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亲子之间,思念与牵挂最重要。
在我儿子五年级的周记中,我看到这样一篇题目叫《盼》。妈妈已经出差两个星期了,我真盼妈妈快点回来。今天妈妈能不能回来?放学后我一边走边想,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车站。当我醒悟过来已经过去一大半了,车快到家了,我充满信心地想,妈妈一定能回来。下车以后,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妈妈,你快点回来吧!越近自家门口我越紧张,手里都攥出了汗,我抬头往家的窗口一看,没有灯亮,我的心顿时凉了一大截。可是,我又一想,可能妈妈太累了,在家睡觉,我轻声地上了楼。到了门口,我几乎摒住了呼吸,心里一直嘀咕,打开门,看见厨房的灯亮着,我想爸爸每天六点回来,可现在才五点,一定是妈妈回来了,我跑进厨房一看,果然是妈妈,我高兴得不知说什么才好,今天我算没白盼。看到儿子这片周记的时候,我已经年过六旬,可我还是忍不住地流下了泪水。那一刻我读懂了儿子。想想儿子上学的时候,我常常出差,有时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没想到他是多么期盼妈妈早点回家,在一个 11 岁孩子的情感世界里,已经懂得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人们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其实亲子之间的思念和牵挂是与生俱来的,不能割舍的。
记得 1993 年,我 87 岁的老父亲到了弥留之际,临终前他已经不能说话,可一直用手不停地指着天空,我大姐守在他的身边,不明白他的意思。望着父亲期盼的目光,我忽然明白,父亲好像在问你大哥乘的飞机怎么还没到?我大哥去美国多年,每两年才能回国探亲一次,头年刚刚回来,这一年不能再回来了。我趴在爸爸的耳边轻声说,爸,大哥不能回来了。父亲右手指着窗边的纸和笔,我递给他,他用笔模糊地写了四个字“我就想他”。几个小时之后,他永远闭上眼睛。第二年,大哥从大洋彼岸回家探亲时,听到这个情景,哭了,这便是父亲对儿子的牵挂。
三、 婆媳之间,倾听与知心最重要。
有人觉得世界上最难处理的是婆媳关系,我不这样认为。两个不同年代不同家庭成长起来的女人,要融合成一家人,其实并不难。只要做到倾听,互相了解;知心,将心比心就可以了。儿媳要真正地把婆婆当成妈妈,婆婆要真正地把儿媳当成女儿,需要一个倾听和相处的过程。老人是一本书,能读懂这本书,才会在心里敬重老人。我的婆婆住在东北的一个县城,婆婆已经 90 多岁了,一生养育了九个儿女,如今她已经是儿孙满堂了,全家老少聚在一起,有三四十口人,儿孙都很孝敬老人。过年的时候,家里每天都挤满了人,大家有的叫妈妈,有的叫奶奶,有的叫姥姥,有的叫太奶,有的叫太姥姥。人应着答着,脸上挂满了幸福。有一天我采访了她,了解了她坎坷艰难的一生,知道她是多么不容易地在艰难困苦中把九个儿女养大成人,我总想为她做点什么。听婆婆讲述故事,又像在读历史,一位老人 80 多年的辛酸史、奋斗史。听完婆婆的讲述,眼前这位瘦小的老人一下子变得十分的高大,我心中充满了对她的敬意。我突然得到一个新的启示,老人不仅要给她钱,为她买衣服,帮她干活,最重要的是倾听她,了解她,她留给子孙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她自己的一生。这本用生命写成的书,儿女一辈子也读不完。初一那天,我送给婆婆 1 万块钱,婆婆掉眼泪了,她拉着我的手说,我对不住你,我十分的诧异地问,您怎么这么讲?婆婆带着歉意说,你的孩子我没给你带。我非常的感动,儿子是您带大的就够了,带孙子是我的责任啊。婆婆逢人就说,我怎么摊上这么好的儿媳妇。三十几年前,她总是说全县也找不到这么好儿媳妇!20 多年前,婆婆又开口说,全省也找不到这么好儿媳妇。老太太这么一说不要紧,我把我的积极性全都调动起来了,我觉得能孝敬她,这是我的幸福。十年前过春节,婆婆身体欠佳,我给她买了一件一千多元的羽绒服,还给了她 15000 块钱,放在一个大红包里,很郑重地交给了她。婆婆一见又说了,怎么给我这么多钱,我上哪花去,你们每天起早贪黑地挣点钱不容易,全给我了,全世界也找不到像你这么好的儿媳妇。大家听了都笑了,大妹说了,二嫂又给妈涨工资了,我说是从全省一下蹦到全世界,能不涨嘛。现在我每年给她 3 万块钱。自从父母不在了,每逢过节都觉得少了点什么,几次回婆婆家过年,才觉得有妈妈真好,能挣钱给妈妈花,这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说的太好了,做到这一点,什么样的隔代关系都能处理好。
四、 岳婿之间,使用与赞美最重要了。
姑爷是丈母娘的,老人常常这样讲,也就是说与婆媳关系相比,丈母娘和姑爷的关系是最好相处的。这其中的奥妙是姑爷爱帮丈母娘干活,丈母娘爱夸姑爷。这方面我妈是专家。我妈有四个姑爷,每个姑爷对我妈都非常好。我大哥在美国工作,有一次回国探亲,给我妈买了一件漂亮肥大的睡衣,我给妈妈穿上,赞美说,妈,你穿的真漂亮,像冰心老人。我妈得意地说,这是我儿子买的。我老公看见了,从日本访问回来,就给我妈买了一件开襟的那种羊毛衫。我妈可喜欢了,老穿着,来人就说,这个羊毛衫是我姑爷从日本买的。有一天,我仔细看上面写着“中国制造”。我妈一过生日,四个姑爷争先买东西。二姐夫是个当老师的,办事特认真,桃子挑地又大又仔细,我妈夸,买的桃子是又大又甜又好吃,我二姐夫每次来都买桃。我先生会买鸡,我妈夸他买的鸡是又大又嫩,咬不动,我先生是每次来,都去买鸡。我妹夫会做饭,我妈夸他做的饭比饭馆的饭都好吃,我妹夫每次来,都下厨房去炒菜。正因为我妈会爱孩子、用孩子、夸孩子,所以我妈有六个儿女,添了六个姑爷和儿媳,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如果老人老挑剔孩子的毛病,嫌儿女、嫌姑爷、嫌儿媳干得不好,他们自然成了看客和吃客,吃苦受累的也只能是老人自己了。
