而如今,人们为自己的幸灾乐祸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多少刚需在背负了差价 5.6%营业税之后,后来者又被迫抗起了全价 5.6%的营业税的沉重负担,难道这次要再次背负 20%的个人所得税?到底是政府在分享炒房者的收益,还是要把消费者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想想吧,房价太高的原因不在于税太少了,而在于赋税成本太高了。

而如今,还有不少人在对房产税这个可能会加诸于所有人身上的巨大生活成本翘首以盼,这要怎样奇葩的愚昧才能有这样的精神?难道他们忘了,当年以促进公平的名义出台的个人所得税,现在却异化成了广大普通工薪阶层的沉重负担,成了政府不可或缺的税种,公平的内涵没了,政府的收入却成了这个税的终极目的君不见,每次上调个税基点的阻力都来自于"影响国家税收"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32楼

[作者:可以的名-时间:2013-04-25 22:58:24]

其实在我国,舆论只是政府利用的工具,

政府想出什么政策就会主动推出什么言论,所以,从当前舆论风向看,好像是准备走反市场的路线,就是走点回头路,如果不是,我相信舆论会马上转向鼓吹自由经济!从舆论导向可以看出一些苗头的!33楼

[作者:散户凡人-时间:2013-04-25 23:05:51]

@可以的名 27楼 2013-04-25 21:34:57中华文化本质上是反市场的,喜欢用强权代替市场,这点从上至下都很习惯,几千年余毒不可能几十年肃清!已经进了几十步了,可能会倒退一些时了!哎,可惜了这大好局面啊!痛心!

不懂就请不要随便

中华文化本质上不是反市场的,而是主张经济市场化的,所以西方经济学早期的启蒙来源就是中华哲学文化。西方大经济学家从亚当斯密以及其老师,到现代的哈耶克,对中华的儒、道两家的哲学文化深为推崇。

34楼 (1)

[作者:小散闯天崖-时间:2013-04-25 23:05:53]

guanzhu

35楼

[作者:毁灭战士 2012-时间:2013-04-25 23:46:05]

楼主分析的很有道理,学习了!

36楼

[作者:老船长烟斗-时间:2013-04-25 23:59:21]

增税。这是最可笑的调控手段。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税是打入买卖双方的楔子,无论这个税是由谁出的,其最终结果必然是双方共同分担的,谁分担多少是由供给与需求的弹性决定的。所以,所谓 20%的个税,单纯说是由买方或卖方承担都是不准确的即使钱是由其中一方掏的,但这只是表象。税必然是供应的成本,这么简单的道理连菜市场卖菜的都知道,在赋税或摊位租金或管理费用增加时,必然要将一部分税或相关费用加到菜价里转嫁给消费者。虽然每一次加税都伴随着疯狂的抢购浪潮,人们在用实际行动对增税降低房价的谬论说不,但我也悲哀地看到,包括增税在内的每一次调控都引起一片幸灾乐祸、大力拥护的欢呼声。而如今,人们为自己的幸灾乐祸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多少刚需在背负了差价 5.6%营业税之后,后来者又被迫抗起了全价5.6%的营业税的沉重负担,难道这次要再次背负 20%的个人所得税?到底是政府在分享炒房者的收益,还是要把消费者

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想想吧,房价太高的原因不在于税太

少了,而在于赋税成本太高了。

lz太绝对了,如你分析,赋税加到消费中,增加了交易成本,由于现在是卖方市场,所以房价就涨,这个在价格比较低的时候是这样的,但是如果是房价已经快达到一个临界点的时候,这样做是为了屏蔽一些例如炒房的不确定因素对房价的干扰。最终制造一个炒房没有暴利的环境,让房价不能再往上走。

其实现在情况就是,房价太高,已经超出了大家的实际购买能力,如果炒房没有暴利的话,现在买房,以后升值的风险就大了。就会使买房的人望而祛步,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囤房建房的人就会接受卖房微利的现实,房屋的交易价格就会逐步下降。实现房价的软着陆。

就是说同是一件事情,看在什么时候发生,当调控发生在对的时候,就会产生效果。

房价这盘棋太大了。我是看不明白。

但是 lz言之凿凿,好像很有道理,但是有没有想过,20%如果加到买房的身上,会减少多少潜在的客户?所以 lz的道理是对的,但是要看在什么时候。

现在说 20%没有用,而且要买家出定了,还为时过早。

37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6 07:39:49]

@可以的名 27楼 2013-04-25 21:34:57中华文化本质上是反市场的,喜欢用强权代替市场,这点从上至下都很习惯,几千年余毒不可能几十年肃清!已经进了几十步了,可能会倒退一些时了!哎,可惜了这大好局面啊!痛心!

@散户凡人 32楼 2013-04-25 23:05:51不懂就请不要随便中华文化本质上不是反市场的,而是主张经济市场化的,

所以西方经济学早期的启蒙来源就是中华哲学文化。西方大经济学家从亚当斯密以及其老师,到现代的哈耶克,对中华的儒、道两家的哲学文化深为推崇。

法国的重农学派对当年的中国确实比较推崇。但问题是,我们就能得出结论:中华文化本质上不是反市场的吗?我认为,中华文化一直循两条线走:

1、摆上台面的儒家文化,但这是针对民间而言,实际

上,在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框架里从未真正贯彻过,如:“民

为贵,君为轻”,仅仅口号而已,正如某某主义从来没有被真正追求过口号而已。

2、实际对中华产生影响的法家思想:比如:一民论(耕站之民)、一教(一种思想)、又比如:有道之国,在于弱民。这些思想的最终贯彻都必然以重农抑商这个手段上来,谈何不反市场?

38楼

[作者 :交流群 146538363-时间 :2013-04-26 07:44:33]

炒股,任何时候都应该存在“不虑胜,先虑败”角度上进行。交易千万不要深入,深入必慌,慌必乱,乱必错。错!则更深,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39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6 07:48:28]

增税。这是最可笑的调控手段。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税是打入买卖双方的楔子,无论这个税是由谁出的,其最终结果必然是双方共同分担的,谁分担多少是由供给与需求的弹性决定的。所以,所谓 20%的个税,单纯说是由买方或卖方承担都是不准确的即使钱是由其中一方掏的,但这只是表象。税必然是供应的成本,这么简单的道理连菜市

场卖菜的都知道,在赋税或摊位租金或管理费用增加时,必

然要将一部分税或相关费用加到菜价里转嫁给消费者。虽然每一次加税都伴随着疯狂的抢购浪潮,人们在用实际行动对增税降低房价的谬论说不,但我也悲哀地看到,包括增税在内的每一次调控都引起一片幸灾乐祸、大力拥护的欢呼声。而如今,人们为自己的幸灾乐祸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多少刚需在背负了差价 5.6%营业税之后,后来者又被迫抗起了全价5.6%的营业税的沉重负担,难道这次要再次背负 20%的个人所得税?到底是政府在分享炒房者的收益,还是要把消费者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想想吧,房价太高的原因不在于税太少了,而在于赋税成本太高了。

@老船长烟斗 35楼 2013-04-25 23:59:21

lz太绝对了,如你分析,赋税加到消费中,增加了交易成本,由于现在是卖方市场,所以房价就涨,这个在价格比较低的时候是这样的,但是如果是房价已经快达到一个临界点的时候,这样做是为了屏蔽一些例如炒房的不确定因素对房价的干扰。最终制造一个炒房没有暴利的环境,让房价不能再往上走。

其实现在情况就是,房价太高,已经超出了大家的实际

购买能力,如果炒房没有暴利的话,现在买房,以后升值的

风险就大了。就会......