乐观的人总是能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随时准备扭转败局,走向成功。所以具有幽默感的人总是处处受到欢迎,他们不仅自己快乐,也给一家人带来快乐。对一个人来说,开朗愉快的天性是无价之宝,把“太好了”的窗户敞开,让阳光进来,让周围所有的人都能看到他幸福快乐的样子。这样的心态不仅自己幸福,也在为别人祝福。所以带来欢乐的人是有福气的人。
好了,今天这一课我讲的是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需要处理好四大关系:
一是处理好夫妻关系,善待和包容最重要;
二是处理好亲子关系,思念和牵挂最重要;
三是处理好婆媳关系,倾听和知心最重要;
四是处理好岳婿关系,使用和赞美最重要。
今天和大家说说怎么样让孩子自食其力,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父母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孩子教育成可以自食其力的大人,让孩子不管在世界上的哪一个角落,都能靠自己挣一口饭吃。这话是国际知名企业管理专家大前研一讲的,他讲到了根本。怎么让孩子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呢?今天我有三点和大家分享。
一、 替孩子等于害孩子。
小时候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将来孩子必吃大苦。这一点,神童魏永康的妈妈忘记了,于是是她害了自己最爱的儿子。神童魏永康两岁识千字,四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八岁进入了一个县属的重点中学,13 岁以高分考入了湖南湘潭大学的物理系,17 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可是,2003 年 7 月,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有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当时一直陪读,高中还给他喂饭的魏母,指着中科院的大楼,让儿子去跳楼,还指着旁边车水马龙的街道,让儿子去被车撞死。是什么导致了现在的伤害?我们看看这位神通的生活就知道了。有记者是这样描述他的生活的,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情都不让魏永康插手,每天早上连牙膏都挤好,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脸洗澡,上高中时,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魏母还亲自给他喂饭。2000 年 7 月,魏永康考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脱离妈妈以后,他失控了。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着单衣,踏着拖鞋到处乱跑,甚至不知道自己要去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这场悲剧的根本原因是魏母根本没有把儿子看成一个人,一个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的普通人,而是把孩子当成一个学习考试的机器,一心望子成龙,光宗耀祖,结果儿子没成龙反成了虫。最后代劳儿子生活一切的魏母忏悔地说,是我害了他。
父母的根本任务是教孩子做人。孩子借着父母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父母有责任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孩子的生存力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魏永康从小学到大学,全部生活都是妈妈一手操办的,她认为儿子将来长大离开我,人这么聪明,很快就会学会的。不晓得儿子已经形成了习惯,改不过来了。其实像魏母这样的母亲还不止一个。教育抢跑的现象是挺严重的,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上中学的课,到大学反而补幼儿园该学的东西。比如说,吃饭穿衣睡觉,行为习惯,人格培养,劳动技能,正像一位幼儿园老师讲的,有的五六岁的孩子遇到困难只会叫妈妈,甚至有的孩子五岁了还只会喝奶。如果犯了错,父母竟然说,您批评我,别说孩子。看着这些孩子和父母,我真的很无语。父母们无视孩子的独立性,舍不得让孩子吃苦,事无巨细都要包办代替,使他们心智迟钝、手笨脚拙的,离开父母寸步难行,这样的做法完全违背了家庭教育的目的。培养孩子独立性,让孩子从小学会生活,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替孩子就是害孩子。
二、 要给孩子劳动的清单,让孩子从小学会生活。
大教育家陶行知早就说过,生活即教育。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孩子长大以后能适应他面对的社会环境,应对他将来必须应对的挑战和机遇,承担起让中国强起来的历史重任。哈佛大学学者做过一个调查,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就业率的比例是 15:1,犯罪率是 1:10,爱干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比较低。下面有一张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我们可以借鉴一下。9 到 24 个月的孩子,要让宝宝自己把脏尿布扔到垃圾箱里;2 到 3 岁的孩子,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帮妈妈拿取东西、刷牙、浇花、整理自己的玩具;3 到 4 岁的孩子,要更好地使用马桶,洗手,更仔细地刷牙,认真地浇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帮妈妈铺床、拿枕头、被子,饭后自己把碗筷送到厨房的水池里,帮助妈妈把叠好干净的衣服放回衣柜里,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脏衣服筐里,会自己系鞋带;4 到 5 岁,不仅熟练地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任务,还教孩子学会从晾衣架上收衣服,并且叠不同的衣服,并且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自己准备第二天上幼儿园用的东西,收拾房间,会把乱放的东西捡起来放回原处;6 到 7 岁,不仅熟练地掌握几个前面的一些家务,而且还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地打扫自己的房间。7 到 13 岁能做简单的饭,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扫树叶,会用洗衣机。13 岁以上,能修灯泡,擦玻璃,清理冰箱,做饭,列出要买东西的清单,洗衣服。这个清单最可贵的是科学而有趣。这些劳动技能不仅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兴趣爱好,爱干什么就学什么。比如说三岁小孩爱浇花,一遍一遍地不耐其烦,就让他去学浇花。六岁的小孩喜欢下厨房,就叫她洗碗,不怕打碎碗。如果过了这个年龄,他兴趣就转移了,再让他学,他就不爱学了!进行这种有趣的早期的劳动训练,使孩子学会力所能及的事情,能练就孩子一双勤劳的手,让他们终身受益了。
日本小学还设有了家庭课,有些妈妈常常为不停地收拾孩子房间感到无助,看到孩子乱扔乱放东西就会抓狂。家庭课专门开设了收纳课,通过收拾东西让孩子掌握三种重要的能力。第一,选择取舍的能力;第二,马上处理事物的能力;第三,集中并坚持的能力。这些劳动能力对人的一生都很有用。我很感谢妈妈从小让我们做家务活,擦桌子、扫地、擦玻璃、收拾屋、,整理衣柜、洗衣、做饭、炒菜、洗碗、拖地,一样一样地教。六个孩子都有劳动岗位,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谁也别想闲着,坐享其成。所以我们每个人的生存能力都很强,无论是下乡插队还是出国留学,什么环境都能适应。
三、 该放手就放手。
体验是人生最好的财富。有的父母说了,我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从来没让他干过活,现在都上小学了,怎么办?我告诉他们不用着急,孩子八岁以后让他独立参加夏令营冬令营,这对培养孩子生存能力是非常好的方法。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有一年我带小学生去内蒙古大草原开展草原勇敢小使者夏令营。第一天,我们住在宾馆里,两个孩子一个房间,条件非常好,可住了两天,没有一个孩子说宾馆好。还有一个孩子第二天跟我说,老师,我昨晚没找着被子,其实被子就在柜子里,他没发现,因为平时都是妈妈在铺床。我问他,那你怎么办?晚上挺冷的。他说我把衣服拿出来盖在肚子上了。你着凉了吗?没有。拉肚子了吗?没有。我欣慰地说你很会保护自己。后来,我在全体会上表扬了他,我这个男孩第一次离开父母,没有找到被子,但他很聪明,他把世界上最重要的地方盖住了,那就是肚皮。别看肚皮不起眼,其实很重要,肚皮一着凉,肚子的东西变成稀的了。我没有批评他为什么不去问别人,因为老师就住在隔壁。我原谅他了。因为我发现现在的孩子,问问题的功能已经退化了,因为他根本不用问,一个眼神,他妈就知道他要什么了。第三天晚上,我们住进了大草原的蒙古包,8 个孩子住一个房间,他们可兴奋了。早上起来去训练,一个孩子凑过来对我说,告诉你蒙古包里可冷了,我冻得一晚上没睡觉。我说,是吗?那你们怎么办啦?我们只好把被子都献出来,把蒙古包的缝隙都给堵上了。你们盖什么呀?我们八个人挤成一团,感觉可真好玩。这个男孩说着,另外那个男孩凑过来悄悄告诉我说,还是宾馆好。集合的时候,我对全体人员说,经过严寒的人才知太阳的温暖,走过沙漠的人才知水的甘甜,住过蒙古包的人才知宾馆有多好。住了两天宾馆,没跟我说好,还是觉得家里好,可今天为什么有人说宾馆好了,因为昨天晚上有人挨冻了,我相信蒙古包的夜晚一定让你终身难忘。果然,在闭营式上,孩子们说的自己收获最大的就是蒙古包的夜晚。一个家境富裕的孩子站起来说,我跟爸爸妈妈住过豪华的蒙古包,不好玩,还是八个人挤一块好玩。对于从来没有在野外生活过的孩子来说,住蒙古包成了他们很重要的经历。即使条件再好的蒙古包,孩子们也不会觉得比家里舒服。有的孩子没有生活经验,我告诉他们进了蒙古包要把门锁好,因为有灯光,虫子就会飞进来。