从你的回复中可以提炼出以下几点:

1、你承认在卖方市场,赋税必然由买方承担,并且会导致房价上涨。这个时候加税是否不合时宜?

2、你认为在房价临界点上,税的增加会抑制炒房。问题在于,既然已到临界点了,再抑制又有何必要?

40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6 07:49:10]

增税。这是最可笑的调控手段。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税是打入买卖双方的楔子,无论这个税是由谁出的,其最终结果必然是双方共同分担的,谁分担多少是由供给与需求的弹性决定的。所以,所谓 20%的个税,单纯说是由买方或卖方承担都是不准确的即使钱是由其中一方掏的,但这只是表象。税必然是供应的成本,这么简单的道理连菜市场卖菜的都知道,在赋税或摊位租金或管理费用增加时,必然要将一部分税或相关费用加到菜价里转嫁给消费者。虽然每一次加税都伴随着疯狂的抢购浪潮,人们在用实际行动对增税降低房价的谬论说不,但我也悲哀地看到,包括增税在内的每一次调控都引起一片幸灾乐祸、大力拥护的欢呼声。而如今,人们为自己的幸灾乐祸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多少刚需在背负了差价 5.6%营业税之后,后来者又被迫抗起了全价

5.6%的营业税的沉重负担,难道这次要再次背负 20%的个人所得税?到底是政府在分享炒房者的收益,还是要把消费者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想想吧,房价太高的原因不在于税太少了,而在于赋税成本太高了。

@老船长烟斗 35楼 2013-04-25 23:59:21

lz太绝对了,如你分析,赋税加到消费中,增加了交易成本,由于现在是卖方市场,所以房价就涨,这个在价格比较低的时候是这样的,但是如果是房价已经快达到一个临界点的时候,这样做是为了屏蔽一些例如炒房的不确定因素对房价的干扰。最终制造一个炒房没有暴利的环境,让房价不能再往上走。

其实现在情况就是,房价太高,已经超出了大家的实际购买能力,如果炒房没有暴利的话,现在买房,以后升值的风险就大了。就会......

另外,关于炒房(即投资、投机)是否就是该一棍子打死,也未必这么绝对,而且正可能相反,我在前面第七、八结已有一些论述,后面可能还会提到。

你也提到“房价太高,已经超出了大家的实际购买能力”,赋税的增加一定体现在房子的成本上,无论一手还是二手,

无论增量还是存量,必然是一个互相推动的过程,增税的最

终结果就是推高房价(或者导致供应不足)这不与我们追求的目标南辕北辙吗?这个我在前面已有一些论述,后面还会有详细的说明。在前十年调控的实践来看,就是这么回事,如 5.6%的营业税。

41楼

[作者:可以的名-时间:2013-04-26 07:56:51]

@可以的名 27楼 2013-04-25 21:34:57中华文化本质上是反市场的,喜欢用强权代替市场,这点从上至下都很习惯,几千年余毒不可能几十年肃清!已经进了几十步了,可能会倒退一些时了!哎,可惜了这大好局面啊!痛心!

@散户凡人 32楼 2013-04-25 23:05:51不懂就请不要随便中华文化本质上不是反市场的,而是主张经济市场化的,

所以西方经济学早期的启蒙来源就是中华哲学文化。西方大经济学家从亚当斯密以及其老师,到现代的哈耶克,对中华的儒、道两家的哲学文化深为推崇。

@mini_hostess36楼 2013-04-26 07:39:49

法国的重农学派对当年的中国确实比较推崇。但问题是,我们就能得出结论:中华文化本质上不是反

市场的吗?我认为,中华文化一直循两条线走:1、摆上台面的儒家文化,但这是针对民间而言,实际

上,在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框架里从未真正贯彻过,如:“民为贵,君为轻”,仅仅口号而已,正如某某主义从来没有被真正追求过口号而已。

2、实际对中华产生影响的法家思想:比如:一民论(......

呵呵,很多东西一旦需要解释,那么解释就不必要了,市场经济最重要的是放任自流,管制越多,就越偏离,然而国人从上至下都喜欢管制,上层人喜欢什么都管,下层人也喜欢什么被管,这种土壤能产生什么自由经

济?再就是,中华文化自身缺乏自洁能力,只能开外力推动进步,不然就像一桶酱缸,只会自己发臭发烂长蛆,所以每过几十年必然倒退,但是如今中华强大了,世界也变了,

没人喜欢去强行改变谁了。

也就是没有外力推动你强行进步了,这样自己发展几十年,腐败,衰败,最后归于极端落后是必然轨迹!42楼

[作者:散户凡人-时间:2013-04-26 09:04:24]

中华文化本质上不是反市场的,而是主张经济市场化的,

所以西方经济学早期的启蒙来源就是中华哲学文化。西方大经济学家从亚当斯密以及其老师,到现代的哈耶克,对中华的儒、道两家的哲学文化深为推崇。

@mini_hostess36楼 2013-04-26 07:39:49法国的重农学派对当年的中国确实比较推崇。但问题是,我们就能得出结论:中华文化本质上不是反

市场的吗?我认为,中华文化一直循两条线走:1、摆上台面的儒家文化,但这是针对民间而言,实际

上,在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框架里从未真正贯彻过,如:“民为贵,君为轻”,仅仅口号而已,正如某某主义从来没有被真正追求过口号而已。

2、实际对中华产生影响的法家思想:比如:一民论

(......

你对经济学历史和中华经济历史有过了解,不是那种基本不了解而只凭主观印象随便的人,就简单和你谈谈。

首先说事实:与市场经济对立的是计划经济,古代历史上中华有几个时期在搞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才是中华历史经济的主流。但是,市场经济不等于法治和宪政,不等于政治体制。从秦制开始,确实形成了集权专制(事实上这个说法很粗糙),但周制可不是集权专制,而是分权封建。汉初曾经恢复过分权。文景而帝在经济上实行过黄老无为而治,经济国力迅速发展,才有后面汉武帝的大败匈奴。

不要把经济和政治混淆起来,两者固然有密切联系,但是两个范畴。当然,秦制后,商鞅的法家集权思想也影响了中华政治,这和儒道两家的政治观念形成了两个脉络,后者对前面进行者对抗。在政治上,极力争取约束王权,建立制约的是汉带、宋代和明代的大儒,这个方面有专门的学者做的整理论述,这里略过。有兴趣可以另外谈。

在经济上,最早的信用纸币也是出于中华,而且是发端于四川民间,然后再发展到国家承认和发行。尽管政治上是王权,但经济上主流还是市场经济。对于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特别是国有企业,在汉、明、清时期出现过典型,但当时反

对声音也有,而且有的很大,并产生了效果。

再说道理:儒道两家都主张无为而治,对经济要无为而

治,儒家特别强调要减少说赋。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直接启发并深远影响了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的思想。因此,哈耶克才公开谈经济学说时再三赞叹老子的智慧。

市场经济是人类自古以来的自然形成,他的对立面恰恰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的计划经济。在西方后期也是出现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两种脉络的对抗。但是,市场经济必然大败计划经济,哪怕计划经济能够短暂领先。

现在的西方市场经济是配合政治上的宪政、法治,而这也将是中国以后的方向,虽然过程将是反复和曲折的。

43楼

[作者:bgj1986-时间:2013-04-26 10:24:29]

@散户凡人 19楼 2013-04-25 18:04:11

一个行业、一个产业如果利润大,就会吸引利润小的其他行业或者产业的资本进入,有效的大量增加供给和增加竞争,从而相对的降低了这个行业的利润和价格。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市场调节道理。

可是在中国,当房地产利润高,吸引了其他的行业、产业资本进入,却被有些观点说成都去搞房地产了,没人愿意做实业了,这样的情绪化的不满或者糊涂的观点怎么不叫人遗憾。房地产利润高,吸引了其他领域的资本进入,这必

然......

资本进入,不是去创造房地产。而是占有。他们本身是不建房子的。进入的原因,和结果只是让原本 5000的房价涨到 10000.这个过程,事实上对房地产本身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只会成为更多地王产生的理由。单价 5000的房子,其土地不可能值 10个亿。但是单价 50000的房子却可以。

事实上,现在的房地产,并没有因为其他资本的进入,就变得不再垄断了。其他资本,只是进来分一杯羹。真正起基础作用的,还是那几家房产公司。处于垄断地位。

而且对于楼主,我一直没弄懂,你到底想说神马?还请明示。

46楼

[作者:散户凡人-时间:2013-04-26 10:41:31]

@散户凡人 19楼 2013-04-25 18:04:11

一个行业、一个产业如果利润大,就会吸引利润小的其他行业或者产业的资本进入,有效的大量增加供给和增加竞争,从而相对的降低了这个行业的利润和价格。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市场调节道理。

可是在中国,当房地产利润高,吸引了其他的行业、产业资本进入,却被有些观点说成都去搞房地产了,没人愿意做实业了,这样的情绪化的不满或者糊涂的观点怎么不叫人遗憾。房地产利润高,吸引了其他领域的资本进入,这必然......

@bgj198643楼 2013-04-26 10:24:29

资本进入,不是去创造房地产。而是占有。他们本身是不建房子的。进入的原因,和结果只是让原本 5000的房价涨到 10000.这个过程,事实上对房地产本身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只会成为更多地王产生的理由。单价 5000的房子,其土地不可能值 10个亿。但是单价 50000的房子却可以。

事实上,现在的房地产,并没有因为其他资本的进入,就变得不再垄断了。其他资本,只是进来分一杯羹。真正起基础作用的,还是那几家房产公司......

呵呵,别急冷静下。

首先看清楚,偶不是楼主,楼主是另一人。

其次,偶说得很清楚,吸引了其他行业、产业的资本进入,增加了供给。不少以前做家电、服装等等行业的资本进来后开发商品房,增加了供给,这个事实在上市公司的报告中可以看到不少,至于进入的很多小开发商竞争就更多了。

当然,并非全部都是进来开发了商品房,也有很多个人资本进来投资的。所以,不要把这两个混淆了。

现在的调控恰恰不利于外在的资本和小开发商进行商

品房开发竞争,造成了大批的小开发商退出房产市场,以及

一些原来主业是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资本退出房产。这个事

实也可以查证。

房产市场存在明显竞争性,没有全国性的寡头垄断公司,而只是有地方性的局部资源性垄断。土地市场才是政府行政性的全面垄断。对于垄断的概念,请先了解下。

47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6 11:02:08]

回复第 41楼(作者:@散户凡人于 2013-04-26 09:04)

中华文化本质上不是反市场的,而是主张经济市场化的,所以西方经济学早期的启蒙来源就是中华哲学文化。……

确实,政治不等同于经济,但是政治对经济的影响却是非常深刻的。比如 1949年后的中国,自由的市场经济在强力行政干预下几乎被消灭。

儒道两家对中国的思想确实影响深远,但也仅仅限于思想层面、对民间有一些影响,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说封建也许不恰当,但还是沿用习惯用语吧),也确实有市场的雏形,但仅仅是民间自发行为,在政府的强力控制之下,市场的发展是非常有限的,无法否认的事实是:自秦以来的 2500年中,中国的市场经济基本上可谓原地踏步,对市场理论的贡献也近乎于零,而历代统治者无比以法家思想为实际的治

国策略。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48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6 11:09:04]

回复第 41楼(作者:@散户凡人于 2013-04-26 09:04)中华文化本质上不是反市场的,而是主张经济市场化的,

所以西方经济学早期的启蒙来源就是中华哲学文化。……

如果说孔孟学说对市场经济有何贡献的话,也仅仅限于

一些思想片段而已,仅仅是对日常一些经济活动的反省而已。如《墨子》的:"王刀无变,耀有变;岁变耀,则岁变刀",虽然也体现了一些经济思想,但其没有任何逻辑推理,看起来更像是对人们日常认识的一个片段式总结。

只能说,孔孟学说对经济学的贡献可能在于:有一些有

资可查的历史片段而已。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49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6 11:12:10]

回复第 43楼(作者:@bgj1986于 2013-04-26 10:24)@散户凡人 19楼 2013-04-25 18:04:11一个行业、一个产业如果利润大,就……

呵呵,这个问题,楼上的散户凡人网友已替我回答了,

我就不回答了。

另外,我的正文应该也有详细阐述。

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50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6 11:18:33]

十二、

你们尽管祈盼把,这个税被招来的时候,最终受害的必然是你们自己,那将是超越个税的你们终身将背负的大山即使你没有房,市场总成本上升的传导机制将使你成为房产税的必然的买单者而且是终身的,正如燃油税的推出,并不是你没有汽车就与你无关。