可有些孩子依然敞开大门,结果晚上 2 点还没睡觉,一直在大战飞蛾。第二天我去看他们,一个个瓶子里装满了飞蛾,孩子们很兴奋地告诉我说,昨天晚上他们跟这些虫子一起睡的觉。出发之前我跟孩子们约定,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说“太好了”,所以他们说“太好了,昨天我跟飞蛾过了一个晚上”。有个小姑娘因为想家哭了鼻子,我去看她,这个女孩趴在我的怀里哭得可伤心了。我看她哭得差不多了,我说,哭好了吗,我带你去找妈妈。她立刻把眼睛睁得大大地说,真的吗?我说,走走,穿上厚衣服跟我走。漆黑的夜晚,我带了几个女孩漫步在草原上,走到一个没有灯光的地方,往天上一看,满天都是繁星,孩子们看得眼睛都发光了,在城市里,我们哪见得着这么璀璨的星空,看到星星了吗?他们都是月亮的孩子。你们看到月亮了吗?没看见,孩子们说。我对爱哭的小女孩说,月亮妈妈没出来,但是她把星星孩子都放出来了,你看到的星星都是让妈妈放心的孩子,你也是一颗让妈妈放心的小星星,所以你妈妈也没出来看你。你是哪颗星啊?小女孩指着远处一颗最小的暗暗的星说,我就是那颗。我就说了,你看到小星星旁边是不是有一颗亮亮的星,那就是我,因为我陪着你,所以妈妈很放心地让你出来了。妈妈不放心的星星都没出来。说完我和她依一在了一起,后来她一直没有哭过。最后一天她趴在我耳边说,我就是爱哭的星星。第二年的夏令营,这女孩又来了。龙应台在《目送》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那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拐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景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这一段写得多好,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生活。人生有两次大的离别,第一次离别是我们从妈妈的体内出来,剪断脐带的那一刻。第二次便是父母不在的时候,自己独立的生活。教育并不局限于学校教育,而是终身的教育。走进大自然,会给孩子无限的想象,给他们更开阔的眼光和培养勇敢精神最好的机会。有过这种体验。将来独立远行的时候,孩子就有勇气了。
今天我们讲了怎么让孩子自食其力,拥有独立的生活能力,有三点:
第一:替孩子等于害孩子;
第二:给孩子劳动清单;
第三:该放手就放手。
今天和大家聊聊怎样培育男孩的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怎么让青年一代有担当呢?那么从小就要培育孩子的责任感。那父母该怎么培育孩子的责任感呢?今天我们聊聊这个话题。
一、 培养男孩的责任感,从小就要让男孩有阳刚之气。
我跟很多男孩子的妈妈说过,儿子是什么?儿子是男人,“男”字怎么写,顶天立地就是男子汉。男子汉应该有阳刚之气,说话落地有声,敢作敢当。这种气质的男孩肯定能担大任,也会被女孩仰慕和追求。但是,现在有些男孩唯唯诺诺,胆小怕事,很多男孩子的名字和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过去都有什么钢、铁、山、江、河、海、滔、鹏、伟、成、军,阳刚气十足的字儿,现在改用羊羊、贝贝、多多,这表明时代变化了,家庭对男孩子的期望值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把男孩子看成是家庭的根,未来家庭的支柱。现在各家只有一个孩子,并把这唯一的男孩当成宠物,不再委以重任。表面上看是宠爱,其实爱已经被扭曲了。有些父母从小给文弱的男孩起女孩的名字,穿女孩的衣服,对淘气的男孩非打即骂,极少去肯定和鼓励他们。有些妈妈还常常当着儿子的面跟别人说,我儿子就是胆小怕黑,像女孩什么都不行,笨得要命。久而久之,胆小无能没有责任感的男孩子就被她塑造出来了。爱是什么?爱是一种感受。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一个男孩被大人需要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重要,进而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并且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对于一个男孩,如果你希望他将来对祖国负责,对人民负责,那么从小就要培养他对家庭负责,对父母负责,对自己负责。而这种崇高的责任感的产生需要动力,这动力便是父母的需要。