西方经济学中有个观点,”在一个自由进入与退出的市场中,在进入过程和退出过程结束时,仍然留在市场中的企业经济利润必定为零“。实际从我们上面的分析也可看出,如果存在自由竞争,各行业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必然平衡各行业的利润,如果某个行业利润过高,比如房地产,会吸引其它无关行业的资本进入该行业,导致该行业竞争加剧、供应过剩,从而不断降低该行业的利润,直到其利润与其它行业相近为止。反过来也是成立的,如果某行业供应过剩、利润过低,会引起相关企业的退出或倒闭,从而客观上会减小仍然留下来的企业的竞争压力。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帕累托改进过程:即在自由的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市场供求所形成的

均衡价格,能够引导社会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使每个人的状

况变得更好,我想,如果没有错误的调控,房地产市场也能

向帕累托最优状态接近。

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51楼

[作者:壹抹晴天-时间:2013-04-26 11:20:21]

@mini_hostess好文要顶

52楼

[作者:散户凡人-时间:2013-04-26 11:20:22]

政治对经济影响是深刻,但不等于王权政治就不能是市场经济。你始终在混淆这两个范畴。

中华古代的经济历史,哪个是计划经济吗?不是什么市场的雏形,就是市场经济。只不过不是现代西方的法治市场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在当时多数时候都是领先或者说富裕胜过西方经济的,特别在宋代的市场经济非常发达。要指出的是,古代西方城邦之间和内部也主要是市场经济。

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不是什么法家思想,而是采用一部分法家集权政治思想,但在经济上从没有大搞过计划经济,而是基本沿用了市场经济。另一重要部分的治国策略中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

在经济理论上,宋代和金、辽都有论述和实践,不过国

人知道很少,又不重视。对比同时期西方的经济理论可以说

是大为领先的,西方是到了历史后期才学习借鉴迎头赶上。

乃至德国的哲学也是受老子影响巨大,这在德国哲学多位大师自己都是承认和重视的。反市场经济的正是起源西方的计划经济,哈耶克对计划经济的批判和驳斥非常深入。

53楼

[作者:bgj1986-时间:2013-04-26 12:16:11]

@mini_hostess47楼 2013-04-26 11:12:10

回复第 43楼(作者:@bgj1986于 2013-04-26 10:24)

@散户凡人 19楼 2013-04-25 18:04:11

一个行业、一个产业如果利润大,就……

呵呵,这个问题,楼上的散户凡人网友已替我回答了,我就不回答了。

另外,我的正文应该也有详细阐述。

散户烦人网友,所说,按我的理解,大致两点:1,其他资本的进入,客观上刺激了房地产的发展,相当于加了一把火。2,关于垄断,是说现在尚未形成垄断,只是在资源上的局部垄断,对不?

如果是这样理解的话,我想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关于资本进入,我想确定究竟起到了何种作用。不谈推高房价这方面的结果,但就其对房地产本身的作用而言。应该是促进了交易量,进而是房子的产量。也就是说,使得房地产“大”了。这或许是其他资本介入的正向作用。

然后关于垄断,资源性的垄断不提,中国房地产,从无到有,到现在几十年时间。尤其是近十年。你可曾听说有哪家企业因为经营不善直接干脆利落的申请破产?房地产的垄断不是指他的公司个数。诚然,全国 2W家房地产企业,绝对不能叫垄断了。但是一个正常健康的行业。是不可能出现这种现象的。这不叫欣欣向荣。

其实,如果综合以上两点,不难看出,中国的房地产,是由卖方垄断,同时其他资本可以进入再多宰上一刀。他做得再大,到了最后一个环节。买单的依然是老百姓。

比如举一个很粗俗的例子。一个人要洗衣服。刚需吧。方法本来有好几种。但是不许用搓衣板了,只能用洗衣机。于是有人站出来,利用手中的资源,或者说就是钱。代表洗衣者买了洗衣机,他的介入确实使得洗衣机的产量增加了。但是价格上涨到原来的十倍。在上涨期间,中间者不断的把原本 5倍 7倍的洗衣机卖给别人。而十倍的价格最终还是要其使用者支付。

那能不能说,中间环节对整个洗衣机制造起到了推动作用?洗衣机还是那个破样。没有一点革新。变得只是价格。而房地产的发展,最终成了房价的发展。这个是很多人没有

看到的。

关于调控,房地产的产生,发展过程。已经说明了政府

曾经的态度。政策。在房地产的根本没有变动的前提下。政府是不会做出有效的回应的。与其说调控是针对的房市。不如说是针对的百姓心理。维稳而已。没有任何一个说了算的官员打算叫房价哪怕有一丝的下降。政府和百姓,根本就没在一条船上。盯着别人左满舵,你自己撞了。

54楼 (1)

[作者:金秋梦短-时间:2013-04-26 12:17:05]

顶55楼

[作者:410266926-时间:2013-04-26 12:54:45]

楼主说的太对了,不仅是经济规律,自然规律也是一样只是在中国阻碍大一点,腐败、政治等因素需要时间长一点,但最终会回归到经济规律中来57楼

[作者:我和小丫头-时间:2013-04-26 12:59:12]

其实这就是一场游戏58楼

[作者:spirit_wya-时间:2013-04-26 13:00:04]

mark

59楼

[作者:sj3456789-时间:2013-04-26 13:06:55]

关键还是对调控的理解不同。

在一小部分人群的世界里,所谓的调控,就是调低楼价,深入调控,就是把楼价调低到他们所能接受的价位。

在政府的眼里,调控的第一目标是服务于 GDP的增长,第二目标是可持续的上涨,第三目标是解决财政困难,第四目标是消灭朱总理说过的“纸币老虎”

各方的利益不同,价值观不同,最终对调控的理解完全不同。

在一小部分人的眼里,调控是彻底失败的。在政府的眼里,调控是基本成功或者说是非常成功的。

最近,黄金的暴跌,表明,哪怕是最硬的通货,也会在短时间内崩溃。再看看中国的楼价,仍猪坚强,为什么?没有调控,楼价会这么坚强吗?

当然,对于普通百姓,楼价还是坚强点的好,如果中国的楼价象 A股那样忽上忽下,先从 1000点涨到 6000点,再跌回 2000点。呵呵,普通百姓早就哀鸿遍野。

房子,正是因为有了政府的保驾护航,精心维护,楼市才能长期向好,才能可持续的可控的上涨,这也是执政者给国人发的大红包,恒产者有恒心,让国人受益于经济的增长。

有一小撮人,提出三年不买房,把楼市妖魔化。结果可

想而知

60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6 19:42:45]

@散户凡人 49楼 2013-04-26 11:20:22

政治对经济影响是深刻,但不等于王权政治就不能是市场经济。你始终在混淆这两个范畴。

中华古代的经济历史,哪个是计划经济吗?不是什么市场的雏形,就是市场经济。只不过不是现代西方的法治市场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在当时多数时候都是领先或者说富裕胜过西方经济的,特别在宋代的市场经济非常发达。要指出的是,古代西方城邦之间和内部也主要是市场经济。

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不是什么法家思想,而是采用一部......

关于中国哲学对西方哲学的影响的问题,尤其老子与德国哲学的关系,确实有西方学者撰文论述过。

德国哲学作为大陆理性派哲学最高水平的代表,与老子思想确实有某些相通的地方:至少同属形而上学。

但是二者又有根本的差异:

1、老子的哲学思想是“提”出来的,即他们的观点中有些无中生有的味道,你无法从他的思想中看出其理论根源;思想提出来以后,也未经过任何严格论证。即中国哲学的特

点体现在:道可道,非常道。基本算是无任何逻辑推理,我

倾向与认为是思想残片。

2、而西方大陆大陆理性派的最显著特点就是逻辑推理。即他们追求的目标是从不证自明的天赋观念出发,通过理性演绎的方法建立整个知识论的大厦,西方哲学发展到近代认识论阶段尤其如此。当然,后来康德对其有了一定改造,融合了英国的经验论思想。

从上面的两点差别可看出,理论上说,即使西方大陆理性派不知道老子,他们也可以通过严密的逻辑推演得出他们得思想。

很难想象,两个方法论完全相反的思想体系能够有重大的相互影响,就如中医与西医也许在古代有些交集,但我们很难说他们谁影响了谁(限于古代)。

所以,部分西方哲学家对老子的推崇与其说其是他们的思想来源,还不如说是他们的哲学思想存在着某种交集而”心有戚戚焉”的结果,是一种巧合而已,而基本可排除老子的思想对西方哲学提供理论支持的说法,说影响巨大我觉得还是很勉强的。

61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6 20:31:08]

@散户凡人 49楼 2013-04-26 11:20:22

政治对经济影响是深刻,但不等于王权政治就不能是市

场经济。你始终在混淆这两个范畴。

中华古代的经济历史,哪个是计划经济吗?不是什么市场的雏形,就是市场经济。只不过不是现代西方的法治市场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在当时多数时候都是领先或者说富裕胜过西方经济的,特别在宋代的市场经济非常发达。要指出的是,古代西方城邦之间和内部也主要是市场经济。

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不是什么法家思想,而是采用一部......

你我关于中国古代经济体制的分歧,我想根本问题在于对市场经济的界定不一样导致的。

中国古代没有计划经济理论一说,当然难言会有纯粹的计划经济体制,但是,也确实有些影子,比如始于商鞅的重农抑商政策,无疑是对市场的打击。

另外,历朝历代的盐铁专营制度(不仅盐铁,凡是有力可图山林川泽资源和产品都有过官方专营的影子),据考证,形成明确官方的制度的也是始于法家的商鞅变法,其后专卖制度成了我国古代统治阶级长期推行的一项重要经济制度。该制度对商业的发展的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管仲的“利出一孔”思想,被商鞅借用过来形成治国之策的时候,因为一直以来对统治者有利,不断为后世的统治者所效法,作为其统治原则,不得不说,这极大地打击了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借用斯密的观点,竞争性市场必须满足五个条件,其中一个是“自由假设”,而在古代,特别是农民被固化在土地上的时候,人的相当的自由被剥夺了,在这种条件下,是难言市场发展的。

当然,如果我们狭义地把有市场的经济体都叫着市场经济的话,也说得过去,按此逻辑,即使计划经济也可归为市场经济。

62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6 20:33:25]

@壹抹晴天 48楼 2013-04-26 11:20:21 @mini_hostess好文要顶

谢谢了!63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6 20:35:07]

@sj345678956楼 2013-04-26 13:06:55关键还是对调控的理解不同。在一小部分人群的世界里,所谓的调控,就是调低楼价,

深入调控,就是把楼价调低到他们所能接受的价位。在政府的眼里,调控的第一目标是服务于 GDP的增长,

第二目标是可持续的上涨,第三目标是解决财政困难,第四

目标是消灭朱总理说过的“纸币老虎”

各方的利益不同,价值观不同,最终对调控的理解完全不同。

在一小部分人的眼里,调控是彻底失败的。在政府的眼里,调控是基......

从政府这几年措施来看,其初衷显然不像是保驾护航,虽然最终结果是这样。

64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6 20:38:28]

十三、

你们尽管祈盼把,这个税被招来的时候,最终受害的必然是你们自己,那将是超越个税的你们终身将背负的大山即使你没有房,市场总成本上升的传导机制将使你成为房产税的必然的买单者而且是终身的,正如燃油税的推出,并不是你没有汽车就与你无关。

西方经济学中有个观点,”在一个自由进入与退出的市场中,在进入过程和退出过程结束时,仍然留在市场中的企业经济利润必定为零“。实际从我们上面的分析也可看出,如果存在自由竞争,各行业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必然平衡各行业的利润,如果某个行业利润过高,比如房地产,会吸引其它无关行业的资本进入该行业,导致该行业竞争加剧、供

应过剩,从而不断降低该行业的利润,直到其利润与其它行

业相近为止。反过来也是成立的,如果某行业供应过剩、利润过低,会引起相关企业的退出或倒闭,从而客观上会减小仍然留下来的企业的竞争压力。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帕累托改进过程:即在自由的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市场供求所形成的均衡价格,能够引导社会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我想,如果没有错误的调控,房地产市场也能向帕累托最优状态接近。

65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6 20:42:55]

@sj345678956楼 2013-04-26 13:06:55

关键还是对调控的理解不同。

在一小部分人群的世界里,所谓的调控,就是调低楼价,深入调控,就是把楼价调低到他们所能接受的价位。

在政府的眼里,调控的第一目标是服务于 GDP的增长,第二目标是可持续的上涨,第三目标是解决财政困难,第四目标是消灭朱总理说过的“纸币老虎”

各方的利益不同,价值观不同,最终对调控的理解完全不同。

在一小部分人的眼里,调控是彻底失败的。在政府的眼里,调控是基......

从政府这几年措施来看,其初衷显然不像是保驾护航,

虽然最终结果是这样。否则 08年底、09年初就不会慌不择路了。这些调控措施无疑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正

如 09年一样。如果说,哪一年房地产经历惨烈的泡沫破裂的话,我想

调控肯定功不可没。66楼

[作者:tengyuesheng-时间:2013-04-26 20:53:08]

分析个毛啊现在不买以后更买不起!反正老子是买完了!