二、 培养男孩的责任感,就要舍得使用孩子。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用要变懒。一个男孩在被他人需要和使用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父母该怎么使用男孩,我送大家一句妙语“享受儿子,对儿子说,有儿子没儿子就是不一样”。我对很多的家长说,别舍不得用儿子,你要学会用儿子。母亲对儿子的肯定最能激发儿子的潜力。为了给妈妈一个惊喜,儿子可以创造奇迹,这种动力能让一个弱小的男孩变成勇敢的男子汉。所以父母要懂得享受儿子。尤其是妈妈,你要学会用儿子,那么该如何去做?我的切身感受是用男子汉的意识来塑造男孩。我也是一个男孩的母亲,儿子三岁的时候,有一次我抱他上公共汽车,腿一软没挤上去,差点摔在路边。儿子马上问,妈,你怎么啦?我认真地跟儿子说,妈妈下乡插队的时候把膝盖摔坏了,抱着儿子上不去车,儿子一听马上跳到地下,用小手为我捶腿。我欣慰地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儿子十分得意,以后再也不让我抱了。儿子上二年级的盛夏,有一天,我下班回来,他兴冲冲地端了一杯茶,妈,你喝茶,我给你倒的。茶已经凉了,我胃不好,不能喝凉茶,但我还是一饮而尽,然后知足地说“太好了,我正渴了,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如果茶再热一点就更好了。”第二天,我就享受到儿子沏的一杯热茶。儿子上高年级的时候,有一天爸爸要出差,儿子高兴了,我却为难地说,你高兴了,我可惨了,下班我得赶紧回家给你做饭,有时候能按时回家。谁知儿子拍拍胸脯神气地说,爸爸不在,还有我呢。俨然一个小大人。我马上恍然大悟,对对对,还有你,你也是个男子汉。第二天放学以后,他早早回家,炒好两个菜,放在盘子里还用碗扣上。我一回家,儿子马上说,妈,你快去洗手,我给你盛饭去。我特听话,洗了手就坐在饭桌前,儿子盛来米饭,我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儿子看着我,问味道怎么样?味道好极了。和我爸做的菜比怎么样?比你爸炒的菜强多了,我当时夸张地说。其实儿子都没炒熟,他的手艺比他爸差远了,但是我全给吃了。不久儿子就是炒菜的高手了。儿子上大学了,长得像山一样壮,每次陪我出去买完东西,我都悠哉悠哉地在前面走着,儿子拎着大包小包在后面跟着,我感觉特好,像是在向人显摆说,你看有儿子就是不一样。有一年春节的时候,他带我和我先生去龙潭湖庙会,一会儿让我们吃这个,一会儿让我们喝那个,还给我和他爸买了很多游戏币,让我玩玩得好高兴,还得了好多大玩具,回头一看儿子正幸福地看着我们俩玩,我很感动。当时我想儿子小的时候,我也给儿子买单,也是这么幸福的。后来他给我们换了一个大的液晶电视,我爱人就说了,别花儿子的钱,我说花,不花白不花,这种感觉能带来什么?男孩会有男人的责任感,他看你干事费劲,会走过来,用大人的口气说,你去吧,我来。在他眼里,你好像变成了个孩子。被使用让男孩拥有了男人的责任感,觉得自己就像个山,被别人靠的感觉真爽,所以男人叫可靠。
三、 培养男孩的责任感,母亲要学会示弱。
妈妈在儿子面前要表现的弱一点,给孩子爱你帮你的机会。如果你太强大了,儿子就望而生畏了。我的一位女友听完我的报告,就学会了使用儿子了。过了几个月我们又见面了,她激动地对我说,我儿子三岁的时候,我先生出国留学了,我胆子小,我家楼上有人养一只大狗,每次上楼狗一叫我就吓得浑身哆嗦。以前都是我家先生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先生一走,我便对儿子说,这回惨了,你爸走了,我连楼都不敢上了!儿子拍着胸脯说,别怕,有我。于是每次上楼,儿子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大狗一叫,儿子虽然也害怕,却撞着胆冲着我说,别怕,有我呢,跟我走。每到这时候,我都非常感慨,有儿子就是不一样。一个冬天的晚上,外面漆黑一片,姥姥要去倒垃圾,儿子大喊一声,姥姥,别动,看我的。只见儿子搬着小板凳,走到黑黑的楼道里,踩着板凳把过道灯拉亮,朝姥姥喊,现在可以出来了。
姥姥感动得差点掉眼泪,嘴里不停地说,家里有男人就是不一样。儿子四岁的时候,生病发烧了,我带他去打针,针刚扎进他的屁股,儿子就哭了,我一看他哭,我也跟着哭起来了。儿子立刻不哭了,问我,又没扎你,你哭什么?我说妈胆小,一看你哭就害怕。儿子显出一副无奈的样子,你们女人太胆小了,算了,以后你就甭进去了,还是我一个人进去。第二天,他独自壮了胆,走到护士面前,大声说:你扎吧,我是警察。听完他的故事,我真得笑得前仰后合的。你看,胆小的儿子遇到了比他还胆小的妈妈,那男子汉与生俱来的勇气就被激发出来了。你用男人的标准来塑造男孩,男孩就变成勇敢的男子汉了。所以你要做高山,让孩子做小草,孩子永远是小草;你要做大伞,让孩子做小鸡,孩子永远是小鸡,如果换个位置,你做小草,让孩子做高山,孩子能长成高山;你做小鸡,让孩子做大伞,孩子就能顶天立地。这就是培养男孩的方法。
四、 培养男孩的责任感,母亲不仅要会用,而且要会夸。
做母亲不仅要爱孩子,用孩子,还要夸孩子。如果老去指责孩子,你将失去这个孩子。男孩子特别需要有人说他重要,从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以你用完孩子,千万别忘了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的。有一次我去温州讲学,当地团市委一位女书记带着九岁的儿子来听我刚才讲的故事。第二天这位女书记对我说,我儿子长到九岁,从来没帮我做过任何一件事。昨天散了会,儿子破天荒帮我背着书包,一路上还不停地朝我看。我说你老看我干嘛,儿子说,你还没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你看不是儿子不愿不会替父母做事,而是儿子从来没有受到过父母的肯定和鼓励,从未体验过帮助父母做事的快乐。一个人只有被他人需要的时候才会产生动力,产生真正的快乐。尚秀云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的少年法官,少年犯都亲切地叫她法官妈妈。有一天我对她讲了上面的故事,她竟然遗憾地说,我虽然鼓励过很多少年犯,可从来没有赞美过自己的儿子。我儿子对我特别好,他已经长大去上海工作了,家里的电器大部分都是他买的。有一天晚上,尚秀云打电话告诉我说,有一天,我儿子从上海回来了,我情不自禁地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我一用洗衣机、一开电冰箱就想起你,有儿子可真好!没想到儿子听完这番话,两眼放光,对我说,妈,你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我又说了一遍,儿子马上说,妈,你等着,我再扛一样电器回来给你看看。电话里我们俩都开怀大笑,对男孩子肯定、夸他孝顺、夸他能干、夸他本事大,比夸他考一百分还高兴,因为这是男人特有的力量。有一次,我在电视节目里阐述了这个观点时候,一个上中戏的男孩对我说,我妈听了你的话,天天朝我喊,有儿子就是不一样,我可惨了,我们家的活全我包了。我当时问他,你爱听这句话吗?他说当然爱听了,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累点也高兴。他特别得意。
你瞧,儿子多渴望被母亲肯定,被母亲需要,母亲的伟大不在于能否让儿子上名牌大学、出国留学,而在于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找到自信,找到自我,找到父母和社会对他的需要。他找到这种需要的时候,便找到了一种责任,一种幸福。
今天我们分享了父母如何培育男孩的责任感。有一句特灵的话,你千万别忘了。使用你的男孩,常对他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还要记住四个要点:
一、把男孩当男子汉养,不娇不腻;
二、爱孩子就要用孩子,让儿子有成就感;
三、妈妈在儿子面前要示弱,为儿子创造帮你的机会;
四、不仅要用儿子,还要会夸儿子,表达出你很享受儿子的爱。
大家好,我是知心姐姐卢勤。
今天我们就说说怎样培育女孩的责任感。
责任感对女孩子也非常的重要,女孩有了责任感才能对自己负责,照顾、保护好自己;才能对他人负责,善待他人;才能对国家负责,为国争光。父母该如何培育女孩的责任感呢?我想培育女孩的责任感,我也有一句妙语,享受你的女儿,对女儿说,有个女儿真好。小的时候,每当我为父母做点事儿,他们总会说“有个女儿真好”。这句话让我觉得父母最需要我、最欣赏我,其实在父母眼中,六个孩子都好。长大了,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常常外出采访,没有时间陪伴父母,心里觉得很内疚,所以每次外出我都会买很多很多好吃的给他们。我妈逢人就说,有个女儿真好,坐在家里都能吃上全国各地的好吃的,于是我采购的积极性就更加高涨了。我总是希望能给爸爸妈妈带来一份快乐,让他们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我也能从父母“有个女儿真好”的赞叹中感到一种心理的满足。“有个女儿真好”这是父母对女儿的欣赏,也是对女儿最大的鼓励。它能够使女儿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充满乐观和自信,学会善良与关爱。那么这句话该怎么说才有效,有三句话,你可千万别忘了。
一、女儿是爸爸夸出来的,爸爸的欣赏是女儿心中的阳光。
对女孩来说,爸爸是他接触的第一个异性,父爱为她奠定了一生对异性的认识。都说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很大程度上,女儿长大以后的择偶标准往往都与对父亲的记忆有关系。一个女孩子从小能够得到父亲的关爱,有助于培养她良好的性格,开朗大度的胸怀以及善于交往的能力。相反,如果一个从小失去父爱的女孩,在择偶的时候容易选择一个父亲般的男友,或总是对男性心怀仇恨。有父亲爱的女儿是快乐的,有女儿爱的父亲也是幸福的。父亲爱女儿就要学会享受女儿,常常对女儿说,有个女儿真好。一位年轻的爸爸对我说,有一天,妻子不在家,我生病了,独自躺在床上。我五岁的女儿从幼儿园回来,轻轻走到床边,用手摸摸我的头,细声细语地说,你发烧了,别哭,我给你拿药去。她跑到自己的房间,拿了两片小孩吃的 VC 片,倒了一杯凉开水,说,乖,吃药,不苦,好吃。我乖乖地把药吃了下去,眼泪却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我心中涌起了一种幸福感。“有个女儿真好”我就把这话说出去了。后来女儿对我就更加关照了,父亲和女儿说这句话的时候,要轻轻的、柔柔的,不要粗鲁粗细地说“有个女儿真好”,让孩子觉得你傻乎乎的。父亲经常地使用女儿、依靠女儿,父亲就成了女儿心中的牵挂,她会时刻想着你、惦记你。
世界射击冠军王义夫的女儿曾是北京崇文区一所小学的学生。有一次,王义夫要去参加一个重要的国际比赛,王义夫的女儿这几天连课都没上好,一直在走神,老想着爸爸比赛会怎么样。中午一放学,她跑到一家商场,看到很多人在看电视,她也挤过去看,忽然听到有人说,王义夫才得一个铜牌。女儿哭着跑回家,家人说怎么啦?没事,挺好的。说完,头也不回,跑到自己房间去了,写了一篇日记,上面写着“没拿到金牌,爸爸也是最棒的”。王义夫跟我说,看到女儿写的这句话,我眼泪一串串地往下流,女儿就是我心中的金牌。每次比赛的时候,只要想到我的女儿,我就感到非常地有力量。我真的觉得“有个女儿真好”。如果说母亲是大地,那么父亲便是一片蓝天;如果说大地能够创造生命,那么蓝天就应该包容世界,天地合一,万物才能和谐健康地成长,繁衍。这是自然发展的规律,天下的父亲都该用博大的胸怀去接纳自己的女儿,欣赏自己的女儿,陪伴女儿在人生的道路上长大。“有个女儿真好”这一句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情感色彩的赞语,如果能被父母经常使用,那么你的女儿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你会成为女儿心中永远的牵挂。女儿天生是用来爱的,所以叫可爱。