也住上了!哈哈!67楼

[作者:散户凡人-时间:2013-04-26 20:53:25]

@mini_hostess57楼 2013-04-26 19:42:45关于中国哲学对西方哲学的影响的问题,尤其老子与德国哲学的关系,确实有西方学者撰文论述过。德国哲学作为大陆理性派哲学最高水平的代表,与老子

思想确实有某些相通的地方:至少同属形而上学。但是二者又有根本的差异:1、老子的哲学思想是“提”出来的,即他们的观点中

有些无中生有的味道,你无法从他的思想中看出其理论根源;

思想提出来以后,也未经过任何严格论证。即中国哲学的特......

由此可见,你对老子以及的国哲学的了解很有限,也许你没有读完过老子,根本不理解老子的基本道理,也不理解德国哲学的历史和变化,主要是主观感觉而已。对于这样不懂又要主观想象的人,偶一般都不太想交流,比如前面就有一位。这里简单回复下,如果愿意真正了解,可以继续,如果连老子都不愿意读完和思考,那就不用继续继续了。

看一下德国人的看法吧:

谈及中国古代哲学在德国的情况时,顾彬表示中国古典哲学从18世纪到现在,在德国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整部德国文化史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德国,老子的《道德经》已经先后被104人译成德文,但孔子的《论语》只有十几个译本,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老子在德国比孔子有名,影响也更大。德国作家当中,布莱希特受老子的影响最大,一个人要想研究布莱希特,最好先研究译成德文的《道德经》。德国汉学家沃尔夫冈·顾彬

德国哲学对老子的接受之路从德国唯心主义开始,直到海德格尔哲学以及最近十年来呈现出的最新趋势。思想家康德、黑格尔、谢林、雅斯贝尔斯和海德格尔各代表了这条路

上的一段。【德】R·艾尔伯菲特

《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甘泉,满载宝藏,放下汲

桶,便唾手可得。尼采

德国人心目中老子是“最知名的中国人”,德国电视台的一项调查表明,每四位德国人的家庭里就收藏一本老子的《德道经》。

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德国前总理施罗德

68楼

[作者:散户凡人-时间:2013-04-26 21:04:28]

@mini_hostess58楼 2013-04-26 20:31:08

你我关于中国古代经济体制的分歧,我想根本问题在于对市场经济的界定不一样导致的。

中国古代没有计划经济理论一说,当然难言会有纯粹的计划经济体制,但是,也确实有些影子,比如始于商鞅的重农抑商政策,无疑是对市场的打击。

另外,历朝历代的盐铁专营制度(不仅盐铁,凡是有力可图山林川泽资源和产品都有过官方专营的影子),据考证,形成明确官方的制度的也是始于法家的商鞅变法,其后专卖制度成......

你这里明显的把国有企业经营和计划经济混淆了,即便

在西方现代市场经济中一样存在国有企业经营。

前面,偶就说过历史上出现过典型国有企业经营,但主

流是市场经济。国有企业和计划经济是两个概念。从汉代开始的盐铁专营就是国用企业经营的一个典型。在英国历史后期的特许经营比盐铁专营各有千秋。

你对中华历史的经济了解需要补充,而且对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根本区别也没有把握住。建议看看哈耶克这位自由经济学大师的相关论述。

你在西方经济学这方面有专长和了解,这个偶欣赏,但你对中华历史的政治和经济了解缺乏,话比较直,如果得罪了你,这里向你道歉。

如果,你觉得我说的都不对,也没关系,那就维持你的观点好了。偶不太喜欢争论,就在打住了。

69楼

[作者:散户凡人-时间:2013-04-26 21:32:29]

最后再回复下:虽然有些地方很不认同楼主,而且有反对之处,但对楼主于西方经济学的了解和所长还是挺欣赏的,特别是楼主作为一个女性,有这样的独立观察思考,很不错。

不再插入歪楼,影响楼主继续原帖了。

70楼

[作者:日是种美德陡-时间:2013-04-26 22:23:12]

在春天里品读人生,就会多了一份明媚,人活的是一种心境,人生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生活是一面镜子,

你笑它就笑,你哭他就哭,每天只看到失去多少就不会快乐,

[作者:圣人甲-时间:2013-04-27 07:54:22]

关于计划与市场之争,从楼主的意思来看,我倾向于认

为:古代没有计划的概念,所以没有有计划经济这种说法。楼主举出的国有企业等例子意在说明,古代的市场发展

受到诸多的限制和打压,说市场经济有些勉强。恩这个辩论确实把楼盖歪了,我关心的是:空军为何如此淡定?72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7 09:54:11]

回复第 68楼(作者:@圣人甲于 2013-04-27 07:54)关于计划与市场之争,从楼主的意思来看,我倾向于认

为:古代没有计划的概念,所以没有有计划经济……

呵呵。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73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7 09:57:09]

回复第 66楼(作者:@散户凡人于 2013-04-26 21:32)最后再回复下:虽然有些地方很不认同楼主,而且有反

对之处,但对楼主于西方经济学的了解和所长还是挺欣……

呵呵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74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7 09:59:25]

回复第 68楼(作者:@圣人甲于 2013-04-27 07:54)关于计划与市场之争,从楼主的意思来看,我倾向于认

为:古代没有计划的概念,所以没有有计划经济……

不仅仅是理论缺失的问题,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信息

传递的效率决定了计划经济的实施是不可想象的。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75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7 10:00:18]

十四、实际我们并不是没有调控成功的先例,前些年的“姜你

军”、“豆你玩”、“蒜你狠”相信大家还有印象,当年温州人

囤积居奇的传言甚嚣尘上,市场价格不断攀升,恐慌性抢购

在各地上演。但是,国家并没有打压农民种植热情,也没有限购,也很少听说限价,更没有听说政府通过加税来打击炒作与囤积。我想,政府并不是不想这样干,“非不为也,而不能也”,相对于房地产市场,分散而灵活的农产品市场将会使“调控”成本高得难以忍受,所以,农产品市场的这个特点使得它非常幸运地逃过了非常“愚蠢的手”的蛮横干预,使得政府不得不“如果不能战胜他们,那么就和他们一起干! ”,政府这次的调控手段与房地产市场完全相反,鼓励或补贴农民种植,减免农产品运输的高速过路费,从而有效降低市场流通与交易成本。其效果大家也看到了,立竿见影,价格很快回归合理,投机炒作传言销声匿迹。

既然他们已经有过调控成功的先例,那他们为什么不将其复制到房地产调控中去呢?我想,他们与很多人一样,想当然地认为:“两个市场不一样”到底哪里不一样?虽然他们未必想清楚了。

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76楼

[作者:songhuafeng-时间:2013-04-27 10:05:32]

@002226533楼 2013-04-24 20:32:15

lz,别浪费时间了,傻空们看不懂,看懂了也不会承认。

他们只相信: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 100%的投机,根本没有刚

需,卖房的都是骗子,买房的都是傻子。

一女子两年内离婚十三次的原因.问其何故,摇头苦答:一任夫君搞石油的,钻太深,受不了;二任老公消防队的,拔出来就喷,难受;三任老公建设局的,脱了又穿,穿了又脱,瞎拆腾;四任老公包鱼塘的,一年两次水干了才搞,不痛才怪;五任老公是公共安全专家局的,喜欢绑住干活,不准我

动,苦不堪言;六任老公是个组织部的,光谈话,会唬人,就是不搞实

事;七任老公是个搞古玩的,整天轻手轻脚捧着看,比真搞

还难受;八任老公是个外科医生,不见血不停手;九任老公是科技局的,整天吵着要创新;十任老公是税务局的,整天就知道睡,睡,睡。十一个老公是公务员,就知道走后门;十二个老公是中国足球队的,一搞 90分钟,可就是不

射;最后一个个老公,是常逛摩网页的,只是天天看,就是

不顶一下!!!