二、好女儿是妈妈用出来的,小棉袄只有穿在身上才暖和。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可是小棉袄只有穿在身上才热乎乎的,如果扔在雪地里就变得哇凉哇凉的了。现在许多妈妈对女儿管得太多了,除了学习,其他事情都不让孩子干,结果孩子变得自私冷漠,又懒又馋,失去了爱的能力。这种女孩步入了社会,很不受人欢迎。如果想培养女孩的责任感,妈妈必须改变爱的方式,便施爱为受爱,尽情地享受女儿给予你的爱。
在这方面,一位报社的女记者有切身的感受。有一年暑假,她和上小学的女儿都去参加了我们的夏令营,但在一次活动中,女儿竟然当众对妈妈采取了恶劣的态度,而且一点不顾及妈妈的情面,这让我很奇怪。事后我和这位记者朋友说起这件事儿,她难过地说,作为父母,我们不是非要听女儿感激的话,但是父母每天的辛劳,难道她就孰视无睹吗?后来我问,那平常你女儿在家是什么情况呢?她说每天放学回到家,就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到时间饭会摆在她的面前。每次我拖地板,擦到她脚底下的时候,她会自然的抬起双脚,若无其事,每回买了好吃的,肯定首先保证她的需要,由她吃个够。自在的享受对她来说就是理所应当,而且好像不单我的孩子是这样,与周围的人聊天,觉得今天的孩子都有这种通病,对一切都无所谓,显得冷漠无情。我当时就跟她说了,是你们对孩子生活照顾得太多了,给她的责任意识太少了,这叫“娘亲,女儿懒”。于是我给她介绍了自己,享受儿子的体会,并且对她说,我从来不在孩子面前扮演强者的角色,不把一切都创造好了,摆在他的面前,让他去享受,儿子在我面前表现总是顶天立地的。有时候他会拍我的肩膀,学着周总理的口气说,小卢同志,你要注意身体!我就答应说,谢谢首长关心。只有让他帮你,他心里才有你。她觉得是个高招,决定试一试,把唠叨变成欣赏。夏令营结束后的一天,女记者带着女儿外出,行李比较多,她就有意地面露难色,觉得身体不大舒服。女儿看到了,什么都没说,自己主动承担了一多半。看这个小孩,肩背手提的,妈妈一再告诫自己,别心软,让她坚持下去。果然,女儿帮助了妈妈,有了成就感,便来了精神,一路上,照顾妈妈,一会儿关照说,你好好睡,夜里就不用管我了。一会又过来问我,你喝水吗?没事吧?妈妈欣慰地说,有个女儿真好!女儿就来劲了,到了目的地,俨然像个小大人,跑东跑西,忙前忙后,好像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回到家,女记者不敢松懈,继续巩固战绩。下班以后,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扮演一个精神饱满,似乎永远不会倒下的妈妈。女儿也察觉到了这些细微的变化,知道妈妈工作辛苦,常常跑到厨房来问,老妈,我能干点什么?这时候,妈妈一定会找个活儿给女儿干,让她感到妈妈需要她的帮助,才能做好这顿饭。
有的时候妈妈躺在沙发上休息一下,在女儿眼里妈妈很少这样,她马上跑过来、凑过来给妈妈按摩,而且不停地下命令,闭目休息、双眼放松、双耳放松、面部放松,女儿很是卖力气,干得直冒汗!妈妈闭着含泪的双眼,自言自语地说“有个女儿真好”说起女儿这些变化,女记者异常的激动,她说,现在我真的从心里感到有个女儿真好,以前我没少教育孩子,但是因为道理说的太多,就变成唠叨了,最终让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你越说什么她越不做什么,形成了对立的局面,她越不做,你越想说,你说的越多,慢慢就把女儿修炼得百毒不侵了。
其实女儿对我们并不冷漠,有时她想对我们说些什么,但我们喋喋不休地使她哑口无言,也许恰恰是我们逼得孩子如此冷。我由此相信,在培养孩子情感时,把命令变为欣赏,把无穷的唠叨话变成一句充满激情的话“有个女儿真好”,事情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看看,这位女记者多会表达啊,她的感受,我相信是真的。
第三,女孩的能耐是信出来的。
要对女儿说,一切全靠你了。一切全靠你了,这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家长对孩子高度的信任,想一想,我们成年人在赢得别人信任的时候,就会格外地发挥自己工作的潜力,更何况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
记得有一次我去重庆开办知心电话,重庆团市委少年部的部长带着她四岁的女儿陪我去风景区旅游,一进山小女儿就问我,你来过这里吗?我装作特别为难的样子说,从来没来过,如果迷路了,肯定找不到家的。小女孩马上用力地拉着我的手,很有把握地冲我说,没关系,有我呢。好好,有你,我就放心了,高兴地跟她说。要坐缆车上山了,那真是我第一次坐缆车,心里还真有点害怕,当时就特别的假装的担心地说,不行,我害怕,掉下来我会摔死的。别怕,有我呢。小女孩老练地扶我上了缆车,紧紧地靠在我身边,微笑着对我说,怎么样,不害怕了吧。有我,你就可以放心了。我一下被这个可爱的女孩感动了,我觉得被孩子爱,被孩子关怀的感觉真好,我赶紧说了一句,一切都靠你了。分别的时候,她问我,你玩得高兴吗?我蹲下来,看着她那双美丽的眼睛,动情地说,今天幸亏有了你,我玩得太高兴了,一点也不害怕了。女孩一脸真诚地说,下次你来,请打电话通知我,我还会来陪你的。第二天,她妈妈对我说,女儿回家后兴奋异常,她对爸爸说,自己是一个重要人物,如果没有她,知心姐姐可就惨了。对成人来说,接受孩子的爱是幸福的、快乐的。但对孩子来说,给予别人爱,别人能理解、能接受、能感悟到,比接受成人的爱更幸福、更快乐。