77楼

[作者:sj3456789-时间:2013-04-27 10:06:21]

楼主:mini_hostess来自:手机版时间:2013

从政府这几年措施来看,其初衷显然不像是保驾护航,虽然最终结果是这样。

你这样来理解,显然,在对楼市的认识上,你仍然不是太深刻.

在房观,很多网友都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即调控楼市,那是为了配合 GDP的合理增长,即为经济增长服务的.

经济需要稳定的合理的可持续的增长,那么,楼价也需要可持续的增长,试问,楼价崩盘,经济还能增长吗?

所以,要想实现经济增长,楼价就必需稳住,稳中有升啦.比如说,楼价最好每年增长个 5/100到 10/100,这样,大约每七年全国楼价翻一翻,这是较理想的了.

而这一切,都需要政府的保驾护航.否则,楼价上涨时,会涨得过快,同样,楼价转跌时,又会急跌,这些,都不是政府所想要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土地财政,地方政府有利益在里面,所以,政策在被执行过程中,往往利于楼价上涨,最终结果是

楼价每五年翻一翻.

78楼

[作者:songhuafeng-时间:2013-04-27 10:13:13]

@002226533楼 2013-04-24 20:32:15lz,别浪费时间了,傻空们看不懂,看懂了也不会承认。

他们只相信: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 100%的投机,根本没有刚需,卖房的都是骗子,买房的都是傻子。

不好意思刚才回复错了,是第一次上天涯,见怪不怪。79楼

[作者:flywind2005-时间:2013-04-27 11:15:39]

回复第 18楼 (作者 :@mini_hostess于 2013-04-25

16:38)七、不可否认,在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里,在房地产上涨初

期,如果没有市场控制(即所谓调控),不……

经济学理论不错,但房地产不可等同于电器,就像电器

不能等同于大米一样。你在反对调控担心供给不足时,应该考虑到保障房的建设。此外,没有政治素养,没有考虑大多数人,就不要谈房地产,去谈其他的东西吧。

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80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7 12:26:18]

回复第 76楼(作者:@flywind2005于 2013-04-27 11:15)回复第 18楼 (作者 :@mini_hostess于 2013-04-25

16:38)七、……

关于保障房的建设,我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笑话。不用太多的证据,在调控短期效果最明显的时候,三一

重工的危机已经说明了问题。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81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7 12:34:02]

回复第 74楼(作者:@sj3456789于 2013-04-27 10:06)楼主:mini_hostess来自:手机版时间:2013从政府这几年措施来看,其初衷显……

对于保驾护航的问题,我并不认为房产观澜网友取了共

识,而据此可推断我的观点是错误的。

实际上,前些年(比如 10年),绝大多数网友认为,严厉的调控手段必将引起房价断崖式下跌,众网友的观点也是:为了宏观经济的稳定,上面已经壮士断腕,要把房价打下来。

所以,“保驾护航”说与其说是众网友的共识,还不如

说是在必然失败的调控失败之后失望的臆想:既然房价没跌,甚至也没保持稳定,那么,一定是上面没有诚意调控房价。你们低估了即将卸任的人对政治荣誉的追求(毕竟失败了十年)。

另外,这种调控绝不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必然是在制造更大的泡沫具体原因,我的帖子里应该有体现,有兴趣的话可以耐心等待。

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82楼

[作者:25670263-时间:2013-04-27 14:33:02]

客观,顶。83楼

[作者:85度 CC-时间:2013-04-27 14:41:58]

@mini_hostess16楼 2013-04-25 12:12:24五、与德国人的幸运相反,我们遇到是深谙中国智慧却不懂

市场经济运行原理的调控者,是跨专业、跨行业的管理者。中国有句古话,叫“无知者无畏”,他们总以为这是一个特殊的市场、特殊的环境,这是一方具有某某特色的土地,以至于相信经济运行的普遍规律不适用于他们,他们以为通过他们的强权可以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他们也自信满满地认为他们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本质,他们认为依靠他们的强力控制能改变市场的......

我感觉不是中国政府无知,相反他们早就预料到今天的结果。你看现在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税务已经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钱多得有些花不完到处浪费,苦的是老百姓。他们是不想好咯

84楼

[作者:sj3456789-时间:2013-04-27 16:58:55]

楼主:mini_hostess来自:手机版时间:2013-04-27 12:34:02

你们低估了即将卸任的人对政治荣誉的追求(毕竟失败了十年)。

对于你所说的,那是在空军的世界里,调控才失败了十年.

在执政者的眼里,调控是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还是非常完美的.呵呵,分歧太大了呀.

为什么说完美呢?通过楼市调控,各大目标基本实现或完全实现,哪有失败之说.

唯一的遗憾就是 2008年,因为国内经济的需要,国家短

期内严控楼市,用力有点过猛,另外又与全球危机产生叠加,

形成共振,那时,楼市有崩盘的危险,或者说已经崩盘.

那个时候,有点危险,执政者也慌了手脚,可能还要加上下面的人煽风点火,夸大危机的后果与层度,才有后来的 4万,后果是楼价再度翻翻,显然用力过猛.

从 2008年的接近崩盘到后来的楼价翻翻,调控用力过猛,楼价上窜下跳,这显然不是执政者所想要的结果.

85楼

[作者:sj3456789-时间:2013-04-27 17:05:08]

楼主:mini_hostess来自:

对于保驾护航的问题,我并不认为房产观澜网友取了共识

房观网友达成共识的是::调控服务于经济增长的需要。

对于上面这一条,凡是理性的会思考的网友,基本上已达成共识。

而为了经济稳定的增长,楼价就必需稳中有升,决不能崩盘。所以,国家才会对楼价保驾护航。当然,所谓的护航,不仅仅是防暴跌,同时也要防暴涨。

还有,如果有一天,中国经济增长不需要楼市,哪怕楼价崩盘,中国的经济照样增长,那一天如果真的到来了,则

楼价危也86楼

[作者:xingwen23-时间:2013-04-27 17:23:03]

楼主继续更新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87楼

[作者:xingwen23-时间:2013-04-27 17:42:32]

回复第 63楼,@tengyuesheng分析个毛啊现在不买以后更买不起!反正老子是买完了!