这节课我讲了,父母应该怎样培育女儿的责任感?有三个要点:
好,我们明天再见。
今天我们来讲最后一课,新时代的父母应该有怎样的大智慧?
什么是智慧?拿得起的是聪明,放得下的是智慧,只会拿不会放的就是愚蠢。知道要什么的是聪明,知道不要什么的是智慧。只会取不会舍的就是愚蠢。学会爱的智慧,一定要走出爱的误区。当今家庭教育中有五大误区。
一、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
别人家的孩子学什么,自己的孩子也要学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有什么,自己的孩子也要有什么,生怕比不过人家,生怕输在起跑线上。
这种父母从来没有想过孩子需要不需要、适合不适合、有没有兴趣,一心只想让孩子出人头地,考重点学校、考名牌大学、考研出国留学,出了国又怎么样呢?孤独抑郁,心理压力大,有的孩子得了严重的心理疾病,有的走上了自杀之路。孰不知,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二、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许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拿得起,放不下。孩子从小抱到大、管吃管住、管穿管用、管买车管买房,管找对象、管结婚生子、管看孙子、管接管送,周而复始,费尽心血,一生都在为子女服务,自己从来没有真正地活过,但得到的结果又是什么呢?子女无情无义、没有孝心,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管束太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太少,就对父母心存怨恨,以致酿成悲剧。在大学校长国际论坛上,一位中学的校长讲了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刚入学的大学生,妈妈在家把他所有的衣服都编上号,哪天穿哪件,写得十分的清楚。有一天,天气忽然变冷,这个学生依然按照妈妈的编号穿衣服,只穿了一件薄的衣服,结果被冻感冒了。他很不满意,打电话质问他妈妈,为什么让我今天穿这件。妈妈抱歉地说,实在对不起,我不知道今天要变天。
三、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
人生下来就有两种基本的需求,一是物质需求,一是精神需求。不少父母对孩子的物质需求可以无限地满足,对孩子精神需求却很漠然,结果不仅给自己带来情感的折磨与痛苦,还造成孩子心灵世界的荒芜,甚至形成了人格方面的缺陷。走上社会以后,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有的甚至走向了反面。
四、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
世界上最难懂的是孩子的心。时代变了,环境变了,孩子也变了,变得和我们小时候大不相同了。懂孩子的心,对今天的父母来说的确是件很难的事情。今天的孩子渴望被大人读懂,从物质世界来看,他们的家庭收入已经达到了小康。但从精神的世界来看,他们的心灵却处在饥饿的状态。他们需要被理解、被信任、被肯定,他们缺的不是教育,而是缺少人们的关怀;他们需要的不是物质的享受,而是能够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
五、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
每天我们都会接到许多父母打来的电话,有的甚至跑来找我面谈,他们有的焦虑万分,有的痛哭流涕,尽管表现得各不相同,但目的都是一个,数落孩子的不是。我的儿子不好好读书,上课不注意听讲,还做小动作;我的女儿做作业总是慢慢吞吞的,急死人了;我的孩子有小偷小摸的毛病;我的孩子胆那么小;我的儿子又跟别人吵架了;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笨的儿子。在一次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孩子犯了错误,您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接受调查问卷的 53% 的父母回答是「你看某某同学多好,你有他一半我就知足了。你怎么搞的,又闯祸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些父母不能正确地评价孩子,关键是评价标准有问题。他们常常觉得别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孩子是蠢材;别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孩子是沙子。他们总认为提醒孩子看到别人的成绩,能激发孩子上进心,结果却事与愿违。