也住上了!哈哈!

一看就傻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88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7 17:57:13]

回复第 82楼(作者:@sj3456789于 2013-04-27 17:05)楼主:mini_hostess来自:对于保驾护航的问题,我并不认为房产观澜网友取了共

识 ……

没人会否认,当局希望房价稳定的愿望,而且在调控目

标里也多次提及。从调控的手段上来看,也是当局努力的方

向之一。

但按你说的所谓“共识”:当局成功地实现了目标,而且完全在当局的掌控中,这个却是值得商榷的。此文要阐明的是:这种调控手段绝不可能达到目的(包

括控制房价不要暴涨)。局部事实证明,已经失败了:例如北京。而且,我们要论述的是,这种手段最终会导致调控失败:

不仅不能控制房价上涨,而且我在对你的回复中也反复提及:可能制造更大的泡沫(我前文已有一些论述,后面还会有)所以我的题目是“房价暴涨的推手”。

当然,你的观点很好,我觉得还可以对这个问题展开,

而不是仅仅与我纠缠于这个结论本身。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90楼

[作者:sj3456789-时间:2013-04-27 19:05:26]

楼主:mini_hostess来自:手机版时间:2013-04此文要阐明的是:这种调控手段绝不可能达到目的(包

括控制房价不要暴涨)。

这是巨大的分歧之所在,也是方向性的选择.大方向错了,奔跑得再快也没用的。

多军以为,调控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楼价可持续的稳定

性的上涨。所以,涨得太快时,经济过热了,就要对楼市打压一下,涨得太慢或下跌时,经济下行了,就要对楼市刺激一下。

空军以为,调控的目的:调低楼价,让空军买得起??

关于你所说的暴涨,不知你是如何理解的?比如说,全国好多个城市,现在楼价近一万一平米,每年上涨 10/100,大约七年翻一翻,即到 2020年时,这些城市楼价达二万一平米,这是爆涨?还是稳定的上涨??大家的分歧太大了。

91楼

[作者:sj3456789-时间:2013-04-27 19:11:56]

楼主:mini_hostess来自:手机版时间:2013-04

关于你所说的泡沫,那也是相对的。

比如说,在北京,早期的月薪 200,后来变成 2000,现在是 2万,回过头来看看,这才经过多少年呀。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许多北京白领的月薪会高达 20万,也就是家庭月收入达 30万到 40万之间。

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了,回过头来看看今年的楼价,你还会觉得泡沫吗??

通胀可以改变一切的。92楼

[作者:sj3456789-时间:2013-04-27 19:16:35]

一切皆有可能,所以说,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刚需,那就买吧///

在房观,很多人一再提及,2012年的下半年,仍是绝佳的买楼时机,因为相当多的人已经意识到,那是一个转斩点,即楼价阶段性由跌转升的捌点。如今,虽然已错失先机,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当然,如果是想投机,那还是洗洗睡吧93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7 20:14:57]

楼主:mini_hostess来自:手机版时间:2013-04此文要阐明的是:这种调控手段绝不可能达到目的(包

括控制房价不要暴涨)。

@sj345678987楼 2013-04-27 19:05:26这是巨大的分歧之所在,也是方向性的选择.大方向错了,奔跑得再快也没用的。多军以为,调控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楼价可持续的稳定

性的上涨。所以,涨得太快时,经济过热了,就要对楼市打压一下,涨得太慢或下跌时,经济下行了,就要对楼市刺激一下。

空军以为,调控的目的:调低楼价,让空军买得起??

关于你所说的暴涨,不知你是如何理解的?比如说,全国好多个城市,现在楼价近一万一平米,每年上......

所谓暴涨确实没有绝对标准。

但没人可以否认(永远伟大、光荣、正确的官方除外),房地产调控的十年就是房价暴涨的十年,至少在中心城市尤其如此。

以我所在的杭州为例,2000年前后遍地都是 2000左右的房子,而如今,要找的两万的新房(老房是另外一回事),已经要到相当偏的地方才有了,10倍的价格不算暴涨吗?

当然,如果要用收入增长、通胀来和稀泥,恩,这个我也同意。

95楼

[楼主:mini_hostess-时间:2013-04-27 20:18:09]

十五、

调控的根本性问题在于:扭曲了价格作为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导致市场价格紊乱,供给与需求混乱,人们无法获得真实的市场信息。只能以政府政策而非市场作为购买、生产等决策的依据。而政府政策的明确指向性,从供给的层面看,开发商在严厉打压的战战兢兢中,必然采取保守

的市场策略,从而导致最终市场有效供应不足。而从需求的

层面看,所谓限购,不仅抑制了投资、投机需求,而且在价格下降的预期中,事实上抑制了刚性需求,但注意这两个字:是“抑制”而非“消灭”,意味着这些被延缓了的需求总有一天会形成真实需求。在调控后的某个时期内,市场的天然免疫机制发生作用,随着土地购买和地产开发的降温,供应出现疲态,而被压抑的需求在比如“降价”等因素的刺激下,喷涌而出,巨大的需求在市场上无法得到满足,其直接的后果是必然导致价格的溢出。我们看到的从去年上半年开始一直到现在还未结束的壮观的商品房购买狂潮就是其最好的写照,事实证明 2010年开始的“史上最严厉的提调控”并不能驯服市场这只脱缰的野马。

96楼

[作者:圣人甲-时间:2013-04-27 21:00:54]

楼主:mini_hostess来自:手机版时间:2013-04

此文要阐明的是:这种调控手段绝不可能达到目的(包括控制房价不要暴涨)。

@sj345678987楼 2013-04-27 19:05:26

这是巨大的分歧之所在,也是方向性的选择.

大方向错了,奔跑得再快也没用的。

多军以为,调控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楼价可持续的稳定

性的上涨。所以,涨得太快时,经济过热了,就要对楼市打压一下,涨得太慢或下跌时,经济下行了,就要对楼市刺激一下。

空军以为,调控的目的:调低楼价,让空军买得起??关于你所说的暴涨,不知你是如何理解的?比如说,全国好多个城市,现在楼价近一万一平米,每年上......

@mini_hostess91楼 2013-04-27 20:14:57所谓暴涨确实没有绝对标准。但没人可以否认(永远伟大、光荣、正确的官方除外),

房地产调控的十年就是房价暴涨的十年,至少在中心城市尤其如此。

以我所在的杭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最新
最旧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